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85947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为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其实现了在进行用来把转向盘保持在调节后的位置的操作时,减小在此操作的前半段施加到调节杆(14)上的操作力矩,而且操作性良好。驱动侧凸轮面(20a)中的从能调整转向盘的位置的状态过渡到能保持其位置的状态时能与被驱动侧连续面(24a)滑动接触的部分(滑动接触部假想线(M)),在与被驱动侧连续面(24a)的圆周方向一端(N1)重叠的状态下,相对于被驱动侧连续面(24a)的圆周方向一端(N1)朝圆周方向一侧倾斜。由此,当进行上述操作时,驱动侧凸轮面(20a)与被驱动侧连续面(24a)的滑动接触部分从径向内端到径向外侧逐渐地增加。
【专利说明】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能够对机动车的转向盘的上下位置或前后位置进行调节的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具体来说,涉及设置在此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上、用来进行转向盘位置的保持及其解除的凸轮装置的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作为对应于驾驶者的体格、驾驶姿势等进行转向盘的高度位置调节的装置,有记载在了日本特开2009-227181号公报、日本特开2010-254159号公报、日本特开2011-121443号公报等中的倾动转向装置。图13?图16表示倾动转向装置的现有结构的一例。此倾动转向装置具备通过操作被固定在其后端部(图13的右端部)的转向盘(未图示)来进行旋转的转向轴1,和支撑固定在车身上并把转向轴I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其内侧的转向柱2。转向柱2的前端部(图13的左端部)摆动自如地支撑在倾动轴4上,该倾动轴4支撑在被固定在车身(未图示)上的前侧的车身侧托架3上。另一方面,转向柱2的中间部以能够调节高度位置的方式支撑在被固定在车身上的后侧的车身侧托架5。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前后”表示机动车的行进方向上的“前后”。
[0003]后侧的车身侧托架5,通过把金属板折曲成形来获得,具备设置在上部的安装板部6,和从安装板部6朝下方下垂的相互平行的I对支撑板部7。而且,在这些支撑板部7的相互对着(日文:整合)的位置形成有以倾动轴4作为中心的圆弧状且朝上下方向伸长的倾动用长孔8。而且,通过把金属板折曲成形而获得的截面大致为U字形的变位托架9,通过焊接等被固定在转向柱2的中间部中的被夹在支撑板部7彼此间的部分。变位托架9具备与支撑板部7重合的彼此平行的I对被夹持部10,在各个被夹持部10中的与倾动用长孔8对着的部分形成有相互同心的通孔11。而且,杆状部件12插通在这些通孔11与倾动用长孔8中。
[0004]分别在杆状部件12的轴向一端部(图14的左端部)设有调节杆14,在杆状部件的靠轴向中间部一端的部分设有凸轮装置15,在杆状部件12的轴向另一端部(图14的右端部)设有推压部件13。这些部件构成根据调节杆14的摇动来对支撑板部7的内侧面彼此的间隔进行扩大缩小的倾动锁定机构。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推压部件13由安装在杆状部件12的一端部的螺母13构成。
[0005]凸轮装置15通过驱动凸轮16与被驱动凸轮17的组合构成。驱动凸轮16整体为圆形轮状,具有用来插通杆状部件12的中心孔。而且,在组装状态下的驱动凸轮16的宽度方向内侧面(图14的右侧面)设有驱动侧凸轮面20,该驱动侧凸轮面20在圆周方向上交替地配置有多个驱动侧凹面18,和从这些驱动侧凹面18朝宽度方向内侧(图14的右侧、图16的表面侧)突出的多个驱动侧凸面19。驱动凸轮16结合固定在调节杆14的根端部,随着调节杆14的往复摇动而在杆状部件12的周围进行往复旋转。另外,驱动凸轮16被设置成能相对于杆状部件12旋转的状态,或者,被设置成能与杆状部件12同步旋转的状态。
