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复式压缩机的吸入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1863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往复式压缩机的吸入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压缩机,特别涉及一种往复式压缩机的吸入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讲,往复式压缩机通过活塞在气缸内部作直线运动,同时吸入、压缩冷媒气体后最后排出。图1为现有立式往复式压缩机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现有的往复式压缩机由外壳10、框架结构20、往复电机30、压缩系统40、共振弹簧装置50、支撑弹簧装置60构成,外壳10内盛放有一定量的润滑油;框架结构20被弹性支撑地设置在外壳10内部;往复电机30固定在外壳10内部,被框架结构20支撑,其动子沿着垂直方向作往复运动;压缩系统40连接往复电机30,并且受到框架结构20的支撑;共振弹簧装置50可弹性地支撑往复电机30,并且诱导产生共振运动;支撑弹簧装置60固定在外壳10的上面与底面,弹性地支撑包括框架结构的震动体的上下两侧。
上述外壳10在上部罩盖12中央连通有气体吸入管SP,本体11的下半部里连通有气体排出管DP,并且利用回路管RP连接压缩系统40的排出侧与气体排出管DP,外壳10形成密闭容器。
上述框架结构20由第一框架21、第二框架22、第三框架23构成,第一框架21同时支撑往复电机30的一侧与压缩系统40;第二框架22与第一框架21结合而支撑往复电机30的一侧;第三框架23与第二框架22结合而支撑往复电机30的另一侧。
上述往复电机30由外侧定子31、内侧定子32、动子33构成,外侧定子31固定设置在第二框架22与第三框架23之间;内侧定子32在外侧定子31的内侧留下一定空间,固定在第三框架23上;动子33介于外侧定子31与内侧定子32之间的空隙,与压缩系统的活塞42相结合,并且与活塞42一起沿着直线作往复运动。
上述压缩系统40由气缸41、活塞42、吸入阀门43、排出阀门44、阀门弹簧45、排出罩盖46构成,气缸41固定在第一框架21上;活塞42可滑动地插入到气缸41上,与往复电机30的动子33相结合,沿着垂直方向作往复运动;吸入阀门43安装在活塞42的前端面,开闭吸入流路F;排出阀门44安装在气缸41的排出侧,开闭压缩空间P,同时限制压缩气体的排出;阀门弹簧45可弹性地支撑排出阀门44;排出罩盖46内部收容排出阀门44与阀门弹簧45,并且覆盖气缸41的排出侧。
上述共振弹簧装置50由弹簧支撑带51、第一共振弹簧52与第二共振弹簧53构成,弹簧支撑带51结合在动子33与活塞42的连接部上;第一共振弹簧52与第二共振弹簧53由设置在弹簧支撑带51的上下两侧而弹性地支撑动子33与活塞42的压缩螺旋弹簧形成。
上述支撑弹簧装置60由第一支撑弹簧61与第二支撑弹簧62构成,第一支撑弹簧61固定在外壳10的底面和与此对应的排出罩盖46的底面之间;第二支撑弹簧62固定在外壳10的上部罩盖12底面和与此对应的吸入消音器24的上侧面之间。
上述第一支撑弹簧61与第二支撑弹簧62由压缩螺旋弹簧形成,第二支撑弹簧62收容固定设置在第三框架23的穿孔23a的吸入消音器24的入口侧与气体吸入管SP的出口侧。
图号13为下部罩盖;D为排出空间;P为压缩空间;S为共鸣空间。
下面说明上述现有往复式压缩机的动作过程。往复电机30的外侧定子31上接通电源后,在外侧定子31与内侧定子32之间形成通量(flux),由此动子33与活塞42一起沿着通量的方向沿着垂直方向移动,同时由于共振弹簧装置50而作直线往复运动。与此同时活塞42在气缸41内部沿着垂直方向作往复运动,同时在压缩空间P上产生压力差,从而吸入冷媒气体后压缩到一定压力后最终排出。并且反复这一连串的过程。
此时,通过气体吸入管SP被吸入的冷媒气体通过第二支撑弹簧62之间的缝隙流入外壳10内部后,再通过吸入消音器24被吸入到压缩空间P。
