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材扣合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53498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板材扣合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为一种板材扣合装置,该扣合装置的基座内部具滑移空间、外壁面剖设限位槽道,并于滑移空间内活动装设驱动杆体,而驱动杆体顶部的杆头露出滑移空间顶部外、底部设有连动杆体延伸出滑移空间底部外、并设有卡扣部可穿设两个预设板材进行卡持,再于驱动杆体外活动套设滑动导管及结合旋转卡制体,利用滑动管体顶部帽头的导引坡道,供驱动杆体带动旋转卡制体以抵缘的抵持凸缘于导引坡道上滑移,旋转卡制体外表面凸设有限位凸块、可嵌入基座的限位槽道内移动,另于滑动导管的外部套设有弹性体顶持于帽头,达到旋转驱动杆体快速扣合预设板材的目的。
【专利说明】板材扣合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板材扣合装置,尤指通过旋转压接方式稳定扣合预设板材的扣合装置,通过基座的滑移空间内组装驱动杆体、连动杆体及滑动导管与旋转卡制体,而供驱动杆体带动连动杆体延伸出基座外、可稳定扣合预设板材。
【背景技术】
[0002]一般的板材(板对板)在组装、接合时,是利用具有旋钮、套环及螺钉的定位螺丝予以锁接,为可运用于工作母机或者其他板对板连接的板材所使用;然所述的这些工作母机需要运用板材进行锁接处,可利用板材活动组装、锁接、拆卸方式,当动力装置发生当机或故障、损坏时,或者速率调整装置进行速率的变化、调整时,将板材卸除以进行相关的维修、调整作业,而板材通过复数定位螺丝予以锁固,所以在拆卸过程中容易造成定位螺丝的脱落、遗失,则无法将板材重新再锁固回原位,影响组装、拆解作业的不便与麻烦。
[0003]再者,随着电脑科技的不断创新、进步,电脑或各类电子、电气产品应用的层面更加广泛、使用功能持续扩大、增加,在电脑或电子、电气产品中,因功能不同而分别组装硬碟机、光碟机、刻录机或电源等各式机具,而各种机具在组装时都是利用螺钉对位锁固于主机的机架上,但因机具上的螺孔小与机架上的螺孔对位不易、供螺钉锁固时,必须使用手工具(螺丝起子)在操作上相当麻烦,且因螺钉体积小,在拆解、组装过程中容易遗失,影响组装作业不顺畅,因此,如图8、图9所示,有业者研发锁扣结构A,凭借外壳座Al固设于机架B上,再利用旋转锁杆A2顶部环扣A21,旋动旋转锁杆A2以底部锁接螺杆A22,锁接于两个板材C1、C2的螺孔C3中,虽可避免锁扣结构A遗失的缺点,但锁扣结构A在旋转施压时,受到限位槽A23及限位滑块A24的限制,仅在半圈的距离间旋转,将底部锁接螺杆A22锁入两个板材Cl、C2的螺孔C3内,在实际使用、实施时,仍存在些许麻烦与困扰,如:
[0004](I)旋转锁杆A2因受到限位槽A23、限位滑块A24的限制,旋转圈数仅只半圈而已,则旋转螺杆A2底部锁接螺杆A22锁入两个板材Cl、C2的螺孔C3也为半圈而已,锁接不确实、也不稳定,稍受外力影响即可能松脱或分离。
[0005](2)旋转锁杆么2受到水平横向的限位槽A23、限位滑块A24的限位,在半圈(约180度)的范围内往复滑移,但并未形成卡制、定位,也容易受到旋转锁杆A2上套设的弹簧A25的反弹力,使锁接螺杆A22退出两个板材Cl、C2的螺孔C3。
[0006](3)利用环扣A21转动旋转锁杆A2时,并无法辨识底部锁接螺杆A22转动的位置及方向,不易判别锁接螺杆A22在两个板材Cl、C2的螺孔C3内锁固的情况,则容易发生锁固不确实而松脱的现象。
[0007](4)旋转螺杆A2顶部设置环扣A21供旋转,但因环扣A21体积小、可供抓握的位置不多造成不易握持,而导致在转动旋转螺杆时A2相当不方便。
[0008](5)旋转锁杆A2底部的锁接螺杆A22,在锁入两个板材Cl、C2的螺孔C3时,因螺孔C3的厚度较薄、与锁接螺杆A22接触的范围少,造成锁接强度不足、相当容易发生脱离的缺失。[0009]因此,如何解决目前主机内部机架与板材间,应用的锁扣结构锁接板材不确实、容易松脱的问题及困扰,且旋转锁杆旋转的范围仅半圈,锁固两个板材的结合度不足、容易脱落的缺失与不便,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

