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流泵和具备该涡流泵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31777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涡流泵和具备该涡流泵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说明书公开一种涉及涡流泵的技术。另外,本说明书也公开涉及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技术,该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具备该涡流泵,将在燃料箱内产生了的蒸发燃料向内燃机的进气路径供给而进行处理。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备马达部和泵部的涡流泵。马达部和泵部设置于外壳内。外壳具备将马达部和泵部分离开的分离壁。另外,在外壳固定有支承马达的输出轴的轴承。马达的输出轴在被轴承支承着的状态下从马达部向泵部延伸。在泵部设置有流体的吸入口、喷出口以及叶轮。在叶轮的外周部设置有由多个叶片槽构成的叶片槽区域。另外,在分离壁的与叶片槽区域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相对槽。在专利文献1中,将马达部和泵部连通的连通孔设置于分离壁的底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787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涡流泵利用叶轮的旋转将所吸入的流体升压而喷出。因此,若涡流泵驱动(叶轮旋转),则在马达部与泵部之间产生压差。若例如泵部的压力比马达部的压力高,则流体经由连通孔从泵部向马达部移动。在涡流泵的情况下,通过在叶片槽与相对槽之间产生涡流(回转流),来对流体进行升压。

根据发明人等的研究,弄清楚如下内容:在涡流泵的情况下,对于仅在相对槽的底部设置有连通孔的做法,由于涡流的影响,产生流体在连通孔内难以移动的现象。在该情况下,为了对压力差进行缓和,流体在轴承的间隙移动而从泵部向马达部移动。其结果,由于流体所含有的异物等,能引起轴承劣化。在本说明书中,提供一种使马达部与泵部的压力差恰当地降低的技术。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说明书公开一种在外壳内设置有马达部和泵部的涡流泵。马达部具备马达。泵部具备:流体的吸入口;流体的喷出口;以及叶轮,其与马达的输出轴一体地旋转。外壳固定有支承输出轴的轴承。另外,外壳具备使马达部和泵部分离开的分离壁。叶轮在与分离壁相对的面的外周部沿着旋转方向设置有叶片槽区域。叶片槽区域具有多个叶片和分别配置于相邻的叶片之间的叶片槽。分离壁具备与叶片槽区域相对、并且向叶轮的旋转方向延伸的相对槽。在相对槽的底部设置有将马达部和泵部连通的连通孔。在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涡流泵中,连通孔向沿着在涡流泵驱动着时由叶片槽和相对槽形成的回转流的流动的朝向延伸。

在上述涡流泵中,连通孔以沿着回转流的流动的方式设置。流体易于通过连通孔,因此,在涡流泵的驱动过程中,在马达部与泵部产生了压力差的情况下,流体不通过轴承的间隙,而通过连通孔。能够抑制轴承的劣化。

在本说明书中,也公开一种具备涡流泵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该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具备吸附罐、吹扫通路以及上述的涡流泵。吸附罐用于对在燃料箱内产生了的蒸发燃料进行吸附。吹扫通路连接于内燃机的进气路径与吸附罐之间,并且供从吸附罐向内燃机输送的吹扫气体通过。涡流泵在吸附罐与进气路径之间配置于吹扫通路上。在该蒸发燃料处理装置中,设置于涡流泵的连通孔的尺寸比设置于吸附罐的过滤器的开口的尺寸大。

发明的效果

在上述蒸发燃料处理装置中,涡流泵将含有被吸附罐吸附了的蒸发燃料的气体(吹扫气体)朝向进气路径加压输送。通过使连通孔的尺寸比设置于吸附罐的过滤器的开口的尺寸大,能够防止通过了吸附罐的过滤器的异物堵塞连通孔。能够确保连通孔的开口,能够抑制支承着涡流泵的马达的输出轴的轴承劣化。

附图说明

图1表示使用了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燃料供给系统。

图2表示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概略图。

图3表示吹扫泵的立体图。

图4表示沿着图3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表示从下方观察罩而得到的仰视图。

图6表示叶轮的仰视图。

图7表示图4的区域ar的放大图。

图8表示针对变形例的吹扫泵从下方观察罩而得到的仰视图。

图9表示沿着图8的a-o-b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3、燃料箱;9、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0、涡流泵;20、马达部;22、马达;26、上方外壳;30、输出轴;40、连通孔;42、轴承;50、泵部;52、下方外壳;54、叶轮;56、吸入口;58、喷出口;52c、分离壁;52e、相对槽;54f、叶片槽区域;80、进气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列举以下说明的实施例的主要的特征。此外,以下所记载的技术要素是各自独立的技术要素,通过单独或者各种组合而发挥技术上的有用性。

