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泵的进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8068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泵的进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泵进水装置,具体为一种水泵的进水装置,属于灌溉领域。



背景技术:

灌溉为地补充作物所需水分的技术措施。为了保证作物正常生长,获取高产稳产,必须供给作物以充足的水分。在自然条件下,往往因降水量不足或分布的不均匀,不能满足作物对水分要求。因此,必须人为地进行灌溉,以补天然降雨之不足。 灌溉,即用水浇地。灌溉原则是灌溉量、灌溉次数和时间要根据药用植物需水特性、生育阶段、气候、土壤条件而定,要适时、适量,合理灌溉。其种类主要有播种前灌水、催苗灌水、生长期灌水及冬季灌水等。灌溉一般需要用到水泵,水泵抽的水一般来自河水,但是,河水里长了很多水草,容易堵塞水管的入口,因此需要一种水泵的进水装置,来防止堵塞。

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水泵的进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水泵的进水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水泵的进水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后端封闭,且筒体的后端中部插接有转杆,所述转杆与筒体之间转动连接,且转杆的后端周向均匀设有切刀,所述切刀位于筒体的后侧,且转杆的前端周向均匀设有叶轮,所述叶轮位于筒体内,所述筒体的后端侧壁上均匀设有进水孔,所述筒体的前端中部设有开口,且开口处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水管,所述筒体的左端设有垂直的固定杆,且固定杆上套接有平衡盘。

本实用新型一种水泵的进水装置,包括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平衡盘与固定杆之间螺纹连接,且平衡盘的左端周向均匀设有紧固钉。

本实用新型一种水泵的进水装置,包括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筒体的右端设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一种水泵的进水装置,包括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管与筒体之间螺纹连接,且连接管远离筒体一端的外端周向设有环形的防滑槽。

本实用新型一种水泵的进水装置,包括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筒体的前端呈漏斗状,且小口端指向连接管。

本实用新型一种水泵的进水装置,包括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杆的左端呈尖头状。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水泵的进水装置,首先预判端淤泥深度,调节平衡盘,然后把固定顶杆插进河边的淤泥里,平衡盘挤压在淤泥上面,筒体的进水孔指向河心,这样筒体就与下面的脏污和污泥保持距离,然后水泵启动,河水进入到筒体内,带动叶轮转动,从而带动切刀转动,将周围吸过来的水草切断,防止堵塞进水孔,提高灌溉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水泵的进水装置的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水泵的进水装置的主视图。

图中:1-筒体;2-转杆;3-切刀;4-叶轮;5-进水孔;6-连接管;7-固定杆;8-平衡盘;9-紧固钉;10-把手;11-防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水泵的进水装置,包括筒体1,筒体1的右端设有把手10,便于手持移动,筒体1的后端封闭,且筒体1的后端中部插接有转杆2,转杆2与筒体1之间转动连接,且转杆2的后端周向均匀设有切刀3,切刀3位于筒体1的后侧,且转杆2的前端周向均匀设有叶轮4,叶轮4位于筒体1内,筒体1的后端侧壁上均匀设有进水孔5,筒体1的前端中部设有开口,且开口处连接有连接管6,筒体1的前端呈漏斗状,且小口端指向连接管6,减小进水阻力,连接管6的另一端连接有水管,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到水泵,连接管6与筒体1之间螺纹连接,便于拆卸,维护筒体1的内部部件,且连接管6远离筒体1一端的外端周向设有环形的防滑槽11,便于水管的连接。

筒体1的左端设有垂直的固定杆7,固定杆7的左端呈尖头状,便于插入泥土,且固定杆7上套接有平衡盘8,平衡盘8与固定杆7之间螺纹连接,便于调节平衡盘8的高度,适应不同深度的淤泥,且平衡盘8的左端周向均匀设有紧固钉9,增加抓地能力。

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和优点:该水泵的进水装置,首先预判端淤泥深度,调节平衡盘8,然后把固定顶杆7插进河边的淤泥里,平衡盘8挤压在淤泥上面,筒体1的进水孔5指向河心,这样筒体1就与下面的脏污和污泥保持距离,然后水泵启动,河水进入到筒体1内,带动叶轮4转动,从而带动切刀3转动,将周围吸过来的水草切断,防止堵塞进水孔5,提高灌溉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