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杆式抽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9664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抽油泵,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压杆式抽油泵。



背景技术:

公告号CN 204877822 U、公告日2015.12.1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滴式出油口结构的手压泵,包括泵体、顶盖、设置在泵体中的活塞杆和设置在顶盖上的顶盖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口连接一出油管,所述出油管的末端设有圆柱端口,在所述圆柱端口的头部设有外螺纹,在圆柱端口的根部开有密封槽,在所述密封槽中装有密封圈,在所述圆柱端口上设有出油龙头,所述出油龙头上设有调节装置,所述出油龙头能相对所述圆柱端口作旋转运动。采用上述结构,虽然能够防止漏油,但是使用过程中虽然减了漏油量,但是还是会有油漏出。

因此,需要一种的抽油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杆式抽油泵,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零漏油,更加干净卫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压杆式抽油泵,包括泵体、顶盖、活塞杆、压杆,泵体中设置活塞杆,顶盖上设有顶盖油口、活塞杆孔,泵体中的活塞杆上端穿出活塞杆孔并铰连接压杆,压杆通过连接杆设置在所述顶盖上;所述顶盖油口 连接出油管,顶盖油口向上倾斜设置;其特征是,所述出油管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圆柱部、第二圆柱部、第三圆柱部,第一圆柱部与顶盖油口同轴线,第二圆柱部相对于第一圆柱部向上倾斜设置,第三圆柱部与第二圆柱部同轴线;第二圆柱部与第三圆柱部之间设置第一伞盘,第三圆柱部末端设置第二伞盘。

优选的,第一伞盘为倒立设置的扁圆锥形状,第一伞盘顶部开口。

优选的,第二伞盘为倒立设置的扁圆锥形状,第二伞盘顶部开口。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压杆铰连接,连接杆与所述顶盖铰连接。

优选的,所述顶盖油口设置在顶盖一侧。

优选的,所述活塞杆孔设置在顶盖顶部中心。

优选的,所述出油接头上连接出油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为:

第一,将出油管设计为依次设置的第一圆柱部、第二圆柱部、第三圆柱部,第一圆柱部与顶盖油口同轴线,第二圆柱部相对于第一圆柱部向上倾斜设置,第三圆柱部与第二圆柱部同轴线;第二圆柱部与第三圆柱部之间设置第一伞盘,第三圆柱部末端设置第二伞盘。通过将油管的角度不断向右上方提升,使得最终接头朝上,抽油结束后,管道中的油在重力作用下回流至泵体内。此外,出油管接头处分别安装有伞盘,用于接收接头漏出的油。

第二,第一伞盘为倒立设置的扁圆锥形状,第一伞盘顶部开口。第二伞盘为倒立设置的扁圆锥形状,第二伞盘顶部开口。将伞盘设计成扁圆锥形状,一方面,方便接漏油;另一方面,有利于漏油顺利回流至泵体内。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压杆式抽油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泵体1、顶盖2、顶盖油口3、活塞杆孔4、压杆5、活塞杆8、连接杆9、第一伞盘11、第二伞盘12、第一圆柱部71、第二圆柱部72、第三圆柱部7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压杆式抽油泵,包括泵体1、顶盖2、活塞杆8、压杆5。

泵体1 中设置活塞杆8,顶盖2上设有顶盖油口3、活塞杆孔4,泵体1中的活塞杆上端穿出活塞杆孔并铰连接压杆5,压杆5通过连接杆9设置在所述顶盖2上;所述顶盖油口3 连接出油管7,顶盖油口3向上倾斜设置。

所述出油管7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圆柱部71、第二圆柱部72、第三圆柱部73,第一圆柱部71与顶盖油口3同轴线,第二圆柱部72相对于第一圆柱部71向上倾斜设置,第三圆柱部73与第二圆柱部72同轴线;第二圆柱部72与第三圆柱部73之间设置第一伞盘11,第三圆柱部73末端设置第二伞盘12。

第一伞盘11为倒立设置的扁圆锥形状,第一伞盘11顶部开口。

第二伞盘12为倒立设置的扁圆锥形状,第二伞盘12顶部开口。

所述连接杆9与所述压杆5铰连接,连接杆9与所述顶盖2铰连接。

所述顶盖油口3设置在顶盖2一侧。

所述活塞杆孔4设置在顶盖2顶部中心。

通过将油管的角度不断向右上方提升,使得最终接头朝上,抽油结束后,管道中的油在重力作用下回流至泵体内。此外,出油管接头处分别安装有伞盘,用于接收接头漏出的油。

第一伞盘为倒立设置的扁圆锥形状,第一伞盘顶部开口。第二伞盘为倒立设置的扁圆锥形状,第二伞盘顶部开口。将伞盘设计成扁圆锥形状,一方面,方便接漏油;另一方面,有利于漏油顺利回流至泵体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