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阀及使用该控制阀的连续输送泵、液体提升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18115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制阀及使用该控制阀的连续输送泵、液体提升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控制阀及使用该控制阀的连续输送泵、液体提升装置。控制阀包括动力阀单元和输送阀单元,动力阀单元具有动力阀芯,输送阀单元具有输送阀芯,动力阀芯和输送阀芯传动连接而形成用于在泵活塞让开时向靠近泵活塞的方向移动、在泵活塞压迫时与泵活塞同向移动的协同动作模块。本实用新型中动力阀芯和输送阀芯组成的协同动作模块在泵活塞让开时向靠近泵活塞的方向移动、在泵活塞压迫时与泵活塞同向移动,使得动力阀单元和输送阀单元在泵活塞的让开和压迫下实现切换,这样可通过控制阀集中控制动力液和输送液的流向,使得动力液和输送液的流向控制方式更为集中,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中连续输送泵具有动作可靠、故障点少的优点。
【专利说明】
一种控制阀及使用该控制阀的连续输送泵、液体提升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阀及使用该控制阀的连续输送栗、液体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油田开采和地热循环等液体开采中,通常采用悬重的方式平衡液柱作用在排液栗上的反作用力,如油田开采中,采油栗通过悬挂器悬挂的方式,固定在井筒上,以保证采油栗将油液向上举升时,油液作用在采油栗上的向上的液压力,需要用采油栗及其所处的采油管柱的自重来平衡,随着采油量的加大,对采油管柱的重量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将使得采油管柱出现重量过大的问题,不利于管柱的下井和起出,使得采油准备阶段和后期检修作业费时费力。同时,传统的柱塞式抽油栗多为单向油栗,即抽油栗内的柱塞在上冲程时排油、下冲程时吸油,这样抽油栗排出的油液将以间断的方式在油管内流动,导致采油作业的效率降低。
[0003]中国专利文献CN200968202Y公开了一种液压采油装置,包括双向液压栗及其空心抽油杆的上端通过动力液管路连接的液压动力源,双向液压栗是柱塞式连续输送栗,双向液压栗包括栗缸及其内同轴设置的活塞杆,活塞杆的上下两端均设有沿上下方向滑动装配在栗缸中的活塞,活塞杆上套装有紧密结合在栗缸内于两活塞之间的位置处的行程换向阀,并在栗缸的上栗腔的上端自上而下依次间隔设置有上栗出口阀和下栗出口阀,其中上栗出口阀的出口端与油管连通,下栗出口阀的出口端连通有处于下栗腔下端的下栗入口阀,上栗出口阀的入口端连通处于下栗入口阀下方的上栗入口阀,各阀乏动力液排出端连通行程换向阀的一通道,双向液压栗的排出端连通抽油油管。在使用时,动力液经液压动力源的液压栗加压后,通过空心抽油杆进入行程换向阀中,经行程换向阀的一通道进入行程换向阀和上活塞之间的上压力腔,推动上压力腔上行,上栗腔的容积减小,以使上栗腔内原油经上栗出口进入抽油油管中;此时下活塞也在活塞杆的带动下上行,使得下压力腔的容积变小,下压力腔内的乏动力液通过行程换向阀的另一通道与双向液压栗举升的原油合为一体,继续呗举升,此时下栗腔的容积逐渐增大,压力逐渐降低成负压,使得油井中原油通过下栗入口阀被逐步吸入到下栗腔中,直至上活塞和下活塞上行至上止点,靠下活塞的推力,推动行程换向阀换向,改变上、下压力腔的高低压接口,使下压力腔成为高压腔,从而随着下活塞带动活塞杆、上活塞下行的过程中,使得下栗腔中原油和上压力腔中乏动力液一起排出。但这种双向液压栗中不但需要在栗缸的两端设置出、入口阀,而且还需要在活塞杆上配套行程换向阀,其中任意一个损毁都会使得整个双向液压栗出现无法工作的问题,导致整个双向液压栗存在结构复杂、故障率高的问题。