[0006]被驱动凸轮17,与驱动凸轮16同样,整体为圆形轮状,具备用来插通杆状部件12的中心孔。而且,在组装状态下的被驱动凸轮17的宽度方向外侧面(图14的左侧面)设有被驱动侧凸轮面23,该被驱动侧凸轮面23沿圆周方向交替地配置有多个被驱动侧凹面21,和从这些被驱动侧凹面21朝宽度方向外侧(图14的左侧、图15的表面侧)突出的多个被驱动侧凸面22。被驱动侧凸面22的圆周方向一端(基于用来把转向盘保持在调节后的高度位置的调节杆14的操作使驱动凸轮16旋转时的的旋转起点侧的端部,即,图14的顺时针方向的端部),和被驱动侧凹面21的圆周方向另一端(基于用来把转向盘保持在调节后的高度位置的调节杆14的操作使驱动凸轮16旋转时的旋转终点侧的端部,即,图14的逆时针方向的端部),通过被驱动侧连续面24在圆周方向上连续。而且,在被驱动凸轮17的宽度方向内侧面形成有卡合凸部25。
[0007]被驱动凸轮17以能够对杆状部件12相对旋转及在杆状部件12的轴向上相对位移的方式嵌套在杆状部件12上。而且,被驱动凸轮17的卡合凸部25以仅能沿一方(图14的左方)的支撑板部7的倾动用长孔8位移的方式与该倾动用长孔8卡合。因此,被驱动凸轮17能够沿此倾动用长孔8升降,但是不会以被驱动凸轮17自身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0008]当使转向盘成为高度位置能调节的状态时,把调节杆14朝规定方向(一般情况下朝下方)摇动。而且,如图14所示,通过使驱动侧凸轮面20与被驱动侧凸轮面23成为各自的驱动侧凸面19与被驱动侧凹面21相向、而且驱动侧凹面18与被驱动侧凸面22相向的状态,从而,缩小凸轮装置15的轴向尺寸,扩大被驱动凸轮17与推压部件13的间隔。其结果是,会降低以至于丧失支撑板部7的内侧面与被夹持板部10的外侧面的抵接部的面压。在此状态下,杆状部件12能够在倾动用长孔8内可移动的范围内对转向盘的上下位置进行调节。
[0009]当把转向盘保持在调节后的高度位置时,使转向盘移动到所期望的高度位置,然后,把调节杆14朝相反方向(一般为朝上方)摇动。而且,通过使驱动侧凸轮面20与被驱动侧凸轮面23成为驱动侧凸面19与被驱动侧凸面22彼此相互抵接的状态,从而扩大凸轮装置15的轴向尺寸、缩小支撑板部7的内侧面彼此的间隔。在此状态下,可以使这些支撑板部7的内侧面与被夹持板部10的外侧面的抵接部的面压上升,把转向盘保持在调节后的高度位置。
[0010]在这样的倾动转向装置中,手动地用调节杆14进行用于使转向盘成为高度位置可调节的状态的操作,或用于把转向盘保持在调节后的高度位置的操作。为了把转向盘保持在调节后的高度位置而对调节杆14施加的操作力矩,倾向于比为了使转向盘成为高度位置能进行调节的状态而对调节杆14施加的操作力矩大。而且,为了把转向盘保持在调节后的高度位置而施加在调节杆14上的操作力矩,倾向于驱动侧凸轮面20的驱动侧凸面19与被驱动侧凸轮面23的被驱动侧凸面22越是接近相互抵接的状态(越是处于调节杆14的操作的后半段)则变得越大。对于倾动转向装置,要求减小这样的操作力矩、提高操作性。
[0011]在现有结构中,被驱动凸轮17的被驱动侧凸轮面23的被驱动侧连续面24,由设置在靠被驱动侧凹面21部分(圆周方向一侧)的倾斜面26a,和设置在比倾斜面26a靠圆周方向另一侧的倾斜面26b构成。另外,倾斜面26b相对于在与被驱动凸轮17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存在的假想平面的倾斜角度,小于倾斜面26a相对于此假想平面的倾斜角度。根据该结构,可以抑制在调节杆14的操作的后半段所需的操作力矩的增大。但是,在此现有结构中,当驱动侧凸轮面20的驱动侧凸面19从与被驱动侧凸轮面23的被驱动侧凹面21相向的状态开始,在被驱动侧凸轮面23的被驱动侧连续面24上抬升,而位移到与被驱动侧凸面22抵接的状态时,在驱动侧凸轮面20与被驱动侧凸轮面23的接触部分(摩擦部分)的、由摩擦阻力与摩擦部分的旋转半径之积表示的力矩会变大。尤其是,当驱动侧凸面19骑上倾斜面26a时,此力矩急剧变大,调节杆14的操作所需的操作力矩急剧变大。而且,当驱动侧凸轮面20的驱动侧凸面19使被驱动侧连续面24抬升时,在倾斜面26a与倾斜面26b的边界处,有时调节杆14的操作感也会改变。这些的结果是,当进行调节杆14的操作时,可能会对操作者造成不适感。