但是,如上所述的现有的往复式压缩机中,通过气体吸入管SP的冷媒气体经过外壳10内部后再经过吸入消音器SP,即采用间接吸入方式。从而在外壳10内部与往复电机30接触的同时被预热,由此在吸入气体的比容积上升的状态下,被吸入到压缩空间P。这样一来减少了冷媒气体的吸入量,并且降低了压缩机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往复式压缩机的吸入引导装置,能够直接把通过其他吸入管吸入的冷媒气体引导至压缩空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往复式压缩机的吸入引导装置包括外壳、框架结构、往复电机、压缩系统、共振弹簧装置、支撑弹簧装置、气体导向管、垫板构成,外壳相互连通气体吸入管与气体排出管;框架结构可弹性地支撑设置在外壳内部;往复电机在框架结构上固定设置定子,并且定子沿着直线作往复运动;在压缩系统中,与动子相结合的活塞在气缸内部作直线往复运动;共振弹簧装置弹性支撑压缩系统的活塞而诱导产生共振运动;支撑弹簧装置相对外壳弹性地支撑框架结构;气体导向管的入口侧可滑动地插入气体吸入管上,出口侧可滑动地插入在活塞的吸入流路上,固定设置在框架结构上,把冷媒气体直接向气缸引导;垫板可滑动地插入在气体导向管的外周面上,介于密闭容器之间,使得能够沿着半径方向移动。
此外,本发明的往复式压缩机的吸入引导装置的垫板可滑动地插入气体导向管的外周面,介于气体吸入管之间,能够沿着半径方向移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吸入引导装置把气体导向管插入气体吸入管,同时用垫板支撑气体导向管,使气体导向管能够沿着轴方向与半径方向流动。从而能够防止因为电机热量等导致的冷媒气体的比容积上升,并且由于增加了冷媒气体的吸入量,提高了压缩机的效率。


图1为现有立式往复式压缩机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主要结构的扩大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立式往复式压缩机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气体导向部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3中的主要结构的扩大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立式往复式压缩机变形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10外壳 112、212上部罩盖112a、212a吸入侧孔120、220气体吸入管130气体导向部 131、231气体导向管131a、231a扩管部 132、232垫板133支撑板 221轴承收容部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3为本发明立式往复式压缩机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气体导向部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3中的主要结构的扩大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立式往复式压缩机变形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本发明的往复式压缩机由外壳110、框架结构20、往复电机30、压缩系统40、共振弹簧装置50、支撑弹簧装置60、气体导向部130构成,外壳110相互连通气体吸入管与气体排出管DP;框架结构20可弹性地支撑设置在外壳110内部;往复电机30在框架结构20上固定设置定子33,定子33沿着直线作往复运动;在压缩系统40中,与动子相结合的活塞在气缸内部作直线往复运动;共振弹簧装置50弹性支撑往复电机30的活塞而诱导产生共振运动;支撑弹簧装置60固定在外壳110的底面与上侧面,弹性地支撑震动体的上下两侧,震动体包括框架结构20,并且位于离外壳110的底面一定高度的位置上;气体导向部130把通过气体吸入管120吸入的冷媒气体直接向压缩系统30引导。
