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集成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30439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集成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收割机用液压阀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压集成阀。



背景技术:

收割机是一种用于收割农作物的农机设备。随着山区丘陵的中、小型收割机在山区丘陵地区起着领军作用。收割机的常用割台升降及行走装置的左右转向功能都需要液压技术来实现。但目前的液压技术很多采用多路阀可以实现相关功能,但成本相对较高。要么采用简易的集成阀,相关技术还需要提升,但达不到目前发展的使用要求。特别是中、小型收割机特别是全喂入收割机要做到小巧,灵活,其整机布局及动力配备就有局限且农艺要求收割过后留在田块里的茬高度要小于15CM以下以便耕作机械耕作。从而使得中、小型收割机特别是全喂入收割机需要配备上割台用来割掉作物的尖部进行脱粒以减小脱粒负荷,又因农艺要求又要配备下割台来割掉作物的茬。本专利技术就是解决上割台升降与左右转向及下割台升降的一个集成阀。

目前,现在技术中公告号为CN103104570A的技术方案即公开了一种“用于收割机液压集成阀的溢流结构及液压集成阀”(参见本说明书中图1和图2),该液压集成阀的包括具有进油口301、回油口302、高压阀芯腔303、低压阀芯腔304、升降油缸进口305、左转向油缸进口306、右转向油缸进口307及转向油缸回油口308的阀体3,所述阀体3上安装有转向滑阀4、升降滑阀5、液控单向阀6及用于收割机液压集成阀的溢流结构,所述用于收割机液压集成阀的溢流结构包括高压溢流阀1及低压溢流阀2;当所述升降滑阀5处于原位时,所述升降滑阀5的进油口和出油口连通,所述升降滑阀5的出油口和所述转向滑阀4进油口连通,所述高压溢流阀1安装在所述高压阀芯腔303内,所述低压溢流阀2安装在所述低压阀芯腔304内。

但上述液压集成阀却存有以下不足之处:

1、其阀体上仅具有单个升降油缸进口305,则仅能够控制单一(或单组)油缸的升降控制(通常为控制上割台升降用);但如今,为了适应不同田间或农作物的收割作业的农艺要求,需要收割机的上割台和下割台进行独立地升降控制。显然,上述液压集成阀也不能够满足需求。

2、若将上述液压集成阀与外部的单个液压控制阀相配合来对收割机的上割台和下割台进行独立地升降控制,这样不仅需采用液压管路进行连接,并因此增加结构的复杂度,降低液压控制回路的可靠性;还需要占用更大的安装空间,降低安装的便携性和紧凑性。

3、其阀体结构在左右转向控制油路上没有调压阀,则在转向过程中,如果操作者转向的角度力度的大小没有把握好,转向的(制动)压力会出现一时大,一时小,让转向的压力不稳定且出现转急弯现象,这样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基于此,申请人考虑设计一种结构更为紧凑可靠的液压集成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更为紧凑可靠的液压集成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液压集成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设置有泵进油接口、回油接口和出油接口,其中,所述泵进油接口用于与油泵连接,所述回油接口用于与油箱连接;

所述阀体上还设置有转向控制油路和上割台升降控制油路,且所述转向控制油路和上割台升降控制油路均具有进油口、出油口和回油口;所述转向控制油路的进油口和上割台升降控制油路的进油口均与所述泵进油接口连通;所述出油接口包括与所述转向控制油路的出油口和上割台升降控制油路的出油口对应连通的多个接口;所述转向控制油路的回油口和上割台升降控制油路的回油口与所述回油接口连通;

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上还设置有下割台升降控制油路,该下割台升降控制油路具有进油口、出油口和回油口,且所述下割台升降控制油路的进油口与所述泵进油接口连通;所述出油接口还包括与所述下割台升降控制油路的出油口对应连通的至少一个接口;所述下割台升降控制油路的回油口与所述回油接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液压集成阀,因为,在阀体上设置了转向控制油路、上割台升降控制油路和下割台升降控制油路。所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液压集成阀即可方便地对收割机的上割台和下割台分别进行升降控制操作,以及对收割机的转向进行控制。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液压集成阀具有集成度更高,功能更为丰富,多功能集于一体,结构更为紧凑可靠的优点,适合在采用液压系统的收割机上推广使用。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转向控制油路的进油口、上割台升降控制油路的进油口和下割台升降控制油路的进油口与所述泵进油接口之间为并联连接或串联连接。

