内燃机的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264528阅读:来源:国知局
在本变形例涉及的控制装置10中,也能够通过执行步骤S50来减弱在制冷剂停止控制结束了的情况下的由制冷剂导致的热交换体93的冷却的程度。由此,能够使在制冷剂停止控制结束了的情况下的热交换体93的温度下降速度减少。其结果,能够抑制在制冷剂停止控制结束了的情况下的热交换体93的温度的急剧下降,因此能够抑制热交换体93的劣化。
[0060]另外,在本变形例涉及的控制装置10中,也在步骤S50中使泵50的输出逐渐地变化到目标输出为止,因此与使泵50的输出急剧变化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地抑制热交换体93的温度的急剧变化。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热交换体93的劣化。
[0061]再者,在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1的变形例I中,在执行温度控制时,控制装置10控制了泵50,但不限于此。例如,在内燃机5中作为可调整向EGR冷却器90流入的制冷剂的流量的制冷剂流量调整机构而具备泵50以外的构成的机构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0也可以通过对该机构进行控制来执行温度控制。列举一例,例如在内燃机5中,在例如第2供给通路62或第2排出通路63中具备流量控制阀来作为泵50以外的制冷剂流量调整机构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0也可以通过控制该流量控制阀的开度来执行温度控制。
[0062]在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1的变形例I中,执行制冷剂停止控制的CPUl I相当于具有作为执行制冷剂停止控制的制冷剂停止控制部的功能的部件。另外,执行步骤S50的CPUll相当于具有作为控制通过EGR冷却器90的制冷剂的流量的控制部以及控制泵50的输出的控制部的功能的部件。
[0063]实施例2
[0064]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例2涉及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1a进行说明。首先,对应用控制装置1a的内燃机5a的构成进行说明,接着对控制装置1a进行说明。图5是用于说明内燃机5a的构成的示意图。具体地讲,在图5中图示了内燃机5a的EGR冷却器90附近的构成和控制装置10a。内燃机5a,代替控制装置10而具备控制装置10a,并且还具备第2泵51、第3供给通路64、第3排出通路65以及止回阀110,在这点上与图1的内燃机5不同。再者,虽然在图5中未图示,但内燃机5a也具备图1中图示出的控制装置10以外的各构成部件。
[0065]第2泵51是与泵50分开的泵。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涉及的内燃机5a具备2个泵(泵50以及第2泵51)。第2泵51接受来自控制装置1a的指示而向EGR冷却器90供给制冷剂。即,第2泵51是与泵50分开地设置、向EGR冷却器90供给制冷剂的泵。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第2泵51的一例,使用电动水泵。但是,第2泵51的具体构成,只要是能够接受来自控制装置1a的指示从而供给制冷剂的构成,就并不限于电动水泵。
[0066]第3供给通路64将第2泵51和第2供给通路62连通。第3供给通路64是向第2供给通路62导入从第2泵51排出的制冷剂的制冷剂通路。第3排出通路65将第2泵51和第2排出通路63连通。第3排出通路65是使经由EGR冷却器90向第2排出通路63流入了的制冷剂返回到第2泵51中的制冷剂通路。止回阀110配置在第2供给通路62之中的比第3供给通路64所连接的部位靠制冷剂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止回阀110允许制冷剂从第2供给通路62的内燃机主体20侧向EGR冷却器90侧的通过,抑制了制冷剂从EGR冷却器90侧向内燃机主体20侧的通过。通过内燃机5a具备止回阀110,抑制了在泵50停止的状态下第2泵51运转时经由第3供给通路64流入到第2供给通路62中的制冷剂向内燃机主体20流入。
[0067]对控制装置1a的详情进行说明。控制装置1a的硬件构成与图1的控制装置10同样。具体地讲,本实施例涉及的控制装置1a也是与控制装置10同样地具备CPU11、ROM12以及RAM13的电子控制装置。控制装置10a,代替图3的流程图而执行以下说明的图6的流程图,在这点上与实施例1涉及的控制装置10不同。图6是表示本实施例涉及的控制装置1a执行温度控制时的流程图的一例的图。图6的流程图,代替步骤S30而具备步骤S30b,代替步骤S50而具备步骤S50a,在这点上与图3的流程图不同。