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具备吸附罐、吹扫通路以及涡流泵。吸附罐对在燃料箱内产生了的蒸发燃料进行吸附。吹扫通路连接于内燃机的进气路径与吸附罐之间。从吸附罐向内燃机输送的吹扫气体通过吹扫通路。也可以是,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具备对吹扫气体向进气路径的供给量进行控制的控制阀。也可以是,涡流泵配置于吹扫通路的位于吸附罐与控制阀之间的部分上。也可以是,吸附罐具备用于防止异物向吹扫通路进入的过滤器。

涡流泵具备马达部和泵部。马达部和泵部设置于涡流泵的外壳内为佳。马达部和泵部被设置于外壳的分离壁分离开为佳。换言之,马达部和泵部配置于被分离壁划分开的不同的空间内为佳。马达部具备马达。泵部具备流体的吸入口、流体的喷出口以及叶轮。叶轮与马达的输出轴连接、并与该输出轴一体地旋转为佳。输出轴支承于被固定到分离壁的轴承为佳。

在叶轮的与分离壁相对的面的外周部,沿着叶轮的旋转方向设置有叶片槽区域为佳。此外,叶轮的旋转方向包含于与叶轮的旋转轴线方向(输出轴的旋转轴线方向)正交的面内。叶片槽区域具有多个叶片和分别配置于相邻的叶片之间的叶片槽为佳。也可以是,叶片槽区域设置于叶轮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两面(表面和背面)。即、叶片槽区域也设置于叶轮的同与分离壁相对的面相反的面为佳。分离壁在与叶片槽区域相对的面具有相对槽为佳。相对槽向叶轮的旋转方向延伸为佳。另外,也可以是,在叶轮的旋转轴线方向上,在外壳的相对于叶轮而言位于分离壁的相反侧的部分设置有与叶片槽区域相对的相对槽。

在设置于分离壁的相对槽的底部设置有将马达部和泵部连通的连通孔为佳。连通孔向沿着在涡流泵驱动时由叶片槽和相对槽形成的回转流的流动的朝向延伸为佳。连通孔的泵部侧的开口位于比连通部的马达部侧的开口靠径向(与叶轮的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的外侧为佳。换言之,连通孔以随着从泵部侧朝向马达部侧去而朝向叶轮的旋转轴线的方式延伸为佳。连通孔相对于叶轮的旋转轴线倾斜为佳。

连通孔设置于相对槽的吸入口侧和喷出孔侧这两侧为佳。在驱动了涡流泵时,喷出口侧的泵部内的压力比吸入口侧的泵部内的压力高。因此,形成流体经由设置于喷出孔侧的连通孔从泵部向马达部移动、流体经由设置于吸入口侧的连通孔从马达部向泵部移动的流动。能够防止流体经由轴承的间隙(例如、内圈与外圈之间的间隙)移动。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喷出孔侧的连通孔设置过滤器。能够防止流体所含有的异物向马达部内进入。

也可以是,连通孔设置于相对槽的底部的会施加与在驱动涡流泵时施加于轴承的压力同等的压力的位置。在该情况下,连通孔是1个为佳。能够防止在连通孔的入口侧(例如泵部侧)与出口侧(例如马达部侧)的压力平衡了时流体经由轴承的间隙移动(从泵部向马达部移动、或者、从马达部向泵部移动)。此外,在将涡流泵用于上述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情况下,连通孔的尺寸比设置于吸附罐的过滤器的开口的尺寸大为佳。能够防止连通孔的堵塞。

【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2对具有吹扫泵10的燃料供给系统1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燃料供给系统1具有用于从燃料箱3向发动机8供给燃料的主供给路径2和吹扫供给路径4。

在主供给路径2配置有燃料泵单元7、供给管70以及喷射器5。燃料泵单元7具备燃料泵、压力调节器以及控制电路等。在燃料泵单元7中,根据从后述的ecu(发动机控制单元,enginecontrolunit)6供给的信号,控制电路来对燃料泵进行控制。燃料泵对燃料箱3内的燃料进行升压而喷出。从燃料泵喷出的燃料被压力调节器调压,从燃料泵单元7向供给管70供给。

