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舱回转液压驱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2508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舱回转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吊舱回转液压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配备吊舱推进装置的船舶在航行时,航行的动力由吊舱推进系统提供,而要实现船舶的偏航或倒航,则需通过吊舱回转系统来实现。吊舱回转系统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船舶的操纵性能和机动性。回转系统的驱动根据动力源的区别可分为电力回转驱动和液压回转驱动;当采用液压驱动时,一般通过转动回转系统中的回转齿轮来实现,但现有的吊舱回转液压驱动系统稳定性差、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好,效率高,具有选择调速功能的吊舱回转液压驱动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吊舱回转液压驱动系统,包括第一液压驱动装置、第二液压驱动装置、补油泵和油槽;

所述第一液压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双向变量泵、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一溢流阀、第二溢流阀、第一冲洗阀、第一背压阀、第一冷却器、第一液压马达和第一驱动齿轮,所述第一双向变量泵的A1口与第一液压马达的C1口连接,第一双向变量泵的B1口与第一液压马达的D1口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齿轮与第一液压马达同轴固连,所述第一驱动齿轮与回转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溢流阀的进油口与第一双向变量泵的A1口连接,第一溢流阀的出油口与第一双向变量泵的B1口连接,所述第二溢流阀的进油口与第一双向变量泵的B1口连接,所述第二溢流阀的出油口与第一双向变量泵的A1口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油口与第一双向变量泵的A1口连接,第一单向阀的进油口与第二单向阀的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油口与第一双向变量泵的B1口连接,所述第一冲洗阀的P1口与第一双向变量泵的A1口连接,第一冲洗阀的Q1口与第一双向变量泵的B1口连接,第一冲洗阀的R1口与第一背压阀的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一背压阀的出油口通过第一冷却器与油槽连接;

所述第二液压驱动装置包括:第二双向变量泵、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第三溢流阀、第四溢流阀、第二冲洗阀、第二背压阀、第二冷却器、第二液压马达和第二驱动齿轮,所述第二双向变量泵的A2口与第二液压马达的C2口连接,第二双向变量泵的B2口与第二液压马达的D2口连接,所述第二驱动齿轮与第二液压马达同轴固连,所述第二驱动齿轮与回转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三溢流阀的进油口与第二双向变量泵的A2口连接,第三溢流阀的出油口与第二双向变量泵的B2口连接,所述第四溢流阀的进油口与第二双向变量泵的B2口连接,所述第四溢流阀的出油口与第二双向变量泵的A2口连接,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出油口与第二双向变量泵的A2口连接,第三单向阀的进油口与第四单向阀的进油口连接,所述第四单向阀的出油口与第二双向变量泵的B2口连接,所述第二冲洗阀的P2口与第二双向变量泵的A2口连接,第二冲洗阀的Q2口与第二双向变量泵的B2口连接,第二冲洗阀的R2口与第二背压阀的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二背压阀的出油口通过第二冷却器与油槽连接;

所述补油泵的进油口与油槽连接,所述补油泵的出油口一路与第一单向阀的进油口连接,另一路与第三单向阀的进油口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吊舱回转液压驱动系统,进一步说明为,所述补油泵的进油口设有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选用第一液压驱动装置和第二液压驱动装置中的一个,能够使另一个装置处于备用状态,同时两者交替使用,可以延长每个装置的使用寿命,保证装置的长时间运行;两装置同时使用,可以加速吊舱的回转,增加了工作效率,也可以更加方便的调节吊舱回转速度。采用闭式回路设计,避免了开式回路产生的能量损耗,提高了效率的同时,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第一双向变量泵;102、第一单向阀;103、第二单向阀;104、第一溢流阀;105、第二溢流阀;106、第一冲洗阀;107、第一背压阀;108、第一冷却器;109、第一液压马达;201第二双向变量泵;202、第三单向阀;203、第四单向阀;204、第三溢流阀;205、第四溢流阀;206、第二冲洗阀;207、第二背压阀;208、第二冷却器;209、第二液压马达;3、补油泵;4、油槽;5、回转齿轮;6、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种吊舱回转液压驱动系统,适用于吊舱回转使用。该系统包括第一液压驱动装置、第二液压驱动装置、补油泵3和油槽4。

所述第一液压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双向变量泵101、第一单向阀102、第二单向阀103、第一溢流阀104、第二溢流阀105、第一冲洗阀106、第一背压阀107、第一冷却器108、第一液压马达109和第一驱动齿轮。

