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置滚道铰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99636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对置滚道铰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一个驱动侧端部和一个从动侧端部的对置滚道铰 接装置/万向铰接装置,带有一个内圏, 一个外圏和一个环形的带有一个球 形外表面的保持架,保持架设置在内圏和外圏之间并且具有多个径向的球 体在其内被引导的保持窗。内圏具有一个内圏轴线和一个外表面,在所述 外表面中,第一内沟道和第二内沟道围绕内圏轴线交替分布地设置。这里 第一内沟道从驱动侧端部开始向从动侧端部的方向延伸,且此时该沟道的 滚道底部逐渐远离内圏轴线。第二内沟道沿从从动侧端部开始向驱动侧端 部的方向延伸,且此时该沟道的滚道底部逐渐远离内圏轴线。外圏具有一 个外圏轴线和一个内表面,在所述内表面内绕外圏轴线交替分布地设置有 第一外沟道和第二外沟道。其中第一内沟道与第一外沟道,第二内沟道与
第二外沟勤目对^:置,并且所述内沟道分别与所迷外沟道构成一对。第一 外沟道从驱动侧端部开始向从动侧端部的方向延伸,且此时该沟道的滚道 底部在逐渐接近外圏轴线。第二外沟道从从动侧端部开始向驱动侧端部的 方向延伸,且此时该沟道的滚道底部在逐渐接近外圏轴线。
背景技术
此种铰接装置主要用于车辆的纵轴和半轴或转向摆臂轴。由专利
DE199 05 451 C2已知一种同步/万向铰接装置,其外圏用一个平的薄板件 制成,在形成外沟道后,该薄板件被弯成一个开口的环形或环形弧段并且在运行过程中保持在 一个封闭的环形接纳件内。由于薄板件内的外沟道的 形状,在薄板件和接纳件之间产生空腔,在所述空隙内薄板件可松弛地弹 动。根据薄板件的弹性,在确定的荷载情况下在外圏内可能出现超过允许 ^&差范围的变形。此外,在这种已知的同向运转铰接装置中,球体必须单 个地装入保持架和沟道对内。这种由手工完成的安装过程很费时间。

发明内容
由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对置滚道铰接装置, 该装置可承受例如在驱动传递中的负载交变时可能出现的大负载并适于在 始终保持高的加工精度的同时进行大批量生产,而且可较简单快速地装配。
根据本发明这样来实现所述目的外圈是一个一体的封闭的环,在其 中无屑加工(spanlos)地形成外沟道。在这种对置滚道铰接装置的这种结 构形式中,外圏是一个实心/坚固的在整个周向上封闭的环,它因此可以承 受很大的力。外沟道通过金属压力加工/成型技术(Umformtechnik)加工 在环内,即例如通过热压成型,冲压或锻打。显然,在成型步骤之间或之 后可能还需要对环进行去屑处理,例如去毛边,但外沟道的加工是无屑地 进行的。其中在外圈的内表面上和/或在外圏的外沟道之间延伸的卸载槽用 于容纳例如在冲压处理中被挤出的材料。通过成型技术,可以始终以稳定 的高质量和精度加工外环,这样由于在加工在外圏中的外沟道的高精确性 可减小由于分度误差(Teilungsfehler )引起的对置滚道铰接装置的超定性 问题(Cberbestimmtheit)。此外,作为实心成型件,外圏的制造在大批 量生产时可以是特别经济的。
根据本发明一个有利的实施形式,保持架在外圈内对中地被引导。这 特别是这样来实现,即在外圏的内表面内在外沟道之间成对地彼此相邻地 形成第 一保持架对中面和第二保持架对中面。其中笫一保持架对中面总是 与第一外沟道相邻,而第二保持架对中面与第二外沟ii^目邻。第一保持架 对中面从驱动侧端部开始向从动侧端部方向延伸且其滚道底部此时逐渐靠 近外圏轴线。相应地第二保持架对中面从从动侧端部向驱动侧端部方向延
8伸且其滚道底部此时靠近外圏轴线。以这种方式保持架可在外圏内被引导,
其中第 一和第二保持架对中面交替地在轴线方向引导保持架。因此外圏同 时承担带有在其中被引导的球体的保持架的对中。由此保持架的内侧不必
具有适合其导向的轮廓,而是可以例如设计成圆柱形的。这样可以降低保
持架的制造成本。
当外圏沟道的数量是4的整数倍时,保持架"外圏内可以特别简单 地实现。当釆用外圏的这种结构形式时可以保证,对于规则地在周向上分
布的外沟道,第 一外沟道总是与第 一外沟ii^目对且第二外沟道总是与第二 外沟ii^目对。这就意味着,总是有两个直径方向相对的外沟道将其扩大的 开口一即外沟道的滚道底部中距外圏轴线最远的一侧一置于外圏相同的端