供给管70将燃料泵单元7和喷射器5连通。供给到供给管70的燃料在供给管70内流动到喷射器5。喷射器5具有由ecu6控制开度的阀。若阀打开,则喷射器5将从供给管70供给的燃料向发动机8供给。

在吹扫供给路径4设置有蒸发燃料处理装置9。蒸发燃料处理装置9具备吸附罐73、吹扫泵10、控制阀100以及将它们连通的连通管74、76、78。连通管74、76、78连接于吸附罐73与进气管80之间,构成了吹扫气体的通路(吹扫通路)。详细情况后述,但吹扫泵10是对流体(气体)进行加压输送的涡流泵。此外,涡流泵也有时称为摩擦泵、级联泵、再生泵。吸附罐73对在燃料箱3内产生了的蒸发燃料进行吸附。图1中以箭头表示从燃料箱3到进气管80的气体的流动方向。燃料箱3的箱端口与从燃料箱3的上端延伸的连通管72连接。吸附罐73和燃料箱3被连通管72连通。进气管80是权利要求书所述的进气路径的一个例子。

如图2所示,吸附罐73具备大气端口73a、吹扫端口73b以及箱端口73c。大气端口73a经由连通管17与空气过滤器15连接。吹扫端口73b与连通管74连接。箱端口73c经由连通管72与燃料箱3连接。在吸附罐73内收容有活性炭73d。在吸附罐73的面对活性炭73d的壁面中的1个壁面设置有端口73a、73b以及73c。在活性炭73d与吸附罐73的设置有端口73a、73b以及73c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在该间隙配置有过滤器73g。另外,吸附罐73的设置有端口73a、73b以及73c的一侧的内壁固定有第1分隔板73e和第2分隔板73f。第1分隔板73e在大气端口73a与吹扫端口73b之间分离活性炭73d和吸附罐73的内壁之间的间隙。第1分隔板73e延伸到与设置有端口73a、73b以及73c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空间。第2分隔板73f在吹扫端口73b与箱端口73c之间分离活性炭73d与吸附罐73的内壁之间的间隙。

活性炭73d从气体吸附蒸发燃料,该气体从燃料箱3经由连通管72、箱端口73c而向吸附罐73的内部流入。蒸发燃料被吸附了之后的气体通过大气端口73a、连通管17以及空气过滤器15向大气释放。吸附罐73能够防止燃料箱3内的蒸发燃料向大气释放。被活性炭73d吸附了的蒸发燃料从吹扫端口73b向连通管74供给。被过滤器73g去除了异物的蒸发燃料(吹扫气体)向连通管74供给。第1分隔板73e使连接有大气端口73a的空间和连接有吹扫端口73b的空间分离开。第1分隔板73e防止含有蒸发燃料的气体向大气释放。第2分隔板73f使连接有吹扫端口73b的空间和连接有箱端口73c的空间分离开。第2分隔板73f防止从箱端口73c向吸附罐73流入的气体直接向连通管74移动。

吸附罐73的吹扫端口73b经由连通管74与吹扫泵10连接。吹扫泵10由ecu6控制。吹扫泵10吸入被吸附罐73吸附了的蒸发燃料,升压而喷出。在吹扫泵10驱动期间,从大气端口73a向吸附罐73吸入大气,该大气与被活性炭73d吸附了的蒸发燃料一起向吹扫泵10流入。从吹扫泵10喷出来的吹扫气体通过连通管76、控制阀100以及连通管78而向进气管80流入。控制阀100是被ecu6控制的电磁阀。ecu6通过对控制阀100进行控制,对向进气管80供给的吹扫气体的量(吹扫量)进行调整。

如图1所示,连通管78(吹扫通路的一部)在比喷射器5靠上游侧的位置与进气管80连接。进气管80是向发动机8供给空气的配管。在进气管80的比连通管78所连接的位置靠上游侧的位置配置有节流阀82。节流阀82通过对进气管80的开度进行控制,来对向发动机8流入的空气进行调整。节流阀82由ecu6控制。

在进气管80的比节流阀82靠上游侧的位置配置有空气滤清器84。空气滤清器84具有从向进气管80流入的空气去除异物的过滤器。在进气管80中,若节流阀82打开,则可从空气滤清器84朝向发动机8进气。发动机8将来自进气管80的空气和燃料用于内部的燃烧,在燃烧后排气。