[0010]故,发明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可利用旋动卡扣方式,将机架结合于板材上、不易松脱的板材扣合装置。
[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2]一种板材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驱动杆体及滑动导管,其中:
[0013]该基座内部具有滑移空间,且滑移空间朝基座外壁面剖设有具有解扣、扣合作用的限位槽道;
[0014]该驱动杆体活动装设于基座的滑移空间,顶部设有露出滑移空间外供旋动的杆头,底部则设有延伸出滑移空间外的连动杆体、且连动杆体位于基座外的一侧设有穿设于两个预设板材的固定孔进行卡持、定位的卡扣部,而驱动杆体及连动杆体间切设有两个相对式卡制边;
[0015]该滑动导管活动套设于驱动杆体外,内部具有套设于驱动杆体外的通孔,顶部设有具有导引坡道的帽头,并设有在导引坡道上滑移、受驱动杆体带动的旋转卡制体,且旋转卡制体设有组装于驱动杆体的两个卡制边的嵌合孔,而旋转卡制体外表面凸设有位于基座的限位槽道内移动的限位凸块,再于滑动导管的外部套设有顶持于帽头的弹性体。
[0016]该基座内部滑移空间一侧朝外形成镂空状,则该基座呈U形长杆状,并在该基座一侧边向外延伸垂直的固定翼板,且翼板上设有至少一个供锁钉穿设的对接孔。
[0017]该基座的滑移空间朝外壁面剖设有呈L形状的限位槽道,且限位槽道一侧设有与基座呈相垂直、横向延伸的扣合区,另一侧设有与基座呈平行、纵向延伸的解扣区。
[0018]该驱动杆体与底部设有内凹式的结合孔,并在连动杆体顶部设有组装、固定于结合孔内的结合杆,该连动杆体的杆径小于或等于驱动杆体的杆径。
[0019]该驱动杆体顶部的杆头,设有贯通的轴孔,且轴孔内穿设两侧露出外部的轴杆,再利用杆头两个外侧轴杆组装活动式的旋动体,而旋动体底部两侧分别设有具有转轴孔并通过该转轴孔穿设在轴杆两侧的连接部,另在旋动体两个外侧分别设有握持部。
[0020]该滑动导管顶部设有帽头,且帽头顶部具有呈高低起伏的导引坡道,并在导引坡道的相对位置分别设有两个卡制槽、相邻两个卡制槽分别设有深度大于两个卡制槽的两个定位卡槽,以供两个卡制槽、两个定位卡槽在导引坡道呈相邻90度的十字交错方式排列,供旋转卡制体在导弓I坡道上旋转移动。
[0021]该滑动导管于帽头上设有在导引坡道上滑移的旋转卡制体,而旋转卡制体底缘凸设有抵持凸缘,该抵持凸缘在导引坡道上滑移并卡持在卡制槽或定位卡槽内形成暂时卡扣、定位。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23]1.该扣合装置的基座外壁面剖设限位槽道、内部滑移空间活动装设驱动杆体,而驱动杆体顶部的杆头露出基座外部、底部连动杆体延伸出基座底部外,连动杆体底部设有卡扣部可穿设两个预设板材进行卡持,再于驱动杆体外活动套设滑动导管及结合旋转卡制体,利用滑动管体顶部帽头的导引坡道,供驱动杆体带动旋转卡制体以抵缘的抵持凸缘于导引坡道上滑移,旋转卡制体外表面凸设有限位凸块、可嵌入基座的限位槽道内移动,另于滑动导管的外部套设有弹性体顶持于帽头,达到旋转驱动杆体快速扣合预设板材的目的。
[0024]2.该基座为呈U形长杆状,内部滑移空间一侧朝外呈镂空状,再于外壁面剖设L形状的限位槽道,且限位槽道一侧设有与基座呈垂直状横向的扣合区、另一侧设有与基座呈平行纵向的解扣区;并于基座一侧边向外延伸固定翼板,则固定翼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对接孔,可供螺钉穿入再锁接于机构架壳的螺孔处。
[0025]3.该驱动杆体于杆头处设有贯通的轴孔,可供轴杆穿设且两侧露出杆头外,并利用杆头两侧轴杆供旋动体底部二连接部的转轴孔活动组装,及可利用旋动体两侧握持部供抓握,以旋转驱动杆体转动;另于驱动杆体底部设有结合孔,可供连动杆体顶部的结合杆相对组装、结合,而于驱动杆体与连接杆体间,设有两个相对式卡制边,可供旋转卡制体的嵌合孔相对卡扣、组合,以供旋转卡制体受驱度杆体带动而旋转,且驱动杆体外部活动套设滑动导管,而滑动导管顶部帽头设有呈高低、起伏的导引坡道,并于导引坡道设有呈90度相邻的两个卡制槽、两个定位卡槽,为呈十字状交错排列,并供旋转卡制体底部凸设的抵持凸缘,在导引坡道上滑移,并可分别嵌入卡制槽或定位卡槽,供连动杆体形成扣合或解锁状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