部。当保持架的纵轴基本上与外圏轴线成直角时,具有一个球形外表面的 保持架现在可以装入外圏内。为此要求,保持架对中面交替地到外圏的中 部具有一个内径,所述内径至少相当于保持架最大的外径,且仅从外圏的 中部到外圏内径的边^目应于保持架外表面的轮廓地缩小。当如上所述朝 外圏定向的保持架装入外團至保持架的直径线和外圏的中线重合时,保持 架可以在外圏内自由地摆动。为了在将保持架以一个保持架和外圏的轴线 彼此成基本上直角的位置装入外圏以后装配对置滚道铰接装置,将保持架 旋转到一个位置,在此位置保持架和外圏的轴线基本上彼此重合,即保持 架和外圏位于一个平面内。在保持架的这个位置,保持架在轴向通过外圏 交替的保持架对中面被引导,但还可绕其轴线相对于外圏旋转。
在本发明设想的一种改进方案中,外圏至少局部地被一个接纳件不可 相对旋转地包围作用,此接纳件具有一个带有一个连接孔的纵向开槽的凸
台(Ansatz),所述连接孔支承一个固定卡圏。这样外圏可以不可相对转 动地与一个驱动的或从动的构件连接。
如果在凸台和外圏之间的接纳件内设有一个密封盘,则一方面可以防 止污物进入铰接装置内,同时可以在铰接装置本身内形成一个润滑剂存储 部,这样在对置滚道铰接装置的整个使用寿命期间内可保证足够的润滑。
对此可选地,外圏还可以在其外周向上带有一个连接法兰,以与一个驱动或从动的构件相连。
相对于上述的实施形式可选地,还可以这样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即 外圏包括至少两个相互连接的元件,所述元件在外圏轴线上前后顺序^L置 且共同使保持架对中。在对置滚道铰接装置的这种结构中,通过外圏的所 述元件引导保持架,由此就不必为保持架的引导专门设计保持架的内表面, 而是例如可以将其设计成一个圃柱形。因此可直接将内圏装入保持架。这 样就可以将其中至少每隔一个装入一个球体的保持架装入外圏的所述元件 中的一个并随后使外圏的第二元件与所述保持保持架的元件相连。在此至 少每隔一个球体,可以取消将每个球体单独装入保持架的手工操作。由此 对置滚道铰接装置的装配可以较快速筒单地进行。
才艮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式,外圈包括两个实心的相互连接的环。所 述环可以承受较大的径向和周向力,从而外圏的承载能力不会由于分成两 个元件受到影响。
如果外圏的两个环彼此接合作用,则可以实现球体的自动安装,其中 所述环中的一个具有笫一外沟道,而第二环具有第二外沟道。这样保持架 可套装在内圏上,其中可使球体能够自动地穿过保持窗而装入保持架并安 放在内圏上。为了完成铰接装置的制造,接着只要将外圏的两个环沿轴向 上相对的方向套装在带有球体的保持架上并彼此连接。由此外沟道大的开 口指向套入运动方向,这样球体被接纳在所述开口中。
对此可选或附加地,可在外圏件的至少一个端部处设置一个与保持架 对中地局部地位于保持架外表面上的成型盘。这样可以直接将保持架自身 装在与盘一起形成外圈的外圏件内,并且紧接着通过将成型盘固定在外圏 件上对中将其保持在外圏件内。同时还可以将已经装入保持架的保持窗中 至少一半的球体和保持架一起装入外圏件内。
相应于发明的另 一种实施形式,不仅在外圏件的驱动侧端部也在从动 侧端部设有与保持架对中地局部地位于保持架外表面上的成型盘。该实施 形式特别适于一为了连接一个驱动或从动构件而带有一个外法兰的外圏的 应用,两个成型带孔盘可固定在所述外法兰上。所述成型盘中至少一个最好具有一个贴合区,利用该贴合区所述成型 盘可与外圏件接合作用以相对于外圈件定位。以这种方式保持架间接地通 过至少一个带孔盘在外圏件内对中。
对此可选地,可设置至少一个带有一个贴合区的成型盘,利用所述贴 合区,成型盘贴靠在一个固定在外圈件上的支承法兰上以相对于外圏件定 位。在该实施形式中所述至少 一个成型盘通过一个固定板保持在外圏件上 并通过所述固定板相对于外圏件对中。由此在该实施形式中,保持架也通 过所述至少 一个成型盘和支承法兰在外圏件内对中。为了从外圏向支承法 兰传递转矩,要求法兰与外圏件不可相对转动地相连。这可以例如借助于 接合作用在外圏件的外周向上的相应凹口内的凸块实现。
在本发明设想的改进方案中设想,所述至少一个盘具有对应于外沟道 的数量从外圈件突出的突起,所述突起分别与外沟道中的 一个形成一个空 腔地相连。在该实施形式中所述至少一个成型盘同时用于在轴向方向引导 保持架的球体。在由所述至少一个成型盘的突起形成的空腔内,在对置滚 道铰接装置本身内可设置一个润滑剂存储部,其中润滑剂通过对置滚道铰 接装置运行时的离心力被压入润滑剂存储部。
