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偶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28470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弹力偶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偶合器,确切地说是一种弹力偶合器。
目前,在动力传动机械上大都采用液力偶合器。这种偶合装置容易被操作者违规操作,达不到对电动机的保护目的,而且成本较高,结构也比较复杂。本发明人不久前曾就解决该问题发明了一种弹力偶合器,专利号为00234672.9,尽管在构思上是合理的,但在实施中却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弹力偶合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它包括主轴、端盖、下轴承、轴、调整螺栓、弹簧、滑块、轴套、上轴承、轴承和壳体。主轴装于壳体中,主轴的下部上固定装有下轴承,端盖紧密套装于下轴承上,并通过螺栓与壳体固定连接;主轴的上端固定装有上轴承,轴套紧密套装于上轴承上,并通过螺栓与壳体固定连接;主轴的中部截面形状为其横向两侧为圆弧状,且两侧圆弧中心直线距离小于该段主轴的直径;壳体的横向有一通孔并与主轴相垂直;壳体通孔内分别通过滑块上的轴装有轴承,轴承的内侧面与主轴中部两侧圆弧面相抵,轴承的外侧插装于滑块内,滑块的外侧装有弹簧,弹簧的外端通过壳体通孔上的内螺纹装有调整螺栓。
所述的主轴中部截面形状还可以是椭圆形。
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等有益效果。



图1为弹力偶合器整体结构局部剖视图。其中1主轴,2端盖,3下轴承,4轴,5调整螺栓,6弹簧,7滑块,9轴套,10上轴承,11轴承,12壳体。
附图2为弹力偶合器A-A向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如附
图1、2所示,弹力偶合器包括主轴1、端盖2、下轴承3、轴4、调整螺栓5、弹簧6、滑块7、轴套9、上轴承10、轴承11和壳体1 2。主轴1装于壳体12中,主轴1的下部上固定装有下轴承3,端盖2紧密套装于下轴承3上,并通过螺栓与壳体12固定连接;主轴1的上端固定装有上轴承10,轴套9紧密套装于上轴承10上,并通过螺栓与壳体12固定连接;主轴1的中部截面形状为其横向两侧为圆弧状,且两侧圆弧中心直线距离小于该段主轴的直径,使该截面成为一个弧面间较为平稳过渡的曲面;壳体12的横向有一通孔并与主轴1相垂直;壳体12通孔内分别通过滑块7上的轴4装有轴承11,轴承11的内侧面与主轴1中部两侧圆弧面相抵,轴承11的外侧插装于滑块7内,滑块7的外侧装有弹簧6,弹簧6的外端通过壳体12通孔上的内螺纹装有调整螺栓5。
所述的主轴1中部截面形状还可以是椭圆形。
使用时,电动机带动主轴1旋转,同时推动轴承11产生径向力达到传递扭矩的目的。传递扭矩的大小是由调整螺栓5调整弹簧6的力来决定的。当输出端过载时,轴承11将通过滑块7压缩弹簧6缩回。这时,主轴1与轴承11之间产生滚动,从而达到保护电动机的作用。当输出端载荷达到许用载荷时,偶合器将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权利要求1.弹力偶合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轴(1)、端盖(2)、下轴承(3)、轴(4)、调整螺栓(5)、弹簧(6)、滑块(7)、轴套(9)、上轴承(10)、轴承(11)和壳体(12);主轴(1)装于壳体(12)中,主轴(1)的下部上固定装有下轴承(3),端盖(2)紧密套装于下轴承(3)上,并通过螺栓与壳体(12)固定连接;主轴(1)的上端固定装有上轴承(10),轴套(9)紧密套装于上轴承(10)上,并通过螺栓与壳体(12)固定连接;主轴(1)的中部截面形状为其横向两侧为圆弧状,且两侧圆弧中心直线距离小于该段主轴的直径;壳体(12)的横向有一通孔并与主轴(1)相垂直;壳体(12)通孔内分别通过滑块(7)上的轴(4)装有轴承(11),轴承(11)的内侧面与主轴(1)中部两侧圆弧面相抵,轴承(11)的外侧插装于滑块(7)内,滑块(7)的外侧装有弹簧(6),弹簧(6)的外端通过壳体(12)通孔上的内螺纹装有调整螺栓(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力偶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轴(1)中部截面形状还可以是椭圆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弹力偶合器,它主要包括主轴、调整螺栓、弹簧、滑块、轴套、轴承。其工作原理是,电动机带动主轴1旋转,同时推动轴承11产生径向力达到传递扭矩的目的。传递扭矩的大小是由调整螺栓5调整弹簧6的力来决定的。当输出端过载时,轴承11将通过滑块7压缩弹簧6缩回。这时,主轴1与轴承11之间产生滚动,从而达到保护电动机的作用。当输出端载荷达到许用载荷时,偶合器将恢复正工作状态。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等有益效果。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动力传动设备上。
文档编号F16D7/00GK2505641SQ01227788
公开日2002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27日
发明者范晓光 申请人:范晓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