当“所述转向控制油路的进油口、上割台升降控制油路的进油口和下割台升降控制油路的进油口与所述泵进油接口之间”为并联的连接结构时,即可使得转向控制油路、上割台升降控制油路与下割台升降控制油路之间更为独立,并使得各自更为可靠。

当“所述转向控制油路的进油口、上割台升降控制油路的进油口和下割台升降控制油路的进油口与所述泵进油接口之间”为串联的连接结构时,能够简化了阀体内部油路的长度和结构;还能够使得阀体内部结构更为紧凑,帮助缩小液压集成阀的体积。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下割台升降控制油路包括一个下割台升起用控制阀,所述下割台升起用控制阀的进油口与所述泵进油接口连通;所述阀体上与所述下割台升起用控制阀的出油口对应连通的出油接口为下割台用出油控制接口。

采用上述优选结构后,采用下割台升起用控制阀的方式来控制下割台升降控制油路的开断或换向,结构简单可靠。且在实施时,下割台升起用控制阀可选用手控、电控或液控换位阀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下割台升降控制油路还包括下割台升起用单向阀和下割台下降用可控单向阀;

所述下割台升起用单向阀是由下割台升起用控制阀的出油口向下割台用出油控制接口方向单向导通,且该下割台升起用单向阀串接在下割台升起用控制阀的出油口与下割台用出油控制接口之间的油路上;

所述下割台下降用可控单向阀具有进油口、出油口和控制导通用的控制接口;所述下割台下降用可控单向阀的进油口与所述回油接口连通,所述下割台下降用可控单向阀的出油口与所述下割台升起用单向阀与下割台用出油控制接口之间的油路连通;所述下割台下降用可控单向阀的控制接口用于在收到下降信号时实现导通。

采用上述优选结构后,即可通过下割台升起用单向阀来为下割台油缸输送升起用的液压油,并防止下割台油缸的回流,从而确保下割台油缸的升起功能更为稳定可靠。

与此同时,也可通过下割台下降用可控单向阀实现以下功能:

1.该下割台下降用可控单向阀可为手动控制、电磁控制或液压控制。

2.手动下降:与手柄式下割台控制阀的控制手柄连接,来控制下割台的下降。

3.与上割台联动,在设定的安全距离情况下,当(上下割台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后,发出下降信号(触发下割台下降用可控单向阀导通),控制下割台下降;当大于安全距离,保证安全后,下割台保持不动。

综上可见,采用上述下割台下降用可控单向阀能够有效保证上下割台之间的间距始终大于安全距离,从而有效防止上下割台之间的碰撞,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转向控制油路包括转向用控制阀,所述转向用控制阀具有进油口、回油口和两个出油口;

所述转向用控制阀的进油口与所述泵进油接口连通,所述转向用控制阀的回油口与所述回油接口连通;

所述阀体上与所述转向用控制阀的两个出油口一一对应连通的两个出油接口为左转向出油控制接口和右转向出油控制接口。

采用上述优选结构后,采用转向用控制阀的方式来控制转向控制油路的开断或换向,结构简单可靠。且在实施时,转向用控制阀可选用手控、电控或液控换位阀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转向控制油路还包括调压阀,所述调压阀的进油口用于与所述左转向出油控制接口和右转向出油控制接口之间的两个单独的油路独自连通;所述调压阀的出油口与所述回油接口连通。

上述优选结构中,调压阀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优选采用一个调压阀的结构,这样一来,本实用新型液压集成阀能够与一个梭阀(可单独采用现有的梭阀,也可将该梭阀集成在阀体内部)相配合来使得“转向用控制阀的两个出油口与左转向出油控制接口和右转向出油控制接口之间的两个单独的油路”仅与一个设置在阀体内部的调压阀配合即可实现转向控制压力。