根据对置滚道铰接装置使用场合,成型盘设计成带孔盘或封闭的保持 架导向盖,其中带孔盘允许通过盘内的穿孔穿入一个驱动或从动轴。通过 一个封闭的保持架导向盖可避免污物进入铰接装置内。


下面参考附图接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
其中
图l示出一个根据本发明的对置滚道铰接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2示出图1中的对置滚道铰接装置线II-II上的剖视图, 图3示出一个图1中的外圈在^保持架时的剖视图, 图4示出图3的外圏在装入保持架时侧视图, 图5示出另一实施形式的外圏的侧^L图,图6示出带有图5所示外圏的一个对置滚道铰接装置的纵向剖^L图,
图7示出另一实施形式的对置滚道铰接装置的一个纵向剖视图,
图8示出带有接纳件的图7所示的外圏的剖视图,
图9示出图7中IX-IX线上的剖视图,
图10示出图8中X-X线上的剖视图,
图11示出根据另一实施形式的外圏的局部侧视图,
图12示出图11中的外圏在线XII-XII上的剖视图,
图13示出图11中的外圏在线XIII-XIII上带有装入的内團的剖视图,
图14示出根据另一实施形式的对置滚道铰接装置的剖视图,
图15示出根据另一实施形式的外圈的侧视图,
图16示出图15中的外團在线XVI-XVI上带有装入的内圏的剖视图,
图17示出图15中的外圏在线XVII-XVII上的剖视图,
图18示出根据另一实施形式的外團的局部剖视图,和
图19示出图18中的外圏在线XIX-XIX上带有装入的内圏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至图4示出一对置滚道铰接装置1的第一实施形式。在图1中示 出一个驱动侧端部2和一个从动侧端部3,其中在下面的说明中只是示例 性地选用了术语"驱动侧"和"从动侧"以更好地区分这两个端部。当然 两个端部2、 3都适于与一个驱动或从动的构件相连。
对置滚道铰接装置1从内到外具有一个内圏4, 一个球体6在其中被 引导的保持架5, 一个外圈7和一个接纳件8。
内圏4是一个环形的带有内圏中心轴线9和一个用于连接驱动或从动 构件的成型内表面10的构件。内圈4的外表面ll具有多个在周向上规则 和交替分布地"&置的第一内沟道12和第二内沟道13。
第一内沟道无沉割地(hinterschnittfrei)从驱动侧端部2开始向从动 侧端部3的方向延伸。此时其滚道底部14逐渐远离内圈轴线9。第二内沟 道13无沉割地从从动侧端部3开始向驱动侧端部2的方向延伸,其中此时其滚道底部15逐渐远离内圏轴线9。
外圏7是一个一体的带有一个外圏轴线16的环形构件,外圏轴线在图 1所示的对置滚道铰接装置的展开位置和内圏4的内圏轴线9重合。外圏7 的内表面17具有第一外沟道18和第二外沟道19,它们绕外圏轴线16规 则并交替分布地设置。如图2中所示,在对置滚道铰接装置1的装配完成 状态,内圏4的第一内沟道12与外圏7的第一外沟道18相对,而第二内 沟道13与第二外沟道19相对,且内沟道分别和外沟道构成一对。在图1 至6中所示的实施形式中,在内圏4和外圏7内分别形成了八个沟il^t。 但沟道对的数量还可以是4的其它整数倍,例如在图7和图8所示的那样。
夕卜圏7的第一外沟道18无沉割地从驱动侧端部2开始向从动侧端部3 的方向延伸,此时其滚道底部20逐渐靠近外圏轴线16。第二外沟道19无 沉割地从从动侧端部3开始向驱动侧端部2的方向延伸,此时其滚道底部 21逐渐靠近外圏轴线16。
在外沟道18, 19之间,在外圏7的内表面17内形成成对地彼此相邻 的第一保持架对中面22和第二保持架对中面23。第一保持架对中面22分 别与第一外沟道18相邻,而第二保持架对中面23分别与第二外沟道19 相邻。其中第一保持架对中面22无沉割地从驱动侧端部2开始向从动侧端
部3的方向延伸并逐渐靠近外圏轴线16。第二保持架对中面23也无沉割 地从从动侧端部3开始向驱动侧端部2的方向延伸并在此时逐渐靠近外圏 轴线16。换句话说,在两个相对的保持架对中面内外圏7的内径Da从一 个端部到相对的端部逐渐减小。其中在驱动侧端部2和外圏7的中部之间 用于第一保持架对中面22的区域内以及在从动侧端部3和外圏7的中部之 间用千第二保持架对中面23的区域内,外圏7的内径Da至少与保持架5 的外径Dk—祥大。在外圏7的中部和从动侧端部3之间用于第一保持架 对中面22的区域内以及在外圏7的中部和驱动侧端部2之间用于第二保持 架对中面23的区域内,所述保持架对中面与保持架5的外部轮廓相配合。 在外圏7的外沟道18、 19之间和在保持架对中面22、 23之间分别分 布有卸荷槽26,在通过成型加工例如通过冲压或锻打无屑地制造外沟道18、 19时,所述卸荷槽可以接纳挤出的材料。
