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产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71164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动力产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动力产生装置,尤其是指一种由动力输入以使转动的重力加压装置施加压力在一往复连动组件上,以产生稳定的动力输出;适用在各式动力设备的能源提供使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在地球的石油能源即将面临耗尽的危机,世界各国皆不断的积极开发风力、水力、地热或太阳能等利用天然资源以产生电力能量的方法,以此来缓减石油能源消耗的速度。
惟,上述无论利用风力、水力、地热或太阳能等方式产生能量,皆有受限在地区性的限制;例如,某部分地区常年风力不强,即无法使用风力来产生能量;相同地,某些地区气候为常年多雨,则太阳能自然亦无法有效运用;而水力及地热更是要在部份得天独厚的地区方有存在。是以上述各种方式并无法全面性的适用在全球各个地区。
有鉴在此,为了改善上述的缺点,使动力产生装置能全面性使用,以产生稳定的动力输出,创作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施力在一可转动的重力加压装置上,再藉由地心引力的作用,使重力加压装置重压在一往复连动组件,以输出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提供一种能全面性使用,以产生稳定输出动力的动力产生装置。
为达上述创作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力产生装置,包括
一基座;至少一重力加压装置,是设在基座上,该重力加压装置的一端设有一掣压部;一动力输入装置,是连结在重力加压装置的一端,以驱动重力加压装置在基座上转动;以及至少一往复连动组件,该往复连动组件的一端设为推压部,供重力加压装置的掣压部向下压迫后产生移动,另端设有一动力输出部,供输出推压部移动所产生的能量。
所述的重力加压装置更包括一轴杆,供连接掣压部。
所述的掣压部包括一轴接在轴杆一端的滚轮及设在滚轮一端的复数个环形排列的掣压杆,供向下推动往复连动组件一端的推压部。
包括一固定板,其一侧板面分别与复数个环形排列的掣压杆连接。
所述的掣压杆上设有一第一磁性件,该往复连动组件的推压部上设有一第二磁性件,该第一、二磁性件具有同极性。
所述的基座的周缘设有第一齿合部,该重力加压装置的滚轮周缘设有第二齿合部,该第一、二齿合部相互齿合定位。
所述的往复连动组件包括一可往复移动的滑动件、一齿轮、一弹性件及一动力输出部,该滑动件的上端设为推压部,下端设为齿条,该齿条与齿轮相互齿合,该齿条的一端与弹性件连接,而该齿轮与动力输出部连结。
所述的往复连动组件包括一可往复移动的滑轨、一连杆、一曲轴及一动力输出部,该滑轨的上端设为推压部,该滑轨的下端与连杆的一端枢接,连杆的另端连接曲轴,该曲轴与动力输出部连结。
所述的往复连动组件更包括一上连动板及下连动杆,该上连动板的二端分别枢接基座与下连动杆,该下连动杆的下端枢接推压部。
所述的重力加压装置一端的掣压部包括至少一具有磁性的下凸出部,一具有磁性的上凸出部是结合在往复连动组件的推压部上,该上、下凸出部具有同极性。
包括至少一滚动轮,其是夹置在基座与重力加压装置之间。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需输入转动动力,即可使具有较大重量的重力加压装置在基座上滚动,并压迫往复连动组件,而经机械的连动稳定输出动力,相当具有效能。
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且在使用时不受地区天然资源的限制,可普遍应用以节省天然能源的消耗。


图1是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是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一使用状态图;图3是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一使用状态图;图4是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状态图;图5是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掣压杆与滑动件的推压部上分别设有一磁性件时的侧视图;图6是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掣压部的一端设有一固定板时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7是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往复连动组件结构的侧视图;图8是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9是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动力产生装置1;基座2;第一齿合部21;重力加压装置3;轴杆31;滚轮32;第二齿合部321;掣压部33;掣压杆331;第一磁性件332;动力输入装置34;伞形齿轮341、311;往复连动组件4;滑动件41;推压部411;齿条412;第二磁性件413;齿轮42;弹性件43;动力输出部44;固定件45;轨道451;固定板5;往复连动组件6;滑轨61;推压部611;连杆62;曲轴63;动力输出部64;固定件65;轨道651;重力加压装置7;下凸出部71;往复连动组件8;滑动件81;推压部811;上凸出部812;基座9;滚动轮91;上连动板92;下连动杆93。