上述调压阀的设置,能够对左右转向的制动油压进行调节,从而使得转向控制油压更为准确。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调压阀为一个;所述转向控制油路还包括一个梭阀,所述梭阀具有两个进油口和一个出油口,所述梭阀的两个进油口与左转向出油控制接口和右转向出油控制接口一一对应相连,所述梭阀的出油口与所述调压阀的进油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液压集成阀中转向控制油路通过一个梭阀来切换左右转向沿路的通断,使其共用一个调压阀。这样一来,即可减少本实用新型液压集成阀的零部件,简化液压集成阀的结构。

在实施时,所述梭阀可集成在阀体上(例如,连接安装在阀体的油路连接板上),或单独设置于阀体外部。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转向用控制阀为手动换位阀,所述转向用控制阀的内部具有转向换向阀杆,所述转向换向阀杆的一端为拉动端,另一端为复位端;所述阀体上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拉动端的转向控制臂;

所述调压阀包括在所述阀体内贯通设置的一个条形空腔,所述条形空腔的两端均为开口端,且其中一个开口端为邻近的所述转向控制臂的随转增压端,另一端为定压调节端;

所述调压阀包括顶紧螺母、转向压力调整阀座、转向调压阀针、转向调压阀针回位簧和转向调压阀针推盘;由所述定压调节端至所述随转增压端方向依次安装有所述顶紧螺母、转向压力调整阀座、转向调压阀针、转向调压阀针回位簧和转向调压阀针推盘;

其中,所述顶紧螺母的外周侧面螺纹旋接在所述定压调节端的端口处;

所述转向压力调整阀座整体呈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条形空腔内的柱形结构,且一端与所述顶紧螺母相抵接,另一端为与所述转向调压阀针的锥形尖端相配合实现密封的筒形结构,该筒形结构的内腔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调压阀的进油口连通的穿孔;

所述转向调压阀针回位簧的两端抵接设置在所述转向调压阀针与转向调压阀针推盘之间;

所述转向调压阀针推盘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随转增压端的端口处,且所述转向调压阀针推盘具有露在所述转增压端的端口外且与用于被所述转向控制臂推动的推压端。

目前,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已成为市场主流产品。然而,在增加喂入量的同时整机的质量随之上升,为了保证整车在湿田的通过性,需要保证收割机具有一定的接地比压,从而需要增加履带的长度。履带接地长度越大,采用单边制动转向形式对于地面的刮擦越严重,刮擦引起的土壤壅积会使得转向阻力大大增加,转向能力迅速下降,严重时会导致发动机熄火。为保证联合收割机在田间直行,需要频繁地进行转向微调操作,此时制动摩擦片没有紧密贴合,从而产生了磨损,增加了机器的故障率,影响田间作业的流畅性。

采用上述优选结构后,即可在转动转向控制臂来控制收割机转向同时,使得该转向控制臂能够同时抵压转向调压阀针推盘的推压端来增大转向压力调整阀座与转向调压阀针之间的密封压力(该密封压力也即液压制动压力)。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上述调压阀的作用是:用控制转向换向阀的转向控制臂联动根据转向角度的大小来控制调压阀的压力变化调整到符合转向使用要求的压力并保证调整后的压力稳定。

由上可见,该调压阀能够与收割机的转向控制臂相联动来提升相应履带制动的液压,从而提升转弯速度(转向控制灵敏度),提升收割机的转向操控性能。从而使得采用本液压集成阀的收割机,能够在田间作业过程中,在收割换行时快速准确地调整机头,使得割台正对植物,从而促使收割更为高效,降低驾驶员的工作强度。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上割台升降控制油路包括上割台用控制阀,所述上割台用控制阀具有进油口、回油口和出油口;

所述上割台用控制阀的进油口与所述泵进油接口连通;

所述上割台用控制阀的回油口与所述回油接口连通;

所述阀体上与所述上割台升起用控制阀的出油口对应连通的出油接口为上割台用出油控制接口。

采用上述优选结构后,采用上割台用控制阀的方式来控制上割台升降控制油路的开断或换向,结构简单可靠。且在实施时,上割台用控制阀可选用手控、电控或液控换位阀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上割台升降控制油路还包括液控单向阀,所述液控单向阀是由所述上割台用控制阀向所述上割台用出油控制接口方向单向导通,且该液控单向阀具有进油口、出油口和控制接口;

所述液控单向阀的进油口和出油口串接在所述上割台用控制阀与所述上割台用出油控制接口之间的油路上;