上述外壳110由上部罩盖112与下部罩盖113构成,上部罩盖112结合在本体111的上端,其中央与气体吸入管120相连通;下部罩盖113结合在本体111下端,其侧壁连通有气体排出管DP,外壳110形成密闭容器。
此外,上部罩盖112的中央贯穿形成有贯通气体导向管131的吸入侧孔112a。吸入侧孔112a的直径L1大于气体导向管131的吸入侧外径L2,使得气体导向管131能够沿着半径方向震动。
上述气体导向部130由气体导向管131、垫板132、支撑板133构成,气体导向管131的入口侧插入在气体吸入管120,同时出口侧插入在第三框架23的贯穿孔23a上,从而固定在第三框架23上;垫板132沿着轴方向可滑动地插入在气体导向管131的外周面上,从而介于上部罩盖112的吸入侧孔112a之间;支撑板133固定设置在上部罩盖112的内侧面上,支撑垫板132的一侧。
上述气体导向管131的中间形成有扩管部131a,从而能够减少吸入冷媒气体时产生的脉动噪音或开闭吸入阀门43时产生的阀门噪音。
此外,上述气体导向管131的外径小于气体吸入管120的内径,从而其入口侧能够可震动地插入到气体吸入管120上。上述扩管部131a位于第三框架23的外侧面。
如图4所示,垫板132形成环形状,其内周面可滑动地接触气体导向管131的外周面;其外径L3小于吸入侧孔112a的内径L4,使得其外周面能够在上部罩盖112的吸入侧孔112a沿着半径方向移动,垫板与密闭容器之间的间距小于密闭容器与气体导向管之间的间距。
此外,垫板132的厚度与上部罩盖112的厚度几乎相同,从而防止了垫板132的乱动,并且能够维持与气体导向管131的同心度。
垫板132的内周面滑动地接触气体吸入管120,同时与上部罩盖112的吸入侧孔112a相互冲突地接触。所以最好用塑料材质制成,从而能够像工程塑料或特氟纶(Teflon)一样既具有一定的强度,又具有润滑性。
上述支撑板133用具有一定刚性的金属制成环形状。其内径与气体吸入管120的内径大小类似,使得气体导向管131能够沿着半径方向移动;并且其外径要大于吸入侧孔112a的直径,使得能够收容垫板132而固定在上部罩盖112上。
上述气体吸入管120的末端形成法兰部,而固定在上部罩盖112的外侧面上。所述法兰部的内径小于垫板132的外径,同时其外径大于上部罩盖112的吸入侧孔112a的直径。
如图6所示,垫板232的流动空间也可以形成在气体吸入管220的末端。此时气体吸入管220的末端扩管形成轴承收容部221。轴承收容部221的深度与垫板232的厚度几乎相同,并且其内径大于垫板232的外径,使得垫板232能够与气体导向管231一起沿着半径方向震动。
图中与现有结构相同的部分使用了同一个图号。图号21为第一框架;22为第二框架;23为第三框架;31为外侧定子;32为内侧定子;41为气缸;42为活塞;45为阀门弹簧;46为排出罩盖;51为弹簧支撑带;52为第一共振弹簧;53为第二共振弹簧;61为第一支撑弹簧;62为第二支撑弹簧;D为排出空间P为压缩空间。
下面说明上述本发明往复式压缩机的吸入引导装置的作用效果。
往复电机30的外侧定子31上接通电源后,在外侧定子31与内侧定子32之间形成通量(flux),由此动子33与活塞42一起在气缸41内部沿着垂直方向移动。同时在气缸41的压缩空间P上产生压力差,从而吸入冷媒气体后压缩到一定压力后,开启排出阀门44,排出到排出罩盖46的排出空间D。并且反复该冷媒气体经过排出空间D,通过气体排出管DP再排出到冷冻循环装置的冷凝器的一连串过程。
此时,通过气体吸入管SP被吸入的冷媒气体通过第二支撑弹簧62之间的缝隙流入外壳10的内部,再通过吸入消音器24被吸入到压缩空间P。
在这里,冷媒气体通过气体吸入管120被吸入后,通过插入气体吸入管120的气体导向管131直接被吸入到活塞42的气体流路F,接着被吸入到气缸41的压缩空间P。此时气体导向管131的入口侧贯穿上部罩盖112的吸入侧孔112a固定在第三框架23上,一起沿着垂直方向运动,同时可能会碰触气体吸入管120的内周面或上部罩盖112的吸入侧孔112a上。但是如图4及图5所示,在气体导向管131的外周面上有可滑动地插入在上部罩盖112的吸入侧孔112a上,沿着半径方向被拘束的垫板132,从而使得气体导向管131不碰触气体吸入管120或上部罩盖112,而作上下震动运动,同时冷媒气体被直接引导至压缩空间P。