在图l和2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外圏7由一个具有焊接板法兰形式的 接纳件8包围作用。接納件8通过接合作用在外圈7相应的凹口中的突起 27与外圏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在驱动侧端部2上示出一个部分地包围作 用接纳件8的罩28,该罩用于固定一个用于密封对置滚道铰接装置的未示 出的波紋膜盒(Faltenbalg )。在对置滚道铰接装置1的从动侧端部3处, 在接纳件8中设有一个密封对置滚道铰接装置1的密封盘29。此外,由密 封盘29形成的空腔可用作对置滚道铰接装置1的润滑剂存储部。
图5和6中示出对置滚道铰接装置l的另一实施形式,其中同样的构 件以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与图l和2中所示的实施形式不同,对置滚道 铰接装置1的外圏7没有被一接纳件8包围,而是带有一个连接法兰30。 连接法兰30内设有多个通孔31,以连接外圏7和一个驱动或从动构件。
此外在图6中,内圏4没有设计成一个带有内齿部10的环形构件,而 是设计成一个中空的轴,其外表面11内设置有内沟道12, 13。
在图7至10中示出对置滚道铰接装置1的 一种例如可用作同步万向节 的实施形式。相同的构件用同样的参考标号表示。
该实施形式中内圏4设计成轴,在轴的外表面ll上设置有第一内沟道 12和第二内沟道13。外圈7由一个接纳件8包围作用并不可相对转动地与 该接纳件相连。接纳件8具有一个带有一个连接孔33的纵向开槽的凸台 32。为此凸台32支承有一个固定卡圈34。如由图8所示可最好地看出的 那样,根据该实施形式的对置滚道铰接装置1具有两个笫一外沟道18和两 个第二外沟道19,即共有四个沟道。
下面参考图3、 4和10说明一对置滚道铰接装置的装配。
首先将保持架5 ^A外圏7内。为此使保持架5摆动成其轴线35基本 上垂直于外圈轴线16。如在图4中可最好地看出的那样,保持架5具有一 个球形外表面36,即保持架5相当于一个带有一个圆柱形通孔的由一球体 中分割出的盘。保持架对中面22或23也至少在其邻近外圏轴线16的区域 内在外圏7中部和端部3或2之间具有一个模仿一个圆弧形的一个区段的轮廓。其中在外圏7的中部保持架5的外径Dk小于或等于内径Da。
由此保持架5可以在图3和4所示的其相对于外圏7的对齐设置中由 相对的保持架对中面引导装入外圏7内,直到保持架5碰到保持架对中面 的这样的区域,所述区域如此接近外圏轴线16,以致在该区域内外圏7的 内径小于保持架5的外径。在这个位置,由保持架5的外径Dk和外圏7 中部的内径DA限定的轴线彼此重合。
在该位置可以将保持架5摆动进入外圏7,直到保持架5的轴线35和 外圏轴线16彼此重合,例如如图l所示。如图10所示,保持架5—由其 外径Dk表示一可以在外圏7内自由旋转或摆动,其中保持架在外圏7内 由保持架对中面22、 23引导。此外只要保持架5的轴线35相对于外圏轴 线16摆动得不太远,通过保持架对中面22、 23靠近外圏轴线16的区域防 止保持架5可轴向相对于外圏7运动。
可以看出,只有当在外圏7内两个第一外沟道18和第一保持架对中面 22,以及第二外沟道19和保持架对中面23在径向相对设置时,保持架5 才能以上述方法装入外圏7。只有当外沟道18、 19的数量是4的整数倍时, 才可以通过在周向上均匀分布的外沟道18、 19实现这种安装。
当保持架5装入外圏7且保持架5的轴线35与外圏轴线16重合时, 内圏4可装入保持架5。如图4所示,保持架5的内部轮廓是圆柱形的并 且具有一个比内圏4的最大外径大或与之相同的内径。由此内圏4可以插 入保持架5。此时,内圏4这样相对于外圏7对齐,即第一内沟道12与第 一外沟道18相对,而第二内沟道与第二外沟道19相对,并且它们构成沟 道对12、 18; 13、 19。
