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小型超高压锅炉给水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98243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锅炉给水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卧式、多级、单泵体、高温、超高压锅炉给水泵的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锅炉给水泵是热力发电系统的重要辅机设备之一,其作用是将除氧器水箱内具有一定温度的除氧水输送到锅炉或高压加热器。随着生物质能发电、煤气发电、钢铁余热等采用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发电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中小型锅炉在电厂得到推广应用。现有中小型锅炉容量有75、110、130、150、180、200、220、250、280T/h等等。为了提高机组热效率及节能,新型锅炉压力由传统的中高压设计为超高压甚至亚临界。要求配套的锅炉给水泵出口工作压力为17~20MPa或更高。为了满足给水泵的超高压要求,泵设计为卧式、多级结构。叶轮通常串联安装于泵轴,相应的导叶和中段布置于叶轮外部。中段之间主要采用金属面密封,同时设有辅助O型密封圈,然后由穿杠、穿杠螺母等压紧,防止高压水泄漏。由于O型密封圈的结构特性,必须预留压紧量,传统装配工艺的中段金属面之间不会一次压紧,预留微小间隙,最后由穿杠整体压紧。超高压给水泵的级数一般≥10级,中段金属面之间的预留微小间隙将形成累积误差,泵级数越多,误差越大,影响叶轮与导叶之间的对中间隙测量及准确判断。

另外,为了充分利用热力发电系统的热能,部分给水泵采用汽轮机驱动。由于汽轮机的运转特性,需要在冲动转子前或停机后低速盘车。汽轮机低速盘车带动给水泵低速旋转。对于新建发电机组由于汽水管道中难免残留微小硬质颗粒,微小颗粒在通过泵内动静配合、水封间隙时,由于水流冲刷压力不够,当颗粒尺寸与水封间隙相当时,就会造成泵转子部件卡涩,严重影响给水泵的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消除多级泵的累计误差,局部改进动静配合间隙,使微小颗粒能够顺利通过,减少转子卡涩的中小型超高压锅炉给水泵。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泵体,泵体前端为吸入段,泵体后端为吐出段,吐出段和吸入段之间设置有多级中间段,其特征在于:每级中间段外均固定设置有一固定块,相邻的两级中间段的固定块通过连接螺栓组件连接一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间段内为叶轮,叶轮的吸入侧与泵体密封环或中间段的配合面,以及叶轮的后轮毂与导叶套的配合面均排布设置有矩形槽。

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槽深度为1mm,宽度为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泵体内的泵轴表面相应于末级叶轮设置有平衡轴套,平衡轴套外设置有平衡套,平衡套端部与平衡盘相连;所述平衡轴套与平衡套的配合面上,均布设置有矩形槽。

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槽深度为1mm,宽度为2mm。

更进一步的,所述平衡轴套和平衡盘之间设置有齿形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各级叶轮独立定位,无论泵的级数多少,各级之间不再有预留微小间隙,实现各级叶轮与其导叶的精准对中。有效避免传统装配、检修维护过程中,因转子部件的窜量不符合要求而返工、解体,提高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各级中间段由固定块的连接螺栓组件独立压紧,增强密封可靠性。避免原整体压紧式穿杠因中段的机械加工误差、材质硬度差异导致的局部压紧不均匀,保证给水泵无论是在长期运行还是停机备用状态不会因热胀冷缩导致中段间的事故泄漏。

3.本实用新型无论给水泵处于低速盘车还是变频调速或额定转速运转,均能有效避免转子部件因微小硬质颗粒进入泵内部而造成卡涩的故障。将矩形槽设置于叶轮吸入侧的与泵体密封环配合的密封面以及后轮毂的与导叶套配合的密封面,有利于机械加工装夹、一次加工成型、有利于尺寸观察、检测。

4.本实用新型设置于平衡轴套的矩形槽防止微小硬质颗粒进入,有效避免卡涩、咬合故障。平衡轴套、平衡盘可以根据实际磨损情况,分别修复、更换,降低维护成本。

5.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实际装配情况,灵活调整齿形垫的厚度,调整平衡盘与平衡套配合密封面之间的间隙,不影响其它零件的装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I部放大图。

附图中1为泵联轴器、2为泵轴、3为吸入段、4为泵体密封环、5为叶轮、6为导叶、7为中间段、8为固定块、9为后轮毂、10为连接螺栓组件、11为O型密封圈、12为穿杠、13为导叶套、14为叶轮卡环、15为吐出段、16为平衡轴套、17为平衡套、18为齿形垫、19为平衡盘、20为矩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泵体,泵体前端为吸入段3,泵体后端为吐出段15,吐出段15和吸入段3之间设置有多级中间段7,其特征在于:每级中间段7外均固定设置有一固定块8,相邻的两级中间段7的固定块8通过连接螺栓组件10连接一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间段7内为叶轮5,叶轮5的吸入侧与泵体密封环4或中间段7的配合面,以及叶轮5的后轮毂9与导叶套13的配合面均排布设置有矩形槽20。

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槽20深度为1mm,宽度为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泵体内的泵轴2表面相应于末级叶轮5设置有平衡轴套16,平衡轴套16外设置有平衡套17,平衡套17端部与平衡盘19相连;所述平衡轴套16与平衡套17的配合面上,均布设置有矩形槽20。

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槽20深度为1mm,宽度为2mm。

更进一步的,所述平衡轴套16和平衡盘19之间设置有齿形垫18。

给水泵装配时,首先将叶轮卡环14固定于泵轴2,再将叶轮5穿入,与叶轮卡环14对齐。将导叶6装入中段7,将O型密封圈11放入中段7相应的沟槽。继续穿入下一级叶轮5,再将带有O型密封圈11的中段7推入与前段中段7相配合的止口。用连接螺栓组件10将两级中段7压紧,保证金属密封面无间隙。

逐渐装配其余各级叶轮5、导叶和中段7等。用穿杠12将吸入段3和吐出段15均匀压紧,压紧力传递至各级中段7,用于提升密封压紧的可靠性。将平衡轴套16紧贴末级叶轮5,再装入预留有加工余量的齿形垫18,然后装入平衡盘19,测量计算平衡盘19与平衡套17的节流间隙,根据实测间隙车削、调整齿形垫18的厚度,完成装配。

原动机通过泵联轴器1,带动由泵轴2、叶轮5、叶轮卡环14、平衡轴套16、齿形垫18、平衡盘19等组合形成的转子部件旋转,完成液体输送。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