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片翻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2191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片翻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片生产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管片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隧道建筑工程中通常需要用到混凝土管片,在生产过程中,管片根据工艺的需要使用到管片翻转机进行90度或者180度的翻身,并在翻身后将管片从生产车间转移到生产车间外的露天修补区,以方便起重机搬运管片。

如申请号为CN200920225725.5的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大吨位隧道混凝土管片翻转机,主要包括底座,底座上安装支架,支架上安装转轴,转轴上安装“L”型管片支撑板,底座上安装动力缸,动力缸上安装推动杆,推动杆与“L”型管片支撑板连接。在翻转前,管片放置在呈水平设置的支撑板上,当动力缸驱动支撑板由水平翻转置竖直时,管片随着支撑板也由水平翻转至竖直。

在翻转过程中,当支撑板到达一定的倾斜角度,管片由于自身重力且未被固定会在支撑板上,管片瞬间向下滑移碰撞到L型支撑板的短板,由于管片具有比较大的重量,管片端部与短板之间会产生比较大的冲击力,L型支撑板的短板和长板连接处因内部应力过大而开裂甚至断裂,尤其当翻转前管片放置在支撑板上,管片端部与短板间距大时,产生冲击力也相应的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片翻转装置,减小了管片下滑碰撞到翻转架导致翻转架破碎的概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片翻转装置,包括底座、转动连接于底座的翻转架和用于驱动翻转架转动的驱动件,所述翻转架包括设有竖板和横板的翻转单元,所述竖板和横板呈垂直设置,所述横板上沿其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抵接板,所述抵接板和横板之间沿横板长度方向设有第一缓冲弹簧,所述竖板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和竖板之间沿横板长度方向设有第二缓冲弹簧,所述第二缓冲弹簧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支撑板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翻转架翻转使,到达一定角度,管片由于自身的重力具有滑移趋势。由于管片抵接于抵接板,管片下移时会带动抵接板下滑,从而压缩第一缓冲弹簧。此时第一缓冲弹簧通过抵接板对管片有一个向上的缓冲力,减缓管片的下移,防止管片瞬间下滑冲击到横板上。

同时当管片下滑至接触支撑板后,第二缓冲弹簧对管片也有一个缓冲作用,使管片缓慢下移,减小了由于管片对翻转架的冲击导致翻转架破碎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板相对横板一侧固设有转动座,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于转动座,所述转动座位于两个第二缓冲弹簧之间,所述第二缓冲弹簧两端分别固连于支撑板和竖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管片下移过程中,支撑板会绕转动座转动,对管片有一个朝向横板的抵接力,从而增大管片和竖板之间的摩擦力,减缓了管片下移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背对竖板一侧和抵接板背对横板一侧均设有柔性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柔性垫有一定的缓冲性,从而减小了管片下移到支撑板时,由于冲击力导致管片破损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板上等间距设有若干块安装块,两块所述安装块之间形成滑槽,每个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固连于抵接板,每个所述滑槽内均设有第一缓冲弹簧,所述第一缓冲弹簧一端固连于滑槽一端且另一端抵接于滑块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管片下移时,多个第一缓冲弹簧同时对抵接板有一个向上的推力,即对管片有一个向上的力,从而进一步减缓管片的下滑速度,减小了由于管片对翻转架的冲击导致翻转架破碎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块上穿设有调节轴,所述调节轴转动连接于安装块,所述调节轴穿设过滑块且滑动连接于滑块,所述滑块和调节轴沿其周向固定,所述调节轴一端螺纹连接有夹紧螺母,所述第一缓冲弹簧套设于调节轴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根据管片弧度,转动调节轴,从而使抵接板可更好的抵接支撑管片。在调节完毕后只需拧紧夹紧螺母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块上开设有用于穿设调节轴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壁沿其径向固设有平键,所述调节轴外壁开设有用于嵌设平键的键槽,所述平键嵌设于键槽内且滑动连接于键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确保调节轴转动时可带动滑块转动的前提下,确保滑块可相对调节轴滑动,从而使第一缓冲弹簧可对管片有向上的缓冲力。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转单元设有两个,所述翻转单元之间设有翻转梁,所述翻转梁设有两个且均分别固连于横板两端,所述驱动件包括两个液压缸,两个所述液压缸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翻转梁,两个所述液压缸均转动连接于底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翻转单元受到两点支撑,使其可更稳定的转动。同时减小了翻转单元在转动过程中,由于单点受力而产生的弯矩,减小了翻转单元断裂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转单元之间设有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平行于竖板的竖支撑板和平行于支撑板的横支撑板,所述竖支撑板和横支撑板均固定安装于翻转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单元对管片有一个支撑作用,可使管片更稳定的放置在翻转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支撑板位于横支撑板靠近翻转单元一侧,所述竖支撑板和横支撑板呈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管片多点受到支撑力和摩擦力,使管片可更稳定的放置在翻转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单元设有两个且呈沿翻转梁中线呈对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管片两侧受到的摩擦力和支撑力相同,在使管片更稳定的放置在翻转架上的同时,可使管片两侧的下滑速度相同。使管片在下滑过程中,直接由其下端面于支撑板接触,且不是一个角于支撑板接触。减小了管片碰撞破碎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在管片翻转下滑的过程中,对管片有一个向上的缓冲力,减小了管片的下滑速度,减小了由于管片碰撞导致翻转架破碎的概率;

