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2525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马达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动力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压马达。



背景技术:

传统的液压马达,是刮片式构造,活塞的运动形式是伸缩、伸缩的圆周形反复运动,这种结构对液压压力的利用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压马达,达到节能高效传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液压马达,包括转子及定子,在定子上下侧设置用于固定的上下端盖,转子上周向设置若干个活塞,所述活塞外端设置用于在定子内圈滑动的滚珠滚轮;所述定子内部设置有空腔,定子空腔内设置有转轴,转子相对可转动的设置在定子的转轴上,空腔内壁侧面设置有轨道,滚珠滚轮在定子内圈滑动时由轨道给滚珠滚轮提供若干段区域的楔形力使活塞产生自滑力。

定子的空腔为圆形,所述转子为圆形,定子与转子偏心布置。

定子的空腔为椭圆形,所述转子为圆形,定子与转子同轴布置。

液压马达设置有进油孔和出油孔,进油孔和出油孔对应设置有进油槽和出油槽。

进油孔和出油孔设置在转轴上,转轴四周设置有进油槽和出油槽,所述进油槽和出油槽分别与进油孔和出油孔连通。

进油孔和出油孔设置在端盖上,所述端盖内侧与进油孔和出油孔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有进油槽和出油槽。

在端盖与转子对应部分的外圈上,设置两组对称设置的进油槽和出油槽,进油槽的弧度跨度范围为30°-60°,出油槽的弧度跨度范围为30°-60°。

进油槽向外圆周辐射对应进油区,进油区的弧度跨度范围为30°-60°,出油槽向外圆周辐射对应出油区,出油区的弧度跨度范围为30°-60°,进油区和出油区之间以转换区作为过渡区,转换区的弧度跨度范围为10°-30°。

设置5个、7个或9个活塞,活塞一端设置有滚珠滚轮。

在端盖与转子对应部分的外圈上,设置两组对称设置的进油槽和出油槽,形成两个进油区和两个出油区,第一进油区前侧与定子椭圆形内腔的短轴线之间的角度在13°-30°之间,周向的区域顺序依次为第一进油区、第一转换区、第一出油区、第二转换区、第二进油区、第三转换区、第二出油区、第四转换区,以此为一周。

在端盖上设置进油孔和出油孔,进油孔连通至端盖进油槽,出油孔连通至端盖出油槽,端盖与转子同心设置,转子上设置转子进油槽和转子出油槽,转子进油槽和转子出油槽底端开设有若干个油孔,转子侧向圆周面上开设若干个对穿的活塞孔,油孔和活塞孔连通,活塞孔内对应设置活塞。

所述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液压马达,定子内圈以椭圆形空腔作滚珠滚轮的滑行轨道,在运转一周过程中提供若干段区域的楔形力作为自滑力,极大地利用了潜藏的物理能量,提高了马达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马达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马达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马达的一种压油、泄油方式的结构俯视图。

图4为基于图3的本实用新型的液压马达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马达的另一种压油、泄油方式的结构俯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1.转轴,1’.端盖,2.进油孔,3.进油槽,4.出油孔,5.出油槽,6.转子,7.定子,8.活塞,9.滚珠滚轮,10.上端盖,11.下端盖,12.油孔,I.进油区,I1.第一进油区,II1.第一转换区,III.出油区,III1.第一出油区,I2.第二进油区,II2.第二转换区,III2.第一出油区,II3.第三转换区,II4.第四转换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结合图1及图2所示,一种液压能动力机,包括端盖1’,端盖1’上设置有进油孔2和出油孔4,进油孔2连通至端盖1’的进油槽3,出油孔4连通至端盖1’出油槽5,端盖1’与转子6同心设置,转子6上设置转子6进油槽3和转子6出油槽5,转子6进油槽3和转子6出油槽5底端开设有若干个油孔12,转子侧向圆周面上开设若干个对穿的活塞孔,油孔7和活塞孔连通,活塞孔内对应设置活塞8,活塞8内侧端配套套设活塞套,活塞8外侧端端口上嵌有滚珠滚轮9,

特别地,转子外圆周偏心设置定子7,定子7内侧圆周面上设置供滚珠滚轮9滑动的圆周形轨道,由于定子7和转子6偏心设置,定子7在转子出油槽外圈给滚珠滚轮9提供楔 形力使活塞8产生自滑力。

