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蜗壳风机组合结构及立式空调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10137705阅读:来源:国知局
度过大影响蜗壳风机出风,保证蜗壳风机组合结构的厚度(前后方向)和宽度(左右方向)都没有较大的尺寸的增加,有利于空气调节设备的整体结构优化设计,同时第一风机和第三风机对第二风机的出风的干扰也比较低,使得三个风机的出风能够顺畅的在主体风道56内运动。
[0055]作为另一种较优的方式,可以在第二风机的倾斜设置的第二风机第一出风口 28和/或第二风机第二出风口 29处设置导流部,如图12所示,在第二风机第一出风口 28处设有上导流部280,在在第二风机第二出风口 29处设置下导流部290。上导流部280至少设置在第二风机第一出风口 28的前壁,即靠近前面板51的位置处;下导流部290至少设置在第二风机第二出风口 29的前壁,即靠近前面板51的位置处;上导流部280、下导流部290整体大致呈平行于安装板4和/或前面板51的方式,即沿上下方向延伸,优选的,上导流部280、下导流部290具有套筒的结构,套筒设在第二风机第一出风口 28和第二风机第二出风口 29处,套筒沿大致上下方向延伸。这样由上出风口 28和下出风口 29吹出的风会以基本平行于主体风道56的走向的方式进入主体风道56内,可减少前面板51反射气流对主体风道56内气流的干扰,使主体风道56内的气流更加平顺,减少能量损失。同时如果顶部出风口 53或底部出风口 54之一被封闭,如图3B所示,以底部出风口 54被关闭为例,此时第二风机第二出风口 29和第三风机出风口 39向下方吹出的风运动到主体风道56的下端后折返,经过第三风机3与第二风机2的蜗壳与前面板51之间形成的通道向顶部出风口 53运动,由于下导流部290的存在,下出风口 29向下吹出的风基本平行于主体风道56,下部折返的风经过第二风机2的蜗壳和前面板51之间的通道时不会受到下出风口 29出风的干扰从而能顺利的向上运动。如果不设置下导流部290,下出风口 29的向前下方的倾斜出风会对下部折返的风造成阻碍,使折返的风不能顺畅的向上运动。同理适用于上导流部280,当顶部出风口 53被关闭时上导流部280所起的作用与下导流部290所起的作用相同。
[0056]下面对蜗壳风机组件的具体安装方式进行说明,如图7-9所示的结构。安装板上具有第一风机安装部41、第二风机安装部42和第三风机安装部43,第一风机安装部41、第二风机安装部42和第三风机安装部43上分别设有第一风机安装面,第二风机安装面和第三风机安装面(图中未示出),其中第二风机安装面相对于第一风机安装面和第三风机安装面朝向前面板51方向凸出的设置;第一风机安装面和第三风机安装面的边缘设有围板可增强安装板的整体强度,同时使得第一风机安装部41和第三风机安装部43形成凹陷部,如图8中所示;第一风机安装面,第二风机安装面和第三风机安装面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安装板进风口 411,第二安装板进风口 421,第三安装板进风口 431,如图8所示。风机的蜗壳由两个半壳组成,两个半壳拥有大致相同的厚度,优选的,两个半壳由蜗壳从与蜗壳轴线垂直的中线处剖开形成,这样设置便于半壳的制造。具体的,第一风机1包括第一风机后半壳15、第一风机前半壳13、第一电机11、第一叶轮14,第一风机后半壳15与第一风机前半壳
13组成第一蜗壳,第一风机后半壳15上开设有第一蜗壳进风口,第一电机11和第一叶轮
14安装在第一风机前半壳13上;第二风机2包括第二风机后半壳25、第二风机前半壳23、第二电机21、第二叶轮24,第二风机后半壳25与第二风机前半壳23组成第二蜗壳,第二风机后半壳25上开设有第二蜗壳进风口,第二电机21和第二叶轮24安装在第二风机前半壳23上;第三风机3包括第三风机后半壳35、第三风机前半壳33、第三电机31、第三叶轮34,第三风机后半壳35与第三风机前半壳33组成第三蜗壳,第三风机后半壳35上开设有第三蜗壳进风口,第三电机31和第三叶轮34安装在第三风机前半壳33上;具体如图9所示。
