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夯机a型架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21227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强夯机a型架总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强夯机A型架总成,包括人字架、定滑轮组、动滑轮组、前撑架、前拉板和后拉板,人字架的前撑杆和后撑杆的下端分别固定在平台上,前撑杆和后撑杆的上端及定滑轮组通过后枢轴连接,定滑轮组通过变幅钢丝绳的缠绕与动滑轮组连接,变幅钢丝绳的一端缠绕在变幅卷扬装置上,另一端固定在定滑轮组的锁绳拉板上;前拉板、后拉板和前撑架的上端通过前枢轴连接,动滑轮组连接于后拉板;前撑架的下端铰接于下节吊臂,下节吊臂的后端铰接于平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降低设计制造成本;安装简易,能缩短安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设备转场时不用反复起落,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较传统A型架的起臂能力高。
【专利说明】一种强夯机A型架总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强夯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强夯机的A型架总成。

【背景技术】
[0002]在建筑工程中由于需要对松土压实处理,往往使用强夯机进行处理。强夯机的工作原理是把一定吨位的夯锤提高到相应的高度,然后让其自由下落,将势能转化为动能,它是基于动力压密理论,通过夯锤对土体的冲击作用,使土中的空气溢出,土体颗粒重新排列,减小土体的孔隙比,降低土体的压缩性,消除其湿陷性,增大土体的干密度,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广泛应用在民用建筑、机场建设、石油化工存储基地、港口、码头、堆场。
[0003]强夯机的组成通常包括平台、吊臂和A型架等,传统的A型架结构如图1所示,该A型架采用了后伸缩杆4’的结构,且第一滑轮组I’和第二滑轮组2 ’采用水平布置的方式,在结构设计、制造和装配方面都比较复杂,变幅钢丝绳3’的缠绕也很复杂;对主平台而言设计难度增加,A型架占用主平台空间较大;A型架降低时会与后面的配重干涉,所以配重的设计难度也增加。由此可见,传统的A型架除其自身设计制造困难外,还造成平台及配重设计制造困难,成本增加;而且传统的A型架在设备转场时必须降低,进入施工场地再升起,这样就增加了设备的安装时间,进而影响施工效率,而且在降低和升起的过程中增加了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通过结构创新,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及分解方便的强夯机A型架总成。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设计一种强夯机A型架总成,包括人字架、定滑轮组、动滑轮组、前撑架、前拉板和后拉板,其中所述人字架的前撑杆和后撑杆的下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平台上,所述前撑杆的上端、所述后撑杆的上端和所述定滑轮组通过后枢轴连接,所述定滑轮组通过变幅钢丝绳的缠绕与所述动滑轮组连接,所述变幅钢丝绳的一端缠绕在设于所述平台的变幅卷扬装置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定滑轮组上所设的锁绳拉板上;所述前拉板、后拉板和前撑架的上端通过前枢轴连接,所述动滑轮组连接于所述后拉板;所述前撑架的下端铰接于强夯机上所设的下节吊臂,该下节吊臂的后端铰接于所述平台。
[0006]由上述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强夯机A型架总成将传统A型架的后伸缩拉杆改成人字架,设计成满足运输高度的结构,免于升降,配重的设计不受A型架的影响;前撑架的下铰点布置在强夯机吊臂的下节臂上,该前撑架比传统A型架的前撑架高,提高了起臂能力,前撑架的起降靠驾驶员操作变幅卷扬装置工作实现,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000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前拉板通过销轴固定连接于拉绳的一端,所述拉绳的另一端连接于强夯机的吊臂前端,使所述前撑架与所述吊臂形成一预定的夹角。
[000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总成还包括防倾杆,所述防倾杆的前端与所述下节吊臂上所设的防倾杆前铰点铰接,所述防倾杆的后端与所述人字架前撑杆的上端所设的防倾杆后铰点铰接。
[000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前拉板选择性地通过销轴连接于所述下节吊臂上所设的前拉板铰点。采用此结构的优点在于,在不拆下节臂的情况下运输,通过此连接下节臂可实现变幅。
[00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动滑轮组通过销轴与所述后拉板形成可分离的连接。采用此结构的优点在于,在拆掉下节臂的情况下,动滑轮组实现与前撑架的分离。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当所述强夯机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动滑轮组布置在所述定滑轮组的前上方。由上述方案可见,动滑轮组和定滑轮组由传统A型架的水平布置改成上下布置,简化了滑轮架的设计制造难度,便于制造和装配,同时也简化了变幅钢丝绳的缠绕工序。
[00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人字架通过四个铰点固定在所述平台上,所述四个铰点位于所述变幅卷扬装置的周围。由上述方案可见,由于A型架总成在平台上只有四个铰点,并且分布在变幅卷扬装置的周围,从而释放了平台空间,使得平台设计布置相对自由。