在蒸发燃料处理装置9中,能够通过吹扫泵10驱动,将被吸附罐73吸附了的蒸发燃料向进气管80供给。在发动机8驱动着的情况下,在进气管80内产生了负压。因此,即使是在吹扫泵10被停止的状态下,被吸附罐73吸附了的蒸发燃料也可利用进气管80内的负压在停止中的吹扫泵10内通过而向进气管80内供给。另一方面,于在汽车的停止时使发动机8的空转停止、或如混合动力车那样使发动机8停止而利用马达进行行驶的情况下,换言之,在为了环境对策而限制发动机8的驱动的情况下,产生进气管80内不成为负压的状况。另外,在搭载有增压器的情况下,产生由于增压器使进气管80内成为正压的状况。即使是这样的状况,吹扫泵10也能够将被吸附罐73吸附了的蒸发燃料向进气管80供给。此外,即使是发动机8驱动、在进气管80内产生了负压的状况,在该负压的绝对值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驱动吹扫泵10,将吹扫气体向进气管80供给。

接下来,参照图3和图4对吹扫泵1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表示吹扫泵10的从泵部50侧观察而得到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3的iv-iv截面的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以图4的上下方向为基准来表示“上”、“下”,但图4的上下方向并不限于吹扫泵10搭载于汽车的方向。

吹扫泵10具备外壳(上方外壳26和下方外壳52)、马达部20以及泵部50。马达部20具备上方外壳26、马达22以及控制电路24。马达22是例如无刷马达。上方外壳26收容有马达22和控制电路24。控制电路24将从汽车的电池供给的直流电力转换成u相、v相、w相的三相交流电力,向马达22供给。控制电路24按照从ecu6供给的信号向马达22供给电力。马达22具备圆筒形状的定子(省略图示)和配置于定子的中心的转子(省略图示)。转子固定于马达22的输出轴30。输出轴30以旋转轴线x为中心进行旋转。

在马达部20的下方配置有泵部50。泵部50被马达22驱动。泵部50具备下方外壳52和叶轮54。输出轴30与叶轮54连接,随着输出轴30的旋转,叶轮54旋转。叶轮54收容于下方外壳52。下方外壳52固定于上方外壳26的下端。下方外壳52具备底壁52a和罩52b。罩52b具备上壁52c、周壁52d、吸入端口56以及喷出端口58(参照图3)。在下方外壳52固定有轴承42。更具体而言,轴承42被压入被设置于上壁52c的中央的贯通孔。轴承42将输出轴30支承成可旋转。

上壁52c配置于上方外壳26的下端。马达部20和泵部50被上壁52c分离开。更具体而言,配置有马达22的空间和配置有叶轮54的空间被上壁52c分离开。在上壁52c的一部分设置有将配置有马达22的空间和配置有叶轮54的空间连通的连通孔40。连通孔40从相对槽52e的底面朝向马达部20延伸。连通孔40的叶轮54侧的开口位于比连通孔40的马达22侧的开口靠径向(与旋转轴线x正交的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后述相对槽52e和连通孔40的详细情况。此外,上壁52c是权利要求书所述的分离壁的一个例子。

周壁52d从上壁52c朝向下方突出,绕上壁52c的外周缘一圈。在周壁52d的下端配置有底壁52a。底壁52a被螺栓(省略图示)固定于罩52b。底壁52a将周壁52d的下端封闭。利用底壁52a和罩52b划定出空间60。在空间60内配置有叶轮54。后述区域ar。

参照图5对吹扫泵10的流路进行说明。图5是从下方(从叶轮54所配置的一侧)观察罩52b而得到的图。箭头r表示泵驱动过程中的吹扫气体的移动方向。即、箭头r表示叶轮54的旋转方向。在周壁52d设置有吸入端口56和喷出端口58。吸入端口56和喷出端口58分别与空间60连通,从周壁52d朝向外侧突出。吸入端口56和喷出端口58彼此平行地、且与上下方向垂直地配置。吸入端口56经由连通管74与吸附罐73连通(也参照图1、2)。吸入端口56在内部设置有吸入流路,从吸附罐73向空间60导入吹扫气体。喷出端口58在内部设置有喷出流路,与吸入端口56连通,将吸入到空间60内的吹扫气体向吹扫泵10的外部(连通管76)送出。