[0012]现有技术文献
[0013]专利文献
[001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27181号公报
[0015]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54159号公报
[0016]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1214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7]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8]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形而提出,目的是实现一种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其在进行用来把转向盘保持在调节后的位置的操作时,可以在此操作的前半段减小施加在调节杆上的操作力矩,而且使调节杆的操作性良好。
[0019]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0020]本发明的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设有转向轴、转向柱、车身侧托架、杆状部件、凸轮装置、推压部件、调节杆。
[0021]在上述转向轴的后端部固定转向盘。上述转向柱在其内侧旋转自如地支撑上述转向轴。在该转向柱的轴向中间部固定设置了柱侧托架,在该柱侧托架的一部分设有沿宽度方向贯通该柱侧托架的柱侧通孔。另外,在此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具有用来调节上述转向盘的前后位置的伸缩功能的情况下,该柱侧通孔由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前后方向长孔构成。
[0022]上述车身侧托架具备支撑固定在车身上或支撑固定在固定于车身的部件上的安装板部,和从该安装板部朝下方下垂并从宽度方向两侧夹住上述柱侧托架的I对支撑板部,在该I对支撑板部的各自的相互对着且与上述柱侧通孔对着的部分,设有车身侧通孔。另外,在此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具有用来调节上述转向盘的高度位置的倾动功能的情况下,上述车身侧通孔由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的上下方向长孔。
[0023]上述杆状部件沿宽度方向插通上述车身侧通孔及上述柱侧通孔。上述凸轮装置由驱动凸轮与被驱动凸轮构成。该驱动凸轮以阻止了朝着从上述I对支撑板部中的一方的支撑板部离开的方向的位移的状态被嵌套在上述杆状部件的一端部,在该驱动凸轮的宽度方向内侧具备驱动侧凸轮面。另外,上述驱动凸轮在能相对旋转的状态下,或能与该杆状部件同步旋转的状态下,嵌套在能上述杆状部件上。另一方面,上述被驱动凸轮在上述杆状部件的靠中间部一端处,以能相对于上述杆状部件进行轴向的相对位移的方式嵌套在从上述一方的支撑板部的宽度方向外侧面突出的部分,在其宽度方向外侧面上具备与上述驱动侧凸轮面卡合的被驱动侧凸轮面。上述推压部件在上述杆状部件的另一端部设置在从上述I对支撑板部中的另一方的支撑板部的外侧面突出的部分。上述调节杆的根端部与上述驱动凸轮。
[0024]上述被驱动侧凸轮面与上述驱动侧凸轮面中的一方的凸轮面(第I凸轮面),具有多个第I凹面、多个第I凸面和多个第I连续面,该多个第I凸面设置在第I凹面的沿圆周方向相间的部分,从第I凹面朝上述被驱动侧凸轮面与上述驱动侧凸轮面中的另一方的凸轮面(第2凸轮面)侧突出,该多个第I连续面将第I凹面与第I凸面在圆周方向上连续。
