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层状油藏调剖堵水堵剂进入深度测试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06330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层状油藏调剖堵水堵剂进入深度测试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层状油藏调剖堵水堵剂进入深度测试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步骤1,通过堵剂分布规律物理模拟方法建立窜流非均质物理模拟模型,利用窜流非均质物理模拟模型获得物理模拟结果;步骤2,通过堵剂分布规律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数值模拟模型,通过绘制不同驱替速度的堵剂相对渗透率曲线,利用堵剂相对渗透率曲线修正所述数值模拟模型获得数值模拟结果;步骤3,综合利用拟合后的物理模拟结果与所述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不同注入压力下的堵剂平面分布规律和纵向分布规律,并根据分析结果建立堵剂进入窜流区域与非窜流区域的比例模型;步骤4,利用所述堵剂进入窜流区域与非窜流区域的比例模型,建立层状油藏调剖堵水堵剂的堵剂用量优化方法。
【专利说明】一种层状油藏调剖堵水堵剂进入深度测试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调剖堵水调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层状油藏调剖堵水堵剂进入深 度测试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研究堵剂或者聚合物分布规律主要有深部调剖过程中的堵剂分布模式物理 模拟方法和深部调剖过程中的堵剂分布模式数值计算方法两种方法。其中深部调剖过程中 的堵剂分布模式物理模拟方法的贡献有:能阐述堵剂的平面分布模式,得到窜流通道影响 下的聚合物平面分布模式,分析聚合物驱波及系数与驱油效率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降低 低渗层的污染,得到聚合物在不同尺寸孔隙的分布规律;获得堵剂流动速度与注入压力并 非是线性关系,提出采用表面堵塞法减少堵剂对非目的层侵入的技术,解释了堵剂注入压 力上升过程的微观渗流机理,直观得到了堵剂在裂缝型岩心内部的分布图像,分析了堵剂 在裂缝内的流动规律和由裂缝向基质的滤失规律。深部调剖过程中的堵剂分布模式数值计 算方法的贡献有:堵剂分布模式的数值计算方法分为解析公式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利用解 析公式法目前只针对堵剂的纵向分布规律开展研究,推导出了不同渗透率级差下的堵剂纵 向分布规律,对油井堵水后的生产情况进行了预测。
[0003] 但是两种方法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具体如下,
[0004] 研究堵剂或者聚合物分布规律的物理模拟方法存在如下问题:
[0005] (1)目前国内外无论研究堵剂或聚合物在储层中的平面分布规律和纵向分布规律 时,都没有考虑注入压力的影响。
[0006] (2)研究堵剂纵向分布规律时,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并联填砂模型或并联胶结岩 心模型,但是堵剂在并联模型中的渗流方式是线性驱替,而堵剂进入储层后的真实渗流方 式是平面径向流,渗流模式不同必然引起分布规律不一致。
[0007] (3)目前研究堵剂纵向分布规律时,认为渗流为线性驱替且各层间没有物质交换, 都是相当于针对"分层调剖"建立的物理模型。没有考虑堵剂进入储层后由于重力分异作 用对纵向分布规律的影响。
[0008] 目前研究堵剂分布规律的数值方法,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0009] (1)利用解析公式方法虽然可以计算得到堵剂纵向的分布规律,但是前提假设条 件过于理想,无法研究变注入压力条件下的堵剂分布模式,并且无法计算窜流通道影响下 的堵剂平面分布规律。
[0010] (2)相比于解析公式法,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可以解决储层非均质问题并可以描述 众多渗流机理,但是必须要解决堵剂相对渗透率曲线的获取问题。目前虽然已有学者提出 了聚合物相渗数据反演的处理方法,但尚不成熟。堵剂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数据反演方法尚 需进一步开展研究。


【发明内容】