同时,该双向液压栗中动力液的回油管和原油的排油管是一个油管,这就使得从油管排回至油箱的液体是动力液和原油的混合液,这样在动力液不是原油的情况下,原油容易被动力液污染,增大原油炼制的难度和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阀,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连续输送栗的动力液和输送液的流向需要通过多个阀门单独控制引起的故障率高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该控制阀的连续输送栗和使用该连续输送栗的液体提升装置。
[0005]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中控制阀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控制阀,包括用于控制栗缸内压力腔中动力液进出的动力阀单元和用于控制栗缸内栗腔中输送液的进液通断的输送阀单元,动力阀单元具有用于控制动力液进液和回流的动力阀芯,输送阀单元具有用于控制外界的输送液的进液通断的输送阀芯,动力阀芯和输送阀芯传动连接而形成用于在栗活塞让开时向靠近栗活塞的方向移动、在栗活塞压迫时与栗活塞同向移动的协同动作模块。
[0007]动力阀单元和输送阀单元共用一阀体,阀体内设置有相互间隔的动力阀腔和输送阀腔,所述动力阀芯处于动力阀腔内,输送阀芯处于输送阀腔内。
[0008]动力阀芯和输送阀芯同轴设置,且动力阀芯和输送阀芯通过固连结构或一体过渡部分传动连接,所述协同动作模块为动力阀芯、输送阀芯及两者之间的固连结构或一体过渡部分形成用于沿轴向相对于栗活塞设置的控制阀芯。
[0009]动力阀芯和输送阀芯之间连接有隔设在动力阀腔和输送阀腔之间的分隔活塞,分隔活塞同步传动连接在动力阀芯和输送阀芯之间。
[0010]本实用新型中连续输送栗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1]连续输送栗,包括栗缸及其内轴向间隔设置的两栗活塞,两栗活塞之间通过活塞杆桥接固连,栗缸的内腔被两栗活塞分隔为处于两栗活塞相背侧的两个无杆腔和处于两栗活塞之间的有杆腔,无杆腔为供动力液进入的压力腔,有杆腔内固设有将其分隔为轴向间隔的两栗腔的定隔体,定隔体上设有供活塞杆沿轴向导向移动穿过的导向通道,栗腔的腔壁上设有供输送液排除的排液口 ;栗缸上设有分别设置在两栗活塞的相背侧的两控制阀,控制阀包括用于控制压力腔中动力液进出的动力阀单元和用于控制栗腔中输送液的进液通断的输送阀单元,动力阀单元对应的压力腔和输送阀单元对应的栗腔处于定隔体的相背两侧,动力阀单元具有用于控制动力液进液和回流的动力阀芯,输送阀单元具有用于控制外界的输送液的进液通断的输送阀芯,动力阀芯和输送阀芯传动连接而形成用于在栗活塞让开时向靠近栗活塞的方向移动、在栗活塞压迫时与栗活塞同向移动的协同动作模块。
[0012]两控制阀的远离栗活塞的一端设有供压力液介质压动协同动作模块向靠近栗活塞的方向移动的回位腔,且两控制阀的回位腔相互连通。
[0013]本实用新型中液体提升装置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4]液体提升装置,包括液压动力源及其上连接的连续输送栗,连续输送栗包括栗缸及其内轴向间隔设置的两栗活塞,两栗活塞之间通过活塞杆桥接固连,栗缸的内腔被两栗活塞分隔为处于两栗活塞相背侧的两个无杆腔和处于两栗活塞之间的有杆腔,无杆腔为供动力液进入的压力腔,有杆腔内固设有将其分隔为轴向间隔的两栗腔的定隔体,定隔体上设有供活塞杆沿轴向导向移动穿过的导向通道,栗腔的腔壁上设有供输送液排除的排液口;栗缸上设有分别设置在两栗活塞的相背侧的两控制阀,控制阀包括用于控制压力腔中动力液进出的动力阀单元和用于控制栗腔中输送液的进液通断的输送阀单元,动力阀单元对应的压力腔和输送阀单元对应的栗腔处于定隔体的相背两侧,动力阀单元具有用于控制动力液进液和回流的动力阀芯,输送阀单元具有用于控制外界的输送液的进液通断的输送阀芯,动力阀芯和输送阀芯传动连接而形成用于在栗活塞让开时向靠近栗活塞的方向移动、在栗活塞压迫时与栗活塞同向移动的协同动作模块。