所述上割台用控制阀还设置有阀控用出油口,所述阀控用出油口与所述液控单向阀的控制接口连通。

液控单向阀与普通单向阀不同之处是多了一个控制油路K,当控制油路未接通压力油液时,液控单向阀就象普通单向阀一样工作,压力油只从进油口流向出油口,不能反向流动。当控制油路有控制压力输入时,活塞顶杆在压力油作用下向右移动,用顶杆顶开单向阀,使进出油口接通。若出油口大于进油口就能使油液反向流动。

上述液控单向阀的设置不仅能够确保上割台的升起操作更为可靠,还能够方便地通过控制接口来控制油液回流,使得上割台能够及时下降。可见,上述液控单向阀的设置能够使得上割台的升降控制更为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现在技术中公告号为CN103104570A,名为“用于收割机液压集成阀的溢流结构及液压集成阀”的液压原理图。

图2为“用于收割机液压集成阀的溢流结构及液压集成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液压集成阀的液压原理图。

图4和图5为本实用新型液压集成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液压集成阀的侧视图。

图7和图8为图6中A-A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液压集成阀的侧视图。

图10、图11和图12为图9中B-B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液压集成阀的侧视图。

图14、图15和图16为图13中C-C剖视图。

图3至图16中标记为:

100阀体:101泵进油接口,102溢流阀,103油路连接板。

下割台升降控制部分:

200下割台升起用控制阀:201下割刀换向阀杆,202下割刀换向阀杆回位簧,203阀杆封油盖板;

204下割刀换向阀杆推臂;

205下割台用出油控制接口;

206下割台升起用单向阀;

207下割台下降用可控单向阀。

转向控制部分:

300转向用控制阀:301转向换向阀杆,302转向换向阀杆回位簧,303阀杆封油盖板;

304转向控制臂;

305左转向出油控制接口,306右转向出油控制接口;

307调压阀:308顶紧螺母,309转向压力调整阀座,310转向调压阀针,311转向调压阀针回位簧,312转向调阀针推盘;

313梭阀。

上割台升降控制部分:

400上割台用控制阀:401上割刀换向阀杆,402上割刀升降阀杆回位簧,403升降压力调整阀座,404限位套;

405上割台用出油控制接口:

406液控单向阀。

500上割台升降液压缸,501下割台升降液压缸。

600左转向活塞缸,601右转向活塞缸。

700油箱,701过滤器,702油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针对描述采用诸如上、下、左、右等说明性术语,目的在于帮助读者理解,而不旨在进行限制。

实施时:如图3至图16所示,一种液压集成阀,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上设置有泵进油接口101、回油接口和出油接口,其中,所述泵进油接口用于与油泵连接,所述回油接口用于与油箱连接;

所述阀体1上还设置有转向控制油路和上割台升降控制油路,且所述转向控制油路和上割台升降控制油路均具有进油口、出油口和回油口;所述转向控制油路的进油口和上割台升降控制油路的进油口均与所述泵进油接口101连通;所述出油接口包括与所述转向控制油路的出油口和上割台升降控制油路的出油口对应连通的多个接口;所述转向控制油路的回油口和上割台升降控制油路的回油口与所述回油接口连通;

所述阀体上还设置有下割台升降控制油路,该下割台升降控制油路具有进油口、出油口和回油口,且所述下割台升降控制油路的进油口与所述泵进油接口连通;所述出油接口还包括与所述下割台升降控制油路的出油口对应连通的至少一个接口;所述下割台升降控制油路的回油口与所述回油接口连通。实施时,所述下割台升起用控制阀200和转向用控制阀300上分别还设置有一个串接用出油口;所述下割台升起用控制阀200的进油口与所述泵进油接口101连通,所述下割台升起用控制阀200的串接用出油口与所述转向用控制阀300的进油口连通,所述转向用控制阀300的串接用出油口与所述上割台用控制阀400的进油口连通。

其中,所述下割台升降控制油路包括一个下割台升起用控制阀200,所述下割台升起用控制阀200的进油口与所述泵进油接口101连通;所述阀体1上与所述下割台升起用控制阀200的出油口对应连通的出油接口为下割台用出油控制接口205。