[0027]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0028]图3是本发明另一方向的立体分解图;
[0029]图4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30]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组装时的立体分解图;
[0031]图6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旋转扣合前的侧视图;
[0032]图7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旋转扣合后的侧视图;
[0033]图8是现有锁扣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0034]图9是现有锁扣结构锁固板材的侧视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1-基座;10-滑移空间;111-扣合区;101-上区间;112_解扣区;102-下区间;12-固定翼板;103_肩部;120_对接孔;11_限位槽道;121_螺钉;2_驱动杆体;20_结合孔;2123_握持部;21_杆头;22_连动杆体;210_轴孔;221_结合杆;211_轴杆;222_卡扣部;212_旋动体;2221_扣持凸块;2121_连接部;2222_侧平面;2122_转轴孔;23_卡制边;3_滑动导管;30_通孔;321-卡制槽;31_帽头;322_定位卡槽;311_止挡环面;33_旋转卡制体;312_弹性体;330_嵌合孔;313_限位止挡面;331_抵持凸缘;32_导引坡道;332_限位凸块;4_机构架体;40_螺孔;420_限位孔;41_定位片;43_第两个板材;410-定位穿孔;430_嵌扣孔;42_第一板材;A-锁扣结构;A1_外壳座;A23_限位槽;A2_旋转锁杆;A24-限位滑块;A21-环扣;A25-弹簧;A22_锁接螺杆;B_机架;C1_板材;C3_螺孔;C2-板材。【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实施的方法,兹绘图就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0037]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是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另一方向的立体分解图,由图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发明的扣合装置包括基座1、驱动杆体2及滑动导管3,其中:
[0038]该基座I内部具滑移空间10,且由滑移空间10朝外壁面剖设有呈L形的限位槽道11,并相对限位槽道11于基座I内侧滑移空间10,形成上区间101、下区间102,上区间101、下区间102交接处形成肩部103,而限位槽道11 一侧设有与基座I呈垂直状横向的扣合区111、另一侧即设有与基座I呈平行纵向的解扣区112,再于基座I 一侧边往外延伸设有固定翼板12,且固定翼板12上设有至少一个对接孔120,各对接孔120分别供螺钉121穿入。
[0039]该驱动杆体2顶部具有杆头21,且杆头21设有贯通的轴孔210,可供轴杆211穿入后两侧分别伸出杆头21两个外侧,再利用杆头21两个外侧的轴杆211,可供旋动体212底部两侧连接部2121的转轴孔2122,分别活动组装、穿设在轴杆211两侧,并于旋动体212两侧面分别设有凹陷的握持部2123,而驱动杆体2底部设有结合孔20,可供连动杆体22顶部的结合杆221相对组装、连结,而连动杆体22于远离驱动杆体2另一侧的底部,设有卡扣部222,而卡扣部222于连动杆体22底部凸设有两个相对的扣持凸块2221、另两个相邻侧边则设有削平状的侧平面2222,再于驱动杆体2与连动杆体22连接位置,设有两个相对式卡制边23。
