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寿命工业软管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2527阅读:5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长寿命工业软管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泵的加工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长寿命工业软管泵。



背景技术:

软管泵的工作原理就是基于弹性软管的交替伸缩来输送介质,即电机驱动驱动盘,驱动盘带动挤压轮回转,挤压轮挤压弹性软管发生弹性变形,在吸入口形成负压吸入介质,通过挤压轮的推送,介质从排出口排出。

由此可以看出弹性软管在软管泵是极为重要的部件,它的好坏直接影响软管泵的可靠性及寿命。弹性软管在工作中不停地受到挤压和摩擦,因此需要润滑提升其使用寿命。根据弹性软管的常见润滑情况,可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封闭式:将弹性软管及挤压轮安装于密闭的箱体里,把润滑液放入密闭的箱体里,使弹性软管及挤压轮全部浸在润滑液当中,以减少弹性软管磨损,但此方式对整体加工制造工艺要求较高,不便于推广使用。开放式:将弹性软管及挤压轮安装于开放的焊接框架里,在工作前,保持软管泵停机状态,打开观察孔盖,用刷子蘸上润滑脂或润滑剂,涂在弹性软管的受挤压部位,这样的工作一天需要多次,耗时又耗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问题,提供了一种长寿命工业软管泵。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长寿命工业软管泵,包括泵盖、泵体和底座,所述的泵体内还设有驱动盘、挤压轮、弹性软管,所述的挤压轮固定在驱动盘上,弹性软管固定在泵体内壁上,所述的挤压轮压放在弹性软管表面上,所述的泵体上还设有物料入口和物料出口,物料入口和物料出口上均设有法兰盘,所述的弹性软管由物料入口引入,由物料出口引出,其两端分别与法兰盘连接,所述的泵体外部还设有电机,电机的电机轴通过联轴器与驱动轴相连,所述的驱动轴伸放在泵体内部,所述驱动盘远离电机一端的表面上还固定有自动润滑盘,所述的驱动轴穿放在驱动盘和自动润滑盘的正中央。

进一步的,所述的自动润滑盘正中央设有驱动轴通孔,驱动轴通孔的四周设有螺钉通孔,螺钉通孔内可旋放六角螺钉,实现自动润滑盘在驱动盘表面上的固定连接,自动润滑盘的表面上还设有油量观察口、润滑油注入口、油量调节阀,所述自动润滑盘的内部还设有油腔,可供盛放润滑油,润滑油注入口与油腔连通,油量观察口可观测到油腔内部的油量,所述自动润滑盘靠近驱动盘的一侧加工成凹形弧面,所述油腔内部设有球型阀,球型阀的控制端为油量调节阀,球型阀的流出端设于凹形弧面的表面上,所述的润滑油注入口上设有密封塞,所述的密封塞表面上设有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的泵盖通过螺钉实现与泵体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泵体和底座为一体铸造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泵体的底部还设有导油孔,所述的导油孔正下方设有储油槽。

进一步的,所述的挤压轮通孔销钉实现在驱动盘上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种折中的改进方式,即避免了对泵体结构的过度改造,降低了对泵体加工使用条件精度的要求,又实现了润滑的自动化,节省了人力成本,提升了作业效率,同时又能延长软管泵的使用寿命,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A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自动润滑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自动润滑盘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密封塞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一种长寿命工业软管泵,包括泵盖1、泵体2和底座3,所述的泵体2内还设有驱动盘4、挤压轮5、弹性软管6,所述的挤压轮5固定在驱动盘4上,弹性软管6固定在泵体2内壁上,所述的挤压轮5压放在弹性软管6表面上,所述的泵体2上还设有物料入口8和物料出口7,物料入口8和物料出口7上均设有法兰盘9,所述的弹性软管6由物料入口8引入,由物料出口7引出,其两端分别与法兰盘9连接,所述的泵体2外部还设有电机14,电机14的电机轴13通过联轴器12与驱动轴11相连,所述的驱动轴11伸放在泵体2内部,所述驱动盘4远离电机14一端的表面上还固定有自动润滑盘10,所述的驱动轴11穿放在驱动盘4和自动润滑盘10的正中央。

进一步的,所述的自动润滑盘10正中央设有驱动轴通孔101,驱动轴通孔101的四周设有螺钉通孔102,螺钉通孔102内可旋放六角螺钉16,实现自动润滑盘10在驱动盘4表面上的固定连接,自动润滑盘10的表面上还设有油量观察口103、润滑油注入口104、油量调节阀105,所述自动润滑盘10的内部还设有油腔107,可供盛放润滑油,润滑油注入口104与油腔107连通,油量观察口103可观测到油腔107内部的油量,所述自动润滑盘10靠近驱动盘4的一侧加工成凹形弧面109,所述油腔107内部设有球型阀108,球型阀108的控制端为油量调节阀105,球型阀108的流出端设于凹形弧面109的表面上,所述的润滑油注入口104上设有密封塞106,所述的密封塞106表面上设有螺纹1061。

进一步的,所述的泵盖1通过螺钉实现与泵体2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泵体2和底座3为一体铸造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泵体2的底部还设有导油孔21,所述的导油孔21正下方设有储油槽22。

进一步的,所述的挤压轮5通孔销钉15实现在驱动盘4上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事先向自动润滑盘10内部的油腔107注入适量润滑油,然后旋紧密封塞106,同时根据泵工作时的转速等因素调整球型阀108的油量调节阀105,调节凹形弧面109上的球型阀108的流出端的流量大小,然后将自动润滑盘10旋紧固定在驱动盘4上,此时启动电机14,电机轴13通过联轴器12带动驱动轴11,再由驱动轴11带动驱动盘4、自动润滑盘10同速转动,此时弹性软管6在挤压轮5的作用下挤压变形,其变形的部位陷入到自动润滑盘10的凹形弧面109上,此时在离心力、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润滑盘10内部油腔107盛放的润滑油经由球型阀108流出,渗入到弹性软管6和凹形弧面109的接触面上,在不断运行中润滑油在弹性软管6表面不断扩散实现了自动润滑目的,长期使用产生的多余润滑油通过泵体底部的导油孔21流出,收集于储油槽22内,便于回收利用。

本实用新型能有效的实现对弹性软管6的自动润滑,提升了弹性软管6的使用特性和时长,进而延长了软管泵的使用寿命,推广使用价值较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