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第1图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动力产生装置1的第一实施例,包括一基座2、至少一重力加压装置3以及至少一往复连动组件4。
该基座2是为一固定的圆盘,其上方盘面的周缘设有第一齿合部21,所述的第一齿合部21是为复数个凸齿所组成。
在本实施例中,该重力加压装置3设有四组,任一重力加压装置3包括一轴杆31及一掣压部33,该掣压部33包括一滚轮32及复数个掣压杆331,该等掣压杆331是以环形排列的方式结合在滚轮32的一侧面上。该轴杆31的一端连接一动力输入装置34,以驱动重力加压装置3在基座2上滚动,所述的动力输入装置34是设在基座2中央部位的上方,其可为一马达或其它具有相同动力输入功能的传动机构。该轴杆31的另端与滚轮32轴接,该滚轮32较佳为一金属的齿轮,以藉由地心引力的作用向下重压。该滚轮32的周缘所环绕的凸齿作为第二齿合部321,以与基座2的第一齿合部21相互齿合定位,所述的第一、二齿合部(21、321)亦可分别为伞形齿。
本实施例中,该往复连动组件4是设有四组,而在实际应用时可设为多数组,以分别与重力加压装置3的掣压部33搭配使用。该任一往复连动组件4包括一可往复移动的滑动件41、一齿轮42、一弹性件43及一动力输出部44,该滑动件41是为一长形直杆,其是被限制在一固定件45所设的一轨道451的中,而可在轨道451内往复移动。该滑动件41的上端设为推压部411,下半部设为齿条412,该齿条412与上述齿轮42相互齿合,齿条412的下端连接弹性件43,所述的弹性件43是为一弹簧,又该齿轮42与动力输出部44连结。
请参阅图2、图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其中,当动力输入装置34驱动轴杆31的一端以使其在基座2上转动时,该轴杆2的另端带动滚轮32在基座2上方的盘面上滚动,使该滚轮32一侧面上的一掣压杆331向下压迫往复连动组件4的滑动件41上端的推压部411,进而使滑动件41向下移动,并经由齿条412连动齿轮42,再连动动力输出部44,以输出动力。此时,齿条412下端的弹性件43呈压缩状态。
当滚轮32在基座2上继续滚动时,滑动件41上端的推压部411脱离一掣压杆331的压制,藉由弹性件43的回弹力,使该滑动件41向上回复至原来位置。
当上述滚轮32在基座2上方的盘面上滚动时,该基座2周缘的第一齿合部21与滚轮32周缘的第二齿合部321相互齿合定位,可控制一掣压杆331确实压制或松释滑动件41上端的推压部411,而不会因误差的累积而无法对位。
请参阅第4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该滚轮32的周缘亦可设为平滑面,该动力输入装置34的一端设一伞形齿轮341,而该轴杆31的一端设另一伞形齿轮311,并使二伞形齿轮(341、311)相互齿合,以控制滚轮32在基座2上方的盘面上的滚动速率。
另请参阅第5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设的掣压部33上的任一掣压杆331上亦可设一第一磁性件332,而该往复连动组件4的滑动件41的推压部411上设一第二磁性件413,该第一、二磁性件(332、413)为具有同极性的磁铁,以藉由相斥的作用力减少掣压杆331与推压部411之间的摩擦力。
而如第6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掣压部33的一端亦可增加一圆盘状的固定板5,该固定板5的一侧板面分别与复数个环形排列的掣压杆331连接,藉以增加各个掣压杆331的强度,而不会因滑动件41的推压部411的反作用力而变形。
请参阅第7图所示,所述的往复连动组件4亦可以利用不同在前述的结构,而达到相同的传动功能。其中,该往复连动组件6包括一可往复移动的滑轨61、一连杆62、一曲轴63及一动力输出部64,该滑轨61是为一长形直杆,其是被限制在一固定件65所设的一轨道651的中,而可在轨道651内往复移动。该滑轨61的下端与连杆62的一端枢接,而连杆62的另端连接曲轴63,该曲轴63与动力输出部64连结。
当滑轨61的上端受到掣压杆331的压制时,将使连杆62向下移动,连动曲轴63,再由动力输出部64输出动力。而当掣压杆33 1松释滑轨61上端的推压部611时,藉由曲轴63转动时的惯性作用,可使曲轴63继续转动。
