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手电泵的一体化检测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10325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用于手电泵的一体化检测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手电泵的一体化检测的设备。



背景技术:

手电泵是重型汽车和工程机械中的重要部件,为液压执行元件提供带有一定压力的液压油。做好手电泵的检测工作,非常重要。一般通过手电泵的检测来保证它的正常运转,检测手电泵能否正常工作,是加工制造手电泵众多工序中的关键工序。然而实现自动化检测较难,目前大部分检测仍为人工检测,但是这一工序操作起来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手电泵的一体化检测的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实现了手电泵的自动化检测,并且能够保证检测的准确性,使检测过程稳定可靠,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人工成本。本发明是一种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高的手电泵一体化检测的设备。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用于手电泵的一体化检测的设备,包括曲柄摇杆机构1、固定夹紧机构2、定位机构3、供油机构4、底部框架机构5、液压负载机构6及油路控制机构7,底部框架机构5通过钢架支脚200与地面接触,液压负载机构6下端通过负载底板300与地面接触,液压负载机构6安装在底部框架机构5左侧,通过自身重力固定,将护罩底板100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底部框架机构5的顶部,所述曲柄摇杆机构1、固定夹紧机构2、定位机构3均固定连接在护罩底板100上,供油机构4固定连接在l板136上,所述曲柄摇杆机构1、固定夹紧机构2、定位机构3、供油机构4通过板连接形成箱体,在箱体顶部固定连接油路控制机构7。

所述的曲柄摇杆机构1是:载板101通过螺钉固定在护罩底板100上,支撑柱107焊接在护罩底板100上,支撑柱107上端与安装板108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安装板108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载板101上,安装板108上固定安装电动机109,安装板108上设有开孔,电动机109的输出轴穿过开孔,通过键与小齿轮103相连接,小齿轮103与大齿轮104配合,小齿轮103外侧设有一个防护板105,大齿轮104上固定连接一个驱动轴106,驱动轴106另一侧与摇杆a102相连,摇杆a102另一侧与摇杆b110相连,组成曲柄摇杆机构,摇杆b110另一侧连接手电泵141。

所述的固定夹紧机构2是:手电泵141右侧为活动钳口133,异形底板128固定连接在护罩底板100上,异形立板122通过螺钉固定在异形底板128上,异形立板122侧面与异形座123通过螺钉连接,异形座123底部与异形底板128通过螺钉进行连接,异形立板122上设有圆孔,单杆气缸116与异形立板122连接,单杆气缸116的气缸杆穿过异形立板122上的圆孔与变向块121连接,变向块121右端固定连接滑块c126,滑块c126与固定连接在异形立板122上的滑轨c127配合,使滑块c126在滑轨c127上运动,从而带动变向块121运动,变向块与转向杆125铰接,转向杆另一端与活动钳口133铰接,从而带动活动钳口133运动,活动钳口133固定连接滑块b117,滑块b117与固定在l型安装板130上的滑轨b124配合,滑块b117在滑轨b124上运动,变向块121下端固定连接锁紧块120,锁紧块120与异形立板122固定连接,锁紧块120上设有楔形槽,支撑块129与异形立板122固定连接,支撑块129设有矩形开口,将与溜板手柄131配合的楔形销119穿过支撑块129矩形开口,锁紧时楔形销119插入溜板手柄131上的楔形槽中,不需锁紧时楔形销119收缩;楔形销119与气缸115连接,气缸115控制锁紧,气缸115固定连接在l型安装板130上,气缸115与气缸固定板118连接,气缸固定板118与支撑块129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所述的定位机构3是:滑块a11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护罩底板100上,滑块a111通过滑轨a114与溜板112连接,溜板112两侧是两个安装底板134,安装底板134与护罩底板100通过螺钉连接,溜板112设有一个矩形槽,缓冲器座113嵌入矩形槽内,缓冲器座113与护罩底板100通过螺钉固定连接,l型安装板130固定连接在护罩底板100上,溜板112上方固定连接仿形座132,仿形座132穿过l型安装板130的开槽,仿形座132与手电泵141配合其定位,钳口组成板139固定连接在l型安装板130上,钳口组成板139前端固定连接固定钳口140;仿形座132与溜板手柄13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所述的供油机构4是:l板136与l型安装板130通过螺钉固定连接,l板136上方与双杆气缸135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双杆气缸135固定连接固定块138,双杆气缸135与油管137固定连接,手电泵141固定与夹紧后,双杆气缸135将油管137推到手电泵油口处,向手电泵141供油,供油完成后,将油管退回。