[0025]另一方面,上述另一方的凸轮面(第2凸轮面)具有多个第2凹面,和设置在第2凹面的沿圆周方向相间的部分,从第2凹面朝上述一方的凸轮面(第I凸轮面)侧突出的第2凸面。
[0026]尤其是,在本发明的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中,表示上述另一方的凸轮面(第2凸轮面)上的、当从能调整上述转向盘的位置的状态过渡到能保持上述转向盘的位置的状态时能与第I连续面滑动接触的部分的滑动接触部假想线,在该滑动接触部假想线与第I连续面的圆周方向一端重叠的状态下,相对于第I连续面的圆周方向一端朝圆周方向一侧倾斜。即,把这些凸轮面构成为,在上述另一方的凸轮面(第2凸轮面)的上述滑动接触部假想线相对于放射方向不倾斜的情况下,使第I连续面的圆周方向一端,相对于放射方向朝圆周方向另一侧倾斜规定的角度。
[0027]另外,圆周方向一方是指,在上述一方的凸轮面(第I凸轮面)为上述被驱动侧凸轮面的情况下,基于用来把上述转向盘保持在调节后的高度位置的上述调节杆的操作使上述驱动凸轮旋转时的旋转起点侧。而且,圆周方向另一方,是指其相反方向,即,基于用来把转向盘保持在调节后的高度位置的上述调节杆的操作使上述驱动凸轮旋转的方向或此时的旋转终点侧。另一方面,在上述一方的凸轮面(第I凸轮面)为上述驱动凸轮面的情况下,圆周方向一方,是指基于用来将上述转向盘保持在调节后的高度位置的上述调节杆的操作使上述驱动凸轮旋转的方向或此时的旋转终点侧,圆周方向另一方,是指其相反方向,即,基于用来将上述转向盘保持在调节后的高度位置的上述调节杆的操作使上述驱动凸轮旋转时的旋转起点侧。
[0028]根据这样的本发明的结构,当从能调整上述转向盘的位置的状态过渡到能保持上述转向盘的位置的状态时,上述另一方的凸轮面(第2凸轮面)与第I连续面的滑动接触部分从径向内端到径向外侧逐渐增加。
[0029]优选为,第I连续面由多个倾斜面构成。而且,使这些倾斜面相对于在与形成有这些倾斜面的凸轮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存在的假想平面的倾斜角度,随着接近第I凸面而变小。
[0030]优选为,在第I凸面上设有止转凸部,该止转凸部用于通过与上述另一方的凸轮面的一部分卡合,来阻止上述驱动凸轮相对于上述被驱动凸轮朝圆周方向另一侧进一步旋转。
[0031]追加或替代为,使第I连续面由设置在径向内侧的内径侧连续面,和设置在径向外侧的外径侧连续面构成。上述内侧连续面是将第I凹面的圆周方向另一端缘与第I凸面的圆周方向一端缘连续的倾斜面,当从能调整上述转向盘的位置的状态过渡到能保持上述转向盘的位置的状态时,能够与上述另一方的凸轮面(第2凸轮面)滑动接触。另一方面,上述外侧连续面,靠第I凸面的部分与第I凸面的圆周方向一端缘平滑地连续,从沿着圆周方向与上述内侧连续面对着的位置的第I凹面朝上述另一方的凸轮面(第2凸轮面)侧的突出量,小于在该位置处朝上述内侧连续面的上述另一方的凸轮面(第2凸轮面)侧的突出量,当从能调整上述转向盘的位置的状态过渡到能保持上述转向盘的位置的状态时,与上述另一方的凸轮面(第2凸轮面)不滑动接触。在此情况下,优选为,使上述外侧连续面的倾斜面在与第I凸面连续的位置的圆周方向上的相位跟上述内侧连续面在与第I凸面连续的位置的圆周方向上的相位相同,或者,朝圆周方向另一侧偏移。
[0032]本发明的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可以广泛适用于,在能调节转向盘的高度位置的倾动转向装置、能调节转向盘的前后方向位置的伸缩式转向装置、具备其双方功能的倾动伸缩式转向装置等中,用来切换能调节转向盘的位置的状态和能保持转向盘的位置的状态。
[0033]发明效果
[0034]在本发明的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场合,基于用来把转向盘保持在调节后的位置的调节杆的操作,从一方的凸轮面的第I凹面与另一方的凸轮面的第2凸面相向的状态(能调节转向盘的位置的状态)开始,使上述另一方的凸轮面中的能与第I连续面滑动接触的部分一边从径向内端到径向外端逐渐地与上述一方的凸轮面的第I连续面滑动接触一边骑上上述一方的凸轮面的第I连续面,从而位移到与上述一方的凸轮面的第I凸面抵接的状态(能把转向盘保持在调节后的位置的状态)。