[0015]液压动力源包括用于向连续输送栗送入动力液的液压栗及其进液口连接的动力储仓,动力储仓包括仓体,仓体内设有用于储仓动力液的储液腔,储液腔至少一侧的腔壁为可调装配在仓体上而用于增大和缩小储液腔的容积的加压壁。
[0016]加压壁为滑动密封装配在仓体中的储仓活塞,所述储液腔处于储仓活塞的另一侧,储仓活塞的背向储液腔的一侧设有用于容纳加压气体和/或液体介质的控制腔,控制腔的腔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地下压力介质的平衡口。
[0017]两控制阀的远离栗活塞的一端设有供压力液介质压动协同动作模块向靠近栗活塞的方向移动的回位腔,且两控制阀的回位腔相互连通。
[O 018 ]本实用新型中输送阀单元的输送阀芯和动力阀单元的动力阀芯传动连接,且动力阀芯和输送阀芯组成的协同动作模块在栗活塞让开时向靠近栗活塞的方向移动、在栗活塞压迫时与栗活塞同向移动,使得动力阀单元和输送阀单元在栗活塞的让开和压迫下实现切换,这样可通过控制阀集中控制动力液和输送液的流向,使得动力液和输送液的流向控制方式更为集中,从而解决了技术中连续输送栗的动力液和输送液的流向需要通过多个阀门单独控制引起的故障率高的问题,使得本实用新型中连续输送栗具有动作可靠、故障点少的优点。
[0019]进一步的,动力储仓的储液腔的容积在压力壁的作用下可调,这样可通过压力壁将储液腔的容积降低后,对储液腔中动力液进行预加压,使得通过动力液中含有的这部分预加压的压力平衡连续输送栗上方液柱的压力和栗活塞的自重;同时,仍然通过动力栗作用在动力液上的压力推动栗活塞运动,从而减少了动力栗在动力液上所需作用的压力,降低了动力栗的能耗。
[0020]进一步的,以地层压力作用压力壁的压力源来对动力液预加压,无需人为对压力壁加压,且通过储仓活塞在仓体内滑动可调的特点,保证地层压力以推动储仓活塞移动的方式作用在储液腔中动力液上,从而省去了通过人工调节动力储仓的预加压力或通过驱动装置调节动力储仓的预加压力的步骤,也减少了人工劳动强度和动力能耗。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液体提升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中动力储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实用新型中液体提升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该装置是使用在地热循环系统中的将地下热水提升至地面及需要的地方的供水装置,主要由连续输送栗、液压动力源、进水输送管路和出水输送管路组成。
[0024]液压动力源包括连接在两控制阀的动力液回流口上的动力储仓I,动力储仓I的进油口为整个液压动力源的回油口,动力储仓I的出油口上连接有动力栗2,动力栗2的出油口上连接有控制动力液通断的开关阀3,开关阀3的进口连接在动力栗2的出油口上,开关阀3有两个出口、并分别连接在两控制阀的动力液进口上,即该开关阀3的出口为整个液压动力源的出油口。该动力储仓I是以地层压力作为平衡介质的活塞式平衡储仓,如图2所示,动力储仓I包括仓体11,仓体11内滑动密封装配有储仓活塞12,储仓活塞12将仓体11的内腔分隔为左右间隔的控制腔13和储液腔14。控制腔13的左端为开口端,该开口端为处于控制腔13的腔壁上的连通地层压力的平衡口,控制腔13为供地层压力液和/或压力气进入的地层压力腔;控制腔13的腔壁上还凸设有挡止在储仓活塞12左侧的环形的限位台阶15,在储仓活塞12与限位台阶15接触时,储液腔14达到最大容积;储液腔14的腔壁上开设有连接两控制阀的动力液回流口汇流后油管的回油口 16和供动力液排除的出油口 17,回油口 16和出油口17处于仓体11的右端仓壁上。
[0025]连续输送栗又是主要由栗主体及其左右两端连接的控制阀组成,两控制阀在栗主体的左右两端对称布置。
