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螺杆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6874发布日期:2019-01-08 21:40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螺杆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压缩机,特别是一种高效螺杆压缩机。



背景技术:

螺杆式压缩机又称螺杆压缩机,分为单螺杆式压缩机及双螺杆式压缩机。单螺杆式压缩机是在70年代由法国辛恩开发出来,因其的结构更加合理,迅速的应用到国防领域,并被开发国家保护起来,技术一直都在相对独立。双螺杆式压缩机最早由德国人H.Krigar在1878年提出,直到1934年瑞典皇家理工学院A.Lysholm才奠定了螺杆式压缩机SRM技术,并开始在工业上应用,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现有的螺杆压缩机一般由外壳和设于外壳内的压缩机主体组成。为了散热,外壳的顶部以及侧部均会设置多个排气孔,并在排气孔处安装过滤网或过滤板,且在实际安装时,过滤网或过滤板均通过螺丝与外壳固定。

在压缩机长期工作下,过滤网或过滤板上会附着较多灰尘或杂质需要进行清洗,而拆下过滤网或过滤板时需要将螺丝一颗一颗旋下,操作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螺杆压缩机,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方便滤板的清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效螺杆压缩机,包括呈方形的外壳和设于外壳内的螺杆压缩机主体,所述的外壳的顶部设有进气口一,外壳的其中一个侧部设有进气口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的顶壁上贴靠有滤板一,滤板一上密布有多个滤孔一,所述的滤板一完全遮住进气口一,且所有所述的滤孔一均与进气口一正对,所述的外壳的外侧壁上贴靠有滤板二,滤板二上密布有多个滤孔二,所述的滤板二完全遮住进气口二,且所有所述的滤孔二均与进气口二正对;所述的外壳的顶壁上具有呈块状凸出的定位部,定位部和滤板一相平行,且滤板一的其中一端面与定位部相抵,滤板一的另一端的底壁上开设有呈条状的燕尾槽,且燕尾槽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滤板一和定位部的分布方向相一致,燕尾槽的两端分别为封闭端和开口端,且封闭端位于开口端和定位部之间,所述的燕尾槽内设有与该燕尾槽匹配的燕尾块,且燕尾块与封闭端的端面相抵,所述的滤板二与燕尾块相正对,滤板二和燕尾块通过呈直条状的连杆相固连,所述的滤板二通过螺丝与外壳可拆卸固连。

在燕尾块、燕尾槽和外壳顶壁的共同配合下,以在各个方位限制滤板一,从而将滤板一稳定定位。

由于滤板一是在燕尾块、燕尾槽和外壳顶壁的共同配合下被定位的,这样在旋下螺丝后便可同时解除滤板一和滤板二的定位状态,从而有效减少拆装滤板一和滤板二的步骤,来提高清洗滤板一和滤板二的方便性。

在上述的高效螺杆压缩机中,所述的定位部与滤板一相抵的一侧设有定位孔,所述的滤板一上固定有与定位孔相匹配的导向柱,且导向柱插接在定位孔内。在定位柱和定位孔的配合下,既对滤板一的安装起导向作用,以方便滤板一的安装,又增加滤板一和定位部的接触面积,来提高定位滤板一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本压缩机的结构稳定性。

在上述的高效螺杆压缩机中,所述的定位孔为锥孔。即此时,导向柱呈锥形。

在上述的高效螺杆压缩机中,所述的燕尾块和滤板二上均设有与连杆匹配的插孔,连杆的两端分别插接在两插孔内。采用上述的设计,有效方便连杆、滤板二和燕尾块的组装。

在上述的高效螺杆压缩机中,所述的连杆的两端均通过焊接的方式分别与燕尾块和滤板二固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高效螺杆压缩机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滤板一是在燕尾块、燕尾槽和外壳顶壁的共同配合下被定位的,这样在旋下螺丝后便可同时解除滤板一和滤板二的定位状态,从而有效减少拆装滤板一和滤板二的步骤,来提高清洗滤板一和滤板二的方便性。

2、在定位柱和定位孔的配合下,既对滤板一的安装起导向作用,以方便滤板一的安装,又增加滤板一和定位部的接触面积,来提高定位滤板一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本压缩机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高效螺杆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滤板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1a、进气口一;1b、进气口二;1c、定位部;2、螺杆压缩机主体;3、滤板一;3a、燕尾槽;4、滤板二;5、导向柱;6、燕尾块;7、连杆;8、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高效螺杆压缩机包括呈方形的外壳1和设于外壳1内的螺杆压缩机主体2。其中,外壳1的顶部设有进气口一1a,外壳1的其中一个侧部设有进气口二1b,且优选进气口一1a和进气口二1b均呈方形。

如图2和图3所示,外壳1上方水平设置有滤板一3,且滤板一3的底壁和外壳1的顶壁相贴靠,滤板一3上密布有多个滤孔一,滤板一3完全遮住进气口一1a,且所有滤孔一均与进气口一1a正对。外壳1的一侧竖直设有滤板二4,且滤板二4和外壳1的外侧壁相贴靠,滤板二4上密布有多个滤孔二,滤板二4完全遮住进气口二1b,且所有滤孔二均与进气口二1b正对。

如图3所示,外壳1的顶壁上具有呈块状凸出的定位部1c,且优选定位部1c和外壳1为一体式结构。定位部1c和滤板一3相平行,且滤板一3的其中一端面与定位部1c相抵。进一步说明,定位部1c与滤板一3相抵的一侧设有定位孔,滤板一3上固定有与定位孔相匹配的导向柱5,且导向柱5插接在定位孔内,以方便滤板一3的安装。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定位孔为锥孔。即此时,导向柱5呈锥形。

如图2和图4所示,滤板一3的另一端的底壁上开设有呈条状的燕尾槽3a,且燕尾槽3a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滤板一3和定位部1c的分布方向相一致。燕尾槽3a的两端分别为封闭端和开口端,且封闭端位于开口端和定位部1c之间。燕尾槽3a内设有与该燕尾槽3a匹配的燕尾块6,且燕尾块6与封闭端的端面相抵。滤板二4与燕尾块6相正对,滤板二4和燕尾块6通过呈直条状的连杆7相固连,滤板二4通过螺丝8与外壳1可拆卸固连。实际产品中,螺丝8有2根或3根。

其中,连杆7、燕尾块6和滤板二4三者的连接方式具体如下:燕尾块6和滤板二4上均设有与连杆7匹配的插孔,连杆7的两端分别插接在两插孔内,在本实施例中,优选连杆7的两端均通过焊接的方式分别与燕尾块6和滤板二4固连。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