[0040]该滑动导管3内部具有贯穿的通孔30,顶部设有帽头31,且帽头31底部具有止挡环面311、并于外径两个相对位置切削呈限位止挡面313,再于限位止挡面313外侧套设有弹性体312,而帽头31顶部具有连续环绕、而呈高低、起伏状的导引坡道32,再于导引坡道32设有两个相对的卡制槽321,相邻卡制槽321另两侧设有定位卡槽322,则供两个卡制槽321、两个定位卡槽322呈相邻90°的十字状交错排列,且相对帽头31的顶部外侧设有旋转卡制体33,旋转卡制体33内部具有嵌合孔330,底部凸设有圆弧状的抵持凸缘331,外表面另凸设有限位凸块332。
[0041]上述各构件于组装时,利用基座I内部滑移空间10的上区间101、下区间102,供驱动杆体2及滑动导管3活动组装,且滑动导管3的帽头31、旋转卡制体33,共同置入上区间101,而帽头31下方两侧限位止挡面313,局部卡置入下区间102内,受到下区间102缩小宽度的限位,也供滑动导管3外套设的弹性体312,分别顶持在止挡环面311及肩部103之间,驱动杆体2顶部的杆头21、旋动体212为露出基座I顶部外、底部连动杆体22也利用卡扣部222延伸出基座I底部外,而于驱动杆体2、连动杆体22外部供滑动导管3以通孔30活动穿设、套装,且旋转卡制体33利用嵌合孔330,组装、扣持于驱动杆体2外的两个卡制边23,供旋转卡制体33结合于驱动杆体2、并受驱动杆体2带动旋转,而旋转卡制体33外表面凸设的限位凸块332,即对位嵌入基座I外壁面的限位槽道11内,即可利用驱动杆体2带动旋转卡制体33,以抵持凸缘331于滑动导管3的导引坡道32上旋动、滑移,且在导引坡道32的卡制槽321、定位卡槽322间滑移、卡制,并利用旋转卡制体33向下推抵帽头31、滑动导管3、弹性体312,且滑动导管3外侧两个相对限位止挡面313,受到下区间102的限位,供滑动导管3在位移过程、不会产生轴向旋转,也将弹性体312往肩部103挤压,再带动连动杆体22向基座I底部进行伸缩的活动,以通过基座1、驱动杆体2及滑动导管3等组构成本发明的扣合装置。
[0042]而上述基座1,呈U形长杆状,内部滑移空间10 —侧向外呈镂空状,且于一侧边向外延伸固定翼板12 ;又,滑移空间10内部的上区间101、下区间102,该下区间102的宽度小于上区间101的宽度。
[0043]请参阅图疒图7所示,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另一方向的立体分解图、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另一实施例组装时的立体分解图、再一实施例旋转扣合前的侧视图、再一实施例旋转扣合后的侧视图,由图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发明的扣合装置,利用基座I的固定翼板12上至少一个对接孔120,对位于机构架体4侧边的螺孔40处,再利用复数螺钉121穿过各对接孔120、并锁入各螺孔40中,以供扣合装置的基座I组装、定位于机构架体4的外侧,基座I的滑移空间10内组装的驱动杆体2,即通过连动杆体22以卡扣部222,对位于机构架体4底部延伸的定位片41的定位穿孔410,而机构架体4外部可供组装至少一个扣合装置,且机构架体4欲组装于两个相邻的第一板材42、第两个板材43时,利用机构架体4底部的定位片41、外侧的基座I底部的卡扣部222,对位第一板材42的限位孔420、第两个板材43的嵌扣孔430,即可通过旋动体212的两侧握持部2123供抓握,先向下抵压驱动杆体2顶部的杆头21,分别带动驱动杆体2上的旋转卡制体33的限位凸块332、自基座I的限位槽道11的解扣区112向下移动,且旋转卡制体33向下推抵帽头31、弹性体312,供旋转卡制体33底部的抵持凸缘331,于帽头31上的导引坡道32的卡制槽321、定位卡槽322间位移、卡制(约转动90° ),且滑动导管3外侧两个相对限位止挡面313,受到下区间102的限位,则于位移过程、不会产生轴向旋转,并同步推动底部连动杆体22的卡扣部222,通过两侧削平的侧平面2222,伸入定位片41的定位穿孔410、第一板材42的限位孔420及第两个板材43的嵌扣孔430,再旋转驱动杆体2的杆头21的旋动体212,而带动旋转卡制体33的限位凸块332,在限位槽道11的横向位移、进入扣合区111,也带动连动杆体22底部的卡扣部222旋转,利用卡扣部222的扣持凸块2221,转向卡制在嵌扣孔430底部,即将基座1、驱动杆体2、连动杆体3及机构架体4稳固扣合在第一板材42、第两个板材43,形成稳固的组装、结合,并不易松动、脱离,方便机构架体4与第一板材42、第两个板材43间的重复组装或拆解,相当简易操作、不必使用手工具或任何工具、对位相当方便、快速,达到组装作业省时、省工的目的。