在保持架5内,对应于沟道对12、 18; 13、 19的数量设置径向的保持 窗37。为了将球体6装入保持架5的保持窗37中,带有内圏4的保持架5 相对于外圏7这样摆动,使得保持窗37中的一个在外沟道的一侧从外圏7 中伸出,在该侧上外沟道18或19的滚道底部20或21相对于外圏轴线16 具有其最大的距离。换言之,保持架5的一个保持窗37分别从外圏7中这 样摆出,使得保持窗在沟道对12, 18或13, 19的最大开口侧从外圏中伸出。现在一球体6可以装入这样摆出的保持架5的保持窗37中。这个过程 对每个球体6,即对每个沟道对12, 18或13, 19单独进行。
球体6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内圏4和外圏7以传递转矩。同时保持架 5在轴向通过交替设置的保持架对中面22, 23在外圏7中被引导并对中。
通过在例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罩28和外圈7或接纳件8之间设置 一个密封环38,可避免水分iiX铰接装置内。
在图11至19示出一个对置滚道铰接装置1的实施形式,其外圈7不 是如参考图1至10所述那样是一体的,其中在所有实施形式中同样的构件 以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
在图11至13中的对置滚道铰接装置l中,在图12和13中示出一个 驱动侧端部2和一个从动侧端部3,其中在该实施形式中也只是示例性地 选用了术语"驱动侧"和"从动侧"以更好地区分这两个端部。特别如图 13所示,对置滚道铰接装置l从内向外具有一个内圈4,球体6在其内被 引导的一个保持架5和一个外圏7。 一个成型盘39局部地放置在保持架5 上并和一个外團件7,相连,这样由盘39和外圏件7,构成外圏7。
内圏4基本上相应于上述参考图l和2说明的内圏,该内團是一个带 有内圏中心轴线9和一个用于连接一个驱动或从动构件的成型内表面10 的环形构件。内圏4的外表面11具有多个在周向上规则并交替分布地设置 的且分别无沉割地延伸的第一内沟道12和第二内沟道13。
外圏件7,是一个一体的环形构件,带有一个在对置滚道铰接装置1的 展开位置与内圏4的内圏轴线9重合的外圏轴线16。外圏件7,的内表面17 具有第 一外沟道18和第二外沟道19,它们绕外圏轴线16规则并交替分布 地设置。在对置滚道铰接装置l的装配完毕状态,内圏4的第一内沟道12 和外圏件7,的外沟道18相对,而第二内沟道13与第二外沟道19相对,且 分别与其构成一对。
外圏件7,的第一外沟道18无沉割地从驱动侧端部2开始向从动侧端部 3的方向延伸,此时其滚道底部20逐渐靠近外圏轴线16。第二外沟道19 无沉割地从从动侧端部3开始向驱动侧端部2的方向延伸,此时其滚道底部21逐渐靠近外圏轴线16。
如图12和13所示,成型盘39在该实施例中是一个局部地贴靠在外圏 件7,上的带孔盘。盘39通过一罩28保持在外圏件7,上,其中罩28通过 铆钉40以及螺紋连接41与外圏相连。罩28局部地贴靠在盘39上,从而 使盘39通过軍28对中。罩28又通过突起42与外圏件7,相应的孔口 (通 孔)31接合作用,从而使軍28相对与外圏件7,对中。
外圏件7,在所示的实施形式中是一个成型的薄板件,但是,外圏件7, 也可i殳计成实心的封闭环形,例如如图14所示。
外圏件7,和成型盘39在外沟道之间的区域内形成在轴向交替地引导 保持架5并使其对中的保持架对中面。为此保持架对中面局部地具有与保 持架5外轮廓配合的形状,以使保持架5可绕其轴线旋转地保持在外圏7 内。
如最佳地在图12中所示,保持架5具有一个球形的外表面36,利用 该外表面保持架在径向和轴向在外圏件7,内朝对置滚道铰接装置1的驱动 侧端部2被引导。同时成型盘39局部地放置在保持架5的球形外表面36 上,以在对置滚道铰接装置l的从动侧端部3在轴向上引导保持架。在图 13中可看出,成型盘39在外圏件7,的外沟道18、 19的范围内具有和外沟 勤目连的隆起部43。隆起部43 —方面用于在对置滚道铰接装置1偏转时 接纳球体6,同时隆起部43形成一接纳润滑剂的存储部。
在图14中示出对置滚道铰接装置l的另一种实施形式,在该实施形式 中外圏件7,设计成实心的环,该环携带有一个法兰形的外部区域。在外圏 件7,的两侧设有设计成带孔盘的成型盘39a和39b。盘39a和39b局部地 平放在保持架5的外表面36上并使保持架对中。在外沟道18, 19的范围 内,成型盘39a、 39b具有隆起部43,而成型盘其余的部分贴靠在外圏件7, 上,如图14中虚线所示的那样。
成型盘39a, 39b设置有下沉的(zurtickgesetzt)贴合区44,贴合区 接合作用在外圏件7,的孔口 31中。在贴合区44中成型盘39a和39b通过 铆钉40彼此连接。通过成型盘39a、 39b的贴合区44实现,成型盘相对于外圏件7,对中并由此使保持架5同样相对于外圏7对中。
