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骨纳米银抗菌涂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74371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接骨纳米银抗菌涂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骨纳米银抗菌涂层。涂层可供作为植入物接入医疗器械,通过医疗整形外科植入物的表面处理,使表面转变为氧化物膜的等离子体,得到电解氧化使用的胶体分散系统,转换后的表面部分覆盖的金属或金属合金形成胶体分散的银颗粒的胶体分散系统,降低医疗整形过程中的感染风险。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银离子强烈抑制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的,银离子破坏微生物的重要细胞成分,甚至对抗生素耐药性菌株具有高效的抑制作用,此外,降低了细菌的发展机会和其他兼容医疗器械产生的电阻,银作为抗菌活性物质最近被重新发现。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接骨纳米银抗菌涂层。涂层可供作为植入物接入医疗器械,通过医疗整形外科植入物的表面处理,使表面转变,通过医疗整形外科植入物的表面处理,使表面转变为氧化物膜的等离子体,得到电解氧化使用的胶体分散系统,这点创新设计在商业运营推广中是一种极大的竞争优势,可贵的是这项技术原理简单,并且其设方案合理实用,在思维上打破成规,从而带来了新的技术革命。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目前传统的医疗整形器械在运作构筑上存在的缺陷,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骨纳米银抗菌涂层,运用通过医疗整形外科植入物的表面处理,使表面转变为氧化物膜的等离子体,得到电解氧化使用的胶体分散系统,转换后的表面部分覆盖的金属或金属合金形成胶体分散的银颗粒的胶体分散系统,降低医疗整形过程中的感染风险,通过此项技术创新的产品能更好的被运用及推广在商业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成胶体分散体系的涂层作为接骨整形的医疗器械表面处理,胶体通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产生的交流电压差成为胶体分散体系中,通过等离子电解氧化转`换浸没表面的氧化物膜,电压控制在从-2400 V至-0.1V的振幅范围内,其中转换后的表面部分覆盖形成胶体的分散粒子,得到的胶体的分散粒子中浓度小于或等于100晕克/升,胶体的分散粒子由基团中的银粒子,磷灰石粒子,铜粒子,锌颗粒组成医疗装置涂层的材料,通过第一电极的胶体分散系统再经由第二电极构成一个电源单元,用于产生电压供给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实现了这种接骨纳米银抗菌涂层的实际效用。也借由通过医疗整形外科植入物的表面处理,使表面转变为氧化物膜的等离子体,得到电解氧化使用的胶体分散系统,转换后的表面部分覆盖的金属或金属合金形成胶体分散的银颗粒的胶体分散系统,降低医疗整形过程中的感染风险。这种接骨纳米银抗菌涂层更加适用于生物医疗工程技术上的控件应用,扩大了使用范围,并且也可以在更多领域运用此项技术创新从而带来更多的收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此项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骨纳米银抗菌涂层,通过医疗整形外科植入物的表面处理,使表面转变为氧化物膜的等离子体,得到电解氧化使用的胶体分散系统,转换后的表面部分覆盖的金属或金属合金形成胶体分散的银颗粒的胶体分散系统,降低医疗整形过程中的感染风险,提升了涂层的实际职倉泛。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图。图中1.接骨纳米银抗菌涂层,2.胶体,3.第一电极,4.第二电极,5.等离子电
解氧化。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接骨纳米银抗菌涂层,以胶体2通过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产生的交流电压差成为胶体分散体系中,通过等离子电解氧化5转换浸没表面的氧化物膜,实现接骨纳米银抗菌涂层I的 有效操作。
权利要求1.一种接骨纳米银抗菌涂层,构成胶体分散体系的涂层作为接骨整形的医疗器械表面处理,其特征是,胶体通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产生的交流电压差成为胶体分散体系中,通过等离子电解氧化转换浸没表面的氧化物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骨纳米银抗菌涂层,其特征是:电压控制在从-2400V至-0.1 V的振幅范围内,其中转换后的表面部分覆盖形成胶体的分散粒子,得到的胶体的分散粒子中浓度小于或等于100晕克/升,胶体的分散粒子由基团中的银粒子,磷灰石粒子,铜粒子,锌颗粒组成医疗装置涂层的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骨纳米银抗菌涂层,其特征是:通过第一电极的胶体分散系统再经由第二电极构成一个电源单元,用于产生电压供给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骨纳米银抗菌涂层,其特征是:通过医疗整形外科植入物的表面处理,使表面转变为氧化物膜的等离子体,得到电解氧化使用的胶体分散系统,转换后的表面部分覆盖的金属或金属合金形成胶体分散的银颗粒的胶体分散系统,降低医疗整形过程中的感染 风险。
专利摘要一种接骨纳米银抗菌涂层。涂层可供作为植入物接入医疗器械,通过医疗整形外科植入物的表面处理,使表面转变为氧化物膜的等离子体,得到电解氧化使用的胶体分散系统,转换后的表面部分覆盖的金属或金属合金形成胶体分散的银颗粒的胶体分散系统,降低医疗整形过程中的感染风险,更符合市场需求,使用前景更加广阔。
文档编号C25D11/02GK203128679SQ20132016190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3日
发明者李艳美 申请人:李艳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