[0044]如此,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本发明的板材的扣合装置,凭借基座I的滑移空间10组装驱动杆体2、连动杆体22及滑动导管3、旋转卡制体33,且旋转卡制体33组装于驱动杆体2上,通过限位凸块332凸伸入基座I的限位槽道11内,并利用底部抵持凸缘331抵持在滑动导管3的导引坡道32,而利用驱动杆体2的杆头21处活动组装的旋动体212,抓握两侧握持部2123处,以旋转驱动杆体2带动旋转卡制体33、连动杆体22在滑移空间10内旋转、上下位移的功能,可通过驱动杆体2下压、且以旋转卡制体33抵持滑动导管3的导引坡道32,并推动连动杆体22伸出基座I底部外,再旋转驱动杆体2带动连动杆体22旋转,俾可达到凭借连动杆体22以卡扣部222穿过机构架体4的定位穿孔410、第一板材42的限位孔42及第两个板材43的嵌扣孔430,并旋转连动杆体22以卡扣部222卡扣在嵌扣孔430的目的,且驱动杆体2、连动杆体22、滑动导管3及旋动卡制体33在基座I的滑移空间10内,方便旋转、不必使用任何工具,且可利用驱动杆体2带动旋转卡制体33以抵持凸缘331在滑动导管3顶部的导引坡道32旋转、滑移,并将旋转卡制体33向下推抵帽头31、弹性体312,且滑动导管3外侧两个相对限位止挡面313,受到下区间102的限位,而于位移过程不会产生轴向旋转,供驱动杆体2、连动杆体22旋转后可以暂时卡制、定位的功效,故举凡可达成前述效果的结构、装置都应受本发明所涵盖,此种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0045]上述本发明的板材扣合装置于实际使用时,为可具有下列各项优点,如:
[0046](—)驱动杆体2、连动杆体22在基座I的滑移空间10内先下压后、再旋转,供连动杆体22底部的卡扣部222穿过机构架体4、第一板材42及第两个板材43,并利用两侧扣持凸块2221分别扣持在第两个板材43的嵌扣孔430,达到稳固嵌扣、组合、不易松动或脱落。
[0047](二)驱动杆体2上组装转卡制体33,且利用旋转卡制体33的限位凸块332、凸伸入基座I的限位槽道11内,而受到限位槽道11两侧的扣合区111、解扣区112的卡制、限位,而使驱动杆体2、连动杆体22不易与第两个板材43脱离。
[0048](三)旋转卡制体33在向下推抵帽头31、滑动导管3、弹性体312时,滑动导管3外侧两个相对限位止挡面313,受到下区间102的限位,供滑动导管3在位移过程中、不会产生轴向旋转。
[0049](四)驱动杆体2上组装的旋转卡制体33,通过限位凸块332,在基座I的限位槽道11位移,在扣合区111及解扣区112之间,形成左、右的横向移动以及上、下的高低位移,具有明显的驱动差异,驱动连动杆体22的卡扣部222,确实嵌扣在第一板材42的限位孔420、第两个板材43的嵌扣孔430,可以确认卡扣的状态,达到稳定扣持的效果。
[0050](五)通过基座I的限位槽道11以解扣区112,扣合区111之间,形成约四分之一圆(90° )的旋转距离,缩短驱动杆体2旋转的距离、时间,并适合手部转动范围、为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
[0051 ](六)驱动杆体2在进行扣持或解扣的过程,同时驱动旋转卡制体33在滑动导管3顶部的导引坡道32,进行滑行、位移,并抵压滑动导管3向下挤压弹性体312,造成驱动杆体2产生向上反弹的迫紧力,则可同时带动连动杆体22产生反弹迫紧力,而确实紧扣在第一板材42的限位孔420、第两个板材43的嵌扣孔430内,不易松动或脱落。
