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液伺服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8469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液伺服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换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液伺服阀。



背景技术:

电液伺服阀是电液伺服控制中的关键元件,它是一种接受模拟电信号后,相应输出调制的流量和压力的液压控制阀。电液伺服阀具有动态响应快、控制精度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船、冶金、化工等领域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中。

目前,公开号为CN 203627511 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发电机电液转换器连接杠杆,该连接杠杆设有杠杆体,杠杆体上设有安装孔,杠杆体的两端分别设有U形端口,U形端口的两侧分别开有内孔,与内孔配合分别设置螺栓销轴,滚动轴承安装在螺栓销轴上的圆轴上;该连接杠杆虽然通过滚动轴承减小了杠杆的磨损,但是随着使用的进行,当滚动轴承发生磨损之后,就会加大杠杆的活动范围并使得杠杆的活动精度降低,转换的稳定性较差。

因此,需要提出新的方案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目前一种电液伺服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液伺服阀,能够达到稳定性高的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液伺服阀,包括阀体以及用于支撑阀体的支架,所述阀体上设置有阀杆,所述支架上转动连接有杠杆体,所述杠杆体的两端均设置有驱动体,所述驱动体上开设有U形槽,阀杆穿过U形槽中并通过U形槽与杠杆体活动连接,所述阀杆上设置有驱动件以及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阀杆固定连接,驱动体位于弹性件的另一端与驱动件之间,并且通过弹性件抵触于驱动件。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阀杆上活动设置有与阀杆相配合的稳定环,弹性件通过稳定环抵触于驱动体。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稳定环的截面呈L形,所述弹性件抵触于稳定环的一端,稳定环的另一端贴合于阀杆的外壁。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驱动体为圆盘状结构,并且驱动体的圆心所在的直线与阀杆轴心所在的直线相垂直。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支架上转动设置有转动杆,杠杆体通过转动杆与支架连接,穿过所述支架还设置有终止杆,所述终止杆与阀体分布于转动杆的两侧,当阀杆活动范围达到最大时,终止杆抵触于杠杆体的上端。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转动轴承,并通过转动轴承与支架连接。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支架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均位于限位槽中。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U形槽靠近转动杆的侧壁呈圆弧形结构,并且圆弧形的圆心与转动杆位于转动杆圆弧形侧壁的同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的优点:驱动体是通过弹性件抵紧于驱动件的,如此即使驱动体或者驱动件发生磨损之后,由于弹性件具有形变的能力,如此就能够对产生磨损之后的驱动体或驱动件进行补偿,从而使得对杠杆体的驱动能够稳定的进行;不仅如此,当在驱动体与驱动件之间产生过大的作用力的时候,弹性件也能够通过发生形变而对二者之间产生的作用力大小进行缓冲,从而对驱动体和驱动件起到了保护作用,延长了伺服阀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液伺服阀的正视局部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液伺服阀的俯瞰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液伺服阀的阀体和阀杆的剖视图。

图中,1、阀体;2、支架;3、阀杆;4、杠杆体;5、驱动体;6、U形槽;7、驱动件;8、弹性件;9、稳定环;10、转动杆;11、终止杆;12、转动轴承;13、限位槽;14、阀套;15、随动活塞;16、控制滑阀;17、外导磁板;18、导磁罩;19、弹簧座;20、磁钢;21、内导磁板;22、动圈;23、弹簧;24、上端盖;25、定心套;26、高压差过滤器;27、过滤器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一种电液伺服阀,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阀体1以及用于支撑阀体1的支架2,阀体1上连接有阀杆3,支架2上转动连接有杠杆体4,杠杆体4的两端均一体成型有圆盘状的驱动体5,驱动体5两端开设有U形槽6,阀杆3穿过U形槽6中并通过U形槽6与杠杆体4活动连接,阀杆3上连接有驱动件7以及弹性件8,其中弹性件8为普通的弹簧,弹性件8的一端与阀杆3底端固定连接,驱动体5位于弹性件8的另一端与驱动件7之间,并且通过弹性件8抵触于驱动件7。

