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连水环式真空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26478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直连水环式真空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栗,即直连水环式真空栗。
【背景技术】
[0002]现有2BV系列水环式真空栗均为一体式结构(即直联式),即动力装置与栗头连接为一体。这种结构虽然体积小,但也存在着结构复杂、维修困难、机械密封漏水容易烧毁电机。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维修保养方便、生产成本低的直连水环式真空栗。
[000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本实用新型所述直连水环式真空栗包括栗头、与栗头传动连接的电机,所述的栗头和电机均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栗头与电机的输出轴之间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所述栗头包括横向设置圆管状结构的栗体、固定安装在栗体两端的端盖和栗盖,所述端盖上通过轴承插装有栗轴,所述栗轴位于栗体轴心的上方,位于栗体内腔中的栗轴上设置有扇叶,所述栗盖的上方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排气口分别位于栗轴的两侧;在端盖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轴承架,所述轴承架包括套装在栗轴上的环状的连接盘和支撑架,所述连接盘和支撑架相互平行设置,连接盘和支撑架之间通过横拉杆固定连接,连接盘固定安装在端盖的外侧壁上,支撑架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底座上,支撑架与栗轴之间设置有轴承;栗轴与联轴器连接。
[0006]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直连水环式真空栗采用分体设计,结构简单、维修保养方便、防止机械密封漏水烧毁电机。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是栗盖部分的局部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直连水环式真空栗包括栗头1、与栗头1传动连接的电机2,所述的栗头1和电机2均固定安装在底座3上,栗头1与电机2的输出轴之间通过联轴器4传动连接,所述栗头1包括横向设置圆管状结构的栗体11、固定安装在栗体11两端的端盖12和栗盖13,所述端盖12上通过轴承插装有栗轴14,所述栗轴14位于栗体11轴心的上方,位于栗体11内腔中的栗轴14上设置有扇叶15,所述栗盖13的上方设有进气口16和排气口 17,所述进气口 16和排气口 17分别位于栗轴14的两侧;在端盖12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轴承架,所述轴承架包括套装在栗轴14上的环状的连接盘5和支撑架6,所述连接盘5和支撑架6相互平行设置,连接盘5和支撑架6之间通过横拉杆固定连接,连接盘5固定安装在端盖12的外侧壁上,支撑架6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底座3上,支撑架6与栗轴14之间设置有轴承;栗轴14与联轴器4连接。
[0010]工作时,电机2通过联轴器4带动栗头1工作,旋转的栗轴14通过扇叶15搅动栗体11中的水,形成一个环形的水环,由于栗轴14为偏心设置,扇叶旋转时在进气口 16处形成负压,将外部空气吸入;在排气口 17处产生高压,将空气排出,实现真空栗的功能。
【主权项】
1.直连水环式真空栗,包括栗头(1)、与栗头(1)传动连接的电机(2),所述的栗头(1)和电机(2)均固定安装在底座(3)上,栗头(1)与电机(2)的输出轴之间通过联轴器(4)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栗头(1)包括横向设置圆管状结构的栗体(11)、固定安装在栗体(11)两端的端盖(12)和栗盖(13),所述端盖(12)上通过轴承插装有栗轴(14),所述栗轴(14)位于栗体(11)轴心的上方,位于栗体(11)内腔中的栗轴(14)上设置有扇叶(15),所述栗盖(13)的上方设有进气口( 16)和排气口( 17),所述进气口( 16)和排气口( 17)分别位于栗轴(14)的两侧;在端盖(12)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轴承架,所述轴承架包括套装在栗轴(14)上的环状的连接盘(5)和支撑架(6),所述连接盘(5)和支撑架(6)相互平行设置,连接盘(5 )和支撑架(6 )之间通过横拉杆固定连接,连接盘(5 )固定安装在端盖(12 )的外侧壁上,支撑架(6)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底座(3)上,支撑架(6)与栗轴(14)之间设置有轴承;栗轴(14)与联轴器(4)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即直连水环式真空泵。包括泵头、与泵头传动连接的电机,泵头与电机的输出轴之间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泵头包括横向设置圆管状结构的泵体、固定安装在泵体两端的端盖和泵盖,端盖上通过轴承插装有泵轴,泵盖的上方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在端盖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轴承架,轴承架包括套装在泵轴上的环状的连接盘和支撑架,连接盘和支撑架相互平行设置,连接盘和支撑架之间通过横拉杆固定连接,连接盘固定安装在端盖的外侧壁上,支撑架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底座上,支撑架与泵轴之间设置有轴承。该直连水环式真空泵采用分体设计,结构简单、维修保养方便、防止机械密封漏水烧毁电机。
【IPC分类】F04C25/02, F04C23/02, F04C19/00
【公开号】CN205036578
【申请号】CN201520791561
【发明人】董振国
【申请人】董振国
【公开日】2016年2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