所述第一双向变量泵101的A1口与第一液压马达109的C1口连接,第一双向变量泵101的B1口与第一液压马达109的D1口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齿轮与第一液压马达109同轴固连,所述第一驱动齿轮与回转齿轮5相啮合,即第一双向变量泵101输出的高压油直接进入第一液压马达109中,从而带动第一液压马达109转动,通过第一液压马达109的转动带动第一驱动齿轮的同步转动,第一驱动齿轮未在图中画出,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又带动吊舱回转机构中的回转齿轮5转动,从而使吊舱回转系统动作,第一液压马达109排出的液压油又重新回到第一双向变量泵101中,实现了油液的循环,提高了效率,通过改变第一双向变量泵101的输出方向,从而第一液压马达109的旋转方向发生改变,实现了回转机构方向的改变。

所述第一溢流阀104的进油口与第一双向变量泵101的A1口连接,第一溢流阀104的出油口与第一双向变量泵101的B1口连接,所述第二溢流阀105的进油口与第一双向变量泵101的B1口连接,所述第二溢流阀105的出油口与第一双向变量泵101的A1口连接,即通过第一溢流阀104和第二溢流阀105能够保证第一双向变量泵101的高压输出端不超压,例如,当第一双向变量泵101的A1口作为输出,B1口作为输入时,第一溢流阀104能够保证输出油路不超压,即第一溢流阀104做安全阀使用;同理,当第一双向变量泵101的B1口作为输出,A1口作为输入时,第二溢流阀105能够保证输出油路不超压,即第二溢流阀105做安全阀使用。

所述第一单向阀102的出油口与第一双向变量泵101的A1口连接,第一单向阀102的进油口与第二单向阀103的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103的出油口与第一双向变量泵101的B1口连接,所述第一冲洗阀106的P1口与第一双向变量泵101的A1口连接,第一冲洗阀106的Q1口与第一双向变量泵101的B1口连接,第一冲洗阀106的R1口与第一背压阀107的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一背压阀107的出油口通过第一冷却器108与油槽4连接;所述第一冲洗阀106,在两端压差的作用下开启,使系统中低压侧的热油经第一冲洗阀106、第一背压阀107、第一冷却器108后流回油槽中,第一冷却器108起加快油液冷却作用。

同理,所述第二液压驱动装置包括:第二双向变量泵201、第三单向阀202、第四单向阀203、第三溢流阀204、第四溢流阀205、第二冲洗阀206、第二背压阀207、第二冷却器208、第二液压马达209和第二驱动齿轮,所述第二双向变量泵201的A2口与第二液压马达209的C2口连接,第二双向变量泵201的B2口与第二液压马达209的D2口连接,所述第二驱动齿轮与第二液压马达209同轴固连,所述第二驱动齿轮与回转齿轮5相啮合,所述第三溢流阀204的进油口与第二双向变量泵201的A2口连接,第三溢流阀204的出油口与第二双向变量泵201的B2口连接,所述第四溢流阀205的进油口与第二双向变量泵201的B2口连接,所述第四溢流阀205的出油口与第二双向变量泵201的A2口连接,所述第三单向阀202的出油口与第二双向变量泵201的A2口连接,第三单向阀202的进油口与第四单向阀203的进油口连接,所述第四单向阀203的出油口与第二双向变量泵201的B2口连接,所述第二冲洗阀206的P2口与第二双向变量泵201的A2口连接,第二冲洗阀206的Q2口与第二双向变量泵201的B2口连接,第二冲洗阀206的R2口与第二背压阀207的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二背压阀207的出油口通过第二冷却器208与油槽4连接。

所述补油泵3的进油口与油槽4连接,所述补油泵3的出油口一路与第一单向阀102的进油口连接,另一路与第三单向阀202的进油口连接。即通过补油泵3向第一液压驱动装置和第二液压驱动装置中进行补油,保证本系统的正常运行。作为优选,所述补油泵3的进油口设有过滤器6,通过过滤器6能对补充的液压油进行过滤,从而使液压油更加清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使用第一液压驱动装置和第二液压驱动装置中的一个时,使另一个装置处于备用状态,例如第一液压驱动装置启用,第二液压驱动装置备用,这时第一液压驱动装置中的第一液压马达109就会独自带动回转齿轮5进行转动。当第一液压驱动装置和第二液压驱动装置同时启用时,第一液压驱动装置中的第一液压马达109和第二液压驱动装置中的第二液压马达209就会同时带动回转齿轮5转动,例如当只有一个装置启用时,吊舱能以3°/S的速度进行偏,当两装置同时启用时,吊舱能以6°/S的速度进行偏,从而加快了吊舱的行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使调节吊舱回转速度的调节更加方便,这里所述的速度只是用来举例,并不代表具体的回转速度。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例,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变形或修改均受本专利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