此外,如图6所示,把垫板232沿着半径方向可滑动地插入到气体吸入管220时,也可以使气体导向管231不碰触气体吸入管220或上部罩盖212等,而沿着垂直方向作震动,同时直接把冷媒气体引至压缩空间P。
这样一来,能够减少冷媒气体进入压缩机外壳内部,从而能够防止因为电机热量等导致的冷媒气体的比容积上升,并且由于增加了冷媒气体的吸入量而提高了压缩机的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往复式压缩机的吸入引导装置,包括外壳、框架结构、往复电机、压缩系统、共振弹簧装置、支撑弹簧装置构成,外壳相互连通气体吸入管与气体排出管;框架结构可弹性地支撑设置在外壳内部;往复电机在框架结构上固定设置定子,并且定子沿着直线作往复运动;在压缩系统中,与动子相结合的活塞在气缸内部作直线往复运动;共振弹簧装置弹性支撑压缩系统的活塞而诱导产生共振运动;支撑弹簧装置相对外壳弹性地支撑框架结构;其特征是,还包括气体导向管和垫板,气体导向管的入口侧可滑动地插入气体吸入管上,出口侧可滑动地插入在活塞的吸入流路上,固定设置在框架结构上,把冷媒气体直接向气缸引导;垫板可滑动地插入在气体导向管的外周面上,介于密闭容器之间,使得能够沿着半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式压缩机的吸入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垫板形成环形状,其内周面可滑动地接触气体导向管的外周面,其外径小于吸入侧孔的内径,垫板与密闭容器之间的间距小于密闭容器与气体导向管之间的间距。
3.一种往复式压缩机的吸入引导装置,包括外壳、框架结构、往复电机、压缩系统、共振弹簧装置、支撑弹簧装置构成,外壳相互连通气体吸入管与气体排出管;框架结构可弹性地支撑设置在外壳内部;往复电机在框架结构上固定设置定子,并且定子沿着直线作往复运动;在压缩系统中,与动子相结合的活塞在气缸内部作直线往复运动;共振弹簧装置弹性支撑压缩系统的活塞而诱导产生共振运动;支撑弹簧装置相对外壳弹性地支撑框架结构;还包括气体导向管和垫板,气体导向管的入口侧可滑动地插入气体吸入管上,出口侧可滑动地插入在活塞的吸入流路上,固定设置在框架结构上,把冷媒气体直接向气缸引导;其特征是,所述垫板可滑动地插入气体导向管的外周面而介于气体吸入管之间,从而能够沿着半径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往复式压缩机的吸入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垫板与气体吸入管之间的间距小于气体吸入管与气体导向管之间的间距。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往复式压缩机的吸入引导装置,包括外壳、框架结构、往复电机、压缩系统、共振弹簧装置、支撑弹簧装置,气体导向管和垫板构成,气体导向管的入口侧可滑动地插入气体吸入管上,出口侧可滑动地插入在活塞的吸入流路上,固定设置在框架结构上,把冷媒气体直接向气缸引导;垫板可滑动地插入在气体导向管的外周面上,介于密闭容器之间,使得能够沿着半径方向移动。本发明的吸入引导装置把气体导向管插入气体吸入管,同时用垫板支撑气体导向管,使气体导向管能够沿着轴方向与半径方向流动。从而能够防止因为电机热量等导致的冷媒气体的比容积上升,并且由于增加了冷媒气体的吸入量,提高了压缩机的效率。
文档编号F04B35/00GK1766321SQ200410072400
公开日2006年5月3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7日
发明者金荣道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