上壁52c具有从吸入端口56到喷出端口58沿着周壁52d延伸的相对槽52e。底壁52a也同样地具有从吸入端口56到喷出端口58沿着周壁52d延伸的相对槽52f(参照图4)。相对槽52e和相对槽52f在除了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之外的中间位置、详细而言在与叶轮54相对的位置具有恒定的深度,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随着靠近吸入端口56、喷出端口58而逐渐变浅。连通孔40设置于相对槽52e的长度方向(吹扫气体的移动方向)上的中央。连通孔40的截面是圆形,截面的直径d40比上述的过滤器73g(参照图2)的开口的尺寸(网眼)大。

参照图4、图6以及图7对叶轮54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在空间60中收容有叶轮54。叶轮54具有圆板形状(参照图6)。叶轮54的厚度比下方外壳52的上壁52c与底壁52a之间的间隙稍小。叶轮54相对于上壁52c和底壁52a分别具有较小的间隙。另外,在叶轮54与周壁52d之间设置有较小的间隙。叶轮54在中心具有与输出轴30嵌合的嵌合孔(省略图示)。由此,叶轮54随着输出轴30的旋转而以旋转轴线x为中心进行旋转。

叶轮54在下表面54h的外周部具有叶片槽区域54f,该叶片槽区域54f具有多个叶片54a和多个叶片槽54b。此外,在图6中,仅对1个叶片54a和1个叶片槽54b标注附图标记。同样地,叶轮54在上表面54g的外周端也具有叶片槽区域54f,该叶片槽区域54f具有多个叶片54a和多个叶片槽54b。此外,能够将上表面54g和下表面54h称为叶轮54的旋转轴线x方向的端面。配置于上表面54g的叶片槽区域54f与相对槽52e相对地配置。同样地,配置于下表面54h的叶片槽区域54f与相对槽52f相对地配置。

各叶片槽区域54f在叶轮54的外周壁54c的内侧沿着叶轮54的周向绕一圈。多个叶片54a是相同形状。多个叶片54a沿着叶轮54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于叶片槽区域54f。在叶轮54的沿着周向相邻的两个叶片54a之间配置有1个叶片槽54b。即、多个叶片槽54b沿着叶轮54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于叶轮54的外周壁54c的内侧。多个叶片槽54b的外周侧的端部被外周壁54c封闭。多个叶片槽54b是相同形状。

图7是图4的区域ar的放大图。如从图6和图7可明确那样,配置于叶轮54的下表面54h的多个叶片槽54b分别在叶轮54的下表面54h侧开口,而在叶轮54的上表面54g侧封闭。同样地,配置于叶轮54的上表面54g的多个叶片槽54b分别在叶轮54的上表面54g侧开口,而在叶轮54的下表面54h侧封闭。即、配置于叶轮54的下表面54h的多个叶片槽54b和配置于叶轮54的上表面54g的多个叶片槽54b被阻断,没有连通。

在吹扫泵10的驱动过程中,随着马达部20的转子的旋转,叶轮54旋转。其结果,含有被吸附罐73吸附的蒸发燃料的气体(吹扫气体)被从吸入端口56向下方外壳52内吸入。流入到下方外壳52内的吹扫气体随着叶轮54的旋转而向旋转方向r行进(参照图5和图6)。在由叶片槽54b和相对槽52e划定的空间57内产生气体的涡流(回转流)。在叶轮54的上表面54g侧,如箭头45所示,涡流沿着叶片槽54b的底面朝向叶轮54的外周侧流动,沿着相对槽52e的底面朝向叶轮54的中心流动。在由叶片槽54b和相对槽52f划定的空间59内也同样地产生涡流。吹扫气体一边被涡流升压一边向旋转方向r行进。到达了喷出端口58的端部的吹扫气体从喷出端口58喷出。

说明吹扫泵10的优点。在吹扫泵10的驱动过程中,泵部50内的压力比马达部20内的压力高。因此,泵部50内的气体(吹扫气体)通过连通孔40而向马达部20内移动。如上所述,涡流沿着相对槽52e的底面从叶轮54的外周侧朝向中心流动。另外,连通孔40从相对槽52e的底面朝向马达部20内并从叶轮54的外周侧朝向中心地延伸。即、连通孔40以沿着涡流的流动的方式倾斜。若连通孔40以沿着涡流的流动的方式倾斜,则泵部50内的吹扫气体易于向马达部20内移动,能够抑制吹扫气体通过轴承42的间隙而向马达部20内移动。通过使连通孔40向沿着涡流的流动的朝向延伸,能够抑制轴承42的劣化。