[001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强夯机A型架总成结构简单,能够降低设计制造成本;安装简易,能缩短安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设备转场时不用反复起落,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较传统A型架的起臂能力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传统的A型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A型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A型架的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方式,其中的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说明并在下文中描述。尽管本实用新型将结合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反,本实用新型不仅包括这些实施方式,而且还包括各种变形、改进。
[0018]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强夯机A型架总成包括人字架、定滑轮组6、动滑轮组13、前撑架14、前拉板10和后拉板12,其中所述人字架的前撑杆8和后撑杆2的下端分别通过销轴固定在强夯机的平台I上,前撑杆8的上端、后撑杆2的上端和定滑轮组6通过后枢轴4连接,定滑轮组6通过变幅钢丝绳7的缠绕与动滑轮组13连接,变幅钢丝绳7的一端缠绕在设于平台I上的变幅卷扬装置3上,另一端固定在定滑轮组6上所设的锁绳拉板18上;前拉板10、后拉板12和前撑架14的上端通过前枢轴11连接,动滑轮组13通过销轴与后拉板12形成可分离的连接。前撑架14的下端铰接于强夯机上所设的下节吊臂17,该下节吊臂17的后端铰接于平台1,前拉板10通过销轴固定连接于拉绳9的一端,拉绳9的另一端连接于强夯机的吊臂前端,使前撑架14与吊臂形成一预定的夹角。人字架的前撑杆8和后撑杆2通过四个铰点固定在平台I上,所述四个铰点分布在变幅卷扬装置3的周围,从而释放了平台空间,使得平台I的设计布置相对自由。
[0019]当强夯机处于工作状态时,动滑轮组13布置在定滑轮组6的前上方。由此可见,动滑轮组13和定滑轮组6由传统A型架的水平布置改成上下布置,简化了滑轮架的设计制造难度,便于制造和装配,同时也简化了变幅钢丝绳7的缠绕工序。
[0020]强夯机的工作初始位置是前撑架14与吊臂成零度夹角,变幅卷扬装置3工作拉紧变幅钢丝绳7,通过定滑轮组6和动滑轮组13工作从而拉起前撑架14,当达到前撑架14与吊臂的预定夹角时拉绳9受力,随着变幅卷扬装置3的继续工作,吊臂被拉起。为防止吊臂起升过位,A型架总成还设计有防倾杆(未示出),防倾杆的前端与下节吊臂17上所设的防倾杆前铰点15铰接,防倾杆的后端与人字架前撑杆8的上端所设的防倾杆后铰点5铰接。
[0021]当强夯机的主机连同下节吊臂17 —起运输时,前拉板10可通过销轴连接于下节吊臂17上所设的前拉板铰点16,这时操作变幅卷扬装置3工作可以提起下节吊臂17。当强夯机的主机与下节吊臂17分开运输时,将动滑轮组13与后拉板12分开,把动滑轮组13放在主机上即可,前撑架14可以随下节吊臂17—起运输。
[0022]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强夯机纟型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字架、定滑轮组、动滑轮组、前撑架、前拉板和后拉板,其中所述人字架的前撑杆和后撑杆的下端分别固定在平台上,所述前撑杆的上端、所述后撑杆的上端和所述定滑轮组通过后枢轴连接,所述定滑轮组通过变幅钢丝绳的缠绕与所述动滑轮组连接,所述变幅钢丝绳的一端缠绕在设于所述平台的变幅卷扬装置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定滑轮组上所设的锁绳拉板上;所述前拉板、后拉板和前撑架的上端通过前枢轴连接,所述动滑轮组连接于所述后拉板;所述前撑架的下端铰接于强夯机上所设的下节吊臂,该下节吊臂的后端铰接于所述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夯机八型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拉板通过销轴固定连接于拉绳的一端,所述拉绳的另一端连接于强夯机的吊臂前端,使所述前撑架与所述吊臂形成一预定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夯机八型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成还包括防倾杆,所述防倾杆的前端与所述下节吊臂上所设的防倾杆前铰点铰接,所述防倾杆的后端与所述人字架前撑杆的上端所设的防倾杆后铰点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夯机八型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拉板选择性地通过销轴连接于所述下节吊臂上所设的前拉板铰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夯机八型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滑轮组通过销轴与所述后拉板形成可分离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夯机八型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强夯机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动滑轮组布置在所述定滑轮组的前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夯机八型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字架通过四个铰点固定在所述平台上,所述四个铰点位于所述变幅卷扬装置的周围。
【文档编号】E02D3/046GK204112302SQ201420560991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6日
【发明者】郝智青, 杜广浩, 杨帆 申请人:珠海天力重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