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罐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540802阅读:来源:国知局
示)通过形成于接口部6的压力液体流入口 61而导入第一液室41内,并通过形成于挡块状的波纹管导向部件52的两侧的间隙而使第二液室42充满。
[0089]因此,在常规工作时,在未使自密封部件8与接口部6的密封区域部SA (参照图3)抵接而处于压力液体流入口 61未封闭的状态下,由于第一液室41与第二液室42连通,因而两方的压力相同。
[0090]另一方面,当使自密封部件8与接口部6的密封区域部SA (参照图3)抵接而处于压力液体流入口 61被封闭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由于自密封部件8限制了第一液室41与第二液室42的连通,因此,尽管第一液室41与未图示的液压回路连通,而第二液室42成为独立的密闭室。
[0091]因此,在常规工作时,即使液压回路(未图示)的压力下降而使第一液室41的压力低于气室3的压力时,由于第二液室42的压力得以维持,因此,气室3的压力与第二液室42的压力达到平衡,从而能够防止波纹管5的损伤。
[0092]<波纹管>
[0093]波纹管5包括内部成为空洞的蛇腹状的呈圆环状的伸缩部50,伸缩部50的前端部固定有自密封部件8。伸缩部50是耐高压气体G的内压的金属制部件,一端与盖板22紧密贴合并以具气密性的状态固定于其上,而另一端与自密封部件8紧密贴合并以具气密性的状态固定于其上。
[0094]波纹管5是成为气室3与液室4的边界的区隔部件,在封入波纹管5的内周壁侧的气室3的气压作用下以沿轴向伸展的方式动作,在从液压回路(未图示)导入至波纹管5的外周壁侧的液压作用下以发生收缩的方式动作,通过伸缩动作而使气压与液压保持平衡,来抑制液压回路(未图示)的脉冲,并能够调节至规定的液压。
[0095]波纹管导向部件52是截面呈L形的挡块状的、摩擦阻力减小了的滑动部件,装配于固定有伸缩部50的自密封部件8的外周端部,为使波纹管5能够顺滑伸缩且使第一液室41与第二液室42连通,波纹管导向部件52留有适宜间隙地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于2?4处。
[0096]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储罐I中,将波纹管5的一端固定于盖板22而将之配置于盖板22侧,但并不限定于该种结构,如图4及图5所示,也可以将波纹管5A配置于底部21a侦1|。图4及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储罐IA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压力液体流入口 61未封闭的状态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压力液体流入口 61被封闭的状态的剖视图。
[0097]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储罐IA主要在波纹管5A的配置上不同,因而不同点在于包括有配置于接口部6的支板6A、形成于支板6A的第二压力液体流入口 6IA及配置于支板的上端面的密封面63a与凸状部64,其基本的结构及动作是相同的,因此,对同样的结构采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仅对主要的不同点进行补充说明。
[0098]储罐IA在波纹管5的内周壁侧形成有液室41 (4),在外周壁侧形成有气室3 (第一气室31与第二气室32)。如图4及图5所示,储罐IA的第一气室31与第二气室32无论在图4和图5表示的哪种状态下都连通,因而其压力相同。
[0099]而在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当压力液体流入口 61被封闭的状态下,在波纹管5A的内侧形成第二液室42,并且以自密封部件8上的突出部83为界,在突出部83的内侧形成了第一液室41。
[0100]由于第一液室41及第二液室42产生与上述储罐I同样的作用与效果,因而省略重复说明,第二液室42由于形成密闭室,因而其压力高于第一液室41。