在图15至17中示出另一种实施形式,该实施形式是在图11至13所 示的实施形式的一改型方案。此处外圏件7,设计成成型薄板件,在驱动侧 端部2处薄板件上安装有一个用于固定一波紋膜盒(未示出)的罩28。在 对置滚道铰接装置1的从动侧端部3与外圏件7,贴合地设有一个成型盘39, 成型盘设计成一个封闭的保持架导向盖45。保持架导向盖45以及外圏件7, 局部地由一支承法兰46包围作用。保持架导向盖45通过接合作用在外圏 件7,的周向上的凹口 47内相对外圏件7'对中。支承法兰46也以突起48 接合作用在凹口 47内,从而该支承法兰不可相对转动地和外圏件7,相连。 另外在图16中在驱动侧端部2处示出一个密封环49,该密封环49封闭由 外沟道18, 19形成的空腔,从而可以在空腔中接纳例如润滑剂。
下面根据图11至17说明一个对置滚道铰接装置1的装配。首先将保 持架5套装在内圏4上,并通过一个装配装置将其置于居中位置。此时在 保持架5内每隔一个保持窗向保持窗内"一个球体6并将保持架导入外 圏7内,在图11至13和15至17中的实施形式中,成型盘39还未装在外 圏7上,或者在图14中的实施形式中,仅装上两个成型盘39a和39b中的 一个。此时为了装入到外圏件7,内,保持架5相对于外圏被这样定位,即 所述球体接合作用在外沟道中,外沟道的最大的开口朝向待导入的保持架。 换言之,将带有球体的保持架装入外沟道中,外沟道在待装入的保持架一 侧的滚道底部距外團16最远。
为了将其它球体6装入保持架5的保持窗,保持架与内圏4 一起相对 于外圏件7,摆动到保持窗中的一个在外沟道一侧从外圏7,中凸出,在该侧 上外沟道18或19的滚道底部20或21具有其距外圈轴线16最大的距离。 换言之,保持架5的一个保持窗从外圏件7,中摆出到使该保持窗在沟il^t 12, 18或13, 19的最大开口侧从外圏件7,中伸出。 一个球体装入此种方 式摆动出的保持架5的保持窗。每隔一个球体,即每隔一个沟道对12, 18 或13, 19单独进行该过程。
最后将成型盘39使保持架5对中地贴合在外圏件7,上并以合适的方式与该外圏见连接成一外圏7。单个的球体6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内圏4和 外圏7以相互传递转矩。径向力从内圏4经由球体6传递到外圏7上或反 向传递。此时保持架5在径向上或者通过外圏件7,和一个成型盘39或者通 过两个成型盘39a、 39b对中。
在图18和19中示出对置滚道铰接装置的一个实施形式,其中外圏7 由两部分组成。外圏7由两个环7a、 7b构成,所迷环局部地彼此贴合并且 以突起50或51牙嵌形地彼此接合作用。通过突起50和51 ,两个环7a和 7b不可相对转动地彼此连接并彼此对中。此处第一环7a和其突起50构成 了第一外沟道18,而第二环7b和其突起51限定第二外沟道19。两个环 7a和7b由一支承法兰46包围作用并通过该支承法兰保持在一起。
环7a和7b在其驱动或从动侧端部处形成保持架对中面,所述对中面 局部地对应于保持架5的外轮廓并贴靠在保持架5上。以这种方式保持架 5由外圏7的两个环7a和7b对中并可绕其轴线旋转地被引导。
通过将内圏4装入保持架5并利用一个装配装置将其置于居中位置, 可装配图18和19中示出的对置滚道铰接装置。全部的球体6在此位置可 以穿过保持架5的保持窗并插入内圈4的内沟道12和13内。通过合适的 介质例如油脂将球体6这样保持在保持架5内,以使其不会从保持架中掉 出来。由此可自动地将全部球体6装入保持架5并使保持架和外圏7相连。 现在两个环7a和7b可以套装带有装在其中的球体6的保持架5上,其中 环7a从从动侧端部3包围作用保持架5,而环7b从驱动侧端部2包围保 持架。此时环7a和7b这样地对齐内图4,即笫一内沟道12与第一外沟道 18相对,而第二内沟道13与第二外沟道19相对,从而它们分别形成一个 其中接纳一个球体6的沟道对。
如图13和19所示,可以通过在罩28和外圏7或一个法兰之间i殳置一 个密封环38防止水分/潮气进入铰接装置。参考标号表
1 对置滚道铰接装置
2 驱动侧端部
3 从动侧端部
4 内圏
5 保持架
6 球体
7 外圏 7' 外圏件 7a、 b 环
8 接纳件
9 内圏轴线
10 内圏4的内表面
11 内圏4的外表面
12 第一内沟道
13 第二内沟道
14 第一内沟道滚道底部
15 第二内沟道滚道底部
16 外圈轴线
17 外圏7的内表面
18 第一外沟道