[0035]S卩,当第2凸面在第I连续面上抬升时,第2凸轮面中的能与第I连续面滑动接触的部分的径向内端侧部分首先开始骑上第I连续面。因此,能够把用来将转向盘保持在调节后的高度位置的操作的前半段中的、上述驱动侧凸轮面与上述被驱动侧凸轮面接触以至于滑动接触的部分(摩擦部分),限定在第I连续面的靠内端的部分,减小此摩擦部分的距上述驱动凸轮的旋转中心的距离(旋转半径)。其结果是,可以把摩擦阻力与摩擦部分的旋转半径之积所表示的力矩抑制成更小,当进行此操作时,可以减小必须施加到调节杆上的操作力矩。而且,在此操作的前半段中,随着上述摩擦部分逐渐地扩大外径侧,上述力矩逐渐地(以平滑连续的状态)变大。为此,此力矩不会突然变大,不会对操作调节杆的人造成不适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6]图1是对于构成适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I例的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凸轮装置的被驱动凸轮,在组装状态下从宽度方向外侧看到的立体图。
[0037]图2是对于图1所示的被驱动凸轮,从组装状态下的宽度方向外侧看到的正投影图。
[0038]图3是对于图1所示的被驱动凸轮,从径向看到的正投影图。
[0039]图4是对于构成适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I例的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凸轮装置的驱动凸轮,在组装状态下从宽度方向内侧看到的立体图。
[0040]图5是对于图4所示的驱动凸轮,在组装状态下从宽度方向内侧看到的正投影图。
[0041]图6是对于图4所示的驱动凸轮,从径向看到的正投影图。
[0042]图7是用来说明在图4所示的驱动凸轮中,能与驱动侧凸轮面的被驱动侧连续面滑动接触的部分在此被驱动侧连续面上进行移动的状态的示意图。[0043]图8 (a)?(C)是在适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I例的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凸轮装置中,用来说明凸轮装置基于调节杆的操作的动作的、与组装状态下的图1的A-A截面相当的示意图,图8 (a)表示能调整转向盘的位置的状态,图8 (b)表示驱动侧凸轮面的驱动侧凸面骑上被驱动侧凸轮面的被驱动侧连续面的状态,图8 (c)表示能把转向盘保持在调节后的位置的状态。
[0044]图9是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2例的与图1同样的图。
[0045]图10是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2例的与图2同样的图
[0046]图11 (a)是相当于图9的B-B截面的示意图,图11 (b)是相当于图9的C-C截面的示意图。
[0047]图12是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3例的与图1同样的图。
[0048]图13是表示现有的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I例的侧面图。
[0049]图14是图13的D-D截面图。
[0050]图15是对于组装在图13所示的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中的被驱动凸轮,在组装状态下从宽度方向外侧看到的图。
[0051]图16是对于组装在图13所示的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中的驱动凸轮,在组装状态下从宽度方向内侧看到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2]“实施方式的第I例”