所述的底部框架机构5:钢架201前端和侧面由护板202围成,钢架201后端是四个门205,门205和护板202围成空腔206,空腔206左侧放置液压负载机构6,右侧放置电箱207,工具盒208通过螺钉固定在钢架201上,工具盒208下方为集油盒203,集油盒203上端有筛网204,按钮盒209固定连接在钢架201上,钢架201底部设有钢架支脚200。

所述的液压负载机构6是:负载底板300与地面相接触,负载底板300上固定安装负载支撑柱304,最上端为负载上板302,负载底板300与负载上板302之间安装负载中板301,法兰型直线轴承307连接负载支撑柱304与负载中板301,负载上板302与负载支撑柱304通过螺母303固定连接,负载中板301上表面与负载上板302下表面固定连接弹簧固定销305,两个弹簧固定销固定连接负载弹簧306,负载中板下端固定连接工装夹具a308,工装夹具a308下端铰接液压油缸309,液压油缸309下端与工装夹具b310连接,工装夹具b310下端与负载底板300固定连接。

所述的油路控制机构7是:四个固定盒支脚401焊接在固定盒体400上,固定盒支脚401上方安装有机玻璃箱体402,有机玻璃箱体402前端的刻度表403固定安装在油箱底板上,玻璃管座409固定连接在油箱底板上,玻璃管b408插入玻璃管座409中,有机玻璃箱体402通过玻璃管固定夹407与玻璃管b408固定,有机玻璃箱体402右侧固定玻璃管a406,四个强磁块410固定在油箱底板的四个角落,有机玻璃油箱体402上方连接油箱盖404,油箱盖404中间部位开孔,安装油液过滤器405。

所述的底部框架机构5的主框架是长1600×450×900mm钢架结构,上半部分是1600×450×680mm的箱体结构,顶部是680×70×320mm的油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实现手电泵的自动检测,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好。检测过程高效,准确,稳定。可直接应用到自动检测线。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采用双工位同步作业,结构紧凑,可靠,外形美观,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同时符合形式美法则。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的总装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曲柄摇杆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固定夹紧机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定位机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油口供油机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底部框架机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液压负载机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油路控制机构示意图。

图中:1、曲柄摇杆机构;2、固定夹紧机构;3、定位机构;4、供油机构;5、底部框架机构;6、液压负载机构;7、油路控制机构;100、护罩底板;101、载板;102、摇杆a;103、小齿轮;104、大齿轮;105、防护板;106、驱动轴;107、支撑柱;108、安装板;109、电动机;110、摇杆b;111、滑块a;112、溜板;113、缓冲器座;114、滑轨a;115、气缸;116、单杆气缸;117、滑块b;118、气缸固定板;119、楔形销;120、锁紧块;121、变向块;122、异形立板;123、异形座;124、滑轨b;125、转向杆;126、滑块c;127、滑轨c;128、异形底板;129、支撑块;130、l型安装板;131、溜板手柄;132、仿形座;133、活动钳口;134、安装底板;135、双杆气缸;136、l板;137、油管;138、固定块;139、钳口组成板;140、固定钳口;141、手电泵;200、钢架支脚;201、钢架;202、护板;203、集油盒;204、筛网;205门;206、空腔;207、电箱;208、工具盒;209、按钮盒;300、负载底板;301、负载中板;302、负载上板;303、螺母;304、负载支撑柱;305、弹簧固定销;306、负载弹簧;307、法兰型直线轴承;308、工装夹具a;309、液压油缸;310、工装夹具b;400、固定盒体;401、固定盒支脚;402、机玻璃箱体;403、刻度表;404、油箱盖;405、油液过滤器;406、玻璃管a;407、玻璃管固定夹;408、玻璃管b;409、玻璃管座;410、强磁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内容及其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的用于手电泵的一体化检测的设备,包括曲柄摇杆机构1、固定夹紧机构2、定位机构3、供油机构4、底部框架机构5、液压负载机构6及油路控制机构7,底部框架机构5通过钢架支脚200与地面接触,液压负载机构6下端通过负载底板300与地面接触,液压负载机构6安装在底部框架机构5左侧,通过自身重力固定,将护罩底板100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底部框架机构5的顶部,所述曲柄摇杆机构1、固定夹紧机构2、定位机构3均固定连接在护罩底板100上,供油机构4固定连接在l板136上,所述曲柄摇杆机构1、固定夹紧机构2、定位机构3、供油机构4通过板连接,形成箱体,在箱体顶部固定连接油路控制机构7。通过溜板手柄将溜板向外拉,把手电泵放在仿形座上,再通过溜板手柄将溜板推回,缓冲器座起到缓冲和限位的作用,将手电泵准确定位。单杆气缸116提供动力,推动变向块向外运动,推动转向杆旋转,带动活动钳口运动,,控制活动钳口闭合,同时气缸115推动楔形销插入锁紧块上开有的楔形槽中,将变向块锁住,从而将活动钳口锁住。双杆气缸135提供动力,将油管推到手电泵油口处,向手电泵供油,供油完成后,将油管退回,曲柄摇杆机构与电动机相连,电动机固定在安装板上,电动机提供动力,驱动小齿轮运动,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运动,大齿轮带动驱动轴,从而带动曲柄摇杆机构运功,使手电泵能够泵油,手电泵向液压负载机构进油口泵油,推动负载中板,从而推动负载弹簧,抵抗负载弹簧弹力,停止泵油后,负载弹簧推动负载中板向下运动,使负载中板复位。

