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共振的凝结泵泵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4609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共振的凝结泵泵体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凝结泵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共振的凝结泵泵体结构。



背景技术:

凝结水泵是电站系统中最为重要的设备之一,主要用于将凝汽器内的凝结水抽出并向汽轮机旁路提供降温用水。

凝结泵在工频工况下运行时,泵的振动在合格的范围之内,但为了保护电路系统并且达到节能的目的,常常使凝结泵在变频工况下运行。然而在电机升速运行中达到某一转速区间时,泵的振动值较大,究其原因是由于电机与泵体在该区域转速下产生共振引起的。对于此类问题的常规解决办法为调整叶轮动平衡并加强导叶壳体和泵轴强度,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共振的问题,长期积累还是会引起振幅超标,严重威胁设备的安全运行。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防共振的凝结泵泵体结构,从而避免凝结泵变频运行中出现的振动幅度超标的情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共振的凝结泵泵体结构,泵体结构的壳体包括首级导叶壳体2和末级导叶壳体5,所述首级导叶壳体2和末级导叶壳体5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次级导叶壳体,各次级导叶壳体相串连连接;所述末级导叶壳体5与次级导叶壳体之间、和/或相邻次级导叶壳体之间、和/或次级导叶壳体与首级导叶壳体2之间设有缓振壳体4,壳体内设有多级叶轮,壳体内还设有泵轴1,沿泵轴1自下而上设置有安装于首级导叶壳体2中的首级叶轮201、安装于次级导叶壳体中的次级叶轮和安装于末级导叶壳体5中的末级叶轮501。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为:次级导叶壳体的数量为3个,分别为自下而上设置的内部装有第一次级叶轮301的第一次级导叶壳体31,内部装有第二次级叶轮302的第二次级导叶壳体32,内部装有第三次级叶轮303的第三次级导叶壳体33。

缓振壳体4在不影响扬程的情况下没有设置叶轮,会使得泵轴1上的叶轮组分布出现一个较大的空隙,改变了泵的固有频率,防止于在一定转速区间的电机产生共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为:有3个次级导叶壳体时,缓振壳体4设置于首级导叶壳体2与第一次级导叶壳体31之间,首级叶轮201与第一次级叶轮301的转动带动缓振壳体4中液体介质的流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为:有3个次级导叶壳体时,缓振壳体4设置于第三次级导叶壳体33与末级导叶壳体5之间,第三次级叶轮303与末级叶轮501的转动带动缓振壳体4中液体介质的流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为:次级导叶壳体的数量为2个,分别为自下而上设置的内部装有第二次级叶轮302的第二次级导叶壳体32,内部装有第三次级叶轮(303)的第三次级导叶壳体33;所述末级导叶壳体5与第三次级导叶壳体33之间以及首级导叶壳体2与第二次级导叶壳体32之间分别设有缓振壳体4,第三次级叶轮303和末级叶轮501的转动以及首级叶轮201和第二次级叶轮302的转动分别带动缓振壳体4中液体介质的流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为:设置于首级导叶壳体2与第二次级导叶壳体32之间的缓振壳体4中设置有安装位置不同于叶轮的诱导轮401。

由于将具有叶轮的第一次级导叶壳31体替换为没有安装叶轮的缓振壳体4,为了使水流在进入第二次级导叶壳体32时保持稳定,于缓振壳体4中安装了诱导轮401。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为:所述次级导叶壳体的数量为2个,分别为自下而上设置的内部装有第一次级叶轮301的第一次级导叶壳体31,内部装有第三次级叶轮303的第三次级导叶壳体33;所述末级导叶壳体5与第三次级导叶壳体33之间以及第一次级导叶壳体31与第三次级导叶壳体33之间分别设有缓振壳体4,第三次级叶轮303和末级叶轮501的转动以及第一次级叶轮301和第三次级叶轮303的转动分别带动缓振壳体4中液体介质的流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为:设置于第一次级导叶壳体31与第三次级导叶壳体33之间的缓振壳体4中设置有安装位置不同于叶轮的诱导轮401。

由于将具有叶轮的第二次级导叶壳32体替换为没有安装叶轮的缓振壳体4,为了使水流在进入第三次级导叶壳体33时保持稳定,于缓振壳体4中安装了诱导轮401。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为:第一次级叶轮301和第二次级叶轮302的安装间距与第二次级叶轮302和第三次级叶轮303的安装间距相等,首级叶轮201与第一次级叶轮301的安装间距不等于所述第一次级叶轮301和第二次级叶轮302的安装间距。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为:第一次级叶轮301和第二次级叶轮302的安装间距与第二次级叶轮302和第三次级叶轮303的安装间距相等,末级叶轮501与第三次级叶轮303的安装间距不等于所述第一次级叶轮301和第二次级叶轮302的安装间距。

调整叶轮组的安装间距,使得其间距不完全相同,相较等距安装的叶轮组可以改变泵体的固有频率从而降低产生共振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于凝结泵泵体中安装了未设置叶轮的缓振壳体结构,在不影响扬程的情况下并且不影响动平衡的情况下,减少了叶轮设置改变了泵体的固有频率,相比现有技术中调整叶轮动平衡的做法简单易行地降低了产生共振的危险;

