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电解法的专用阳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4927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混合电解法的专用阳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冶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电解法的专用阳极。



背景技术:

现有铜电解精炼生产中,均是直接以粗铜为阳极来生产阴极精炼铜。为了使整个电解过程阴极有对应的阳极电极线,所以阳极不能被完全电解利用,故而产生残极。残极可通过回炉重铸进行再利用,但回炉成本极高。据统计,一个产能40万吨的铜冶炼厂,残极处理工序建设投资超过3000万元,年处理残极量超过70000吨,年残极回炉成本超过2100万元。各工厂为降低残极回炉量,一般将残极率控制在13~20%,当残极率控制过低时,会因部分阳极板面单重分布不均,末期出现断裂、掉落现象,这样一是会造成电极短路,影响阴极铜品质,影响电效;二是会砸坏电解槽或机组等设备;三是阴极对应部分无阳极电极线,该部分的阴极不再长铜。目前,行业内还没有针对阳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提出更好的改进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完全电解阳极粗铜/阳极残极,为企业降本增效的混合电解法的专用阳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混合电解法的专用阳极,导电铜杆的杆身与周边整体为方形的铅板的上边顺齐贴合连接,导电铜杆的两端延伸到铅板的宽度方向的外部构成与导电母线电联接的接线段,铅板的板面上设置有托挂阳极残极A的吊挂部A1的连接单元,所述的铅板的板面上还设有抵撑阳极残极A的板体部A2的抵撑单元。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连接单元可挂住阳极粗铜/阳极残极,使阳极粗铜/阳极残极完全浸没在电解液中。抵撑单元可以有效支撑阳极粗铜/阳极残极自下而上的逐次溶解过程,最终实现阳极粗铜/阳极残极的完全电解,不再产生残极。阳极粗铜/阳极残极溶解完后,该阳极仍可继续导电,为阴极铜提供电极线,因此,阳极溶解的铜可在阴极全部析出,即实现阳极粗铜/阳极残极的完全利用。本发明提供的阳极为处理阳极粗铜/回收阳极残极提供了更简便易行、成本低廉的方法,能够显著的为企业降本增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阳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阳极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混合电解法的专用阳极,如图1-2所示,导电铜杆10的杆身与周边整体为方形的铅板20的上边顺齐贴合连接,导电铜杆10的两端延伸到铅板20的宽度方向的外部构成与导电母线电联接的接线段11,铅板20的板面上设置有托挂阳极残极A的吊挂部A1的连接单元30,所述的铅板20的板面上还设有抵撑阳极残极A的板体部A2的抵撑单元40。通过连接单元30可挂住阳极粗铜/阳极残极,抵撑单元40可以抵撑阳极粗铜/阳极残极A的板体部A2,从而改变阳极与阴极的极距,进一步支撑阳极粗铜/阳极残极自下而上的有序溶解,最终实现阳极粗铜/阳极残极的完全电解,不再产生残极。

优选的,所述的导电铜杆10的杆身上有同向延伸的铜带12,铜带12位于铅板20内。如此,可以提高阳极导电性能,降低电阻。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如图2所示,所述的连接单元30包括设置在铅板20板面上的凸块31,为提高阳极使用性能,凸块31间隔布置两个,铅板20的左右两侧的上部分别设置有连接单元30,两个连接单元30整体上呈等高位置布置。为使阳极粗铜/阳极残极完全浸没在电解液中,凸块31的布置位置以确保阳极粗铜/阳极残极完全浸没在电解液中为准。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如图1所示,所述的抵撑单元40为条杆或板状且其长度方向位于上下方向布置,构成抵撑单元40的条或板上远离铅板20的一侧为斜面或台阶状且下端与铅板20之间的距离大于上端与铅板20之间的距离。通过抵撑单元可调整阳极与阴极板身上下极间距,使阳极铜实现自下而上的逐次溶解过程,最终实现阳极的完全电解利用。

优选的,导电铜杆10与铅板20的连接处卡设有加强卡夹50。通过布置加强卡夹50,可提高导电铜杆10的强度和阳极的使用可靠性,避免出现导电铜杆10弯曲变形或断裂的现象。

优选的,所述的凸块31的相互远离端向上延伸并与加强卡夹50相连。

优选的,为加强铅板20板面悬垂度和保护铅板20板身,所述的铅板20的两侧边和底边上围设有加强围框70,加强围框70的上端与加强卡夹50相连,这是考虑到铅质阳极的自身强度有限,通过加设加强围框70可以确保其初始形状及挂接阳极粗铜/阳极残极时所要求的基本强度。

使用时,将阳极放在电解槽中,然后阳极粗铜/阳极残极的耳部钩挂在阳极的连接单元30上,装好阴极,通入电解液,开启电源,即可开始精炼作业。为提高生产效率,阳极的两面可各挂一片阳极粗铜/阳极残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