[0026]栗主体包括左右延伸的栗缸7,栗缸7内装配有左右间隔的两栗活塞,两栗活塞通过活塞杆74桥接固连,且两栗活塞将栗缸7的内腔分隔为处于两栗活塞的相背侧的两个无杆腔和处于两栗活塞之间的有杆腔,其中无杆腔为供动力液作用的压力腔,有杆腔又被其内设置的定隔体73分隔为左右间隔的两个栗腔,栗腔用于缓存输送液(即地下热水)。定隔件固定在栗缸7内,定隔件上设有分别连通在两栗腔上的排液口,两排液口上分别连接有排液支管,排液支管上串接有控制输出液从栗腔中单向流出的排液单向阀,且两排液支管的出口连接在排油管路上,即两排液支管的出口汇流后连接在排油管路上。
[0027]两控制阀的结构相同,以右侧的控制阀为例,控制阀是由动力阀单元和输送阀单元一体设置而成的活塞式组合阀,控制阀包括同轴连接在栗缸7端部的阀体,阀体内设置有同轴设置的动力阀芯和输送阀芯,动力阀芯和输送阀芯通过一体过渡部分传动连接而形成同步同向动作的协同动作模块,该协同动作模块是在阀体内左右往复移动的总阀芯。动力阀芯和输送阀芯之间同轴固设有分隔活塞,分隔活塞将阀体的内腔分隔为左右间隔的动力阀腔和输送阀腔。动力阀腔的腔壁上自左向右依次开设有动力液进口、动力液出口和动力液回流口,该动力液进口与另一控制阀的动力液进口分别通过进液油管连接在液压动力源的出油口 17上,动力液出口通过油管连接在栗缸7内的右压力腔Y2上,该动力液回流口与另一控制阀的动力液回流口通过回流油管汇流后连接在液压动力源的回油口 16上,并在回流油管上连接有控制动力液自动力阀腔单向流出的回流单向阀4;动力阀芯包括同轴设置在阀体内的动力阀杆,动力阀杆的右端同轴固连在分隔活塞的左侧,动力阀杆上还固连有间隔设置在分隔活塞左侧的动力阀活塞和间隔设置在动力阀活塞左侧的进到位活塞,动力阀杆的左端从阀体的左端伸出并伸入右压力腔Y2内、以用于与栗缸7内的右栗活塞71顶推配合。输送阀腔的腔壁上开设有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地下水出口和地下水进口,地下水出口通过出水管连接在栗缸7内的左栗腔Xl(左栗腔Xl和右压力腔Y2分处于定隔体73的左右两侦D上,该地下水进口与另一控制阀的地下水进口分别通过进水管汇流后连接在地下水源上,并在进水管上串接有控制地下水向输送液腔中单向流入的进液单向阀5;输送阀芯包括同轴设置在阀体内的输送阀杆,输送阀杆同轴固连在分隔活塞的右侧、并与动力阀杆一体同轴设置,输送阀杆上还固连有间隔设置在分隔活塞的右侧的输送阀活塞,输送阀杆的右端固连有间隔设置在输送阀活塞右侧的退到位活塞。协同动作模块中进到位活塞、动力阀活塞、分隔活塞、输送阀活塞和退到位活塞自左向右依次间隔设置,且协同动作模块中各个活塞均沿轴向滑动密封装配在阀体内。
[0028]两控制阀的结构关于定隔体73左右镜像对称设置,左侧的控制阀的动力液出口通过油管连接在栗缸7内的左压力腔Yl中、地下水出口通过出水管连接在栗缸7内的右栗腔X2上,右栗腔X2和左压力腔Yl分处于定隔体73的左右两侧。两控制阀的阀体内设有分处于两协同动作模块的退到位活塞相背侧的回位腔,两回位腔通过联通管路10相通,由两回位腔和两者之间的联通管路10形成封存总容积不变的液压介质的密闭联通结构。
[0029]本实施例中供水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将动力栗2和开关阀3打开,如图1所示,此时在左控制阀8上左动力液回流口 al和左动力液出口 p2连通、在右控制阀9上右动力液进口 b3和右动力液出口 P3连通、在右控制阀9上右地下水进口 p4和右地下水出口 b4连通,动力液经右动力液进口 b3和右动力液出口 p3进入栗缸7内的右压力腔Y2中,地下水从进水输送管路的入口M进入、经右地下水进口 p4和右地下水出口 b4进入到栗缸7内的左栗腔Xl中,右栗活塞71受右压力腔Y2中动力液压力而带动左栗活塞72—起向左移动,使得右栗腔X2中地下水受右栗活塞71的压力而经右排液单向阀62流到出水输送管路,从出水输送管路的出口 N流出;左压力腔Yl内的动力液经左动力液出口 P2和左动力液回流口 al倒流到动力储仓I中,随着左栗活塞72不断的压缩左压力腔Yl的容积,直至左栗活塞72触碰到左控制阀8的左侧总阀芯81后,左栗活塞72压迫左侧总阀芯81向左移动,在此移动过程中,左回位腔82内液压介质经联通管路10进入右回位腔92内,液压介质在右回位腔92内压动右侧总阀芯91也向左移动。