2.调整了叶轮组的安装间距,使其间距不完全相同,也可以改变泵体的固有频率,使得电机在一定转速范围内不会与泵体产生共振,提高了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部件说明:1—泵轴,2—首级导叶壳体,201—首级叶轮,31—第一次级导叶壳体,32—第二次级导叶壳体,33—第三次级导叶壳体,301—第一次级叶轮,302—第二次级叶轮,303—第三次级叶轮,4—缓振壳体,401—诱导轮,5—末级导叶壳体,501—末级叶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防共振的凝结泵泵体结构,泵体结构的壳体包括首级导叶壳体2和末级导叶壳体5,所述首级导叶壳体2和末级导叶壳体5之间设有3个次级导叶壳体,各次级导叶壳体相串连连接;所述末级导叶壳体5与第三次级导叶壳体33之间设有缓振壳体4,壳体内设有多级叶轮,壳体内还设有泵轴1,沿泵轴1自下而上设置有安装于首级导叶壳体2中的首级叶轮201、安装于第一次级导叶壳体31中的第一次级叶轮301、安装于第二次级导叶壳体32中的第二次级叶轮302、安装于第三次级导叶壳体33中的第三次级叶轮303和安装于末级导叶壳体5中的末级叶轮501。

本实施例中,第一次级叶轮301和第二次级叶轮302的安装间距与第二次级叶轮302和第三次级叶轮303的安装间距相等,首级叶轮201与第一次级叶轮301的安装间距不等于所述第一次级叶轮301和第二次级叶轮302的安装间距。

本实施例在运行状态中,由于缓振壳体4位于泵体顶部区域,使得泵轴1上的叶轮组在顶部出现一个较大的空隙,改变了泵的固有频率,防止于在一定转速区间的电机产生共振;调整叶轮组的安装间距使得其不完全相同,相较等距安装的叶轮组可以改变泵体的固有频率从而降低产生共振的风险。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防共振的凝结泵泵体结构,泵体结构的壳体包括首级导叶壳体2和末级导叶壳体5,所述首级导叶壳体2和末级导叶壳体5之间设有3个次级导叶壳体,各次级导叶壳体相串连连接;所述首级导叶壳体2与第一次级导叶壳体31之间设有缓振壳体4,壳体内设有多级叶轮,壳体内还设有泵轴1,沿泵轴1自下而上设置有安装于首级导叶壳体2中的首级叶轮201、安装于第一次级导叶壳体31中的第一次级叶轮301、安装于第二次级导叶壳体32中的第二次级叶轮302、安装于第三次级导叶壳体33中的第三次级叶轮303和安装于末级导叶壳体5中的末级叶轮501。

本实施例中,第一次级叶轮301和第二次级叶轮302的安装间距与第二次级叶轮302和第三次级叶轮303的安装间距相等,末级叶轮501与第三次级叶轮303的安装间距不等于所述第一次级叶轮301和第二次级叶轮302的安装间距。

本实施例在运行状态中,由于缓振壳体4位于泵体底部区域,使得泵轴1上的叶轮组在底部出现一个较大的空隙,改变了泵的固有频率,防止于在一定转速区间的电机产生共振;调整叶轮组的安装间距使得其不完全相同,相较等距安装的叶轮组可以改变泵体的固有频率从而降低产生共振的风险。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一种防共振的凝结泵泵体结构,泵体结构的壳体包括首级导叶壳体2和末级导叶壳体5,所述首级导叶壳体2和末级导叶壳体5之间设有2个次级导叶壳体,各次级导叶壳体相串连连接;所述首级导叶壳体2与第二次级导叶壳体32之间以及第三次级导叶壳体33与末级导叶壳体5之间分别设有缓振壳体4,壳体内设有多级叶轮,壳体内还设有泵轴1,沿泵轴1自下而上设置有安装于首级导叶壳体2中的首级叶轮201、安装于缓振壳体4中的诱导轮401、安装于第二次级导叶壳体32中的第二次级叶轮302、安装于第三次级导叶壳体33中的第三次级叶轮303和安装于末级导叶壳体5中的末级叶轮501。

本实施例在运行状态中,由于两个缓振壳体4分别位于泵体的顶部和底部区域,使得泵轴1上的叶轮组在上述两个位置出现较大的空隙,改变了泵的固有频率,防止于在一定转速区间的电机产生共振;调整叶轮组的安装间距使得其不完全相同,相较等距安装的叶轮组可以改变泵体的固有频率从而降低产生共振的风险。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一种防共振的凝结泵泵体结构,泵体结构的壳体包括首级导叶壳体2和末级导叶壳体5,所述首级导叶壳体2和末级导叶壳体5之间设有2个次级导叶壳体,各次级导叶壳体相串连连接;所述第一次级导叶壳体31与第三次级导叶壳体33之间以及第三次级导叶壳体33与末级导叶壳体5之间分别设有缓振壳体4,壳体内设有多级叶轮,壳体内还设有泵轴1,沿泵轴1自下而上设置有安装于首级导叶壳体2中的首级叶轮201、安装于第一次级导叶壳体31中的第一次级叶轮301、安装于缓振壳体4中的诱导轮401、安装于第三次级导叶壳体33中的第三次级叶轮303和安装于末级导叶壳体5中的末级叶轮501。

本实施例在运行状态中,由于两个缓振壳体4分别位于泵体的中部和顶部区域,使得泵轴1上的叶轮组在上述两个位置出现较大的空隙,改变了泵的固有频率,防止于在一定转速区间的电机产生共振;调整叶轮组的安装间距使得其不完全相同,相较等距安装的叶轮组可以改变泵体的固有频率从而降低产生共振的风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