toon]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层状油藏调剖堵水堵剂进入深 度测试方法及系统。
[0012]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层状油藏调剖堵水堵剂进入深度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0013] 步骤1,通过堵剂分布规律物理模拟方法建立窜流非均质物理模拟模型,利用该窜 流非均质物理模拟模型中的径向多层非均质胶结模型模拟分层调剖时的堵剂在储层中的 分布情况,同时利用该窜流非均质物理模拟模型中的平面多层非均质胶结岩心模拟笼统调 剖时的堵剂在厚层中的分布情况,利用两种分布情况获得物理模拟结果;
[0014] 步骤2,通过堵剂分布规律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并利用非稳态法测 试不同驱替速度条件下的堵剂驱替原油的压力和流量数据,采用组分数值模拟器对所述压 力和流量数据的测试结果进行拟合,根据拟合结果绘制不同驱替速度的堵剂相对渗透率曲 线,利用所述堵剂相对渗透率曲线修正所述数值模拟模型获得数值模拟结果;
[0015] 步骤3,利用修正过的数值模拟器拟合所述物理模拟结果,综合利用拟合后的物理 模拟结果与所述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不同注入压力下的堵剂平面分布规律和纵向分布规律, 并根据分析结果建立堵剂进入窜流区域与非窜流区域的比例模型;
[0016] 步骤4,利用所述堵剂进入窜流区域与非窜流区域的比例模型,建立层状油藏调剖 堵水堵剂的堵剂用量优化方法。
[0017]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包括:
[0018] 步骤11,建立径向多层非均质胶结模型,利用该径向多层非均质胶结模型模拟分 层调剖时的堵剂在储层中的分布情况,具体内容为:
[0019] 在模型上密布电极,配置堵剂的用水中加入强电解质,当有一定浓度溶液配置的 堵剂到达某一点后,该点电阻率将急剧下降,以此方法检测深部调剖过程中堵剂的分布状 况;变化注入压力,分析各层饱和度与流量变化,揭示不同注入压力条件下堵剂在不同渗透 率层的纵向分布规律,计算不同注入压力条件下堵剂进入窜流层和非窜流层的堵剂比例;
[0020] 步骤12,制作平面多层非均质胶结岩心,利用该平面多层非均质胶结岩心模拟笼 统调剖时的堵剂在厚层的分布情况,具体内容为 :
[0021] 均匀密布取芯点,根据该密布取芯点测试出岩芯的渗透率下降比例,检测堵剂的 分布状况;分析成胶前后分布模式差异与注入压力之间的关系;计算不同注入压力条件下 堵剂进入窜流层和非窜流层的堵剂比例。
[0022]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包括:
[0023] 步骤21,利用非稳态法测试不同驱替速度条件下的堵剂驱替原油的压力和流量数 据,采用组分数值模拟器对驱替过程的压力、流量数据进行拟合,具体的拟合方法是;先给 相对渗透率曲线与含水饱和度之间函数关系的待定参数一个初始值,则相对渗透率曲线可 认为是已知值,再利用数值模拟器计算出每一个时刻的岩心两端压差以及出口端的累积产 油量,然后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确定出差平方和最小的一组堵剂相对渗透率曲线;
[0024] 步骤22,在获取不同驱替速度的堵剂相对渗透率曲线后,在每个时间步计算前计 算每个网格的三个方向的流动速度,根据流动速度选用相应的相对渗透率曲线。
[0025]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步骤3中不同注入压力下的堵剂纵向分布规律计算堵剂封堵 窜流层后的注采井间压力分布,建立顶替段塞长度优化方法。
[0026] 进一步的,利用所述步骤3中所述堵剂进入窜流区域与非窜流区域的比例模型计 算堵剂进入窜流区域和非窜流区域的堵剂比例,建立堵剂用量优化方法。
[0027]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层状油藏调剖堵水堵剂进入深度测试系统,其包括:
[0028] 物理模拟模块,通过堵剂分布规律物理模拟方法建立窜流非均质物理模拟模型, 利用该窜流非均质物理模拟模型中的径向多层非均质胶结模型模拟分层调剖时的堵剂在 储层中的分布情况,同时利用该窜流非均质物理模拟模型中的平面多层非均质胶结岩心模 拟笼统调剖时的堵剂在厚层中的分布情况,利用两种分布情况获得物理模拟结果;
[0029] 数值模拟模块,通过堵剂分布规律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并利用非稳 态法测试不同驱替速度条件下的堵剂驱替原油的压力和流量数据,并采用组分数值模拟器 对所述压力和流量数据的测试结果进行拟合,根据拟合结果绘制不同驱替速度的堵剂相对 渗透率曲线,利用所述堵剂相对渗透率曲线修正所述数值模拟模型获得数值模拟结果;