[0052]故,本发明为主要针对机构架体与板材的扣合装置进行设计,凭借扣合装置的基座内部滑移空间,组装驱动杆体、连动杆体及滑动导管、旋转卡制体,通过下压驱动杆体推动连动杆体伸出基座底部外,并旋转驱动杆体带动旋转卡制体抵压滑动导管的导引坡道、连动杆体,而可达到利用连动杆体的卡扣部穿过机构架体、第一板材及第两个板材,形成稳固组装、结合为主要保护重点,可通过基座组装在机构架体的侧边,并利用驱动杆体、连动杆体配合滑动导管、旋转卡制体,在基座的滑移空间内上、下位移及旋转,乃仅使扣合装置具有简易操作、稳定组装、扣合的优势,且便于重复拆解、组装,不必使用任何工具、操作更方便。
[0053]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板材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驱动杆体及滑动导管,其中: 该基座内部具有滑移空间,且滑移空间朝基座外壁面剖设有具有解扣、扣合作用的限位槽道; 该驱动杆体活动装设于基座的滑移空间,顶部设有露出滑移空间外供旋动的杆头,底部则设有延伸出滑移空间外的连动杆体、且连动杆体位于基座外的一侧设有穿设于两个预设板材的固定孔进行卡持、定位的卡扣部,而驱动杆体及连动杆体间切设有两个相对式卡制边; 该滑动导管活动套设于驱动杆体外,内部具有套设于驱动杆体外的通孔,顶部设有具有导引坡道的帽头,并设有在导引坡道上滑移、受驱动杆体带动的旋转卡制体,且旋转卡制体设有组装于驱动杆体的两个卡制边的嵌合孔,而旋转卡制体外表面凸设有位于基座的限位槽道内移动的限位凸块,再于滑动导管的外部套设有顶持于帽头的弹性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板材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内部滑移空间一侧朝外形成镂空状,则该基座呈U形长杆状,并在该基座一侧边向外延伸垂直的固定翼板,且翼板上设有至少一个供锁钉穿设的对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板材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的滑移空间朝外壁面剖设有呈L形状的限位槽道,且限位槽道一侧设有与基座呈相垂直、横向延伸的扣合区,另一侧设有与基座呈平行、纵向延伸的解扣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板材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杆体与底部设有内凹式的结合孔,并在连动杆体顶部设有组装、固定于结合孔内的结合杆,该连动杆体的杆径小于或等于驱动杆体的杆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板材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杆体顶部的杆头,设有贯通的轴孔,且轴孔内穿设两侧露出外部的轴杆,再利用杆头两个外侧轴杆组装活动式的旋动体,而旋动体底部两侧分别设有具有转轴孔并通过该转轴孔穿设在轴杆两侧的连接部,另在旋动体两个外侧分别设有握持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板材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滑动导管顶部设有帽头,且帽头顶部具有呈高低起伏的导引坡道,并在导引坡道的相对位置分别设有两个卡制槽、相邻两个卡制槽分别设有深度大于两个卡制槽的两个定位卡槽,以供两个卡制槽、两个定位卡槽在导引坡道呈相邻90度的十字交错方式排列,供旋转卡制体在导引坡道上旋转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板材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滑动导管于帽头上设有在导引坡道上滑移的旋转卡制体,而旋转卡制体底缘凸设有抵持凸缘,该抵持凸缘在导引坡道上滑移并卡持在卡制槽或定位卡槽内形成暂时卡扣、定位。
【文档编号】F16B5/00GK103573766SQ201210251451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9日
【发明者】曾英智 申请人:恒昌行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