[0101]此外,对图5所示的所谓外气式储罐而言,由于在壳体2上设置有与自密封部件8抵接而对之进行支承的支板6A以防止液压降低时波纹管5A被过度压缩,因而能够适用本发明。
[0102]〈接口部〉
[0103]接口部6是与壳体2的底部21a构成为一体的、包括压力液体流入口 61的周围在内的部分,包括:通过未图示的配管及接头等与液压回路(未图示)连接的主体部62 ;以及贯通主体部62及壳体2的底部21a而形成的、连通压力液体流入口 61的压力液体流通通道 61a。
[0104]此外,为具备足够的刚性及气密性等起见,将构成壳体2的接口部的接口部6构成为与壳体2成为一体,但并不限定于这种结构,也可以优先考虑加工性等而构成为将与壳体2分体的接口部件(未图示)固定于壳体2上。以分体构成时,利用焊接等固定方式在确保气密性的情况下将之固定于壳体2。
[0105]如图3所示,接口部6包括:在壳体2的底部21a的内侧开口而形成的压力液体流入口 61 ;与自密封部件8 (弹性部件82)抵接并形成有密封区域部SA的密封面63a (壳体2的底部21a的内表面);配置于该密封面63a上的除密封区域部SA之外部位的凸状部64 ;以及形成于压力液体流入口 61的开口缘部的排出槽65(参照图3)。
[0106]密封面63a上形成有与自密封部件8 (弹性部件82)的突出部83抵接的密封区域部SA,通过使突出部83与密封面63a上的密封区域部SA紧密贴合,便能够封闭压力液体流入口 61,防止液压回路(未图示)的液压降低(参照图2)。
[0107]如图2 (a)所示,凸状部64配置于相对于压力液体流入口 61比密封区域部SA更靠近径向外侧,具体而言,配置于密封面63a的外缘部,如图2(b)所示,凸状部64的高度δ I设定成低于自密封部件8 (弹性部件82)的突出部83的高度δ 2。
[0108]利用该种结构,通过将凸状部64配置于除密封区域部SA之外的部位,在自密封部件8 (弹性部件82)的突出部83与密封面63a抵接的状态下,凸状部64不会与自密封部件8的弹性部件82发生干扰,因而,能够防止弹性部件发生损伤或从基材部81剥落等,在确保稳定的密封性的同时能够提高其耐久性。
[0109]储罐I通过设置凸状部64,在后述的非常规工作时,当弹性部件82发生熔融乃至炭化而使突出部83丧失密封性时,能使凸状部64与自密封部件8的基材部81抵接。
[0110]另外,如图3所示,凸状部64配置于压力液体流入口 61的周围,形成为在圆周方向上设有隔离部64a的不连续的圆环状。
[0111]隔离部64a是凸状部64在圆周方向上的不连续的部分。储罐I通过设置隔离部64a,在后述的非常规工作时,能从隔离部64a导入压力液体Q并将其从压力液体流入口 61排出。
[0112]此外,对隔离部64a的位置、数目及形状等并无特别的限定,只要是能够导入压力液体Q的方式便可。
[0113]排出槽65形成为在位于密封面63a上的压力液体流入口 61的开口缘部向径向外侧延伸。排出槽65是为了在非常规工作时使第一液室41内的压力液体Q易于排出而设置的。
[0114]〈自密封部件〉
[0115]自密封部件8是通过使形成于弹性部件82上的突出部83与接口部6的密封区域部SA抵接而封闭压力液体流入口 61的部件。
[0116]基材部81是确保具有足够刚性的金属部件,弹性部件82为提高常规工作时的气密性而采用橡胶等密封部件。因此,在非常规工作时的过度的高温高压状态下,弹性部件82熔融乃至炭化使突出部83变性而丧失密封性,接口部6的凸状部64主要与基材部81抵接。
[0117]<非常规工作时的动作>
[0118]参照图6至图9,对按上述方式构成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储罐I (包括储罐1A)的非常规工作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0119][压力液体流入口的封闭]
[0120]如图6所示,储罐I在非常规工作时,在初期阶段因火灾等引起气室3的压力或温度上升时,波纹管5向图6的下方伸展,自密封部件8的突出部83与接口部6的密封面63a(密封区域部SA)紧密贴合而将压力液体流入口 61封闭(参照图7(a))。
[0121][弹性部件的密封性的丧失]
[0122]进一步伸展而气室3的压力或温度过度上升时,如图7(b)所示,自密封部件8的弹性部件8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