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声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81465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声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附件领域,尤其是一种消声器。
【背景技术】
[0002]消声器是消减气流噪声的装置,它能让气流通过,同时又能有效的阻止或减弱声能向外传播,应用广泛,尤其是在发动机的应用中,效果明显。随着发动机的不断创新及人们对噪声的消除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消声器以难以满足人们的要求,尤其是对康明斯QSN型号的发动机的消声器来说,现有的采用三腔的抗性消声器的背压高且插入损失小,如何减小背压、提高插入损失是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的新的消声器。
[000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消声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底板,顶板,侧壁,所述外壳的内部安装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两侧安装有第一孔板,所述第一孔板与所述隔离板之间填充有吸音材料,所述第一孔板与所述隔离板作为整体将所述外壳分为抗性与阻性复合腔和抗性腔,所述抗性与阻性复合腔是由底板、侧壁及第一孔板构成的;
[0005]所述隔离板上安装有插入管,所述插入管上有吸音孔,所述插入管穿过隔离板两侧的第一孔板;
[0006]所述抗性与阻性复合腔的侧壁上安装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连接有第一固定装置;
[0007]所述底板上安装有底管,所述底管包括外壁与内壁,所述内壁上有吸音孔,所述外壁与所述内壁之间填充有吸音材料,所述底板与所述底管通过通气孔连通,所述底管上安装有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与所述底管之间是密封的;
[0008]所述顶板上安装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上有吸音孔。
[0009]可选地,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孔板之间安装有内层,所述内层上有吸音孔,所述内层与所述侧壁之间填充有吸音材料。
[0010]可选地,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底板之间安装有第二孔板,所述第二孔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填充有吸音材料。
[0011]可选地,所述顶板与所述进气管之间安装有第二孔板,所述第二孔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填充有吸音材料。
[0012]可选地,所述进气管顶部的端部与第一固定装置的距离大于所述进气管底部的端部与第一固定装置的距离。
[0013]可选地,所述插入管上的吸音孔分布于所述抗性与阻性复合腔内及两个所述第一孔板之间。
[0014]可选地,所述插入管为三根,且均匀分布。
[0015]可选地,所述隔离板位于所述外壳的7/15至8/15之间。
[0016]可选地,所述吸音孔是均匀分布的。
[0017]可选地,所述通气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内壁的直径且小于所述外壁的直径。
[00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消声器,包括隔离板及两侧的第一孔板,隔离板和第一孔板作为整体将消声器的内部分为两个腔室,这样,相对于三个腔室抗性消声器,减少了背压,使用时,将第一固定装置固定于发动机的排气口,第二固定装置固定于发动机或其他地方上,发动机的废气从消声器的进气管进入抗性与阻性复合腔,经插入管至抗性腔,最后由出气管排出,其中,产生的噪音经过插入管进入抗性与阻性复合腔,抗性与阻性复合腔中,第一孔板可以改变噪声的频谱,使频谱中的可听声成分明显降低,从而减少噪声对人的干扰和伤害;第一孔板与隔离板之间填充的吸音材料可以吸收一部分声能,尤其是中高频声波;插入管上安装有吸音孔,可有效吸收噪音,且可以减少排气背压;底管上的内壁上有吸音孔,可有效吸收噪音,且可以减少排气背压,底管的外壁与内壁之间填充有吸音材料,可以吸收一部分声能;进气管、抗性与阻性复合腔、插入管会构成抗性腔,通过突变界面使声阻抗突变,一些声波只能在抗性与阻性复合腔中来回反射,通不过抗性与阻性复合腔。尤其是中、低频噪声。由此,大多数噪声声波被阻止在抗性与阻性复合腔中,少部分噪声声波通过插入管进入抗性腔,插入管、抗性腔与出气管构成抗性腔,通过突变界面使声阻抗突变,一些声波只能在抗性与阻性复合腔中来回反射,通不过抗性与阻性复合腔。抗性腔中的第一孔板可以改变噪声的频谱,使频谱中的可听声成分明显降低,从而减少噪声对人的干扰和伤害;第一孔板与隔离板之间填充的吸音材料可以吸收一部分声能,尤其是中高频声波;插入管上安装有吸音孔,可有效吸收噪音,且可以减少排气背压。这样经过多处消音,可经过出气管的噪音已很微弱,相对于现有的采用三腔的抗性消声器,减小了背压且提高了插入损失。
【附图说明】
[0019]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在附图中,参考数字之后的字母标记指示多个相同的部件,当泛指这些部件时,将省略其最后的字母标记。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消声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消声器的A-A方向的剖视图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消声器的B-B方向的剖视图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消声器的主视图;
[0024]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消声器的仰视图;
[0025]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消声器的左视图;
[0026]101、底板;102、顶板;103、侧壁;104、隔离板;105、第一孔板;106、吸音棉;108、抗性与阻性复合腔;109、抗性腔;110、插入管;111、吸音孔;112、进气管;113、第一固定装置;114、外壁;115、内壁;116、通气孔;117、第二固定装置;118、出气管;119、内层;120、第二孔板;121、进气管顶部的端部;122、进气管底部的端部;123、底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消声器,如图1-图6所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底板101,顶板102,侧壁103,所述外壳的内部安装有隔离板104,此处所述的隔离板就是一实心板,其作用是将消声器隔离为两部分,优选为金属板,焊接与侧壁上;所述隔离板最好位于所述外壳的7/15至8/15之间。这个位置对于本实用新型效果最好;所述隔离板两侧安装有第一孔板105,第一孔板105即孔板,只是为了区分将孔板分为第一孔板,第二孔板,当然为了应对不同频率的声波,第一孔板,第二孔板的直径及间距最好不同,所述第一孔板与所述隔离板之间填充有吸音材料,所述吸音材料优选吸音棉106,所述第一孔板与所述隔离板作为整体将所述外壳分为抗性与阻性复合腔108和抗性腔109,所述抗性与阻性复合腔是由底板101、侧壁103及第一孔板105构成的;
[0029]所述隔离板上安装有插入管110,所述插入管上有吸音孔111,吸音孔大小及间距可以均匀设置,这样对某段频率的声波吸收比较彻底,也可以不均匀设置,这样适合不同频率段的声波的消除,此处所说的吸音孔就是小孔,为了便于区分,此处称作吸音孔。所述插入管穿过隔离板两侧的第一孔板;所述插入管上的吸音孔最好分布于所述抗性与阻性复合腔内及两个所述第一孔板之间。这样,声波不会通过插入管上的小孔直接排入抗性腔,尤其是距离出气管近的地方,声波在出气管近的地方排出后很容易不经处理直接排出。所述插入管上的吸音孔最好分布于所述抗性与阻性复合腔内及两个所述第一孔板之间。更有利于声波的消除。优选插入管为三根,且均匀分布。插入管越多,突变界面越多,越利于消除噪音,但也要受消声器的体积及排气背压的制约,经过综合研宄,插入管为三根,且均匀分布效果最好。
[0030]所述抗性与阻性复合腔的侧壁上安装有进气管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