参见图2及图3所示,所述的曲柄摇杆机构1是:载板101通过螺钉固定在护罩底板100上,支撑柱107焊接在护罩底板100上,支撑柱107上端与安装板108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安装板108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载板101上,安装板108上固定安装电动机109,安装板108上设有开孔,电动机109的输出轴穿过开孔,通过键与小齿轮103相连接,小齿轮103与大齿轮104配合,小齿轮103外侧设有一个防护板105,防护板105起到防护的作用,防止外界杂质进入啮合,影响运转,同时防止齿轮间油液飞溅。大齿轮104上固定连接一个驱动轴106,驱动轴106另一侧与摇杆a102相连,摇杆a102另一侧与摇杆b110相连,组成曲柄摇杆机构,摇杆b110另一侧连接手电泵141,该机构用于使手电泵141能够向外提供带有一定压力的液压油。运动的实现是由电动机109提供动力,驱动小齿轮103运动,小齿轮103带动大齿轮104运动,大齿轮104带动驱动轴106,从而带动摇杆a102,进而带动摇杆b110运动,使手电泵141能够向外提供带有一定压力的液压油,综上所述为曲柄摇杆机构。

参见图2及图4所示,所述的固定夹紧机构2是:手电泵141右侧为活动钳口133,异形底板128固定连接在护罩底板100上,异形立板122通过螺钉固定在异形底板128上,异形立板122侧面与异形座123通过螺钉连接,异形座123底部与异形底板128通过螺钉进行连接,异形立板122上设有圆孔,单杆气缸116与异形立板122连接,单杆气缸116的气缸杆穿过异形立板122上的圆孔与变向块121连接,变向块121右端固定连接滑块c126,滑块c126与固定连接在异形立板122上的滑轨c127配合,使滑块c126在滑轨c127上运动,从而带动变向块121运动,变向块与转向杆125铰接,转向杆另一端与活动钳口133铰接,从而带动活动钳口133运动,活动钳口133固定连接滑块b117,滑块b117与固定在l型安装板130上的滑轨b124配合,滑块b117在滑轨b124上运动,变向块121下端固定连接锁紧块120,锁紧块120与异形立板122固定连接,锁紧块120上设有楔形槽,支撑块129与异形立板122固定连接,支撑块129设有矩形开口,将与溜板手柄131配合的楔形销119穿过支撑块129矩形开口,锁紧时楔形销119插入溜板手柄131上的楔形槽中,不需锁紧时楔形销119收缩;楔形销119与气缸115连接,气缸115控制锁紧,气缸115固定连接在l型安装板130上,气缸115与气缸固定板118连接,气缸固定板118与支撑块129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运动的实现是把手电泵141定位好之后,活动钳口133向左移动,将工件夹紧,具体运动过程为单杆气缸116气缸杆外伸,推动锁紧块120向外运动,推动转向杆125旋转,带动活动钳口运动,同时气缸115推动楔形销118插入溜板手柄131上开有的楔形槽中,将变向块121锁住,从而将活动钳口133锁住,活动钳口与固定钳口配合,完成对手电泵的夹紧,综上所述为固定夹紧机构。

参见图2及图5所示,所述的定位机构3是:滑块a11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护罩底板100上,滑块a111通过滑轨a114与溜板112连接,溜板112两侧是两个安装底板134,安装底板134与护罩底板100通过螺钉连接,溜板112设有一个矩形槽,缓冲器座113嵌入矩形槽内,缓冲器座113与护罩底板100通过螺钉固定连接,l型安装板130固定连接在护罩底板100上,溜板112上方固定连接仿形座132,仿形座132穿过l型安装板130的开槽,仿形座132与手电泵141配合其定位,钳口组成板139固定连接在l型安装板130上,钳口组成板139前端固定连接固定钳口140;仿形座132与溜板手柄13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工作时,通过溜板手柄131将溜板112向外拉,把手电泵141放在仿形座132上,再通过溜板手柄131将溜板112推回,缓冲器座113起到缓冲和限位的作用,将手电泵141准确定位,完成定位工作。

