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粒捕集器反吹管内置式再生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81470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粒捕集器反吹管内置式再生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排放与污染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传感器检测技术和阀门控制策略实现柴油机微粒捕集器的反吹管内置式自动再生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据估计,到2050年全球将拥有30亿辆汽车。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汽车的需求量和保有量也出现了加速增长的趋势。而柴油机因为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和相对较大的转矩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柴油机与汽油机相比,废气排放中的HC和CO较低,但NOx和微粒的排放较高,尤其是微粒排放要高出30-60倍。同时,由于碳烟是柴油机排放微粒的主要组成部分,常占微粒总量的50%-80%之多,碳粒是燃料在缺氧的条件下燃烧时形成的细微或超细微的纳米级碳烟颗粒,由于直径较小,故能长期悬浮于大气中而不沉降,碳粒上吸附的可溶性有机物HC和硫酸盐等对人体有危害,特别是HC中含有大部分的多环芳香烃,具有致癌作用,因此,柴油机微粒排放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关注,特别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柴油机排放法规的日趋严格,微粒捕集器正逐渐成为降低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必备装置。
[0003]然而柴油机降低微粒排放通常需要对缸内燃烧结构组织进行合理优化,而传统的机内净化技术在进一步降低柴油机微粒排放的问题上遭遇瓶颈。目前,微粒捕集器技术是国际上公认的最为有效的柴油机排气微粒后处理技术,也是目前国际上商用前景最好的排气微粒后处理技术。微粒捕集器的关键技术是过滤材料的选择以及过滤体的再生,其中又以过滤体的再生尤为重要,所谓过滤体的再生是指将其捕集到的微粒予以清除后能循环使用,若过滤体再生不及时会导致发动机排气背压升高影响发动机性能,甚至导致发动机熄火。过滤体的再生分为主动再生和被动再生,主动再生主要有热再生和反吹再生等,热再生需要对过滤体额外施加热量达到微粒燃烧温度实现再生,能量利用率较低结构复杂,而传统的反吹再生需要加装气源和动力设备,如何简化反吹再生设备实现再生目的成为了反吹再生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粒捕集器反吹管内置式再生装置,该装置采用双过滤体形式,将其中一个过滤体的排气引至另一个过滤体末端进行反吹,从而实现利用发动机排气自动反吹过滤体达到过滤体交替捕集微粒和再生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仅在原有微粒捕集器上安装反吹气流管以及相应管道控制阀门,不使用外加热源再生设备或催化再生装置,无额外的能源消耗,结构简单,维修率低,成本低,具有安全方便节约能源等优点。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粒捕集器反吹管内置式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块过滤体和过滤体外壳,所述的过滤体外壳内被两块平行设置的消声腔体隔板分成左中右三个腔室,左腔室与中腔室下端连通,中腔室与右腔室上端连通,右腔室内固定第一过滤体,左侧腔室内固定第二过滤体,中间腔室为消声腔体,所述的消声腔体通过排气总管与外界连通,左腔室和右腔室均设有进气支管和反吹颗粒收集管,并且左腔室和右腔室的进气支管进口端交汇于一个进气总管;还包括一个反吹气流管,所述的反吹气流管置于中腔室内,反吹气流管把一个过滤体的排气端与另一个过滤体排气端连通。本实用新型并采用交叉控制策略,将一部分发动机尾气通过尾气流入管引入其中一个过滤体,另一部分尾气通过反吹气流管引入另一个过滤体的尾端进行反吹再生,两个过滤体轮流工作和再生,在反吹气流管和尾气流入管的末端分别安装相应的控制阀门,通过交叉控制反吹气流管打开关闭和尾气流入管打开关闭,实现利用发动机尾气自动反吹再生。
