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压缩机的扩压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23438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压缩机的扩压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的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压缩机的扩压器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离心压缩机流道中,由于客户所需要的负荷降低,流量明显减小时,气流在流道中的流量会发生严重的恶化,进而出现旋转脱离的现象。当气流在流动过程中形成突变型失速时,离心压缩机内部的流动状态会发生严重的恶化并导致气体回流。这种周期性的气体回流会造成离心压缩机系统发生周向低频大幅振荡现象,即“喘振”。
[0003]为了避免在压缩机运动过程中出现“喘振”现象,现有的离心压缩机主要是利用可调扩压器这一装置,在流体流动处于小流量的工况时,通过减小扩压器进口流道宽度,增大该处气体的流速,从而将气体排出防止气体回流,避免发生“喘振”现象。
[0004]上述可调式扩压器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喘振”现象,但由于上述可调式扩压器的驱动装置比较复杂,因此在小机型压缩机使用过程中受到结构尺寸的限制,上述方案比较难以实现,造成离心压缩机运行范围受限的状况,对于离心压缩机工作过程中性能的提高是十分不利的。
[0005]因此,市场亟需一种应用于压缩机的扩压器结构,防止出现气体回流现象和压缩机“喘振”现象出现,改善压缩机叶轮出气口气体流动情况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应用于压缩机的扩压器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压缩机在小负荷状态下流道中的流量发生严重恶化,出现旋转脱离现象和“喘振”现象的问题。
[0007]为达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应用于压缩机的扩压器结构,包括固定在压缩机外壳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所述第一壁面与第二壁面之间形成有与叶轮出气口相连通的出气通道;所述第一壁面和/或第二壁面上设有用于通入高压冷媒的高压气体通道,所述高压气体通道与所述出气通道相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壁面与第二壁面之间的距离可调节,以调节所述出气通道的宽度。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为盘状的环形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高压气体通道为圆形通孔、扇环形通孔、阶梯孔或环形槽。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壁面和/或第二壁面上的所述高压气体通道的数量为1-6组。
[0013]进一步的,所述高压气体通道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壁面或第二壁面的侧壁呈β角设置;所述β的值为40° — 90°。
[0014]进一步的,所述高压气体通道为圆形通孔或阶梯孔时,所述高压气体通道在所述第一壁面或第二壁面上的轴线的投影与轴心线之间的夹角为α ;所述夹角α与向所述高压气体通道中输送高压冷媒的设备的出口角度相一致或所述夹角α为锐角。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通过螺钉或螺栓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压缩机外壳上。
[0016]优选的,用于向所述高压气体通道中输送高压冷媒的设备为蜗壳、冷凝器、闪发器。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上开设高压气体通道并向高压气体通道中通入高压冷媒,高压冷媒通过高压气体通道进入到出气通道之中,在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的一侧侧壁上形成“气封墙”结构。“气封墙”结构能够有效减小出气通道中供气体通过的面积,增大该处的气体流速,防止气体回流现象产生。
[0018]本申请中通过第一壁面、第二壁面以及开设于上述两者上的高压气体通道形成了一个扩压器,本申请中的装置结构简单,加工工艺要求不高,生产成本低,可以根据不同的压缩机的结构对高压气体通道进行变形,以获得最佳的扩压效果。
[0019]将本申请中的装置安装在压缩机上使用能够拓宽压缩机的运行范围,改善压缩机叶轮出气口处的气体流动情况,提高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应用于压缩机的扩压器结构的高压气体通道的一种设置形式;
[0021]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应用于压缩机的扩压器结构的高压气体通道另一种设置形式;
[0022]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出应用于压缩机的扩压器结构的高压气体通道的再一种设置形式;
[0023]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出应用于压缩机的扩压器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出应用于压缩机的扩压器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出的应用于压缩机的扩压器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出的应用于压缩机的扩压器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出的应用于压缩机的扩压器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出的应用于压缩机的扩压器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出的应用于压缩机的扩压器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出的应用于压缩机的扩压器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出的应用于压缩机的扩压器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出的应用于压缩机的扩压器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
[0034]1、第一壁面;2、第二壁面;3、叶轮;31、叶轮出气口 ;4、高压气体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36]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压缩机的扩压器结构,包括固定在压缩机外壳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第一壁面与第二壁面之间形成有与叶轮出气口相连通的出气通道,从叶轮出气口中出来的气体直接进入到出气通道之中,并通过出气通道进入到后续装置之中。用于向高压气体通道中输送高压冷媒的设备为蜗壳、冷凝器、闪发器。
[0037]为了改善出气通道之中的气体流动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壁面和/或第二壁面上设有用于通入高压冷媒的高压气体通道。如图1-3所示,是本申请中提出的应用于压缩机的扩压器结构的高压气体通道的三种设置方式。图1中的方案是在第一壁面I上设置高压气体通道4,第二壁面2上不设置;图2中的方案是在第一壁面I上不设置,在第二壁面2上设置高压气体通道4 ;图3中的方案是在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2上均设置高压气体通道4。本申请通过在第一壁面I和第二壁面2上开设高压气体通道4并向高压气体通道4中通入高压冷媒,高压冷媒通过高压气体通道4进入到出气通道之中,在第一壁面I和/或第二壁面2的一侧侧壁上形成“气封墙”结构。“气封墙”结构能够有效减小出气通道中供气体通过的面积,增大该处的气体流速,防止气体回流现象产生。
[0038]作为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本申请中的第一壁面I与第二壁面2之间的距离可调节,以调节出气通道的宽度。第一壁面I和第二壁面2通过螺钉或螺栓可拆卸的固定在压缩机外壳上。通过向高压气体通道4中通入高压冷媒,在第一壁面I和第二壁面上形成“气封墙”,并配合调节第一壁面I与第二壁面2之间的距离进一步调节出气通道的宽度,以控制从叶轮出气口 31中流出的气体的通过面积来调节气体的流量。
[0039]作为一种更进一步的实施方案,第一壁面I和第二壁面2为盘状的环形结构。环形结构的内壁的形状和尺寸与叶轮3的外径相适配,以使从叶轮3中出来的气体能够完全的进入到扩压器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壁面I和第二壁面2可以为圆盘状结构,也可为其他多边形盘状结构。考虑到加工的效率以及为了保证第一壁面I和第二壁面2与转轴的同轴度,两个壁面平板的外形优先选择圆形,但其具体尺寸根据压缩机外壳的内部尺寸来确定。
[0040]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高压气体通道4为圆形通孔、扇环形通孔、阶梯孔或环形槽。第一壁面I和/或第二壁面2上的高压气体通道4的数量为1-6组。
[0041]在对高压气体通道4进行加工过程中,高压气体通道4的轴线与第一壁面I或第二壁面2的侧壁呈β角设置,β的值为40° — 90°。高压气体通道4为圆形通孔或阶梯孔时,高压气体通道4在第一壁面I或第二壁面2上的轴线的投影与轴心线之间的夹角为α,夹角α与向高压气体通道4中输送高压冷媒的设备的出口角度相一致或夹角α为锐角。
[0042]实施例一
[0043]如图4、图5所示,是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应用于压缩机的扩压器结构的具体实施方案,本实施例在第一壁面I上设置了高压气体通道4,该高压气体通道4为圆形通孔,该圆形通孔高压气体通道4的轴线与第一壁面I的侧壁呈β角设置,β的值为40° — 90°,本实施例中为60°。
[0044]高压气体通道4在第一壁面I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