[0030] 综合处理模块,利用修正过的数值模拟器拟合所述物理模拟结果,综合利用拟合 后的物理模拟结果与所述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不同注入压力下的堵剂纵向分布规律,并根据 分析结果建立堵剂进入窜流区域与非窜流区域的比例模型;
[0031] 结果处理模块,利用所述堵剂进入窜流区域与非窜流区域的比例模型,建立层状 油藏调剖堵水堵剂的堵剂用量优化方法。
[0032] 进一步的,所述物理模拟模块包括:
[0033] 胶结模型构建模块,用于构建径向多层非均质胶结模型,利用该径向多层非均质 胶结模型模拟分层调剖时的堵剂在储层中的分布情况,具体内容为 :
[0034] 在模型上密布电极,配置堵剂的用水中加入强电解质(NaCL、KCL),当有一定浓度 溶液配置的堵剂到达某一点后,该点电阻率将急剧下降,以此方法检测深部调剖过程中堵 剂的分布状况。变化注入压力,分析各层饱和度与流量变化,揭示不同注入压力条件下堵剂 在不同渗透率层的纵向分布规律,计算不同注入压力条件下堵剂进入窜流层和非窜流层的 堵剂比例。
[0035] 胶结岩心制作模块,用于制作平面多层非均质胶结岩心,利用该平面多层非均质 胶结岩心模拟笼统调剖时的堵剂在厚层的分布情况,具体内容为 :
[0036] 均匀密布取芯点,根据该密布取芯点测试出岩芯的渗透率下降比例,检测堵剂成 胶后的分布状况;分析成胶前后分布模式差异与注入压力之间的关系;计算不同注入压力 条件下堵剂进入窜流层和非窜流层的堵剂比例。
[0037] 进一步的,所述数值模拟模块包括:
[0038] 曲线获得模块,用于利用非稳态法测试不同驱替速度条件下的堵剂驱替原油的压 力和流量数据,采用组分数值模拟器对驱替过程的压力、流量数据进行拟合,具体的拟合方 法是;先给相对渗透率曲线与含水饱和度之间函数关系的待定参数一个初始值,则相对渗 透率曲线可认为是已知值,再利用数值模拟器计算出每一个时刻的岩心两端压差以及出口 端的累积产油量,然后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确定出差平方和最小的一组堵剂相对渗透率 曲线;
[0039] 曲线选用模块,用于在获取不同驱替速度的堵剂相对渗透率曲线后,在每个时间 步计算前计算每个网格的三个方向的流动速度,根据流动速度选用相应的相对渗透率曲 线。
[0040]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综合处理模块中不同注入压力下的堵剂纵向分布规律计算堵 剂封堵窜流层后的注采井间压力分布,建立顶替段塞长度优化方法。
[0041] 进一步的,利用所述综合处理模块中所述堵剂进入窜流区域与非窜流区域的比例 模型计算堵剂进入窜流区域和非窜流区域的堵剂比例,建立堵剂用量优化方法。
[004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43] 本发明通过探索调剖堵水过程中堵剂进入非均质储层的渗流规律问题,揭示了堵 剂在窜流通道影响下的纵向分布规律,明确了注入压力对堵剂分布模式的调控作用,建立 不同注入压力条件下的堵剂进入深度计算方法。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4] 图1是本发明的分层调剖并联径向胶结岩心示意图;
[0045] 图2是本发明的笼统调剖堵剂纵向分布示意图;
[0046] 图3是本发明的层状油藏调剖堵水堵剂进入深度测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目前化学驱数值模拟方法已相对完善,能够描述深部调剖过程中堵剂的堵塞、粘 度变化、界面张力变化、驱油效率变化、吸附、剪切、物理化学反应、盐敏、扩散弥散等渗流机 理。在本专利中,堵剂在窜流通道内部流动速度远大于堵剂在非窜流区域的渗流速度,注入 速度的强非均质,会导致压力的强非均质,最终导致毛管数的强非均质,而毛管数对于相对 渗透率形态的影响非常敏感。因此要准确计算堵剂的分布规律,必须获取堵剂在不同流速 条件下的相对渗透率曲线。
[0048] 因此,本专利的核心是:建立新型堵剂纵向进入深度测试模型,即平面径向胶结并 联驱替模型;建立考虑注入压力影响的,堵剂进入深度测试方法;建立考虑注入压力影响 的堵剂进入深度解析计算方法,利用物理模拟方法结果进行验证,并对物理模拟结果参数 取值范围进行扩展,从而得到能够知道实际施工的计算模板。
[0049] 本发明提供一种层状油藏调剖堵水堵剂进入深度测试系统,其包括:
[0050] 步骤1,通过堵剂分布规律物理模拟方法建立窜流非均质物理模拟模型,利用该窜 流非均质物理模拟模型中的径向多层非均质胶结模型模拟分层调剖时的堵剂在储层中的 分布情况,同时利用该窜流非均质物理模拟模型中的平面多层非均质胶结岩心模拟笼统调 剖时的堵剂在厚层中的分布情况,利用两种分布情况获得物理模拟结果;