19 第二外沟道
20 第 一外沟道18的滚道底部
21 第二外沟道19的滚道底部
22 第一保持架对中面
23 第二保持架对中面 26 卸荷槽27突起
28軍
29密封盘
30连接法兰
31通孑L (孔口 )
32凸台
33连接孔
34固定卡圏
35保持架5的轴线
36保持架5的外表面
37径向保持窗
38密封环
39成型盘
39a 、 b成型盘
40铆钉
41螺紋连接件
42突起
43盘39的隆起部
44贴合区
45保持架导向盖
46支承法兰
47凹口
48突起
49密封环
50突起
51突起
DK保持架5的外径
DA夕卜圏7的内径
2权利要求
1.一种对置滚道铰接装置形式的球形同步固定铰接装置,具有-一带有外沟道(18,19)的铰接外部件(7),-一带有内沟道(12,13)的铰接内部件(4),-接纳在由外沟道和内沟道构成的沟道对中的传递转矩的球体(6),以及-一带有保持窗(37)的球体保持架(5),所述球体在这些保持窗内被保持在同一平面内,第一外沟道(18)与第一内沟道(12)形成第一沟道对,第一球体(6)保持在该第一沟道对内,第二外沟道(19)与第二内沟道(13)形成第二沟道对,第二球体(6)保持在该第二沟道对内,第一沟道对(12,18)分别与第一沟道对(12,18)径向相对,而第二沟道对(13,19)分别与第二沟道对(13,19)径向相对,其中第一沟道对(12,18)和第二沟道对(13,19)在周向上交替布置,设有八个沟道对(12,18,13,19),以及其中球体保持架(5)具有球形的外表面,并对中地引导在铰接外部件(7)中。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接装置,具有12个或16个沟道对 (12, 18, 13, 19)。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 接外部件(7, 8)在其连接端设计成封闭的。
4. 如权利要求1所迷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当铰接装置 弯转时,所述球体(6)引导在一角度平分的平面内。
5. —种对置滚道铰接装置,具有一驱动侧端部(2)和一从动侧端部(3),带有- 一内圏(4 ),该内圏具有一内圏轴线(9 )和一外表面(11 ), 在所述外表面内绕所述内圏轴线(9)交替分布地设置第一内沟道(12) 和第二内沟道(13),其中第一内沟道(12)从驱动侧端 部(2)开始向从动侧端部(3)的方向延伸且此时笫一内沟道的 滚道底部(14)逐渐远离所述内圏轴线(9),而其中第二内沟道(13) 从从动侧端部(3)开始向驱动侧端部(2)的方向延伸且 第二内沟道的滚道底部(15)此时逐渐远离内圏轴线(9),- 一外圏(7),该外圏具有一外圏轴线(16)和一内表面(17), 在所述内表面中绕所述外圏轴线(16)交替分布地设置有第一外 沟道(18)和第二外沟道(19),且所述第一内沟道(12)分别 与所述第一外沟道相对,而所述第二内沟道(13)分别与所述第 二外沟道(19)相对,并且所述内沟道和所述外沟道分别形成一 对,其中所述第一外沟道(18)从驱动侧端部(2)开始向从动侧 端部(3)的方向延伸且第一外沟道的滚道底部(20)此时逐渐靠 近外圏轴线(16),且其中所述第二外沟道(19)从从动侧端部(3)开始向驱动侧端部(2)的方向延伸且第二外沟道的滚道底 部(21)此时逐渐接近外圏轴线(16),國 一带有一球形的外表面(36)的环形保持架(5),该保持 架设置在内圏(4)和外圏(7)之间,且对应于沟道对(12、 18; 13、 19)的数量具有径向的保持窗(37),接合作用在沟道(12、 13; 18、 19)中的球体(6)在保持窗内被引导,其中,在外圏(7)的内表面(17)内在外沟道(18、 19)之 间形成成对彼此相邻的第一保持架对中面(22)和第二保持架对 中面(23),其中,在外沟道(18, 19)之间和在保持架对中面(22, 23 ) 之间设有卸载槽(26)用于容纳在制造时被挤出的材料。
