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力潜水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2040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潜水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力潜水泵。



背景技术:

潜水泵作为一种工业产品,已经应用很多年,但是由于其驱动的电动马达与泵体都浸泡在水中,其电缆及密封件易于老化,造成漏电,危及人员安全,每年由于潜水泵漏电造成的人员触电死亡事件常有发生;并且电机容易受损,导致其寿命远低于普通的化工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力潜水泵,其安全、可靠、寿命长,实用性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液力潜水泵,包括:电动马达、可调节下反向供油的液压油泵、增压油泵、液力泵、潜水泵、油箱、疏油箱、泄油软管、液力泵供、排油软管、潜水泵出水软管、增压油泵出口安全阀、液压油泵出口至疏油箱安全阀、液压油泵供油管至排油管双向安全阀、增压油泵至液压油泵入口逆止阀、油冷却器、联轴器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放入蓄水池中的潜水泵由液力泵驱动,将蓄水池中的积水抽出,通过与潜水泵出口相连的软管排出到高处的蓄水池中,液力泵的漏油通过相连的泄油软管排入油箱;进入液力泵的液压油由电动马达通过联轴器带动可调节正反向供油的液压油泵提供;为了防止可调节正反向供油的液压油泵入口产生真空,与液压油泵相连的增压油泵通过增压油泵至液压油泵入口逆止阀或补入可调节正反向供油的液压油泵的入口;当液压油超出设定的工作油压时,可通过液压油泵出口至疏油箱安全阀或排至液压油泵入口,事故情况下产生超力矩,将会使液压油压力提高,这时可通过液压油泵供油管至排油管双向安全阀将高压油泄放到低压侧,以避免油管破裂;增压油泵出口油压超过增压油泵出口安全阀的设定值时,将通过该阀将油排放到疏油箱中,然后通过油冷却器冷却后排入油箱。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是一种液力潜水泵,包括:电动马达(1)、可调节正反向供油的液压油泵(2)、增压油泵(3)、液力泵(4)、潜水泵(5)、油箱(6)、疏油箱(7)、泻油软管(10)、液力泵供、排油软管(11)(12)、潜水泵出水软管(13)、增压油泵出口安全阀(14)、液压油泵出口至疏油箱安全阀(15)(16)、液压油泵供油管至排油管双向安全阀(17)、增压油泵至液压油泵入口逆止阀(18)(19)、油冷却器(20)、联轴器(21)等组成。

其结构方式如下:

1、放入蓄水池(8)中的潜水泵(5)由液力泵(4)驱动,将蓄水池(8)中的积水抽出,通过与潜水泵(5)出口相连的软管(13)排出到高处的蓄水池(9)中,液力泵(4)的漏油通过相连的泄油软管(10)排入油箱(6);

2、进入液力泵(4)的液压油由电动马达(1)通过联轴器(21)带动可调节正反向供油的液压油泵(2)提供;

3、为了防止可调节正反向供油的液压油泵(2)入口产生真空,与液压油泵(2)相连的增压油泵(3)通过增压油泵至液压油泵入口逆止阀(18)或(19)补入可调节正反向供油的液压油泵(2)的入口;

4、当液压油超出设定的工作油压时,可通过液压油泵出口至疏油箱安全阀(15)或(16)排至液压油泵(2)入口,事故情况下产生超力矩时,将会使液压油压力提高,这时可通过液压油泵供油管至排油管双向安全阀(17)将高压油泄放到低压侧,以避免油管破裂;

5、增压油泵(3)出口油压超过增压油泵出口安全阀(14)的设定值时,将通过该阀将油排放到疏油箱(7)中,然后通过油冷却器(20)冷却后排入油箱(6)。

综上所述:该发明安全、可靠、实用性高,安装方便,可有效避免人员触电死亡事件发生;寿命长,维护成本低,经济价值高,是一个很有推广价值的发明。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已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做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潜水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力潜水泵。包括:液力泵、潜水泵、电动马达、液压油系统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放入蓄水池中的潜水泵由液力泵驱动,将蓄水池中的积水抽出,通过与潜水泵出口相连的软管排出到高处的蓄水池中,供给液力泵的液压油由一个专门的油系统提供。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用将电动马达浸泡在水中的潜水泵解决方法,避免了传统潜水泵其电缆及密封件易于老化,造成漏电,危及人员安全,并且电机容易受损,导致其寿命远低于普通的化工泵的问题。该发明安全、可靠、实用性高,安装方便,可有效避免人员触电死亡事件发生;寿命长,维护成本低,经济价值高,是一个很有推广价值的发明。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建国
技术研发日:2016.04.15
技术公布日:2017.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