2、使管片可更稳定的放置在翻转架上。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中横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滑块和调节轴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2、翻转架;3、驱动件;4、翻转单元;5、支撑单元;6、翻转梁;7、竖板;8、横板;9、液压缸;10、转动座;11、支撑板;12、第二缓冲弹簧;13、安装块;14、滑槽;15、滑块;16、抵接板;17、第一缓冲弹簧;18、柔性垫;19、调节轴;20、安装孔;21、平键;22、键槽;23、夹紧螺母;24、竖支撑板;25、横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管片翻转装置,包括底座1、转动连接于底座1的翻转架2和用于驱动翻转架2转动的驱动件3。

如图1所示,翻转架2包括翻转单元4、支撑单元5和翻转梁6。翻转单元4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竖板7和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横板8,竖板7和横板8呈垂直设置。翻转单元4设有两个,翻转梁6位于两个翻转单元4之间且平行与竖板7,翻转梁6设有两个且均分别固连于横板8两端。

如图1所示,驱动件3包括两个液压缸9,两个液压缸9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翻转梁6,两个液压缸9均转动连接于底座1。通过液压缸9的活塞杆的长度变化,从而驱动翻转架2相对底座1转动。

如图2所示,竖板7相对横板8一侧固设有转动座10,转动座10位于竖板7中心。转动座10上转动连接有支撑板11,支撑板11平行于竖板7。支撑板11两端沿横板8长度方向均设有第二缓冲弹簧12,第二缓冲弹簧12两端分别固连于支撑板11和竖板7。支撑板11背对竖板7一侧设有柔性垫18。

如图3所示,横板8上等间距设有若干块安装块13,两块安装块13之间形成滑槽14,每个滑槽14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15。横板8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抵接板16,抵接板16下端面固连于滑块15上端面。每个滑槽14内沿横板8长度方向均设有第一缓冲弹簧17,第一缓冲弹簧17一端固连于滑槽14一端且另一端抵接于滑块15侧壁。抵接板16背对横板8一侧设有柔性垫18。

如图3所示,安装块13上穿设有调节轴19,调节轴19转动连接于安装块13。如图4所示,滑块15上开设有用于穿设调节轴19的安装孔20,安装孔20内壁沿其径向固设有平键21,调节轴19外壁开设有用于嵌设平键21的键槽22,平键21嵌设于键槽22内且滑动连接于键槽22。如图3所示,调节轴19一端螺纹连接有夹紧螺母23,第一缓冲弹簧17套设于调节轴19外。通过拧紧夹紧螺母23来固定调节轴19,从而确定抵接板16的角度。

如图1所示,支撑单元5位于两个翻转单元4之间。支撑单元5设有两个且呈沿翻转梁6中线呈对称设置。支撑单元5包括竖支撑板24和横支撑板25,横支撑板25平行于横板8且固连于翻转梁6。竖支撑板24位于横支撑板25靠近竖板7一端,且竖支撑板24位于横支撑板25靠近翻转单元4一侧,竖支撑板24和横支撑板25呈间隔设置。竖支撑板24固定安装于翻转梁6。

该翻转架2的工作原理如下:

1、拧松夹紧螺母23,根据翻转管片的弧度转动调节轴19,直至抵接板16达到所需角度,拧紧夹紧螺母23,从而使抵紧板相对翻转梁6固定;

2、将管片放置到横板8上,此时横支撑板25和横板8同时支撑管片,使其稳定放置在翻转架2上;

3、驱动件3驱动翻转架2相对底座1转动,当翻转架2转动到一定角度后,管片下滑;管片在下滑过程中对抵接板16有一个向下的力,使抵接板16随管片下滑,此时第一缓冲弹簧17被压紧,对抵接板16和管片有一个向上的力,减缓管片的下滑速度;

3、当管片下滑至支撑板11时,支撑板11转动,对管片有一个朝向抵接板16的力,增大了管片和抵接板16之间的摩擦力,减缓管片的下滑速度;同时第二缓冲弹簧12对其有一个缓冲力,进一步减缓了管片的下滑速度;进而减小了由于管片碰撞导致翻转架2破碎的概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