[0051] 步骤2,通过堵剂分布规律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并利用非稳态法测 试不同驱替速度条件下的堵剂驱替原油的压力和流量数据,采用组分数值模拟器对所述压 力和流量数据的测试结果进行拟合,根据拟合结果绘制不同驱替速度的堵剂相对渗透率曲 线,利用所述堵剂相对渗透率曲线修正所述数值模拟模型获得数值模拟结果;
[0052] 步骤3,利用修正过的数值模拟器拟合所述物理模拟结果,综合利用拟合后的物理 模拟结果与所述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不同注入压力下的堵剂平面分布规律和纵向分布规律, 并根据分析结果建立堵剂进入窜流区域与非窜流区域的比例模型;
[0053] 步骤4,利用所述堵剂进入窜流区域与非窜流区域的比例模型,建立层状油藏调剖 堵水堵剂的堵剂用量优化方法。
[0054]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层状油藏调剖堵水堵剂进入深度测试系统,其包括:
[0055] 物理模拟模块,通过堵剂分布规律物理模拟方法建立窜流非均质物理模拟模型, 利用该窜流非均质物理模拟模型中的径向多层非均质胶结模型模拟分层调剖时的堵剂在 储层中的分布情况,同时利用该窜流非均质物理模拟模型中的平面多层非均质胶结岩心模 拟笼统调剖时的堵剂在厚层中的分布情况,利用两种分布情况获得物理模拟结果;
[0056] 数值模拟模块,通过堵剂分布规律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并利用非稳 态法测试不同驱替速度条件下的堵剂驱替原油的压力和流量数据,并采用组分数值模拟器 对所述压力和流量数据的测试结果进行拟合,根据拟合结果绘制不同驱替速度的堵剂相对 渗透率曲线,利用所述堵剂相对渗透率曲线修正所述数值模拟模型获得数值模拟结果;
[0057] 综合处理模块,利用修正过的数值模拟器拟合所述物理模拟结果,综合利用拟合 后的物理模拟结果与所述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不同注入压力下的堵剂纵向分布规律,并根据 分析结果建立堵剂进入窜流区域与非窜流区域的比例模型;
[0058] 结果处理模块,利用所述堵剂进入窜流区域与非窜流区域的比例模型,建立层状 油藏调剖堵水堵剂的堵剂用量优化方法。
[0059] 图3是本发明的层状油藏调剖堵水堵剂进入深度测试方法示意图。如图3所示, 本专利的具体内容包括:
[0060] 1)制作径向多层非均质胶结模型,表征储层纵向韵律性。如图1所示,利用并联径 向多层胶结模型,变化注入压力,分析各层饱和度与流量变化,揭示不同注入压力条件下堵 剂在不同渗透率层的纵向分布规律,计算不同注入压力条件下堵剂进入窜流层和非窜流层 的堵剂比例。待堵剂注入结束后静置成胶,均匀密布取芯点,测试取出岩芯的渗透率变化, 确定堵剂成胶后的分布规律,计算不同注入压力条件下堵剂成胶后进入窜流区域和非窜流 区域的堵剂比例,分析成胶前后分布规律的差异。
[0061] 2)制作平面多层非均质胶结岩心,将其坚立,模拟"笼统调剖"时的堵剂在厚层的 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在胶结模型上密布电极,检测堵剂未成胶前的波及范围;均匀密布 取芯点,测试取出岩芯的渗透率下降比例,检测堵剂成胶后的波及范围。分析成胶前后分布 模式差异与注入压力之间的关系。
[0062] 3)利用非稳态法测试不同驱替速度条件下的堵剂驱替原油的压力和流量数据,采 用组分数值模拟器对驱替过程的压力、流量数据进行拟合。相对渗透率曲线与含水饱和度 之间存在函数关系,在该函数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待定参数,先给待定参数一个初始值,则相 对渗透率曲线可认为是已知值,再利用数值模拟器计算出每一个时刻的岩心两端压差以及 出口端的累积产油量,然后利用最优化方法(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即可确定出差平方和最 小的唯--组相渗曲线。
[0063] 4)在获取不同驱替速度的堵剂相对渗透率曲线后,可以在每个时间步计算前,计 算每个网格的三个方向的流动速度,根据流动速度选用相应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利用修正 过的数值模拟器,拟合物理模拟实验结果(重点调整物理模拟过程中易存在误差的参数, 以及堵剂性能评价指标中易存在误差的参数)。
[0064] 5)综合利用物理模拟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不同注入压力条件下的堵剂平面 分布规律和纵向分布规律。建立堵剂进入窜流区域与非窜流区域的比例模型。
[0065] 6)考虑不同注入压力的堵剂分布模式,在降低低渗层污染和保证堵剂顺利注入的 双重要求下,建立注入压力优化方法。在优化注入压力的基础上,根据堵剂进入非窜流区域 体积的数学模型,计算堵剂进入窜流区域和非窜流区域的堵剂比例,建立堵剂用量优化方 法。根据堵剂分布规律,计算堵剂封堵窜流层后的注采井间压力分布,建立顶替段塞长度优 化方法。
