缆绳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9365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缆绳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可供与缆绳相结合,以用来悬吊物品的缆绳固定装置,尤指其缆绳固定装置仅需简易地旋出及旋紧,即可与缆绳相结合,且结合后亦会因具有多重的结合力道,而无悬吊物品过重时,有缆绳脱离出之虞。
(2)背景技术缆绳具有可配合起重机或天车,用以悬吊或吊移物品之功能性;而目前现有的缆绳结构,如第6图所示,均为令缆绳10的二自由端11往缆绳10绳体之方向圈绕,而各形成一圈状之悬吊环12,且该二自由端11与缆绳10间均再以束块13做结合,而让自由端11不虞回复,且悬吊环12可供天车或起车机之吊环勾扣住,以利于缆绳10之绳体上悬吊或吊移物品。
然而,上述现有结构于实际应用中仍存在有下述的问题点(一)其自由端11圈绕后,还需于自由端11与缆绳10间再以束块13做结合,然该以束块13做结合动作,不但要经过包覆、束紧等繁琐之加工步骤,更会因加工步骤多,而使得缆绳10于制作时相对不易者;(二)由于其自由端11与缆绳10间系以束块13做结合,然该以束块13做结合之方式,不但易因悬吊之物品过重,而有束块13脱落使物品掉下,且砸伤下方作业人员之虞,更会因束块13易脱落,而使得该缆绳10之使用寿命相对缩减。
(3)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且可靠安全的缆绳固定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缆绳固定装置,其是于本体内部置入有适当数量的止动片,且该些止动片可环设成一圈状,并以弹性环将其束合,又本体之上方端再设置有螺帽及调动柱,藉以利用调动柱之螺入或旋出,且配合本体与止动片间锥形面之相契合,而可结合于缆绳上,其特点是本体之下方端具有插入孔,上方端口处则设有具内螺纹段之结合孔,又插入孔之孔缘依照本体之外形,而设呈由上往下渐缩圆锥形状之束紧缘;止动片配合本体的束紧缘,而亦设呈由上往下渐缩之弧片状,且令其外侧缘可形成契合面,内侧缘则设呈具有连续锯齿状之咬合面,又契合面之周缘上段处再凹陷有一可供弹性环套入束合之嵌置槽;调动柱之下方端具有容置孔,周缘外侧则设有具外螺纹段之结合部;藉由上述结构,各止动片相环设而成一圈状,并以弹性环套入各止动片的嵌置槽内,而将各止动片束合在一起,随后再将束合好的止动片由本体的结合孔处置入,且将螺帽螺合于调动柱的结合部上,而调动柱则以结合部螺合于本体的结合孔内。
对照现有技术的功效(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缆绳固定装置,其缆绳固定装置仅需简易的旋出及旋紧,即可与缆绳相结合,致使其即会因结合之步骤简易、迅速,而于使用时相对方便。
(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缆绳固定装置,其缆绳固定装置利用调动柱的旋紧迫抵各止动片,各止动片再利用契合面与本体之束紧缘间之锥形面相契合的关系,及利用咬合面之咬固,而让该缆绳固定装置可与缆绳相确实地结合,致使其即会因结合之力道多重且确实,而无悬吊之物品过重时,有缆绳脱离出,使物品掉落,而砸伤下方作业人员之虞。
(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缆绳固定装置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缆绳固定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缆绳固定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缆绳固定装置的一种实施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缆绳固定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图。
图6是现有缆绳固定装置的剖面图。
(5)
具体实施方式
请先由图1搭配图2所示,其是于本体20内部置入有适当数量之止动片30,且该些止动片30可环设成一圈状,并以弹性环40将其束合,又本体20之上方端再设置有螺帽50及调动柱60,藉以利用调动柱60之螺入或旋出,且配合本体20与止动片30间锥形面之相契合,而可结合于缆绳70上,其中,本体20之下方端具有插入孔21,上方端口处则设有具内螺纹段之结合孔23,又插入孔21之孔缘是依照本体20之外形,而设呈由上往下渐缩圆锥形状之束紧缘22;止动片30配合本体20之束紧缘22,而亦设呈由上往下渐缩之弧片状,且令其外侧缘可形成契合面31,内侧缘则设呈具有连续锯齿状之咬合面33,又契合面31之周缘上段处系再凹陷有一可供弹性环40套入束合之嵌置槽32;调动柱60的下方端具有容置孔61,周缘外侧则设有具外螺纹段的结合部62。
