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曲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75422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曲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曲拐,包括连杆轴颈和对称设于连杆轴颈两端的轴承位,所述轴承位的外缘下端对称设有平衡块。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设于连杆轴颈两端的轴承位的外缘下端对称设置平衡块,当曲拐装配好后进行动平衡实验时,一旦发现动平衡检测不达标,即可以通过在平衡块上钻孔来获得最佳的平衡效果,而非采取对曲拐其它的连体部件去重以获得一个勉强的平衡值的处理办法,且在曲轴的动平衡实验时,可以在360°任意部位进行去重以获得最佳动平衡量,大大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使得发动机其他部位保持相对稳定,使发动机提升到理论的运作功率,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曲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机械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结构的改进以解决平衡量不达标的问题的曲拐。
【背景技术】
[0002]曲拐,由一个连杆轴颈、左右两个对称的轴承位和左右两个主轴颈构成。
[0003]曲拐组装好后也叫做曲轴总成,一个曲轴总成由多个曲拐组成,在直列发动机中曲拐数等于汽缸数,V型发动机中曲轴的曲拐数等于汽缸数的一半。一台发动机的性能好坏取决于它的震动量,而震动的主要来源就是曲轴飞轮的综合平衡量,当曲轴的动平衡不达标时,即会在高速运转产生发动机震动,当动平衡超标严重时,发动机就可能会受到损坏,即影响了发动机的正常工作,由此可见,组成曲轴的曲拐在发动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0004]现有技术中,当曲轴的动平衡不达标时,往往采取对曲拐其它的部件去重以获得一个勉强的平衡值的处理办法,但这种处理手段还是因为没有准确的去重位置而无法达到曲轴的动平衡,只能是暂时的、大致的平衡,这种动平衡不达标的情况会减短轴承的使用寿命,使得发动机其它部位的紧固件松动甚至掉落且无法使发动机提升到理论的运作功率,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由于现有技术中,当曲轴的动平衡不达标时,往往采取对曲拐其它的连体部件去重以获得一个勉强的平衡值的处理办法,但这种处理手段得到曲轴动平衡量不很理想,导致的由于动平衡不达标,直接减短轴承的使用寿命,使得发动机其它部位的紧固件松动甚至掉落且无法使发动机提升到理论的运作功率,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优化结构的曲拐。
[0006]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曲拐,包括连杆轴颈和对称设于连杆轴颈两端的轴承位,所述轴承位的外缘下端对称设有平衡块。
[0007]优选地,所述对称设于轴承位的外缘下端的平衡块为圆弧形,所述平衡块的圆弧度数为120°。
[0008]优选地,所述轴承位以轴心为中心均匀分布有3个定位孔,相邻两定位孔的夹角为 120。。
[000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优化结构的曲拐,通过在设于连杆轴颈两端的轴承位的外缘下端对称设置平衡块,当曲拐装配好后进行动平衡实验时,一旦发现动平衡检测不达标,即可以通过在平衡块上钻孔来获得最佳的平衡效果,而非采取对曲拐其它的连体部件去重以获得一个勉强的平衡值的处理办法,且在曲轴的动平衡实验时,可以在360°任意部位进行去重以获得最佳动平衡量,大大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使得发动机其他部位保持相对稳定,使发动机提升到理论的运作功率,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0013]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曲拐,包括连杆轴颈I和对称设于连杆轴颈I两端的轴承位2,所述轴承位2的外缘下端对称设有平衡块3。
[0014]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最大的优势即是在设于连杆轴颈I两端的轴承位2的外缘下端对称设置平衡块3。由于曲拐属于运动件,在工作时属于360°旋转,所以当曲拐装配完成后要求必须做动平衡实验,当动平衡检测不达标时,现有技术的曲拐因为没有去重位置而无法去重,只能通过在其它的连体部件上去重来获得一个勉强的平衡值;而本实用新型由于在轴承位2的外缘设置了平衡块3,当动平衡检测不达标时,可以在平衡块3上任意适合的位置钻孔以获得最佳平衡效果,既不影响整体的部件完整性,亦可以解决动平衡不达标的问题。
[0015]所述对称设于轴承位2的外缘下端的平衡块3为圆弧形,所述平衡块3的圆弧度数为120°。
[0016]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实际的动平衡测试时去重孔的位置可能在圆周上360°的任意一处,同时曲拐在组装为曲轴时一般采用6个曲拐重叠组成,故此时将圆弧形的平衡块3的圆弧度数设为120°,即相邻两曲拐在组装时只需错开120°,就可以满足曲轴上每三个连续的曲拐即带有360°方向上的平衡块3,在动平衡实验时就可以在圆周上360°的任意部位进行去重来获得最佳动平衡量。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一方面降低了成本,保证了制造的简便及标准化,另一方面避免了平衡块3在需要被去重时,去重孔角度不在平衡块3上的情况的发生,满足了 360°去重的需求,避免动平衡不达标,大大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使得发动机其他部位保持相对稳定,使发动机提升到理论的运作功率,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0017]所述轴承位2以轴心为中心均匀分布有3个定位孔4,相邻两定位孔4的夹角为120。。
[0018]本实用新型中,轴承位2上设有3个均匀分布的定位孔4,即相邻两定位孔4与轴承位2的轴心间构成的夹角为120°,保证了曲拐在装配时,不管是相对下个工件旋转120°、240°、360°,都能使得相邻的曲拐的定位孔4对应,定位到位、制造简单,保证了平衡块3的设置简单、去重的便捷及制造的标准化。
[0019]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轴承位2的安装端面5设置为外缘凸出、中间部分呈圆弧状凹进的圆弧面,这种结构保证了相邻两曲拐在安装时安装端面5与安装端面5的外缘能紧密贴合,避免了贴合不到位造成的漏油、油压偏低等问题,亦更方便排查问题及检修。
[0020]本实用新型中,对称设于连杆轴颈I两端的轴承位2的安装端面5的圆弧面为劣弧面,弓高为0.005?0.015mm。
[0021]本实用新型中,定位孔4的厚度为23mm,取代了现有技术中18mm的厚度值,这使得当两个曲拐叠起来时,定位孔4的厚度较现有技术增加了 10mm,抗扭矩力更强。[0022]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曲轴的动平衡不达标时,往往采取对曲拐其它的连体部件去重以获得一个勉强的平衡值的处理办法,但这种处理手段得到曲轴动平衡量不很理想,导致的由于动平衡不达标,直接减短轴承的使用寿命,使得发动机其它部位的紧固件松动甚至掉落且无法使发动机提升到理论的运作功率,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通过在设于连杆轴颈I两端的轴承位2的外缘下端对称设置平衡块3,当曲拐装配好后进行动平衡实验时,一旦发现动平衡检测不达标,即可以通过在平衡块3上钻孔来获得最佳的平衡效果,而非采取对曲拐其它的连体部件去重以获得一个勉强的平衡值的处理办法,且在曲轴的动平衡实验时,可以在360°任意部位进行去重以获得最佳动平衡量,大大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使得发动机其他部位保持相对稳定,使发动机提升到理论的运作功率,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曲拐,包括连杆轴颈和对称设于连杆轴颈两端的轴承位,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位的外缘下端对称设有平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拐,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称设于轴承位的外缘下端的平衡块为圆弧形,所述平衡块的圆弧度数为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拐,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位以轴心为中心均匀分布有3个定位孔,相邻两定位孔的夹角为120°。
【文档编号】F16C3/06GK203500266SQ201320592934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4日
【发明者】潘荣国 申请人:浙江东新动力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