同时在阀杆3上还活动套接有与阀杆3相配合的稳定环9,弹性件8通过稳定环9抵触于驱动体5,其中稳定环9的截面呈L形,弹性件8抵触于稳定环9的一端,稳定环9的另一端活动贴合于阀杆3的外壁。

伺服阀还包括有阀套14、随动活塞15、控制滑阀16、外导磁板17、导磁罩18、弹簧座19、磁钢20、内导磁板21、动圈22、弹簧23、过滤器、过滤器盖板27、上端盖24、下端盖;导磁罩18内设有定心套25,内导磁板21的上端设有止口,定心套25套在磁钢20上,定心套25的下端插入内导磁板21的止口内,定心套25将导磁罩18、磁钢20和内导磁板21固定在一起。力马达的动圈22设计成线圈的绕组高度远大于外导磁板17和内导磁板21间气隙的高度,以实现力马达大行程输出特性的要求;控制滑阀16插装在随动活塞15的中心孔内,控制滑阀16与随动活塞15之间构成了直接位置反馈。控制滑阀16的两个台肩上磨有倒锥,控制滑阀16的中心设有中心孔道,中心孔道与控制滑阀16的两个台肩上的倒锥相通。随动活塞15设计成大面积的差动活塞结构,随动活塞15下端控制面积上作用着油源压力,随动活塞15上端控制面积上作用着上、下节流口间的控制压力。阀套的上方设有上端盖24,下方还设有下端盖,阀套靠上端盖24和下端盖夹紧在阀体1孔内。阀体1的进油口处设置有可反吹冲洗的高压差过滤器26,高压差过滤器26外设有过滤器盖板27,高压差过滤器26可从外部方便拆装更换。

当阀体1驱动阀杆3活动,并通过阀杆3上的驱动件7驱动驱动体5活动的时候,由于在弹性件8的弹性作用下使得驱动体5能够持续的处于贴合到驱动件7上的状态,由于弹性件8的弹性作用是持续存在的,如此及时随着使用的进行,驱动体5和驱动件7发生磨损之后,二者也能够持续的处于贴合的状态,这样在驱动杠杆体4转动的过程就能够稳定的进行,伺服阀的工作稳定性高;不仅如此,在阀杆3工作的过程中,驱动件7与驱动体5之间发生过大的相互作用的时候,由于弹性件8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这样就能够对驱动体5以及驱动件7之间产生一个缓冲的作用,防止二者之间的作用力过大,对驱动体5和驱动件7都起到了保护作用。

稳定环9是贴合到阀杆3外壁上的,所以稳定环9就只能够在阀杆3上稳定的进行上下滑动,所以弹性件8通过稳定环9作用到阀杆3上的时候,就使得弹性件8能够稳定的作用到驱动体5上,加工稳定性更高。

实施例二:一种电液伺服阀,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支架2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0,转动杆10的两端与支架2之间连接有转动轴承12,杠杆体4通过转动杆10与支架2转动连接,同时在支架2两侧还开有限位槽13,转动杆10的两端都位于限位槽13中;穿过支架2还连接有终止杆11,终止杆11与阀体1分布于转动杆10的两侧,当阀杆3活动范围达到最大时,终止杆11抵触于杠杆体4的上端;U形槽6靠近转动杆10的侧壁呈圆弧形结构,并且圆弧形的圆心与转动杆10位于转动杆10圆弧形侧壁的同侧。

转动杆10的两端具有转动轴承12,如此转动杆10在杠杆体4带动作用下发生转动的时候,就能够与阀体1之间产生较小的摩擦力作用,不仅使得杠杆体4的转动能够简单方便的进行,同时也能够减小转动杆10与阀体1之间的磨损,延长了伺服阀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转动杆10是位于限位槽13中的,这样就能够防止转动杆10作用到外部的结构中而发生缠绕等,使用的安全系数高;同时当阀杆3转动杠杆体4到最大之后终止杆11是抵触到杠杆体4上的,所以此时即使杠杆体4发生震动,通过终止杆11也能够对杠杆体4的位置进行限制,从而防止了杠杆体4继续转动而对弹性件8产生过大的压力,对弹性件8起到了保护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