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箱系统外部管路以及油箱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79070阅读:680来源:国知局
油箱系统外部管路以及油箱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油箱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碳罐的油箱系统外部管路以及该类型的油箱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排放法规的愈加严格,一种汽油车的在线加油油气回收技术逐渐出现在市场中,这种技术的原理是在汽油车加油的过程中,油箱内部油蒸汽不被排放到大气中,而是经碳罐过滤吸附后,由碳罐排出较清洁的气体,吸附的油气可回收利用。然而,对于油箱来说就需要加油限量阀来保证加油时足够的油气排出量,同时油箱上也需要重力阀来保证日常工作时的通气性要求,但是通过这些阀体尤其是加油限量阀在汽车动态运行中,难免油会泄露到连接的通气管路中,这些油液经过晃动极有可能进入到喷嘴连接的碳罐中,一旦油液进入到碳罐中,将会造成碳罐失效,从而造成部分或者全部油蒸汽无法吸收,直接排出大气造成环境污染。因此需要一个既能满足油气回收技术要求又能避免碳罐失效的油箱外部管路设计。
[0003]图1示出了传统的油气回收系统的油箱外部管路设计。如图1所示,通常情况下,汽油通过加油管14进入到油箱本体15中,此时油箱本体15内的油蒸汽受压力作用通过加油限量阀11,通过管线13进入到碳罐;在汽车运行中蒸发的气体通过重力阀12,进入到碳罐。但是,在汽车运动中总会有少许液体通过加油限量阀11和重力阀12进入到碳罐中,从而造成碳罐失效。最终导致油蒸汽无法被碳罐有效吸附,直接排入大气,污染环境。
[0004]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外部管路,以避免碳罐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避免碳罐由于汽油液体渗入而失效。
[000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一种汽油回收系统中的油箱外部管路来改善汽车排放,提高燃油效率。
[000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满足油气回收技术要求又能避免碳罐失效的油箱系统外部管路以及设有该类型外部管路的油箱系统。
[000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通过对现有系统的简单改造,提供低成本,高适用性,设计简单的解决方法。
[0009]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在结合附图阅读说明书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中的至少一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油箱系统外部管路,其包括:
[0011]设于油箱顶部的加油限量阀和重力阀,其中,所述油箱系统外部管路还包括积液盒,所述加油限量阀通过加油限量阀管路连接至所述积液盒,并且所述重力阀通过重力阀管路连接至所述积液盒,所述积液盒通过碳罐管路连接至碳罐。
[0012]可选地,在上述油箱系统外部管路中,所述积液盒具有立方体形状。
[0013]可选地,在上述油箱系统外部管路中,所述积液盒具有与所述加油限量阀管路连接的一个第一开口,与所述重力阀管路连接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开口,以及与所述碳罐管路连接的一个第三开口,其中所述第三开口具有高于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水平高度。
[0014]可选地,在上述油箱系统外部管路中,所述积液盒焊接在所述油箱的上表面上。
[0015]可选地,在上述油箱系统外部管路中,所述积液盒的下表面具有高于所述加油限量阀和重力阀的水平高度。
[0016]可选地,在上述油箱系统外部管路中,所述重力阀,加油限量阀焊接在所述油箱的上表面上。
[0017]可选地,在上述油箱系统外部管路中,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设置成与所述第三开口处于相对侧处。
[0018]可选地,在上述油箱系统外部管路中,所述重力阀焊接在所述油箱上表面周边位置处。
[0019]可选地,在上述油箱系统外部管路中,所述加油限量阀焊接在所述油箱上表面中部位置处。
[00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油箱系统,其包括上述任一种油箱系统外部管路。
[00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油液蓄积缓冲这种简单设计,具体而言采用积液盒来有效地解决了汽油车加油排气回收系统存在的油液进入碳罐,造成碳罐失效的问题,并且可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燃油效率。
【附图说明】
[0022]参考附图,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的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0023]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油箱系统的外部管路的示意图。
[0024]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油箱系统的外部管路的示意图。
[0025]【具体实施方式】:
[0026]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0027]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0028]现在参考图2,区别于现有技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油箱系统外部管路增设了积液盒28,其起到油液蓄积缓冲作用,使油液不会直接进入碳罐,在以下各个实施例中,积液盒28的具体优选设计有利于防止油液渗入碳罐而导致碳罐的失效。如本文现有技术部分所详细论述的,一旦碳罐失效将导致污气排出而造成环境污染。
[0029]在一个实施例中,汽车油箱系统外部管路包括:
[0030]设于油箱25顶部的加油限量阀21和重力阀22,其中,所述油箱系统外部管路还包括积液盒28,所述加油限量阀21通过加油限量阀管路27连接至所述积液盒28,并且所述重力阀22通过重力阀管路26连接至所述积液盒28,所述积液盒28通过碳罐管路23连接至碳罐(未示出)。