[0057]当第一风机1、第二风机2、第三风机3被分别安装到第一风机安装部41、第二风机安装部42和第三风机安装部43上时,先将第一风机后半壳15、第二风机后半壳25、第三风机后半壳35分别通过连接件固定到第一风机安装部41、第二风机安装部42和第三风机安装部43的第一风机安装面、第二风机安装面和第三风机安装面上,所述连接件可以是螺钉、螺栓、铆钉等,如图8B所示,采用的是螺钉91的方式。第一蜗壳进风口、第二蜗壳进风口、第三蜗壳进风口分别与第一安装板进风口 411,第二安装板进风口 421,第三安装板进风口 431相对。由于第一风机安装部41和第三风机安装部43形成凹陷部,所述第一风机后半壳15和第三风机后半壳35嵌入所述凹陷部内,第二风机后半壳25位于第二风机安装部42上突出于安装板4。第一风机前半壳13、第二风机前半壳23、第三风机前半壳33在安装好对应的电机和叶轮后被一体的分别与第一风机后半壳15、第二风机后半壳25、第三风机后半壳35相连接,进而组成整个蜗壳风机组合结构,如图9所示。相比较传统的将电机固定到安装板的方式,本申请的电机被安装在蜗壳上,电机和叶轮可同蜗壳一起拆卸,不需要拆卸安装板,提高了整体的组装便捷性和可维护性。蜗壳风机的具体结构将在后面详细的说明。
[0058]下面以第一风机1与安装板4为例对蜗壳风机的安装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3-18中所示的。在以下的说明中,轴向方向被定义为与电机轴线平行的方向,径向方向被定义为与电机轴线垂直的方向,周向方向被定义为绕电机轴线旋转的方向;侧方均是相对于电机轴线方向而言,例如图13中第一半壳13 (第一风机前半壳)位于一侧,第二半壳
15(第一风机后半壳)位于另一侧,叶轮14位于第一半壳13和第二半壳15的中间。
[0059]如图15所示的,所述蜗壳从包含电机的轴线111的平面切断蜗壳得到的轴向截面上看,在所述轴线方向上靠近蜗壳中线的蜗壳周壁到所述轴线的距离大于在轴线上位于两侧的蜗壳周壁距离所述轴线111的距离,该距离是周壁中线到叶轮的轴线144的距离,差值为H。优选的,在所述轴线111方向上靠近蜗壳中线139的蜗壳周壁外壁到所述轴线111的距离大于在轴线111上位于两侧的蜗壳周壁外壁距离所述轴线111的距离,其差值为H1 (图中未示出)。优选的,蜗壳的周壁外壁的轴向截面可以是弧形、梯形、切边的弧形、三角形或者其他多边形。优选的,所述蜗壳从包含所述电机的轴线111的平面切断蜗壳得到的轴向截面上看,在所述轴线111方向上靠近蜗壳中线139的蜗壳周壁内壁到所述轴线111的距离也大于在轴线上位于两侧的蜗壳周壁内壁距离所述轴线111的距离,其差值H2(图中未示出)。H1、H2可以与Η相同或者不同,具体取决于蜗壳周壁的厚度变化;优选的,蜗壳的周壁内壁的轴向截面也可以是与周壁外壁的形状相匹配的弧形、梯形、切边的弧形、三角形或者其他多边形。通过将蜗壳的周壁外壁设计成中间突出的结构,可以适应不同的如具有曲线外壳的立式空调结构。此外,由于蜗壳周壁的厚度通常是均匀的,所以周壁外壁的凸出会使周壁内壁也呈凸出的结构,对比周壁与侧壁相垂直的蜗壳可增大蜗壳内部的容积,提尚蜗壳风机的送风能力。
[0060]为了便于制造,可将蜗壳设置成分体的结构。如图13-15中所示。蜗壳包括第一半壳13和第二半壳15,第一半壳13包括第一半壳周壁131和第一半壳侧壁132,第二半壳包括第二半壳周壁151和第二半壳侧壁152,第一半壳周壁131和第二半壳周壁151以包围叶轮14的外周的方式弯曲。第一半壳周壁131包括与第一半壳侧壁132的边缘部相连接的固定端和远离第一半壳侧壁132的第一连接端1311,第二半壳周壁151包括与第二半壳侧壁152的边缘部相连接的固定端和远离第二半壳侧壁152的第二连接端1311,第一半壳周壁131的第一连接端1311与第二半壳周壁151的第二连接端1311相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半壳13和第二半壳15的内部形成容置腔,其用于容纳该叶轮14,并形成为相对于电机轴线111而言的半径沿叶轮14的旋转方向变大的筒状。
[0061]本实施例中的蜗壳风机的电机11包括电机本体117和旋转轴112。所述叶轮14安装在容置腔内,其成为在电机轴线111的轴向上细长地形成的多张叶片141相对于电机轴线111呈放射状且以规定间隔配置而成的圆筒形状。叶片141的一端安装于大致圆形的旋转圆板142的外缘部分,叶片141的另一端安装于环状的支承环143并在内部形成叶轮进风口。旋转圆板142在中央固定于电机的旋转轴112,在电机11的驱动下,叶轮14以旋转轴112为中心进行旋转。第一半壳13上设有电机安装口 133,所述叶轮的旋转圆板142靠近所述电机安装口 133设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