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704604阅读:来源:国知局
间的凸轮外壳71的控制轴支撑部71A支撑,另一端部由在凸轮轴3的轴线方向上配置在第2气缸#2和第3气缸#3之间的凸轮外壳72的控制轴支撑部72A支撑。
[0078]与第3气缸#3和第4气缸#4对应的控制轴55的一端部由在凸轮轴3的轴线方向上配置在第4气缸#4的2个进气门13之间的凸轮外壳71的控制轴支撑部71A支撑,另一端部由在凸轮轴3的轴线方向上配置在第2气缸#2和第3气缸#3之间的凸轮外壳72的控制轴支撑部72A支撑。
[0079]因而,由1个凸轮外壳72同时支撑与第1气缸#1和第2气缸#2对应的控制轴55的一端部和与第3气缸#3和第4气缸#4对应的控制轴55的另一端部这两者。在控制轴55的外周部装配有垫片74,该垫片74分别设于凸轮切换构件51和凸轮外壳71之间以及凸轮切换构件51和凸轮外壳72之间。垫片74保持凸轮轴3的轴线方向的凸轮切换构件51的位置。
[0080]在盖罩1A上安装有致动器61,该致动器61与各凸轮切换构件51的第1臂部52相对配置。在此,可变气门装置2具备2个凸轮切换构件51,因此致动器61也设有2个。致动器61与凸轮切换构件51的第1臂部52相对配置。
[0081]致动器61具有柱塞61A,该柱塞61A与形成于第1臂部52的前端部的外侧的连结部52C连结。因此,致动器61通过柱塞61A并经由第1臂部52使凸轮切换构件51摆动。当凸轮切换构件51摆动时,控制轴55 —体地摆动。因而,第2气缸#2的进气门13和第3气缸#3的进气门13被各致动器61分别独立地控制移位状态。
[0082]在图1中,在盖罩1A的上部安装有外壳62,外壳62从凸轮轴3的一端部朝向另一端部延伸。在外壳62的内部形成有分油室63,分油室63包括由外壳62的内周面和盖罩1A的上表面包围的空间。
[0083]在分油室63中,例如未图示的碰撞壁从凸轮轴3的一端部朝向另一端部交错地配置。从盖罩1A被导入分油室63的窜漏气体与碰撞壁碰撞,由此分离窜漏气体所包含的油。
[0084]分离了油的窜漏气体在从分油室63经过未图示的窜漏气体排出管被导入未图示的进气管后,从进气管被导入燃烧室16,在燃烧室16中燃烧。
[0085]在此,窜漏气体是从燃烧室16向内燃机的未图示的曲柄壳体内漏出的未燃烧的混合气体或燃烧气体,窜漏气体从曲柄壳体经过未图示的窜漏气体导入管被导入分油室63ο
[0086]在图1中,在盖罩1Α的上壁la形成有向分油室63侧鼓出的鼓出部lb,控制轴55比鼓出部lb靠凸轮轴3侧设置。由此,控制轴55被盖罩1A和外壳62双重覆盖。
[0087]在图3、图7、图11中,在与凸轮支架4相对的第1臂部52的前端部的内侧设有第1切换销52A,当凸轮切换构件51向一个方向摆动时,第1切换销52A插入引导槽43。
[0088]在图3、图5、图10中,在与凸轮支架4相对的第2臂部53的前端部的内侧设有第2切换销53A,当凸轮切换构件51向其它方向摆动时,第2切换销53A插入引导槽43。
[0089]在图3中,第2切换销53A相对于第1切换销52A在凸轮轴3的轴线方向上隔离。
[0090]凸轮轴3的轴线方向上的第1切换销52A的中心轴和第2切换销53A的中心轴的距离,与高速凸轮41的宽度方向中心轴和低速凸轮42的宽度方向中心轴的距离相同。
[0091 ] S卩,凸轮轴3的轴线方向的第1切换销52A的中心轴和第2切换销53A的中心轴的距离,与高速凸轮41和低速凸轮42的间距相同。
[0092]在图2、图3、图5、图8、图11中,在凸轮支架4的外周部设有第1阻挡部64A和第2阻挡部64B。第1阻挡部64A和第2阻挡部64B相对于第1切换凸轮43A和第2切换凸轮43B设置在凸轮支架4的轴线方向外方,第1阻挡部64A和第2阻挡部64B以向凸轮支架4的半径方向外方扩展的方式形成为凸缘状。
[0093]此外,第1阻挡部64A和第2阻挡部64B形成为同一形状,第1阻挡部64A和第2阻挡部64B的半径方向外端的高度是相同的。
[0094]在此,第1阻挡部64A和第2阻挡部64B也可以通过铸造等与凸轮支架4 一体成形。这样的话,能提高凸轮支架4的生产率。另外,第1阻挡部64A和第2阻挡部64B也可以独立于凸轮支架4成形后安装于凸轮支架4。
[0095]第1阻挡部64A和第2阻挡部64B具有通过与第1臂部52或者第2臂部53接触来限制凸轮支架4超过规定的位置而在凸轮轴3的轴线方向上移动过量的功能。