[0066]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举凡熟悉此项技艺的专业人士。在 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之后,自然能依据实际的需要,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加以变化。因此凡 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同等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层状油藏调剖堵水堵剂进入深度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通过堵剂分布规律物理模拟方法建立窜流非均质物理模拟模型,利用该窜流非 均质物理模拟模型中的径向多层非均质胶结模型模拟分层调剖时的堵剂在储层中的分布 情况,同时利用该窜流非均质物理模拟模型中的平面多层非均质胶结岩心模拟笼统调剖时 的堵剂在厚层中的分布情况,利用两种分布情况获得物理模拟结果; 步骤2,通过堵剂分布规律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并利用非稳态法测试不同 驱替速度条件下的堵剂驱替原油的压力和流量数据,采用组分数值模拟器对所述压力和流 量数据的测试结果进行拟合,根据拟合结果绘制不同驱替速度的堵剂相对渗透率曲线,利 用所述堵剂相对渗透率曲线修正所述数值模拟模型获得数值模拟结果; 步骤3,利用修正过的数值模拟器拟合所述物理模拟结果,综合利用拟合后的物理模拟 结果与所述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不同注入压力下的堵剂平面分布规律和纵向分布规律,并根 据分析结果建立堵剂进入窜流区域与非窜流区域的比例模型; 步骤4,利用所述堵剂进入窜流区域与非窜流区域的比例模型,建立层状油藏调剖堵水 堵剂的堵剂用量优化方法。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状油藏调剖堵水堵剂进入深度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步骤1包括: 步骤11,建立径向多层非均质胶结模型,利用该径向多层非均质胶结模型模拟分层调 剖时的堵剂在储层中的分布情况,具体内容为: 在模型上密布电极,配置堵剂的用水中加入强电解质,当有一定浓度溶液配置的堵剂 到达某一点后,该点电阻率将急剧下降,以此方法检测深部调剖过程中堵剂的分布状况;变 化注入压力,分析各层饱和度与流量变化,揭示不同注入压力条件下堵剂在不同渗透率层 的纵向分布规律,计算不同注入压力条件下堵剂进入窜流层和非窜流层的堵剂比例; 步骤12,制作平面多层非均质胶结岩心,利用该平面多层非均质胶结岩心模拟笼统调 剖时的堵剂在厚层的分布情况,具体内容为: 均匀密布取芯点,根据该密布取芯点测试出岩芯的渗透率下降比例,检测堵剂的分布 状况;分析成胶前后分布模式差异与注入压力之间的关系;计算不同注入压力条件下堵剂 进入窜流层和非窜流层的堵剂比例。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状油藏调剖堵水堵剂进入深度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步骤2包括: 步骤21,利用非稳态法测试不同驱替速度条件下的堵剂驱替原油的压力和流量数据, 采用组分数值模拟器对驱替过程的压力、流量数据进行拟合,具体的拟合方法是;先给相 对渗透率曲线与含水饱和度之间函数关系的待定参数一个初始值,则相对渗透率曲线可认 为是已知值,再利用数值模拟器计算出每一个时刻的岩心两端压差以及出口端的累积产油 量,然后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确定出差平方和最小的一组堵剂相对渗透率曲线; 步骤22,在获取不同驱替速度的堵剂相对渗透率曲线后,在每个时间步计算前计算每 个网格的三个方向的流动速度,根据流动速度选用相应的相对渗透率曲线。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状油藏调剖堵水堵剂进入深度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 所述步骤3中不同注入压力下的堵剂纵向分布规律计算堵剂封堵窜流层后的注采井间压 力分布,建立顶替段塞长度优化方法。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状油藏调剖堵水堵剂进入深度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 所述步骤3中所述堵剂进入窜流区域与非窜流区域的比例模型计算堵剂进入窜流区域和 非窜流区域的堵剂比例,建立堵剂用量优化方法。