左栗活塞72和右栗活塞71移动停止时,左控制阀8的左地下水进口 PI和左地下水出口 bl连通、左控制阀8的左动力液进口 b2和左动力液出口 P 2连通、右控制阀9的右动力液出口 P 3和右动力液回流口a2连通,动力液经左动力液进口 b2和左动力液出口p2进入左压力腔Yl,使得左栗活塞72在动力液的压动下带动右栗活塞71—起向右移动,地下水从进水输送管路的入口 M经左地下水进口 pi和左地下水出口 bl进入右栗腔X2中,左栗腔Xl中地下水经左排液单向阀61流到出水输送管路,从出水输送管路的出口 N流出;右压力腔Y2内的动力液经右动力液出口P3和右动力液回流口a2倒流至动力储仓I中,并随着右栗活塞71不断向右移动,直至右栗活塞71触碰到右总阀芯91后,右栗活塞71推动右总发信向右移动,在此过程中,左总阀芯81在左回位腔82中液压介质的压动下也同步的向右移动。上述过程为一个完成的工作循环,实际工作中上述循环连续运行。
[0030]本实施例中两栗腔通过活塞压迫的方式进行排液,这样在连续输送栗处于井底时,出水输送管路中地下水可克服液体压强排液。动力储仓I可以将地层压力导入至控制腔13中,通过储仓活塞12将地层压力传导至动力液中,减少了动力栗2的能耗;同时,动力储仓I的活塞作用在动力液中的初始压力能够平衡连续输送栗上端液柱和抽油管柱的自重,进一步降低了动力栗2的能耗。
[0031]在上述实施例中,动力储仓以引入地下介质的方式压动储仓活塞12对储液腔14进行加压,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腔13内也可以填充恒定压力的气体介质或液体介质,即控制腔13采用封闭腔室。甚至于,该储仓活塞12也可以通过丝杠机构、连杆结构、凸轮结构等机械传动的方式进行加压,或者螺纹连接在仓体11内壁上的塞体等形式的储液腔14至少一侧可动的加压腔壁代替。
[0032]在上述实施例中,动力阀单元和输送阀单元以一体设置的方式,实现两者的阀芯一体组成总阀芯,在其他实施例中,动力阀单元和输送阀单元也可以分开,分开后,动力阀单元的动力阀芯和输送阀单元的输送阀芯之间既可以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以直连传动,也可以通过传动机构传动,以实现两者的协同动作。
[0033]在上述实施例中,液体提升装置为提升地下热水的供水装置,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液体提升装置也可以是提升地下原油的采油装置。
[0034]本实用新型中连续输送栗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连续输送栗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连续输送栗的结构相同,因此不再赘述。
[0035]本实用新型中控制阀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控制阀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控制阀的结构相同,因此不再赘述。
【主权项】
1.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控制栗缸内压力腔中动力液进出的动力阀单元和用于控制栗缸内栗腔中输送液的进液通断的输送阀单元,动力阀单元具有用于控制动力液进液和回流的动力阀芯,输送阀单元具有用于控制外界的输送液的进液通断的输送阀芯,动力阀芯和输送阀芯传动连接而形成用于在栗活塞让开时向靠近栗活塞的方向移动、在栗活塞压迫时与栗活塞同向移动的协同动作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动力阀单元和输送阀单元共用一阀体,阀体内设置有相互间隔的动力阀腔和输送阀腔,所述动力阀芯处于动力阀腔内,输送阀芯处于输送阀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动力阀芯和输送阀芯同轴设置,且动力阀芯和输送阀芯通过固连结构或一体过渡部分传动连接,所述协同动作模块为动力阀芯、输送阀芯及两者之间的固连结构或一体过渡部分形成用于沿轴向相对于栗活塞设置的控制阀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动力阀芯和输送阀芯之间连接有隔设在动力阀腔和输送阀腔之间的分隔活塞,分隔活塞同步传动连接在动力阀芯和输送阀芯之间。