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缓冲汽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31743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缓冲汽缸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缸,尤其涉及一种缓冲汽缸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速移动的物体,到达目标行程时,会与结合面产生撞击。以往,人们在两物体的接触面设置弹性材料,如橡胶、海绵等,来保护物体,防止因撞击损坏物体,这样的好处是成本低,缺点是寿命短,可靠性差。在一些大质量、高速移动的物体上,这样的缓冲方法显然不适用;于是,人们采用液压、气压缓冲装置来实现缓冲,在接近目标的位置采用带有缓冲功能的装置实现缓冲,该装置可在接近目标位置时减速直至平稳地停止,但液压装置维护周期短,使用成本相对较高,在寒冷地区,液压油会冻结,可靠性低;气压缓冲装置的噪音大,往往设置在负载下部,其自身要承载冲击件的冲击,容易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缺陷,提供了一种能避免冲击件的直接冲击,且具有消音功能的新型缓冲汽缸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垂直设置并连接承载件和冲击件,它由缸体、活塞、活塞杆组成,缸体上端面设有排气阀,活塞的下端面对应承载件,活塞设中孔,活塞杆穿过活塞中孔,可在活塞中轴向运动,活塞杆的上端穿出缸体端面与缸体固定连接,活塞杆的下端连接冲击件,。
所述缸体上端面的排气阀为消音排气节流阀。
汽缸的上部还设有消音腔,活塞杆穿过消音腔,在活塞杆上空套一隔套,隔套与消音腔高度一致,隔套和消音腔的上端面设有盖板,活塞杆继续穿过盖板,并与盖板固定连接,消音腔内设有消音材料,消音腔设排气口。
所述的消音材料设置在一具有网孔的容器内,该容器设置在消音腔上部,盖板的下面,与消音腔腔壁连接。
本发明将活塞杆穿过活塞与汽缸连接,使汽缸相对于活塞做运动,在活塞接触到承载件时,冲击件带动汽缸向下运动,缸内内压缩的气体通过一消音节流阀排出,减缓相对运动的速度,实现缓冲;结合消音腔的设计使得汽缸在缓冲工作时的噪音较低。本发明适用于大负荷冲击件高速冲击承载件时的缓冲,尤其适用于寒冷地区。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中1是缓冲橡胶圈,2是活塞,3是活塞杆,4是缸体,5是排气阀,6是隔套,7是容器,8是消音材料,9是盖板。
图2是本发明停止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承载件10设中孔,冲击件11设在该中孔内并可自由运动,在承载件10的上端面设有缓冲橡胶圈1,对应承载件10的上端面,设置活塞2,活塞杆3穿设在活塞2的中孔内,径向密封,可自由运动;缸体4的上部设消音腔,在活塞杆3穿过缸体4和消音腔,活塞杆3在消音腔内的部分空套一隔套6,隔套6与消音腔高度一致,隔套6和消音腔的上端面设有盖板9,活塞杆3继续穿过盖板9,并与盖板9固定连接,消音腔内设有消音材料8,消音材料8设置在一具有网孔的容器7内,该容器7设置在消音腔上部,盖板9的下面,与消音腔腔壁连接;消音腔设排气口;活塞杆3的下端连接冲击件11。
消音材料8可选用消音海绵、消音毡、微孔消音泡膜等。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当冲击件11向下移动时,通过活塞杆3带动缸体4向下移动,缸体4内气体被压缩,压缩气体通过缸体4上设置的排气阀5缓慢排出,实现阻尼效果,减缓向下运动的速度从而减小冲击力,结合承载件10上端面设置的橡胶圈1,实现了两级缓冲。
权利要求
1.新型缓冲汽缸装置,垂直设置并连接承载件和冲击件,它由缸体、活塞、活塞杆组成,缸体上端面设有排气阀,其特征在于,活塞的下端面对应承载件,活塞设中孔,活塞杆穿过活塞中孔,可在活塞中轴向运动,活塞杆的上端穿出缸体端面与缸体固定连接,活塞杆的下端连接冲击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缓冲汽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上端面的排气阀为消音排气节流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缓冲汽缸装置,其特征在于,汽缸的上部还设有消音腔,活塞杆穿过消音腔,在活塞杆上空套一隔套,隔套与消音腔高度一致,隔套和消音腔的上端面设有盖板,活塞杆继续穿过盖板,并与盖板固定连接,消音腔内设有消音材料,消音腔设排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缓冲汽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音材料设置在一具有网孔的容器内,该容器设置在消音腔上部,盖板的下面,与消音腔腔壁连接。
全文摘要
新型缓冲汽缸装置。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缓冲汽缸技术领域。它垂直设置并连接承载件和冲击件,它由缸体、活塞、活塞杆组成,缸体上端面设有排气阀,活塞的下端面对应承载件,活塞设中孔,活塞杆穿过活塞中孔,可在活塞中轴向运动,活塞杆的上端穿出缸体端面与缸体固定连接,活塞杆的下端连接冲击件。本发明将活塞杆穿过活塞与汽缸连接,使汽缸相对于活塞做运动,在活塞接触到承载件时,冲击件带动汽缸向下运动,缸内内压缩的气体通过一消音节流阀排出,减缓相对运动的速度,实现缓冲;结合消音腔的设计使得汽缸在缓冲工作时的噪音较低。本发明适用于大负荷冲击件高速冲击承载件时的缓冲,尤其适用于寒冷地区。
文档编号F16F9/02GK101063472SQ20061003999
公开日2007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8日
发明者王明根, 徐乃东 申请人:王明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