其中,所述下割台升降控制油路还包括下割台升起用单向阀206和下割台下降用可控单向阀207;

所述下割台升起用单向阀206是由下割台升起用控制阀200的出油口向下割台用出油控制接口205方向单向导通,且该下割台升起用单向阀206串接在下割台升起用控制阀200的出油口与下割台用出油控制接口205之间的油路上;

所述下割台下降用可控单向阀207具有进油口、出油口和控制导通用的控制接口;所述下割台下降用可控单向阀207的进油口与所述回油接口连通,所述下割台下降用可控单向阀207的出油口与所述下割台升起用单向阀206与下割台用出油控制接口205之间的油路连通;所述下割台下降用可控单向阀207的控制接口用于在收到下降信号时实现导通。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至图8):

下割台用控制阀200为(手柄式)两位三通换向阀;

综上,下割台升降控制油路的进油口是通过一个与泵进油接口连通的上述两位三通换向阀连通,下割台升降控制油路的出油口通过一个单向阀(下割台升起用单向阀206)与下割台升降液压缸501连通,给下割台升降液压缸501供油并使其上升;设置了一个反向可手动控制或者电磁控制单向阀(下割台下降用可控单向阀207)供下割台升降液压缸501下降最终回入油箱的回油油路,通过感应上割台行程位置的外界行程开关装置去控制这个反向可手动控制或者电磁控制单向阀打开与关闭,实现上割刀与下割台在设定的安全距离的联动,当上割台下降至少于设定的安全距离时,下割台跟随下降,超过设定的安全距离时,下割台保持在一定的位置;反之,当下割台上升至设定的安全距离时,下割台保持在一定距离且不能上升;只要触发安全距离行程开关,下割台的下降有且可以单独控制的手柄。

具体地,所述下割台用控制阀200(参见图6至图8)包括下割刀换向阀杆201、下割刀换向阀杆回位簧202、阀杆封油盖板203;阀体100上设置用于带动下割刀换向阀杆201动作的下割刀换向阀杆推臂204。

其中,所述转向控制油路包括转向用控制阀300,所述转向用控制阀300具有进油口、回油口和两个出油口;

所述转向用控制阀300的进油口与所述泵进油接口101连通,所述转向用控制阀300的回油口与所述回油接口连通;

所述阀体1上与所述转向用控制阀300的两个出油口一一对应连通的两个出油接口为左转向出油控制接口305和右转向出油控制接口306。

其中,所述转向控制油路还包括调压阀307,所述调压阀307的进油口用于与所述左转向出油控制接口305和右转向出油控制接口306之间的两个单独的油路独自连通;所述调压阀307的出油口与所述回油接口连通。

其中,所述调压阀307为一个;所述转向控制油路还包括一个梭阀313,所述梭阀具有两个进油口和一个出油口,所述梭阀的两个进油口与左转向出油控制接口和右转向出油控制接口一一对应相连,所述梭阀的出油口与所述调压阀的进油口相连通。在实施时,所述梭阀可集成在阀体上(例如,连接安装在阀体的油路连接板上),或单独设置于阀体外部。

其中,所述转向用控制阀300为手动换位阀,所述转向用控制阀300的内部具有转向换向阀杆,所述转向换向阀杆的一端为拉动端,另一端为复位端;所述阀体1上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拉动端的转向控制臂;

所述调压阀307包括在所述阀体1内贯通设置的一个条形空腔,所述条形空腔的两端均为开口端,且其中一个开口端为邻近的所述转向控制臂的随转增压端,另一端为定压调节端;

所述调压阀307包括顶紧螺母308、转向压力调整阀座309、转向调压阀针310、转向调压阀针回位簧311和转向调压阀针推盘312;由所述定压调节端至所述随转增压端方向依次安装有所述顶紧螺母308、转向压力调整阀座309、转向调压阀针310、转向调压阀针回位簧311和转向调压阀针推盘312;

其中,所述顶紧螺母308的外周侧面螺纹旋接在所述定压调节端的端口处;

所述转向压力调整阀座309整体呈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条形空腔内的柱形结构,且一端与所述顶紧螺母308相抵接,另一端为与所述转向调压阀针310的锥形尖端相配合实现密封的筒形结构,该筒形结构的内腔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调压阀307的进油口连通的穿孔;

