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送风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79630阅读:来源:国知局
6的表面6b侧流出。通过形成该稳定的循环流A,能够降低送风噪声,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驱动马达的冷却效果。
[0038]另外,如图5所示,作为使向叶轮3的主板6的背面6a侧进入的空气的气流容易从涡形外壳4的吹出口 10侧进入的其他单元,也可以在涡形外壳底壁面4a且在除了吹出口 10附近以外的位置立起设置挡板13,该挡板13用于阻碍向叶轮3的主板6的背面6a侧进入的空气的气流。
[0039]该挡板13以向叶轮3侧突出的环状形状设置于与叶轮3的外周缘部对置的涡形外壳底壁面4a。而且,除吹出口 10侧之外均设置挡板13,因此,该开口部5发挥将吹出口10附近的静压高的空气向叶轮3的背面6a侧导入的流入口的作用。因此,与上述鼓出部4b的凹部12同样地具有唯一地确定空气流动的方向的功能。
[0040]并且,如图6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驱动马达2的冷却效果,也可以在涡形外壳底壁面4a设置引导板14,以使朝叶轮3的主板6的背面6a侧进入的空气朝向驱动马达2的轴中心方向稳定地流入。
[0041]除了图6所示的圆弧状的立起设置部的形状之外,只要能够朝向驱动马达2的轴中心方向引导气流,引导板14的形状还能够选择直线形状或者弯折形状等任意的形状。
[0042]实施方式2.
[0043]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如下例子:在离心式送风机1的吹出口 10的附近,将向叶轮3的主板6的背面6a侧进入的气流汇集于凹部12附近,使得凹部12发挥空气的气流的流入口的作用,由此唯一地确定空气流动的方向,但是,在本实施方式2中,形成为通过确保向叶轮3的主板6的背面6a侧进入的空气的气流的流出口,而唯一地确定空气流动的方向的离心式送风机1的结构。基于图7、图8进行说明。
[0044]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离心式送风机的俯视图。
[0045]图8是从与旋转轴交叉的方向观察图7的离心式送风机的纵剖视图(X2- ‘X2)。
[0046]如图7以及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2的离心式送风机1在相对于吹出口 10处于关于驱动马达2的旋转轴的对称侧的驱动马达2的壳体壁面2a具有凸缘状的整流引导件15。该整流引导件15未设置于涡形外壳4的吹出口 10侧。S卩,本实施方式的整流引导件15设置于与实施方式1中的鼓出部4b以及挡板13对应的位置。
[0047]因此,向叶轮3的主板6的背面6a侧进入的空气的气流容易在从驱动马达2的周围通过之后,被整流引导件15引导而从叶轮3的主板6的开口部5通过并向叶轮3的表面6b侧流出。S卩,整流引导件15与主板6的开口部5稳定地发挥向叶轮3的主板6的背面6a侧进入的空气的气流的流出口的作用,从而具有唯一地确定空气流动的方向的功能。
[0048]这样,在本实施方式2的离心式送风机1中,由于能够使进入到叶轮3的主板6的背面6a侧的空气的流出方向稳定,所以能够唯一地确定从吹出口 10附近朝向驱动马达2的轴中心方向的空气的气流。另外,通过使空气的流出方向变得稳定,使得向叶轮3的主板6的背面6a侧进入的空气容易从叶轮3的主板6的开口部5通过并向叶轮3的表面6a侧流出,因此空气容易在驱动马达2的周围流动。即,通过形成供空气在驱动马达2的周围流动的风路,能够进一步提尚驱动马达2的冷却效果。
[0049]另外,也可以在相对于吹出口 10处于关于驱动马达2的旋转轴的对称侧的驱动马达2的壳体壁面2a安装兼具整流引导件15的冷却风扇,以便能够进一步获得驱动马达2的冷却效果而又不使风路的压力损失变差。
[0050]上述的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的气流调整单元均根据送风机的内部压力差,并仅以送风机的特定部位的形状变更而不以送风机整体的形状变更来进行应对,因此对于送风机性能的提高是有效的。另外,通过进一步提高驱动马达的冷却效果而能够使用廉价的驱动马达。或者通过将冷却用风扇抑制在最小限度而能够实现更廉价的送风机。
[0051]接下来,图9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式送风机与现有形状的离心式送风机的送风特性进行比较的曲线图。虚线是现有形状的离心式送风机的送风特性。细实线是采用了实施方式1的使得向叶轮3的主板6的背面6a侧进入的气流汇集于气流流入部的结构的离心式送风机的送风特性。另外,粗实线是采用了实施方式1的结构、以及实施方式2的由整流引导件15与主板6的开口部5形成向叶轮3的主板6的背面6a侧进入的空气的气流的流出口的结构的双方的离心式送风机1的送风特性。
[0052]如图9的曲线图所示,可知:大致在整个区域,与虚线的现有形状的离心式送风机相比,实线的采用了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1、2的双方的形状的离心式送风机1的送风特性有所提尚。