其组合时,请由图1所示,各止动片30相环设而成一圈状,并以弹性环40套入各止动片30之嵌置槽32内,而将各止动片30束合在一起,随后再将束合好之止动片30由本体20之结合孔23处置入,且将螺帽50螺合于调动柱60之结合部62上,而调动柱60则以结合部62螺合于本体20之结合孔23内,即完成结合。
请再参考图3所示,当该缆绳固定装置欲与缆绳70相结合时,仅需略为将调动柱60旋出,使各止动片30可因调动柱60之旋出,令其上方之空间增大,而相对可让各止动片30往外扩张之距离增加,随后即可将缆绳70之自由端由本体20之插入孔21处插入,并往上推移,使各止动片30可因下方端受到缆绳70之撑抵,而往外扩张,以令缆绳70可穿置于各止动片30之内侧缘间,并往上深入于调动柱60之容置孔61内,此时,即可再将调动柱60重新旋紧,使其可于旋紧之过程中,顺势往下推抵各止动片30,让各止动片30可利用契合面31与本体20之束紧缘22间之锥形面配合,而往内束紧于缆绳70上,并因各止动片30之内侧缘均有呈连续锯齿状之咬合面33,故当其往内束紧时,可再藉由咬合面33之咬固及增加磨擦力,而让止动片30可更确实地与缆绳70相结合,待调动柱60完全旋紧,即可将螺帽50往下旋动,且迫紧于本体20之上方端,藉以可利用螺帽50之迫紧力,而使调动柱60难以再旋出,如此,即可将该缆绳固定装置确实地与缆绳70相结合者。
请由图4搭配图5所示,其调动柱60上方可延伸出有螺杆80或挂勾90,使该缆绳固定装置与缆绳70相结合后,可利用螺杆80或挂勾90之设置,而供天车或起重机螺合或勾扣住,以用来悬吊或吊移物品者。
藉上述具体实施例之结构,可得到下述之效益(一)其缆绳固定装置仅需简易的旋出及旋紧,即可与缆绳70相结合,致使其即会因结合的步骤简易、迅速,而于使用时相对方便;(二)其缆绳固定装置系利用调动柱60之旋紧迫抵各止动片30,各止动片30再利用契合面31与本体20之束紧缘22间之锥形面相契合的关系,及利用咬合面33之咬固,而让该缆绳固定装置可与缆绳70相确实地结合,致使其即会因结合之力道多重且确实,而无悬吊之物品过重时,有缆绳70脱离出,使物品掉落,而砸伤下方作业人员之虞。
唯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之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之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之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缆绳固定装置,其是于本体内部置入有适当数量之止动片,且该些止动片可环设成一圈状,并以弹性环将其束合,又本体之上方端再设置有螺帽及调动柱,藉以利用调动柱之螺入或旋出,且配合本体与止动片间锥形面之相契合,而可结合于缆绳上,其特征在于本体之下方端具有插入孔,上方端口处则设有结合孔,又插入孔之孔缘是依照本体之外形,而设呈由上往下渐缩圆锥形状的束紧缘;止动片是配合本体的束紧缘,而亦设呈由上往下渐缩的弧片状,且令其外侧缘可形成契合面,内侧缘则设呈具有连续锯齿状之咬合面,又契合面的周缘上段处再凹陷有一可供弹性环套入束合之嵌置槽;调动柱的下方端具有容置孔,周缘外侧则设有结合部;藉由上述结构,各止动片相环设而成一圈状,并以弹性环套入各止动片的嵌置槽内,而将各止动片束合在一起,随后再将束合好的止动片由本体的结合孔处置入,且将螺帽螺合于调动柱的结合部上,而调动柱则以结合部螺合于本体的结合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绳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调动柱上方可延伸出有螺杆或挂勾,使该缆绳固定装置与缆绳相结合后,可利用螺杆或挂勾的设置,而供天车或起重机螺合或勾扣住,以用来悬吊或吊移物品。
专利摘要一种缆绳固定装置,其是于本体内部置入有适当数量的止动片,且该些止动片可环设成一圈状,并以弹性环将其束合,又本体之上方端再设置有螺帽及调动柱,藉以利用调动柱之螺入或旋出,且配合本体与止动片间锥形面之相契合,而可结合于缆绳上,其中本体之下方端具有插入孔,上方端口处则设有结合孔,又插入孔之孔缘系形成束紧缘,止动片之外侧缘形成契合面,内侧缘则设呈咬合面,又契合面之周缘上段处再凹陷有一嵌置槽,调动柱之下方端具有容置孔,周缘外侧则设有结合部;藉由上述结构,俾以得到结合力确实的缆绳固定装置。
文档编号F16G11/00GK2931927SQ200620114868
公开日2007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5日
发明者许雪华 申请人:绅发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