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锚头锚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9246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锚头锚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合围岩工程支护用锚杆,它特别适合地下围岩工程支护用。
目前,用于围岩工程支护用的锚杆,其锚固方式主要有两大类,即全长锚固和端锚固锚杆。在端锚固锚杆中,均是采用单向锚固方式,单向锚固方式的锚杆存在初锚力较低,对围岩早期的加强支护效果较差(如中国专利91207159.1)。
本实用新型在于设计一种可实现前后双向锚固的双锚头锚杆,使之达到初锚固力高,对围岩加强支护效果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锚头锚杆,它由前锚头、胀壳、后锚头、杆体、托板、螺母等构成(见


图1)。其特征是前锚头的中心部位加工有内螺纹(见图2),用于与杆体相连接,前锚头呈前大后小的锥形体。在后锚头的中心部位加工有通孔或螺纹(见图3),用于通过杆体,后锚头呈前小后大的锥形体。在胀壳的前后两端各开有3条膨胀缝(见图4),以便前、后锚头胀开胀壳,使胀壳与锚杆孔壁紧密结合在一起产生锚固力。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采用前、后锚头同时将胀壳两端胀开,增大了胀壳与孔壁的接触面积,使之比单锚头锚固方式的锚固力大幅度提高,达到早期加强支护的目的,从而扩大了锚杆支护的使用范围。同时,杆体与锚头采用螺纹连接,便于杆体的回收复用,有利于降低成本减少浪费。当杆体不考虑回收时,前锚头与杆体也可采用焊接。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图1为锚杆整体结构图。
图2为前锚头图。
图3为后锚头图。
图4为胀壳图。
图5为胀壳侧视图。

图1中,(1)为前锚头,(2)为胀壳,(3)为锚杆孔,(4)为后锚头,(5)为杆体,(6)为托板,(7)为螺母。在图4中,(8)、(9)、(10)为胀壳前端膨胀缝,(11)、(12)、(13)为胀壳后端膨胀缝。

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使用方法为第一将前锚头(1)和后锚头(4)分别装入胀壳(2)的前后端,然后将杆体(5)旋入至前锚头(1)的内螺纹底部。第二将装配好的锚头通过杆体送入锚杆孔(3)的孔底。第三用专用工具冲击后锚头(4),使前锚头(1)和后锚头(4)同时受力后将胀壳(2)的前、后端的膨胀缝(8)、(9)、(10)、(11)、(12)、(13)同时胀开,直到胀壳(2)与锚杆孔(3)的孔壁紧密结合为止。第四将托板(6)和螺母(7)套在锚杆体尾部,用工具不断转动螺母(7),杆体(5)便带动前锚头(1)将胀壳(2)的膨胀缝进一步胀开,锚杆的锚固力随之大幅度上升,直至上升到设计初锚固力(一般为100-150kN)为止,此时锚杆安装完毕。
为了便于杆体回收,在将杆体(5)旋入前锚头(1)之前,在前、后锚头的孔中装入适量的防锈油脂。当围岩工程报废时,可将杆体(5)、托板(6)、螺母(7)回收复用,其回收方法为用扳手扭下螺母(7),取下托板(6),再用扳手扭下杆体(5),回收完毕。
权利要求1.一种双锚头锚杆,由前锚头(1)、胀壳(2)、后锚头(4)、杆体(5)、托板(6)、螺母(7)等构成,其特征在于杆体(5)前端的螺纹上连接有前锚头(1),前锚头(1)呈前大后小的锥形体,胀壳(2)的后端上有后锚头(4),后锚头(4)里前小后大的锥形体,在后锚头(4)的中心加工有通孔或螺纹,胀壳(2)的前后两端开有膨胀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锚头锚杆,其特征在于杆体(5)与前锚头(1)还可采用焊接方法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双锚头锚杆,它由两个锚头分别装入胀壳的前后两端,通过专用工具冲击后锚头使胀壳前后两端同时沿膨胀缝处胀开。当胀壳被胀到一定程度后,胀壳与孔壁产生较大摩擦力,然后装上锚杆垫板、紧固螺母,当不断旋转紧固螺母时,锚杆的初锚固力不断加大直至达到100—150kN为止。因此,双锚头锚杆的初锚力比单锚头锚杆的初锚力提高近一倍。当杆体与前锚头采用螺纹连接时,杆体可实现回收复用,由于在锚头连接孔和锚杆螺纹段采取了防腐措施,可提高锚杆的回收率。
文档编号E21D21/00GK2318399SQ9820120
公开日1999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1998年2月11日 优先权日1998年2月11日
发明者伍厚荣, 刘富安, 余玉江 申请人:华蓥山矿务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