[0031]积液盒28可采用任何适合的材料,如塑料等,其形状,尺寸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设计。在一个实施例中,积液盒28具有立方体形状。
[0032]在一个实施例中,积液盒28具有与加油限量阀管路27连接的一个第一开口,与重力阀管路连接26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开口,以及与碳罐管路23连接的一个第三开口,其中所述第三开口具有高于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水平高度。不同水平高度的设计使得液体由于重力而不能或难以进入碳罐。
[0033]在一个实施例中,积液盒28设在油箱25的上表面上,例如通过焊接来设置在所述油箱25的上表面上。
[0034]在一个实施例中,积液盒28的下表面具有高于加油限量阀21和重力阀22的水平高度。
[0035]在一个实施例中,重力阀22,加油限量阀21设在油箱25的上表面上,例如通过焊接来设置在所述油箱25的上表面上。
[003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设置成与所述第三开口处于相对侧处,例如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设在左侧而第三开口设在右侧,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设在前侧,而第三开口设在后侧等。
[0037]在汽车在加油时,汽油进入油箱25,油箱25内的油蒸汽由于压力作用,经过加油限量阀21,加油限量阀连接管路27,积液盒28,进入到碳罐,再经过过滤后排入大气。
[0038]在汽车运行过程中,部分液体通过加油限量阀21和重力阀22进入到积液盒28中,由于积液盒28有一定的蓄积能力,积蓄的液体可以回流到油箱中,从而无法进入到碳罐。
[0039]在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重力阀22焊接在所述油箱25上表面周边位置处,例如两侦牝而将所述加油限量阀21焊接在所述油箱25上表面中部位置处。
[0040]本实用新型还旨在保护设有如上文所述的外部管路的油箱系统。
[0041]应当理解的是,所有以上的优选实施例都是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对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出的各种改型或变形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法律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汽车油箱系统外部管路,其包括: 设于油箱顶部的加油限量阀和重力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系统外部管路还包括积液盒,所述加油限量阀通过加油限量阀管路连接至所述积液盒,并且所述重力阀通过重力阀管路连接至所述积液盒,所述积液盒通过碳罐管路连接至碳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系统外部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液盒具有立方体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系统外部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液盒具有与所述加油限量阀管路连接的一个第一开口,与所述重力阀管路连接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开口,以及与所述碳罐管路连接的一个第三开口,其中所述第三开口具有高于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水平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油箱系统外部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液盒焊接在所述油箱的上表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油箱系统外部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液盒的下表面具有高于所述加油限量阀和重力阀的水平高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系统外部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阀,加油限量阀焊接在所述油箱的上表面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箱系统外部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阀焊接在所述油箱上表面周边位置处。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箱系统外部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油限量阀焊接在所述油箱上表面中部位置处。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箱系统外部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设置成与所述第三开口处于相对侧处。10.一种油箱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油箱系统外部管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油箱系统外部管路,其包括:设于油箱顶部的加油限量阀和重力阀,所述油箱系统外部管路还包括积液盒,所述加油限量阀通过加油限量阀管路连接至所述积液盒,并且所述重力阀通过重力阀管路连接至所述积液盒,所述积液盒通过碳罐管路连接至碳罐。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设有该外部管路的油箱系统。本实用新型有效防止油液进入碳罐而导致碳罐失效所引起的废气排放。
【IPC分类】B60K15/01, F02M37/00, B60K15/073, F02M25/08
【公开号】CN205190084
【申请号】CN201520818403
【发明人】丁一, 李博, 马智勇, 张伟, 李隽祺
【申请人】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