此外,例如,在连通孔从相对槽52e的底面朝向马达部20内沿着旋转轴线x延伸的情况下,由于涡流的影响,吹扫气体难以向连通孔内移动。在该情况下,吹扫气体通过其他间隙(即、轴承42的间隙)而向马达部20内移动,轴承42的劣化被促进。

说明吹扫泵10的其他优点。如上所述,连通孔40的直径d40比过滤器73g的开口大。由此,能够防止通过了过滤器73g的异物堵塞连通孔40。连通孔40的堵塞被防止,能够防止吹扫气体通过轴承42的间隙。此外,连通孔40的形状(截面形状)也可以不是圆形。例如,连通孔40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矩形。在该情况下,也通过使连通孔40的尺寸比过滤器73g的开口的尺寸大,能够防止连通孔40的堵塞。此外,在连通孔40的截面形状是矩形的情况下,短边的长度相当于连通孔40的尺寸。

如上所述,连通孔40设置于相对槽52e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在涡流泵的情况下,喷出端口58侧的泵部50内的压力比吸入端口56侧的泵部50内的压力高。因此,根据设置连通孔40的位置,有时经由连通孔40从泵部50移动到马达部20的吹扫气体经由轴承42的间隙而从马达部20向泵部50移动。或者、吹扫气体有时经由轴承42的间隙从泵部50向马达部20移动,经由连通孔40从马达部20向泵部50移动。相对槽52e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的压力是泵部50内的平均的压力,与施加于轴承42的压力大致相等。通过在这样的位置设置连通孔40,能够可靠地防止吹扫气体通过轴承42的间隙。此外,在将从相对槽52e的吸入端口56侧的端部到喷出端口58侧的端部的距离(长度方向上的距离)设为100时,也可以将连通孔40设置于以吸入端口56侧的端部为起点的25~75的位置。该范围内的压力大致表示泵部50内的平均的压力。因此,可获得与将连通孔40设置于长度方向上的中央的形态同样的效果。

参照图8和图9对吹扫泵10a进行说明。吹扫泵10a是吹扫泵10的变形例,设置连通孔的位置与吹扫泵10不同。对于吹扫泵10a,对与吹扫泵10相同的构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此外,吹扫泵10a也能够替代吹扫泵10而使用于燃料供给系统1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9(也参照图1和图2)。

吹扫泵10a具备两个连通孔40a、40b。连通孔40a设置于比相对槽52e的中央靠吸入端口56侧的位置。连通孔40b设置于比相对槽52e的中央靠喷出端口58侧的位置。如上所述,在涡流泵的情况下,喷出端口58侧的泵部50内的压力比吸入端口56侧的泵部50内的压力高。因此,若在吸入端口56侧和喷出端口58侧这两侧设置连通孔(连通孔40a、40b),则形成吹扫气体经由连通孔40b从泵部50向马达部20移动、经由连通孔40a从马达部20向泵部50移动的流动。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吹扫气体通过轴承42的间隙。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连通孔设置于相对槽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的形态(吹扫泵10)的涡流泵、两个连通孔分别设于相对槽的吸入端口侧和喷出端口侧的形态(吹扫泵10a)的涡流泵进行了说明。然而,设置连通孔的位置和连通孔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例如,既可以将连通孔仅设置于相对槽的吸入端口侧、或、仅设置于喷出端口侧,也可以设置有3个以上的连通孔。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吹扫泵10a)中,对在连通孔设置有过滤器的形态的涡流泵进行了说明。然而,过滤器不是涡流泵的必需结构,也能够根据需要省略。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的主要部分在于,在将马达部和泵部分离开的分离壁设置有槽(与叶轮的叶片槽相对的相对槽),在槽的底部设置有将马达部和泵部连通的连通孔,该连通孔以沿着由叶片槽和相对槽形成的涡流(回转流)的流动的朝向的方式相对于叶轮的旋转轴线倾斜地延伸。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只不过是例示,并不对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定。权利要求书所述的技术包括对以上所例示的具体例进行各种变形、变更而成的技术。另外,在本说明书或附图中进行了说明的技术要素通过单独或者各种组合发挥技术上的有用性,并不限定于申请时权利要求所记载的组合。另外,在本说明书或附图所例示的技术同时达成多个目的,达成其中一个目的本身就具有技术上的有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