其中,端盖1’进油槽3和端盖1’出油槽5是互为对称的弧形状的油槽,转子6进油槽3和端盖1’进油槽3槽型配合;所述转子6出油槽5和端盖1’出油槽5槽型配合。

一种实施方案是,在转子6进油槽3和转子6出油槽5底端各均匀开设3个油孔7,在转子6进油槽3和转子6出油槽5周向轨道之间的进油和出油的转换区间内再开设一个油孔。也就是说,这种方案是在转子6侧向圆周面上开设7个对穿的活塞孔,油孔7和活塞孔连通,活塞孔内对应设置活塞8,活塞8内侧端配套套设活塞套,活塞8外侧端端口上嵌有滚珠滚轮9。

结合图2所示,转子6进油槽3的向外辐射区为进油区I,转子6出油槽5的向外辐射区为出油区III,以转子转动方向为顺序,送油区转换到出油区的区间为第一转换区II1,出油区III转换到送油区I的区间为第二转换区II2。具体的运动模式如下:受转子进油槽内的油压压力的作用,活塞在送油区内逐渐受压伸长,送油区后端则和第一转换区接轨,在第一转换区内活塞由伸长状态转为收缩状态;第一转换区后端和出油区接轨,活塞在出油区内逐渐缩短泄油,出油区后端和第二转换区接轨,在第二转换区内活塞由收缩状态转为伸长状态。

结合图3及图4所示,一种液压马达,包括转子6及定子7,在定子7上下侧设置用于固定的上端盖10和下端盖11,转子6上周向设置若干个活塞8,活塞8外端设置用于在定子7内圈滑动的滚珠滚轮9;定子7内部空腔为椭圆形空腔,转子6和定子7同心设定,滚珠滚轮9在定子7内圈滑动时由椭圆形轨道给滚珠滚轮9提供若干段区域的楔形力使活塞8产生自滑力。

在马达中心设置转轴1,转轴1、转子6及定子7由内向外同心设置,转轴1上设置进油孔2和出油孔4,在转轴1与转子6对应部分的外圈上,设置若干组对称设置的进油槽3和出油槽5,进油孔2与进油槽3连通,出油孔4与出油槽5连通。

在端盖1’与转子6对应部分的外圈上,设置两组对称设置的进油槽3和出油槽5,进油槽3的弧度跨度范围为30°-60°,出油槽5的弧度跨度范围为30°-60°;在转子6上,设置5个、7个或9个活塞8,进油槽3向外圆周辐射对应进油区,进油区的弧度跨度范围为30°-60°,出油槽5向外圆周辐射对应出油区,出油区的弧度跨度范围为30°-60°,进油区和出油区之间以转换区作为过渡区,转换区的弧度跨度范围为10°-30°。

请参阅图5在端盖1’与转子6对应部分的外圈上,设置两组对称设置的进油槽3和出油槽5,形成两个进油区和两个出油区,第一进油区I1前侧与定子椭圆形内腔的短轴线之间的角度在13°-30°之间,周向的区域顺序依次为第一进油区I1、第一转换区II1、第一出油区III1、第二转换区II2、第二进油区I2、第三转换区II3、第二出油区III2、第四转换区II4,以此为一周。

实施例2

另一种液压马达,包括转子及定子,在定子上下侧设置用于固定的上下端盖,转子上周向设置若干个活塞,在端盖1’’上设置进油孔2和出油孔4,进油孔2连通至端盖进油槽,出油孔4连通至端盖1’出油槽5,端盖与转子6同心设置,转子4上设置转子进油槽和转子出油槽,转子进油槽和转子出油槽底端开设有若干个油孔,转子侧向圆周面上开设若干个对穿的活塞孔,油孔和活塞孔连通,活塞孔内对应设置活塞8。

其中,活塞8外端设置用于在定子7内圈滑动的滚珠滚轮9;

定子7内部空腔为椭圆形空腔,转子6和定子7同心设定,滚珠滚轮9在定子7内圈滑动时由椭圆形轨道给滚珠滚轮9提供若干段区域的楔形力使活塞8产生自滑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案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以及等效结构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