[0068]在步骤S30b中,控制装置1a (具体地讲为CPUlI)判定在步骤S20中所取得的热交换体93的温度(Ta)是否为规定值c以上。再者,步骤S30b在制冷剂停止控制结束前执行。在步骤S30b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a执行步骤S40涉及的通常控制。具体地讲,控制装置1a在步骤S40中将在制冷剂停止控制结束后通过EGR冷却器90的制冷剂的流量控制为通常流量。再者,控制装置1a在步骤S40中将制冷剂的流量控制为通常流量的情况下,不使第2泵51运转,通过控制泵50而将制冷剂的流量控制为通常流量。再者,由于本实施例涉及的步骤S40的具体内容与实施例1的步骤S40同样,因此省略进一步的详细的说明。
[0069]在步骤S30b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a执行步骤S50a涉及的温度控制。在步骤S50a中,控制装置1a使第2泵51的运转开始。即,本实施例涉及的控制装置1a在制冷剂停止控制结束之前热交换体93的温度变为规定值c以上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50a涉及的温度控制,在步骤S50a中控制装置1a使第2泵51的运转开始。执行步骤S50a的结果,本实施例涉及的第2泵51从制冷剂停止控制结束之前(具体地讲泵50的运转开始之前)就开始运转。接着,控制装置1a结束流程图的执行。
[0070]根据本实施例涉及的控制装置10a,通过执行步骤S50a涉及的温度控制,能够使制冷剂停止控制结束的时间点下的热交换体93的温度比在制冷剂停止控制结束之前尽管热交换体93的温度变为规定值c以上但不使第2泵51的运转开始的情况低。其结果,能够使制冷剂停止控制结束了的情况下的热交换体93的温度下降量减少。由此,能够抑制在制冷剂停止控制结束了的情况下的热交换体93的温度的急剧下降,因此能够抑制热交换体93的劣化。
[0071 ] 再者,控制装置1a也可以在步骤S50a中使第2泵51的运转开始之后控制第2泵51,使得制冷剂停止控制结束的时间点下的热交换体93的温度不超过第2规定值y。作为该第2规定值y,能够使用比在制冷剂停止控制结束之前尽管热交换体93的温度变为规定值c以上但不使第2泵51的运转开始的情况下的制冷剂停止控制结束的时间点的热交换体93的温度(以下,称为温度z)低的规定的温度。具体地讲,在该情况下,预先求出制冷剂停止控制结束的时间点下的热交换体93的温度不超过该第2规定值y那样的第2泵51的输出(具体地讲为转速),使其预先存储在控制装置1a的存储部中。控制装置1a在步骤S30b中判定为是从而在步骤S50a中使第2泵51的运转开始的情况下,控制第2泵51,使得变为存储在该存储部中的第2泵51的输出。根据该构成,能够将制冷剂停止控制结束的时间点下的热交换体93的温度抑制得比第2规定值y低。其结果,能够可靠地使制冷剂停止控制结束的时间点下的热交换体93的温度低于温度z。由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热交换体93的劣化。
[0072]再者,在步骤S30b中所使用的规定值C,优选使用在步骤S30b中判定为否从而执行了步骤S40涉及的通常控制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热交换体93的劣化那样的温度。其原因是,在该情况下,即使是执行本实施例涉及的步骤S40的情况也能够抑制热交换体93的劣化。该规定值c预先通过实验、模拟等求出,并预先使其存储在存储部中即可。
[0073](变形例I)
[0074]接着,对实施例2的变形例I涉及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1a进行说明。本变形例涉及的控制装置10a,代替实施例2涉及的图6而执行以下说明的图7的流程图,在这点上与实施例2涉及的控制装置1a不同。图7是表示本变形例涉及的控制装置1a执行温度控制时的流程图的一例的图。图7的流程图,代替步骤S20而具备步骤S20a,代替步骤S30b而具备步骤S30c,在这点上与图6的流程图不同。再者,步骤S20a以及步骤S30c主要是代替热交换体93的温度而使用了与热交换体93的温度具有相关关系的指标,具体地讲使用了冷却器制冷剂通路94中的制冷剂的温度,在这点上与步骤S20以及步骤S30b不同。
[0075]图6的步骤S20a与图4的步骤S20a同样。具体地讲,在步骤S20a中,本变形例涉及的控制装置1a基于温度传感器1la的检测结果取得了冷却器制冷剂通路94中的制冷剂的温度(Tb)。在步骤S20a之后,控制装置1a执行步骤S30c。
[0076]在步骤S30c中,控制装置1a判定在步骤S20a中所取得的制冷剂的温度(Tb)是否为规定值d以上。规定值d是与图6的步骤S30b涉及的规定值c对应的冷却器制冷剂通路94的制冷剂的温度。具体地讲,作为规定值d,优选使用在步骤S30c中判定为否从而执行了步骤S40涉及的通常控制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热交换体93的劣化那样的温度。
[00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