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充气气袋及封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7780发布日期:2018-08-14 17:41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矿井下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矿用充气气袋及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在煤矿井下采矿的回采生产过程中,随着工作面的回采推进,采面巷道上隅角靠近煤壁和采空区侧,风流速度低,局部处于涡流状态,这种涡流使采空区涌出的瓦斯难以进入到主风流中,从而使高浓度瓦斯在上隅角附近循环运动而聚集在涡流区中,形成了上隅角的瓦斯超限。由于瓦斯是煤矿开采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具有四大危害:一是可以燃烧,引起矿井火灾;二是会爆炸,导致矿毁人亡;三是浓度过高时会导致人员缺氧窒息、甚至死亡;四是会发生煤(岩)与瓦斯突出,摧毁、堵塞巷道,甚至引起人员窒息死亡、瓦斯爆炸。

因此,在煤矿回踩过程中,及时清除采煤工作面巷道内聚集的瓦斯,对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极其重要。

现有技术中,在煤矿工作面已经完成作业巷道,通常大多是采用编织袋装填碎煤,然后堆筑墙体进行封堵的方式,避免大量瓦斯进入工作面。但是,由于单个编织袋填充体形状不规则、可塑性差,各个填充体之间不能紧密贴合,存在缝隙,为防止瓦斯从缝隙中向外涌出,还需要用软材料填塞缝隙。但是该种填充工作面的方法不仅效果差、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填充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现有煤矿工作面巷道产生的瓦斯集聚区采用编织袋装碎煤堆砌的方式来阻隔,导致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和效果差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矿用充气气袋,同时还提供一种封堵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矿用充气气袋,包括:

柔性外包层;

至少两个内胆层,均设于所述外包层内,所有所述内胆层具有独立的腔体并且互不连通,每个内胆层设有至少一个充气阀,每个所述充气阀的端口位于所述外包层外;

连接带,设于所述外包层上,所述连接带上设有便于固定的固定件。

该矿用充气气袋,采用内设至少两个内胆层,外包裹有外包层,其中由于每个内胆层设有充气阀,因此,可以通过对一个或若干个内胆层进行分别充气,以该充气气袋形成不同高度或不同的形状,以满足煤矿巷道封堵瓦斯进行堆砌高度的需要;该矿用充气气袋,相比较现有通过煤炭编织袋而言,结构简单,重量较轻,节能环保,成本较低;其充气速度快、劳动强度低,充气气袋可以反复使用,效果良好,有效保证煤矿工作面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优选地,所有所述内胆层横向叠放排列,或者竖向排列设置,或者内胆层中的一部分为横向叠放排列、一部分为竖向排列。

该内胆层可以根据充气完成实际高度调节的需要制作形成横向叠放排列,或者实际宽度的调节需要制作形成竖向排列,或者根据实际高度和宽度都需要调节的需要做成均具有横向排列和竖向排列的结构。

优选地,所有所述内胆层之间相互粘合连接。

优选地,每个所述内胆层在充气后呈现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该内胆层充气后是指充气的气压满足实际需要的情况,充气后的形状为长方体或正方体并不是指绝对的方形结构,而是整体结构为长方体或正方体,因为考虑内胆充气后六个角不可能完全呈现棱角形状,而是圆角的形状,因此实际整体结构应该呈现近似于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

优选地,所述外包层粘接在所述内胆层上。

优选地,所述外包层和内胆层材质均为芳纶纤维层,其做成的外包层和内胆层柔性好、强度高,能够充分满足实际的需要。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为魔术贴或扣合件。

该固定件通过魔术贴或扣合件(如暗扣),能够快速将相邻两个充气气袋相互连接,达到快速拆装的目的。

优选地,所述外包层的至少上下两个面分别还设有表层,所述表层为硬质材质结构件。

该外包层的上下两个面,或者前后两个面,或者上下左右四个面,或者六个面均设有硬质材质(如聚氯乙烯、聚丙烯)的表层,不仅可以方便充气气袋充满气后六个面成型接近为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而且也便于减少各个充气气袋在叠放连接时的间隙,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优选地,所述充气气袋在充满气后,尺寸大小分别为:长1.5-2.0米,宽0.7-1.0米,高0.7-1.0米。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矿用封堵装置,包括上述的若干个矿用充气气袋,所有所述充气气袋相互叠放堆砌,相邻两个所述充气气袋通过连接带上的固定件相互连接。