[0096]具体地,在图11中,第1臂部52的宽度方向侧面具有与第1阻挡部64A相对而与第1阻挡部64A接触的第1接触部52B。第1接触部52B从与第1阻挡部64A相对的第1臂部52的宽度方向侧面向第1阻挡部64A侧突出,大宽度地形成第1臂部52的前端部。
[0097]另外,在图5中,第2臂部53具有与第2阻挡部64B相对而与第2阻挡部64B接触的第2接触部53B。第2接触部53B从与第1阻挡部64A相对的第2臂部53的宽度方向侧面向第2阻挡部64B侧突出,大宽度地形成第2臂部53的前端部。
[0098]当凸轮切换构件51与控制轴55 —体地向一个方向摆动时,第1臂部52的第1切换销52A插入引导槽43,第2臂部53的第2切换销53A从引导槽43脱离。
[0099]另外,当凸轮切换构件51与控制轴55 —体地向其它方向摆动时,第2臂部53的第2切换销53A插入引导槽43,第1臂部52的第1切换销52A从引导槽43脱离。
[0100]如图3所示,第1接触部52B设于第1臂部52,当第1切换销52A插入引导槽43时,第1接触部52B在凸轮轴3的轴线方向上与第1阻挡部64A重叠。
[0101]另外,第2接触部53B设于第2臂部53,因为第1阻挡部64A和第2阻挡部64B的半径方向外端的高度相同,所以当第2切换销53A插入引导槽43时,第2接触部53B在凸轮轴3的轴线方向上与第2阻挡部64B重叠。
[0102]此外,第1切换销52A构成本发明的第1切换部,第2切换销53A构成本发明的第2切换部。
[0103]在图3中,凸轮轴3的轴线方向上的第1阻挡部64A和第2阻挡部64B之间的距离形成为将凸轮轴3的轴线方向上的高速凸轮41或者低速凸轮42的宽度与凸轮轴3的轴线方向上的第1臂部52的前端部或者第2臂部53的前端部的宽度相加而得到的距离。
[0104]下面,说明作用。以下,基于图5?图1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可变气门装置2向高速凸轮41和低速凸轮42切换的动作。在图5?图13中,箭头R1的方向是凸轮轴3的旋转方向。
[0105](由高速凸轮41进行的运转与由低速凸轮42进行的运转的切换)当由高速凸轮41进行运转时,如图5、图6、图7、图11所示,通过致动器61的柱塞61A的前进移动,使凸轮切换构件51与控制轴55 —体地向一个方向摆动。此时,第1臂部52的第1切换销52A插入引导槽43。
[0106]凸轮支架4的第1切换凸轮43A具备倾斜凸轮尖端部43E,上述倾斜凸轮尖端部43E将最大凸轮尖端部43D和最小凸轮尖端部43C之间联系并向凸轮轴3的轴线方向鼓出。由此,当凸轮支架4位于第2位置时,如果第1切换销52A插入引导槽43,则第1切换销52A在与第1切换凸轮43A的最小凸轮尖端部43C接触后,与倾斜凸轮尖端部43E接触而将轴线方向右方(图11的左方)的力作用于凸轮支架4。
[0107]因此,由第1切换销52A向图11的左方按压第1切换凸轮43A,由此,凸轮支架4移动到第1位置。此时,在低速凸轮42的基圆部42A及高速凸轮41的基圆部41A与锁止臂11的被按压滚轮11A接触的区间内,凸轮支架4的移动完成。
[0108]这样使第1切换销52A在凸轮轴3的轴线方向上移动,由此,第1切换销52A从第
1切换凸轮43A的最小凸轮尖端部43C经过倾斜凸轮尖端部43E与最大凸轮尖端部43D接触而使凸轮支架4移动到第1位置。
[0109]另外,这样当凸轮支架4相对于凸轮轴3移动到第1位置时,凸轮轴3侧的滚珠35从图12、图13所示的第2定位用槽47脱离,成为移动到第1定位用槽46并与其嵌合的状态。其结果是,凸轮支架4相对于凸轮轴3固定于选择了高速凸轮41的第1位置。
[0110]另外,这样在选择高速凸轮41且凸轮支架4位于第1位置的情况下,如图8、图9、图10所示在进行到向低速凸轮42切换为止的期间内,第1切换销52A如图11所示与引导槽43的最大凸轮尖端部43D相对并保持高速凸轮41的位置,高速凸轮41继续动作。
[0111]另外,如图11所示,当凸轮支架4相对于凸轮轴3移动到第1位置时,第1阻挡部64A按移动量D1从位置P2移动到位置P1,与第1臂部52的第1接触部52B接触。由此,限制凸轮支架4由于惯性力而超过第1位置并在凸轮轴3的轴线方向上移动过量。
[0112]另一方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