6. —种对置滚道铰接装置形式的球形同步固定铰接装置,具有一带有外沟道(18, 19)的铰接外部件(7), 一带有内沟道(12, 13)的铰接内部件(4), 接纳在由外沟道和内沟道构成的沟道对中的传递转矩的球体 (6 ),以及带有保持窗(37)的球体保持架(5),所述球体在所述保持 窗内被保持在同一平面内并在铰接装置弯转时被引导到角度平分 的平面上,第一外沟道(18)与第一内沟道(12 )形成第一沟道对,该 笫 一 沟道对的沟道在朝向铰接内部件的连接侧的第一轴向方向上 彼此远离,第一球体(6)保持在所述第一沟道对中,第二外沟道(19)与第二内沟道(13)形成第二沟道对,该 第二沟道对的沟道在朝向铰接外部件的连接侧的第二轴向方向上 彼此远离,第二球体(6)保持在所述第二沟道对中,第一沟道对(12, 18)分别与第一沟道对(12, 18)径向相 对,而第二沟道对(13, 19)分别与第二沟道对(13, 19)径向 相对,其中第一沟道对(12, 18)和第二沟道对(13, 19)在周向 上交替地布置并且设置有八个沟道对(12, 18, 13, 19),以及其中具有球形外表面的球体保持架(5)被保持在铰接外 部件(7)的球形内表面内。
7. —种特别用作车辆半轴的具有至少一个对置滚道铰接装 置形式的球形同步固定铰接装置的铰接轴,其中所述铰接装置具 有以下特征一带有外沟道(18, 19)的铰接外部件(7)、 一带有内沟道(12, 13)的铰接内部件(4)、 接纳在由外沟道和内沟道构成的沟道对中的传递转矩的球体(6 )以及带有保持窗(37)的球体保持架(5),所述球体在所述保持 窗内被保持在同一平面内并在铰接装置弯转时被引导到角度平分 的平面内,第一外沟道(18)与第一内沟道(12)形成第一沟道对,该 第 一 沟道对的沟道在朝向铰接内部件的连接侧的第一轴向方向上 彼此远离,第一球体(6)保持在所述第一沟道对中,第二外沟道(19)与第二内沟道(13)形成第二沟道对,该 第二沟道对的沟道在朝向铰接外部件的连接侧的第二轴向方向上 彼此远离,第二球体(6)保持在所述第二沟道对中,第一沟道对(12, 18)分别与第一沟道对(12, 18)径向相 对,而第二沟道对(13, 19)分别与第二沟道对(13, 19)径向 相对,其中在所述铰接装置中第一沟道对(12, 18)和第二沟道对 (13, 19)在周向上交替布置,并且在所述铰接装置中设置有八 个沟道对(12, 18, 13, 19),其中具有球形外表面的球体保持架(5)被保持在铰接外部件 (7)的球形内表面内,以及其中所述铰接轴具有两个球形同步固定铰接装置和一个带有 集成的轴向移动单元的中间轴。
8. —种特别用作车辆半轴的具有至少一个对置滚道铰接装 置形式的球形同步固定铰接装置的铰接轴,其中所述铰接装置具 有以下特征一带有外沟道(18, 19)的铰接外部件(7)、 一带有内沟道(12, 13)的铰接内部件(4)、 接纳在由外沟道和内沟道构成的沟道对中的传递转矩的球体 (6 )以及带有保持窗(37)的球体保持架(5),所述球体在所述保持 窗内被保持在同一平面内并在铰接装置弯转时被引导到角度平分的平面上,第一外沟道(18)与第一内沟道(12)形成第一沟道对,该 第一沟道对的沟道在朝向铰接内部件的连接侧的第一轴向方向上 彼此远离,第一球体(6)保持在所述第一沟道对中,第二外沟道(19)与第二内沟道(13)形成第二沟道对,该 第二沟道对的沟道在朝向铰接外部件的连接侧的第二轴向方向上 彼此远离,第二球体(6)保持在所述第二沟道对中,第一沟道对(12, 18)分别与第一沟道对(12, 18)径向相 对,而第二沟道对(13, 19)分别与第二沟道对(13, 19)径向 相对,其中在所述铰接装置中第一沟道对(12, 18)和第二沟道对 (13, 19)在周向上交替布置,以及其中所述铰接轴具有两个球形同步固定铰接装置和一个带有 集成的轴向移动单元的中间轴。
全文摘要
一个对置滚道铰接装置(1)包括一个带有第一内沟道(12)和第二内沟道(13)的内圈(4)、一个带有分别和第一和第二内沟道(12、13)形成一对的第一外沟道(18)和第二外沟道(19)的外圈(7)、一个设置在内套(4)和外套(7)之间的并相应于沟道对(12、18;13、19)数量具有径向保持窗(37)的环形保持架(5),接合作用在所述沟道(12、18;13、19)中球体(6)在所述保持窗中被引导。根据本发明所述对置滚道铰接装置(1)的外圈(7)是一个一体的无屑加工地形成在外沟道(18、19)中的封闭环。可选地,外圈(7)包括至少两个在外圈轴线(16)上前后顺序设置并共同使保持架(5)对中的元件(7’、7a、7b、39、39a、39b)。
文档编号F16D3/223GK101294605SQ20081010072
公开日2008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7日
发明者M·D·雅各布, W·雅各布 申请人:轴成型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