6. -种层状油藏调剖堵水堵剂进入深度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物理模拟模块,通过堵剂分布规律物理模拟方法建立窜流非均质物理模拟模型,利用 该窜流非均质物理模拟模型中的径向多层非均质胶结模型模拟分层调剖时的堵剂在储层 中的分布情况,同时利用该窜流非均质物理模拟模型中的平面多层非均质胶结岩心模拟笼 统调剖时的堵剂在厚层中的分布情况,利用两种分布情况获得物理模拟结果; 数值模拟模块,通过堵剂分布规律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并利用非稳态法 测试不同驱替速度条件下的堵剂驱替原油的压力和流量数据,并采用组分数值模拟器对所 述压力和流量数据的测试结果进行拟合,根据拟合结果绘制不同驱替速度的堵剂相对渗透 率曲线,利用所述堵剂相对渗透率曲线修正所述数值模拟模型获得数值模拟结果; 综合处理模块,利用修正过的数值模拟器拟合所述物理模拟结果,综合利用拟合后的 物理模拟结果与所述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不同注入压力下的堵剂纵向分布规律,并根据分析 结果建立堵剂进入窜流区域与非窜流区域的比例模型; 结果处理模块,利用所述堵剂进入窜流区域与非窜流区域的比例模型,建立层状油藏 调剖堵水堵剂的堵剂用量优化方法。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层状油藏调剖堵水堵剂进入深度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物理模拟模块包括: 胶结模型构建模块,用于构建径向多层非均质胶结模型,利用该径向多层非均质胶结 模型模拟分层调剖时的堵剂在储层中的分布情况,具体内容为: 在模型上密布电极,配置堵剂的用水中加入强电解质(NaCL、KCL),当有一定浓度溶液 配置的堵剂到达某一点后,该点电阻率将急剧下降,以此方法检测深部调剖过程中堵剂的 分布状况。变化注入压力,分析各层饱和度与流量变化,揭示不同注入压力条件下堵剂在不 同渗透率层的纵向分布规律,计算不同注入压力条件下堵剂进入窜流层和非窜流层的堵剂 比例。 胶结岩心制作模块,用于制作平面多层非均质胶结岩心,利用该平面多层非均质胶结 岩心模拟笼统调剖时的堵剂在厚层的分布情况,具体内容为: 均匀密布取芯点,根据该密布取芯点测试出岩芯的渗透率下降比例,检测堵剂成胶后 的分布状况;分析成胶前后分布模式差异与注入压力之间的关系;计算不同注入压力条件 下堵剂进入窜流层和非窜流层的堵剂比例。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层状油藏调剖堵水堵剂进入深度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数值模拟模块包括: 曲线获得模块,用于利用非稳态法测试不同驱替速度条件下的堵剂驱替原油的压力 和流量数据,采用组分数值模拟器对驱替过程的压力、流量数据进行拟合,具体的拟合方法 是;先给相对渗透率曲线与含水饱和度之间函数关系的待定参数一个初始值,则相对渗透 率曲线可认为是已知值,再利用数值模拟器计算出每一个时刻的岩心两端压差以及出口端 的累积产油量,然后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确定出差平方和最小的一组堵剂相对渗透率曲 线. -^4 , 曲线选用模块,用于在获取不同驱替速度的堵剂相对渗透率曲线后,在每个时间步计 算前计算每个网格的三个方向的流动速度,根据流动速度选用相应的相对渗透率曲线。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层状油藏调剖堵水堵剂进入深度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 所述综合处理模块中不同注入压力下的堵剂纵向分布规律计算堵剂封堵窜流层后的注采 井间压力分布,建立顶替段塞长度优化方法。
10.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层状油藏调剖堵水堵剂进入深度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利用 所述综合处理模块中所述堵剂进入窜流区域与非窜流区域的比例模型计算堵剂进入窜流 区域和非窜流区域的堵剂比例,建立堵剂用量优化方法。
【文档编号】E21B47/10GK104060985SQ201410267548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6日
【发明者】王硕亮 申请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