[0053]另外,图10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式送风机1与现有形状的离心式送风机的噪声特性进行比较的曲线图。在噪声特性方面也与图9的送风特性相同,可知:与现有形状的离心式送风机相比,实线的采用了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1、2的双方的形状的离心式送风机的噪声特性有所提高。
[0054]在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最优方式亦即采用实施方式1、2的双方的形状的离心式送风机1的情况下,在相同风量时的比较中,能够获得约-1.5dB的噪声降低效果。
[0055]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的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的气流调整单元的任一个、或者将双方组合,而使得向叶轮3的主板6的背面6a侧进入的空气形成从叶轮3的主板6的开口部5通过并向叶轮3的主板6的表面6b侧流出的循环流A。因此,能够降低叶轮3的主板6的背面6a侧的空气的气流的紊乱以及压力变动,从而能够实现送风噪声性能的提高。另外,空气变得容易向叶轮3的主板6的表面6a侧(吸入口侧)流出,从而能够获得进一步提高了驱动马达2的冷却效果的离心式送风机。
[0056]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具备涡形外壳的离心式送风机,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还能够应用于使用多翼叶轮的多翼送风机。
[0057]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换气、空调用途的送风机,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还能够应用于其他设备。
[0058]附图标记说明:
[0059]1…离心式送风机;2…驱动马达;2a…壳体壁面;3…叶轮;4…祸形外壳;4a...祸形外壳底壁面;4b…鼓出部;5…开口部;6…主板;6a...背面;6b...表面;7…翼;8…环状部件(翼的加强部件);9…吸入口 ;10...吹出口 ;11...舌部;12...凹部;13...挡板;14…引导板;15…整流引导件。
【主权项】
1.一种离心式送风机,其具备:涡形外壳;叶轮,其以环状对多个翼进行排列、且收纳于所述涡形外壳内;以及驱动马达,其对所述叶轮进行驱动, 所述离心式送风机的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叶轮对置的所述涡形外壳底壁面设置有向所述叶轮侧突出的环状的鼓出部,在所述鼓出部的一部分形成有供气流流通的气流流入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流入部是设置于所述鼓出部的凹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式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设置于所述涡形外壳的吹出口侧。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离心式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设置于所述涡形外壳的舌部侧。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式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马达具备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壳体壁面设置有引导气流的整流引导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心式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引导件配置在相对于所述涡形外壳的吹出口处于关于所述驱动马达的旋转轴的对称侧的所述壳体壁面。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离心式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引导件与除了设置于所述涡形外壳底壁面的所述气流流入部之外的部分对应地配置。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式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气流流入部且在所述涡形外壳底壁面设置有引导气流的引导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心式送风机,其在与叶轮对置的涡形外壳底壁面设置有向叶轮侧突出的环状的鼓出部,在鼓出部的一部分形成有供气流流通的气流流入部。
【IPC分类】F04D29/66, F04D29/28
【公开号】CN205089681
【申请号】CN201390001162
【发明人】冈本一辉, 青木普道, 小崎雄大, 门井千景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3月16日
【申请日】2013年4月12日
【公告号】WO2014167707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