5.连续输送栗,包括栗缸及其内轴向间隔设置的两栗活塞,两栗活塞之间通过活塞杆桥接固连,栗缸的内腔被两栗活塞分隔为处于两栗活塞相背侧的两个无杆腔和处于两栗活塞之间的有杆腔,其特征在于,无杆腔为供动力液进入的压力腔,有杆腔内固设有将其分隔为轴向间隔的两栗腔的定隔体,定隔体上设有供活塞杆沿轴向导向移动穿过的导向通道,栗腔的腔壁上设有供输送液排除的排液口;栗缸上设有分别设置在两栗活塞的相背侧的两控制阀,控制阀包括用于控制压力腔中动力液进出的动力阀单元和用于控制栗腔中输送液的进液通断的输送阀单元,动力阀单元对应的压力腔和输送阀单元对应的栗腔处于定隔体的相背两侧,动力阀单元具有用于控制动力液进液和回流的动力阀芯,输送阀单元具有用于控制外界的输送液的进液通断的输送阀芯,动力阀芯和输送阀芯传动连接而形成用于在栗活塞让开时向靠近栗活塞的方向移动、在栗活塞压迫时与栗活塞同向移动的协同动作模块。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续输送栗,其特征在于,两控制阀的远离栗活塞的一端设有供压力液介质压动协同动作模块向靠近栗活塞的方向移动的回位腔,且两控制阀的回位腔相互连通。7.液体提升装置,包括液压动力源及其上连接的连续输送栗,连续输送栗包括栗缸及其内轴向间隔设置的两栗活塞,两栗活塞之间通过活塞杆桥接固连,栗缸的内腔被两栗活塞分隔为处于两栗活塞相背侧的两个无杆腔和处于两栗活塞之间的有杆腔,其特征在于,无杆腔为供动力液进入的压力腔,有杆腔内固设有将其分隔为轴向间隔的两栗腔的定隔体,定隔体上设有供活塞杆沿轴向导向移动穿过的导向通道,栗腔的腔壁上设有供输送液排除的排液口;栗缸上设有分别设置在两栗活塞的相背侧的两控制阀,控制阀包括用于控制压力腔中动力液进出的动力阀单元和用于控制栗腔中输送液的进液通断的输送阀单元,动力阀单元对应的压力腔和输送阀单元对应的栗腔处于定隔体的相背两侧,动力阀单元具有用于控制动力液进液和回流的动力阀芯,输送阀单元具有用于控制外界的输送液的进液通断的输送阀芯,动力阀芯和输送阀芯传动连接而形成用于在栗活塞让开时向靠近栗活塞的方向移动、在栗活塞压迫时与栗活塞同向移动的协同动作模块。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液压动力源包括用于向连续输送栗送入动力液的液压栗及其进液口连接的动力储仓,动力储仓包括仓体,仓体内设有用于储仓动力液的储液腔,储液腔至少一侧的腔壁为可调装配在仓体上而用于增大和缩小储液腔的容积的加压壁。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加压壁为滑动密封装配在仓体中的储仓活塞,所述储液腔处于储仓活塞的另一侧,储仓活塞的背向储液腔的一侧设有用于容纳加压气体和/或液体介质的控制腔,控制腔的腔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地下压力介质的平衡口。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或9所述的液体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控制阀的远离栗活塞的一端设有供压力液介质压动协同动作模块向靠近栗活塞的方向移动的回位腔,且两控制阀的回位腔相互连通。
【文档编号】F04B53/10GK205605371SQ201620360036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6日
【发明人】吴文巍
【申请人】吴文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