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增压器压气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6191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式增压器压气机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柴油发动机上的废气涡轮增压器,具体地说是一种对增压器压气机外壳的改进。
背景技术
车用废气涡轮增压器主要由压气机部件、涡轮机部件和中间体部件构成。配置增压系统的发动机工作时,排出的废气驱动涡轮机中的涡轮,涡轮带动同轴上的压气机叶轮,压气机叶轮在压气机壳中高速旋转,可以把通过压气机壳的空气进口2进入压气机壳中的空气进行压缩,压缩后的空气通过压气机壳流道1进入发动机气缸中,提高进气压力,使进入发动机气缸的空气量相对增加,喷入气缸中的燃油燃烧更加充分。见图1,安装废气涡轮增压器后,可以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降低发动机有害气体的排放。
在车用废气涡轮增压器中,压气机端的压气机壳对增压器的增压性能影响至关重要。目前,压气机壳主要采用整体浇铸的方式,如图1所示,由于压气机壳内部存在复杂的流道型腔,浇铸时精度很差,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对增压器的总体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而且,铸造出的毛坯重量较大,材料和加工都浪费严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组合式增压器压气机壳,将压气机壳的流道分开设计,分别压铸,再组装在一起,以提高机壳的精度,减少原材料消耗。
按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设计方案,在机壳上有进口与出口及相互连通的流道,其特征是机壳由上机壳与下机壳组合而成,上机壳的一端为筒形结构,另一端为盘形结构,在上机壳的筒形结构内形成一段进口及一段定位内圆面,在上机壳的盘形结构内设置周向定位面与轴向定位面;下机壳的一端为筒形结构,另一端为盘形结构,在下机壳的筒形结构内形成另一段进口,在筒形结构的外壁形成可以与上机壳上的定位内圆面紧配合的定位外圆面,在下机壳的盘形结构外表面设置对应的周向定位面与轴向定位面,下机壳的定位外圆面插入上机壳上的定位内圆面内,上机壳上的周向定位面与下机壳上的周向定位面贴合,上机壳上的轴向定位面与下机壳上的轴向定位面贴合。
在上机壳与下机壳上对应于轴向定位面的部位设置螺纹孔,在螺纹孔内有定位螺钉。在上机壳的盘形结构内形成流道的上半部分,在下机壳的盘形结构外形成流道的下半部分,上机壳的上半部分与下机壳的下半部分合成一个完整的流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改进了废气涡轮增压器重要部件的结构,将压气机壳的流道分开设计,分别压铸,之后再把上机壳和下机壳压配在一起,因此有效地减少了机壳的重量和体积,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降低了发动机有害气体的排放。


图1为传统的机壳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壳结构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上机壳结构图。
图5为图4的右视图。
图6为下机壳结构图。
图7为图6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在机壳上有进口2与出口3及相互连通的流道1,机壳由上机壳5与下机壳4组合而成,上机壳5的一端为筒形结构,另一端为盘形结构,在上机壳5的筒形结构内形成一段进口2及一段定位内圆面8,在上机壳5的盘形结构内设置周向定位面6与轴向定位面7;下机壳4的一端为筒形结构,另一端为盘形结构,在下机壳4的筒形结构内形成另一段进口2,在筒形结构的外壁形成可以与上机壳5上的定位内圆面8紧配合的定位外圆面9,在下机壳4的盘形结构外表面设置对应的周向定位面11与轴向定位面10,下机壳4的定位外圆面9插入上机壳5上的定位内圆面8内,上机壳5上的周向定位面6与下机壳4上的周向定位面11贴合,上机壳5上的轴向定位面7与下机壳4上的轴向定位面10贴合。在上机壳5与下机壳4上对应于轴向定位面的部位设置螺纹孔,在螺纹孔内有定位螺钉12。在上机壳5的盘形结构内形成流道1的上半部分,在下机壳4的盘形结构外形成流道1的下半部分,上机壳5的上半部分与下机壳4的下半部分合成一个完整的流道1。
将压气机壳的流道分开设计,分别压铸,之后再把上机壳5和下机壳4压配在一起,采用这种设计后,避免存在内嵌型腔,流道1的表面也比较光滑,减小了气体的流动阻力,从而在降低压气机壳的重量的同时,还不会降低强度,而且增压器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但如何保证其整体的气密性和流道形状不会出现偏差,是上下机壳装配的难点,为此将上机壳5的定位内圆面8和下机壳4的定位外圆面9进行压配,上机壳5的轴向定位端面7和下机壳4的轴向定位端面10贴合,上机壳5的周向定位面6和下机壳4的周向定位面11保证两零件不会发生周向转动,然后,在压配后的机壳上攻螺纹孔,用定位螺钉12定位。这样,上、下机壳5、4装配后形成的流道1完全符合设计要求,且气密性在给定的试验条件下也满足试验要求。试验表明,安装这种压气机壳的增压器,效率比原来设计的增压器大大提高,重量也相应的降低了很多。
权利要求1.组合式增压器压气机壳,在机壳上有进口(2)与出口(3)及相互连通的流道(1),其特征是机壳由上机壳(5)与下机壳(4)组合而成,上机壳(5)的一端为筒形结构,另一端为盘形结构,在上机壳(5)的筒形结构内形成一段进口(2)及一段定位内圆面(8),在上机壳(5)的盘形结构内设置周向定位面(6)与轴向定位面(7);下机壳(4)的一端为筒形结构,另一端为盘形结构,在下机壳(4)的筒形结构内形成另一段进口(2),在筒形结构的外壁形成可以与上机壳(5)上的定位内圆面(8)紧配合的定位外圆面(9),在下机壳(4)的盘形结构外表面设置对应的周向定位面(11)与轴向定位面(10),下机壳(4)的定位外圆面(9)插入上机壳(5)上的定位内圆面(8)内,上机壳(5)上的周向定位面(6)与下机壳(4)上的周向定位面(11)贴合,上机壳(5)上的轴向定位面(7)与下机壳(4)上的轴向定位面(10)贴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增压器压气机壳,其特征是在上机壳(5)与下机壳(4)上对应于轴向定位面的部位设置螺纹孔,在螺纹孔内有定位螺钉(1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增压器压气机壳,其特征是在上机壳(5)的盘形结构内形成流道(1)的上半部分,在下机壳(4)的盘形结构外形成流道(1)的下半部分,上机壳(5)的上半部分与下机壳(4)的下半部分合成一个完整的流道(1)。
专利摘要组合式增压器压气机壳,涉及一种柴油发动机上的废气涡轮增压器,具体地说是一种对增压器压气机外壳的改进。按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设计方案,在机壳上有进口与出口及相互连通的流道,其特征是机壳由上机壳与下机壳组合而成,上下机壳的一端均为筒形结构,另一端均为盘形结构,下机壳的定位外圆面插入上机壳上的定位内圆面内,上机壳上的周向定位面与下机壳上的周向定位面贴合,上机壳上的轴向定位面与下机壳上的轴向定位面贴合。本实用新型将压气机壳的流道分开设计,分别压铸,再组装在一起,因此有效的提高了机壳的精度,减少了原材料的消耗。
文档编号F04D29/40GK2908806SQ200620072379
公开日2007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0日
发明者冷璞, 马海军, 陆建锋, 王锡军 申请人:无锡威孚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