[0006]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右腔室的下端设有第一进气支管和第一收集管,左腔室的上端设有第二进气支管和第二收集管,其中第一进气支管和第二进气支管交汇于进气总管;在第一进气支管和第二进气支管交汇处设有两个支管的选择阀门,在右腔体与第一进气支管和第一收集管的交汇处分别设有第一进气开关阀和第一收集管开关阀,在左腔体与第二进气支管和第二收集管的交汇处分别设有第二进气开关阀和第二收集管开关阀;所述的反吹气流管设于消声腔体,反吹气流管的两端为扩张口,其中设于右腔室上端为第一扩张口,设于左腔室下端的为第二扩张口,在第一扩张口内壁设有第一排气出口,第一排气出口处设有第一排气开关阀,在第二扩张口内壁设有第二排气出口,第二排气出口处设有第二排气开关阀。
[0007]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第一过滤体和第二过滤体与消声腔体隔板、过滤体外壳之间设有隔热的石棉垫。
[0008]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左腔体和右腔体内均设有背压传感器,背压传感器与外部的电控单元连接,通过电控单元监测背压传感器采集的压力信号,并进行判断,控制选择阀门选择其中一个过滤体工作而另一个过滤体反吹再生,保证每一时刻至少有一个过滤体处于捕集状态。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0](I)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过滤体并联的形式,将发动机一部分排气引回过滤体尾端的方法对过滤体进行反吹再生,无外加反吹再生动力系统部分,节约能源,对实现尾气处理系统轻量化具有重要作用,且反吹仅需在原有发动机尾气过滤装置上加装反吹再生管路以及相关控制阀门和背压传感器等,通过合理设置管路阀门和管路开口位置,实现利用发动机尾气对过滤体自身反吹再生的目的,结构简单,零部件数目少来源广,通用性好,便于维修维护;
[0011](2)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置管路阀门和管路开口位置,实现利用发动机尾气对过滤体自身反吹再生的目的,原理简单,结构简洁,无需额外的反吹再生气流动力来源,节约了发动机的能量,具有较高的再生效率,并且不采用热再生,降低了过滤体遭受热冲击的危险,提高了过滤体再生的安全性,在过滤体区域相应位置安装压力传感器,能够实时动态进行发动机背压监测,控制系统方便易实现,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对提高反吹再生形式的经济性和应用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0012](3)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实时动态监测发动机排气背压的传感器以及反吹气流管、收集管、排气管等管路阀门与ECU集成,能够根据再生过程进行情况对各管路流量等参数进行调节,保证较好的尾气过滤和过滤体再生的进行,对实现高效高可靠性利用发动机尾气自动反吹再生具有重要意义,所采用的管路系统以及阀门安装方便,排布形式多样化,降低了系统的安装和使用门槛,对推广利用低能耗、绿色安全的反吹再生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结构示意图;
[0015]其中:1.第一收集管;2.第一收集管开关阀;3.第一过滤体;4.石棉垫;5.第一背压传感器;6.第一扩张口 ;7.控制数据线路;8.ECU ;9.第一排气出口 ;10.第一排气开关阀;11.排气总管;12.消声腔体隔板;13.第二收集管开关阀;14.第二收集管;15.第二进气支管;16.第二进气开关阀;17.第二背压传感器;18.选择阀门;19.进气总管;20.第二过滤体;21.第一进气支管;22.反吹气流管;23.消声腔体;24.过滤体外壳;25.第二扩张口 ;26.第二排气出口 ;27.第二排气开关阀;28.第一进气开关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参照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微粒捕集器反吹管内置式再生装置,包括两块过滤体和过滤体外壳24,过滤体外壳24内被两块平行设置的消声腔体隔板12分成左中右三个腔室,左腔室与中腔室下端连通,中腔室与右腔室上端连通,右腔室内固定第一过滤体20,左侧腔室内固定第二过滤体3,中间腔室为消声腔体23,消声腔体23通过排气总管11与外界连通,左腔室和右腔室均设有进气支管和反吹颗粒收集管,并且左腔室和右腔室均设有进气支管的进口端交汇于一个进气总管19 ;通过合理设计管道回路,增加一个反吹气流管22,反吹气流管22把一个过滤体的排气端与另一个过滤体排气端连通,并采用交叉控制策略,将一部分发动机尾气通过尾气流入管引入其中一个过滤体,另一部分尾气通过反吹气流管22引入另一个过滤体的尾端进行反吹再生,两个过滤体轮流工作和再生,在反吹气流管22和尾气流入管的末端分别安装相应的控制阀门,通过交叉控制反吹气流管22打开关闭和尾气流入管打开关闭,实现利用发动机尾气自动反吹再生。本实用新型将尾气处理系统设计成两个过滤体并联形式,能够有效保证每一时刻至少有一个过滤体处于尾气颗粒捕集工作状态。
[00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