该矿用封堵装置,采用若干个充气气袋相互叠放设置,能够形成不同长度、高度和宽度的封堵装置,能够有效适应不同形状的煤矿巷道的封堵,其结构简单、重量较轻、拆装方便、密封性能良好,有效保证煤矿工作面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矿用充气气袋,采用内设至少两个内胆层,外包裹有外包层,其中由于每个内胆层设有充气阀,因此,可以通过对一个或若干个内胆层进行分别充气,以该充气气袋形成不同高度或不同的形状,以满足煤矿巷道封堵瓦斯进行堆砌高度的需要;该矿用充气气袋,相比较现有通过煤炭编织袋而言,结构简单,重量较轻,节能环保,成本较低;其充气速度快、劳动强度低,充气气袋可以反复使用,效果良好,有效保证煤矿工作面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矿用充气气袋,在外包层的上下两个面,或者前后两个面,或者上下左右四个面,或者六个面均设有硬质材质(如聚氯乙烯、聚丙烯)的表层,不仅可以方便充气气袋充满气后六个面成型接近为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而且也便于减少各个充气气袋在叠放连接时的间隙,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矿用封堵装置,采用若干个充气气袋相互叠放设置,能够形成不同长度、高度和宽度的封堵装置,能够有效适应不同形状的煤矿巷道的封堵,其结构简单、重量较轻、拆装方便、密封性能良好,有效保证煤矿工作面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矿用充气气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一种矿用充气气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矿用封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

1、外包层,2、内胆层,3、表层,4、连接带,5、固定件,6、充气阀,7、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矿用充气气袋,包括:

柔性外包层1;

至少两个内胆层2,均设于所述外包层1内,所有所述内胆层2具有独立的腔体并且互不连通,每个内胆层2设有至少一个充气阀6,每个所述充气阀6的端口位于所述外包层1外;

连接带4,设于所述外包层1上,所述连接带4上设有便于固定的固定件5。

上述所有的内胆层2横向叠放排列,或者竖向排列设置,或者内胆层2中的一部分为横向叠放排列、一部分为竖向排列。该内胆层2可以根据充气完成实际高度调节的需要制作形成横向叠放排列,或者实际宽度的调节需要制作形成竖向排列,或者根据实际高度和宽度都需要调节的需要做成均具有横向排列和竖向排列的结构。图2中的外包层1内的两个内胆层2为竖向排列方式设置。

上述的所有内胆层2之间相互粘合连接,外包层1也是粘接在内胆层2上。可以采用压合或胶粘的方式实现连接。

另外,每个内胆层2在充气后呈现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该内胆层2充气后是指充气的气压满足实际需要的情况,充气后的形状为长方体或正方体并不是指绝对的方形结构,而是整体结构为长方体或正方体,因为考虑内胆充气后六个角不可能完全呈现棱角形状,而是圆角的形状,因此实际整体结构应该呈现近似于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该内胆层2的结构可以是相同的,以实现充满气后,各个内胆层2呈现相同的气囊结构。一般的,该外包层1和内胆层2材质均为芳纶纤维层,其做成的外包层1和内胆层2柔性好、强度高,能够充分满足实际的需要。

外包层1的至少上下两个面分别还设有表层3,所述表层3为硬质材质结构件。该外包层1的上下两个面,或者前后两个面,或者上下左右四个面,或者六个面均设有硬质材质(如聚氯乙烯、聚丙烯)的表层3,不仅可以方便充气气袋充满气后六个面成型接近为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而且也便于减少各个充气气袋在叠放连接时的间隙,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连接带4可以设置在硬质材质结构件的表层3上,其中连接带4上的固定件5为魔术贴或扣合件。该固定件5通过魔术贴或扣合件(如暗扣),能够快速将相邻两个充气气袋相互连接,达到快速拆装的目的。

该充气气袋在使用时,一般考虑充满气后,尺寸大小分别为:长1.5-2.0米,宽0.7-1.0米,高0.7-1.0米。为了判断其是否充满气的情形,可以在充气阀6上设置压力表7。

该矿用充气气袋,采用内设至少两个内胆层2,外包裹有外包层1,其中由于每个内胆层2设有充气阀6,因此,可以通过对一个或若干个内胆层2进行分别充气,以该充气气袋形成不同高度或不同的形状,以满足煤矿巷道封堵瓦斯进行堆砌高度的需要;该矿用充气气袋,相比较现有通过煤炭编织袋而言,结构简单,重量较轻,节能环保,成本较低;其充气速度快、劳动强度低,充气气袋可以反复使用,效果良好,有效保证煤矿工作面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2还提供了一种矿用封堵装置,包括上述的若干个矿用充气气袋,所有所述充气气袋相互叠放堆砌,相邻两个所述充气气袋通过连接带4上的固定件5相互连接。

该矿用封堵装置,采用若干个充气气袋相互叠放设置,能够形成不同长度、高度和宽度的封堵装置,能够有效适应不同形状的煤矿巷道的封堵,其结构简单、重量较轻、拆装方便、密封性能良好,有效保证煤矿工作面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因此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