参见图6所示,所述的供油机构4是:l板136与l型安装板130通过螺钉固定连接,l板136上方与双杆气缸135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双杆气缸135固定连接固定块138,双杆气缸135与油管137固定连接,向手电泵提供油液。手电泵141固定与夹紧后,双杆气缸135将油管137推到手电泵油口处,向手电泵141供油,供油完成后,将油管退回。也便于手电泵141的装夹工作,同时曲柄摇杆机构工作,实现供油任务的完成。

参见图7所示,所述的底部框架机构5:钢架201前端和侧面由护板202围成,钢架201后端是四个门205,门205在设备出现故障时,打开可以对设备进行检修,门205和护板202围成空腔206,空腔206左侧放置液压负载机构6,右侧放置电箱207,工具盒208通过螺钉固定在钢架201上,工具盒208下方为集油盒203,集油盒203用于收集油液,集油盒203上端有筛网204,用于过滤掉油液中的杂质,并能防止零部件掉进集油盒203中,按钮盒209固定连接在钢架201上,按钮盒209上按钮用于控制设备的开启与关闭,以及设备故障时紧急制动。钢架201底部设有钢架支脚200,用于支撑整个机构。

参见图8所示,所述的液压负载机构6是:负载底板300与地面相接触,负载底板300上固定安装负载支撑柱304,最上端为负载上板302,负载底板300与负载上板302之间安装负载中板301,法兰型直线轴承307连接负载支撑柱304与负载中板301,负载上板302与负载支撑柱304通过螺母303固定连接,负载中板301上表面与负载上板302下表面固定连接弹簧固定销305,两个弹簧固定销固定连接负载弹簧306,负载中板下端固定连接工装夹具a308,工装夹具a308下端铰接液压油缸309,液压油缸309下端与工装夹具b310连接,工装夹具b310下端与负载底板300固定连接。运动过程,手电泵141向液压油缸309进油口泵油,推动负载中板301,从而推动负载弹簧306收缩,抵抗负载弹簧弹力,停止供油后,负载弹簧306推动负载中板301向下运动,使负载中板301复位,不合格的手电泵141泵出油液不能使负载弹簧306收缩,不能将负载中板301抬起,或不能完全抬起,通过测量负载中板301举生时间,检测手电泵是否合格。

参见图9所示,所述的油路控制机构7是:四个固定盒支脚401焊接在固定盒体400上,固定盒支脚401上方安装有机玻璃箱体402,有机玻璃箱体402前端的刻度表403固定安装在油箱底板上,玻璃管座409固定连接在油箱底板上,玻璃管b408插入玻璃管座409中,有机玻璃箱体402通过玻璃管固定夹407与玻璃管b408固定,有机玻璃箱体402右侧固定玻璃管a406,四个强磁块410固定在油箱底板的四个角落,用于吸附油箱内粉末状铁屑。有机玻璃油箱体402上方连接油箱盖404,油箱盖404中间部位开孔,安装油液过滤器405,油液过滤器405可以过滤掉杂质,控制液压系统的污染。

所述的底部框架机构5的主框架是长1600×450×900mm钢架结构,上半部分是1600×450×680mm的箱体结构,顶部是680×70×320mm的油箱。

参见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接通电源,为设备提供电力,先通过溜板手柄131将溜板112向外拉,把手电泵141放在仿形座132上,再通过溜板手柄131将溜板112推回,缓冲器座113起到缓冲和限位的作用,将手电泵141准确定位。把手电泵141定位好之后,按动按钮盒209上的启动按钮,设备开始运动,单杆气缸116提供动力,单杆气缸116气缸杆外伸,推动变向块121向外运动,推动转向杆125旋转,带动活动钳口133运动,活动钳口133向左移动,同时气缸115推动楔形销119插入溜板手柄131上开有的楔形槽中,将变向块锁住,从而将活动钳口133锁住。完成夹紧任务。手电泵的供油机构向手电泵供油,手电泵141固定与夹紧后,双杆气缸135将油管137推到手电泵油口处,向手电泵141供油,供油完成后,双杆气缸135将油管退回。电动机109提供动力,驱动小齿轮运动,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运动,大齿轮带动驱动轴,带动摇杆a102,从而带动摇杆b110运动,使手电泵141能够向外提供带有一定压力的液压油,手电泵141泵出的油液进入液压负载机构进油口。向液压油缸309进油口泵油,推动负载中板301,从而推动负载弹簧306,检测能否抵抗负载弹簧弹力,停止供油后,负载弹簧306推动负载中板301向下运动,使负载中板301复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对本发明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