请参阅第8图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动力产生装置1的第二实施例,其中,该往复连动组件(6、8)更包括一上连动板92及下连动杆93,该上连动板92的二端分别枢接基座2与下连动杆93,而该下连动杆93的下端枢接推压部(411、611),又该上连动板92是与基座2呈一上仰的倾斜角度。当滚轮32在基座2上方的盘面上滚动时,藉由滚轮32的重压,可使上连动板92向下推动下连动杆93及推压部(411、611),从而带动整个往复连动组件(6、8),而输出动力。
请参阅第9图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动力产生装置1的第三实施例,该重力加压装置7较佳为一金属的圆盘,该圆盘的下盘面的周缘设有复数个环形排列且分别具有磁性的下凸出部71,该等下凸出部71作为掣压部。该往复连动组件8的滑动件81的推压部811上设有一具有磁性的上凸出部812,该上、下凸出部(71、812)是为具有同极性的磁铁。又该重力加压装置7与基座9之间更设有复数个滚动轮91,以降低重力加压装置7在基座9上转动时的摩擦力。
由此,当重力加压装置7在基座9上转动时,上、下凸出部(71、812)因同极相斥所产生的作用力,可向下推动推压部811,再经由往复连动组件8的连动,同样可达到输出动力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手段确可达致预期的目的与功效且具长远进步性。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创作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动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至少一重力加压装置,是设在基座上,该重力加压装置的一端设有一掣压部;一动力输入装置,是连结在重力加压装置的一端,以驱动重力加压装置在基座上转动;以及至少一往复连动组件,该往复连动组件的一端设为推压部,供重力加压装置的掣压部向下压迫后产生移动,另端设有一动力输出部,供输出推压部移动所产生的能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力加压装置更包括一轴杆,供连接掣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掣压部包括一轴接在轴杆一端的滚轮及设在滚轮一端的复数个环形排列的掣压杆,供向下推动往复连动组件一端的推压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固定板,其一侧板面分别与复数个环形排列的掣压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掣压杆上设有一第一磁性件,该往复连动组件的推压部上设有一第二磁性件,该第一、二磁性件具有同极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的周缘设有第一齿合部,该重力加压装置的滚轮周缘设有第二齿合部,该第一、二齿合部相互齿合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往复连动组件包括一可往复移动的滑动件、一齿轮、一弹性件及一动力输出部,该滑动件的上端设为推压部,下端设为齿条,该齿条与齿轮相互齿合,该齿条的一端与弹性件连接,而该齿轮与动力输出部连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往复连动组件包括一可往复移动的滑轨、一连杆、一曲轴及一动力输出部,该滑轨的上端设为推压部,该滑轨的下端与连杆的一端枢接,连杆的另端连接曲轴,该曲轴与动力输出部连结。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动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往复连动组件更包括一上连动板及下连动杆,该上连动板的二端分别枢接基座与下连动杆,该下连动杆的下端枢接推压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力加压装置一端的掣压部包括至少一具有磁性的下凸出部,一具有磁性的上凸出部是结合在往复连动组件的推压部上,该上、下凸出部具有同极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滚动轮,其是夹置在基座与重力加压装置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动力产生装置,包括至少一重力加压装置,其是以可转动方式连结在一基座上,该重力加压装置的一端设有一掣压部,当重力加压装置在基座上转动时,可向下压迫一往复连动组件一端的推压部,使往复连动组件产生移动,进而使往复连动组件另端的动力输出部输出能量,以做为各式动力设备的能源使用。
文档编号F16H37/00GK2898456SQ20052014740
公开日2007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8日
发明者张湘霆 申请人:张湘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