所述转向调压阀针回位簧311的两端抵接设置在所述转向调压阀针310与转向调压阀针推盘312之间;

所述转向调压阀针推盘312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随转增压端的端口处,且所述转向调压阀针推盘312具有露在所述转增压端的端口外且与用于被所述转向控制臂推动的推压端。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至图5,图9至图12):

转向用控制阀300为(手柄式)三位五通换向阀(滑阀,中位呈Y型);

由上,转向控制油路的进油口与下割台升降控制的两位三通换向阀的其中一组出油口连通且与泵进油接口连通;转向控制油路的出油口是通过一个上述三位五通换向阀连通至左转向和右转向控制油路,同时并联一个梭阀,通过梭阀切换左、右转向回油油路的通断,同时串连至同一个调压阀,用控制左、右转向换向阀的转向控制臂联动根据转向角度的大小来控制调压阀的压力变化调整到符合转向使用要求的压力并保证调整后的压力稳定;转向控制油路的回油通过三位五通换向阀回到油箱,略超于调压阀压力则通过调压阀回到油箱。

具体地,所述转向用控制阀300(参见图9至图12)包括转向换向阀杆301、转向换向阀杆回位簧302、阀杆封油盖板303;阀体上设置有用于带动转向换向阀杆301动作的转向控制臂304。

其中,所述上割台升降控制油路包括上割台用控制阀400,所述上割台用控制阀400具有进油口、回油口和出油口;

所述上割台用控制阀400的进油口与所述泵进油接口101连通;

所述上割台用控制阀400的回油口与所述回油接口连通;

所述阀体1上与所述上割台升起用控制阀的出油口对应连通的出油接口为上割台用出油控制接口405。

其中,所述上割台升降控制油路还包括液控单向阀406,所述液控单向阀406是由所述上割台用控制阀400向所述上割台用出油控制接口405方向单向导通,且该液控单向阀406具有进油口、出油口和控制接口;

所述液控单向阀406的进油口和出油口串接在所述上割台用控制阀400与所述上割台用出油控制接口405之间的油路上;

所述上割台用控制阀400还设置有阀控用出油口,所述阀控用出油口与所述液控单向阀406的控制接口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至图5,图13至图16):

上割台用控制阀400为(手柄式)三位四通换向阀(滑阀,中位呈H型)。

上割台升降控制油路的进油口通过上述三位四通换向阀且与控制转向控制油路的三位五通换向阀连通且最终与泵进油接口连通,上割台升降控制油路的出油口通过液控单向阀与上割台液压缸连通,给上割台供油;上割台下降时回油是通过打开液控单向阀并通过三位四通换向阀进入油箱。

具体地,所述上割台用控制阀400(参见图13至图16)包括上割刀换向阀杆401、上割刀升降阀杆回位簧402、升降压力调整阀座403和限位套404。

其中,阀体1上还设置有转向控制油路和上割台升降控制油路同时并联一个可调压力的溢流阀102;溢流阀102的进油口与转向控制油路和上割台升降控制油路连通,出油口与油箱连通。当转向控制油路和上割台升降控制油路其中一组油路出现超出溢流阀的设定压力时,则自动通过溢流阀流回油箱,起到过载保护作用。

其中,阀体100上还设置有供各油路连通及变换用的油路连接板103。

由上可见,上述液压集成阀设置了转向换向阀分别与左、右转向(活塞缸)的连通油路;设置了梭阀且将转向控制油路与调压阀的进油口连通油路。设置了转向换向阀与上割台进油口连通油路。

上述液压集成阀中转向控制油路和下割台升降控制油路共用一个溢流阀,左右转向控制油路通过一个梭阀来切换左右转向沿路的通断,使其共用一个调压阀。用控制左、右转向换向阀的转向控制臂联动控制调压阀的压力变化调整转向需要的压力。通过上割台控制与下割台联动装置保护上、下割台保持一定安全距离,减少割台相互撞击或者干涉的损坏。具有集成度高,结构更为紧凑可靠,操控性好,使用起来更为安全的优点。上述液压集成阀具有集成度高,结构更为紧凑可靠,操控性好,使用起来更为安全的优点。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需指出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上述变形和改进的技术方案应同样视为落入本申请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