[0053]图1?图8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I例。本发明的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具备转向轴1、转向柱2、车身侧托架5、杆状部件12、凸轮装置15、作为推压部件的螺母13、调节杆14 (参照图13及图14)。
[0054]在转向轴I的后端部,固定着转向盘(未图示)。转向柱2在其内侧旋转自如地支撑转向轴。在转向柱2的轴向中间部固定设置着作为柱侧托架的变位托架9。变位托架9通过把金属板折曲成形来获得,具有截面大致为U字形的截面形状,通过焊接等固定在转向柱2的轴向中间部。变位托架9具备相互平行的I对被夹持部10,在各自的被夹持部10上形成有相互同心的通孔11,通孔11实际上沿宽度方向将变位托架9贯通。但是,变位托架9也可以由实心材料构成,在其一部分设置沿宽度方向贯通变位托架9的柱侧通孔11。
[0055]车身侧托架5通过将金属板折曲成形来获得,具备:设置在上部,支撑固定在被固定在车身或车身上的部件(未图示)上的安装板部6,和从安装板部6朝下方下垂,从宽度方向两侧夹住变位托架9的I对支撑板部7。I对支撑板部7的各自的相互对着且与柱侧通孔11对着的部分,设有作为车身侧通孔的倾动用通孔8,而且该倾动用通孔8由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上下方向长孔构成。
[0056]杆状部件12沿宽度方向将车身侧通孔8及柱侧通孔11插通。凸轮装置15由驱动凸轮16a与被驱动凸轮17a构成。驱动凸轮16a整体为圆形轮状,具备用来插通杆状部件12的中心孔,在朝着从一方的支撑板部7离开的方向的位移受到了阻止的状态下嵌套在杆状部件12的一端部,在组装状态下的宽度方向内侧具备驱动侧凸轮面20a。另外,在本例中,驱动凸轮16a在能进行相对旋转的状态下嵌套在杆状部件12上。但是,也可以采取把驱动凸轮16a在能同步旋转的状态下嵌套在杆状部件12上的结构。在驱动凸轮16a的组装状态下的宽度方向内侧面(图5的表面侧面、图6的左侧面、图14的右侧面)上,形成有作为沿圆周方向的凹凸的驱动侧凸轮面20a。而且,在驱动凸轮16a的组装状态下的宽度方向外侧面上形成有卡合凸部32。另一方面,被驱动凸轮17a整体为圆形轮状,具备用来插通杆状部件12的中心孔,以能够相对于杆状部件12进行轴向的相对位移的方式在杆状部件12的靠中间部一端处嵌套在从一方的支撑板部7的宽度方向外侧面突出的部分。而且,在被驱动凸轮17a的组装状态下的宽度方向外侧面(图2的表面侧面、图3的左侧面、图14的左侧面)形成有与驱动侧凸轮面20a卡合的作为沿圆周方向的凹凸的被驱动侧凸轮面23a。而且,在被驱动侧凸轮17a的组装状态下的宽度方向内侧面上形成有卡合凸部25。螺母13设置在在杆状部件12的另一端部从另一方的支撑板部7的外侧面突出的部分。调节杆14的根端部与驱动凸轮16a结合。
[0057]本例的特征为,在构成用来进行转向盘的位置的保持及其解除的凸轮装置15的驱动凸轮16a的驱动侧凸轮面20a,以及被驱动凸轮17a的被驱动侧两凸轮面23a的结构上下功夫。其它的部分的结构及作用与现有的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相同,因此省略或简化对同等部分的说明,以下,以本例的特征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以下,对本例的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以适用于仅能调节转向盘的高度位置的倾动转向装置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
[0058]作为第I凸轮面的被驱动侧凸轮面23a,具有设置在圆周方向多个部位(本例的情况下为4个部位)的被驱动侧凹面21a (第I凹面)、设置在圆周方向多个部位(本例的情况下为4个部位)的被驱动侧凸面22a (第I凸面)、设置在圆周方向多个部位(本例的情况下为4个部位)的被驱动侧连续面24a (第I连续面)。另外,被驱动侧凹面21a与被驱动侧凸面21a的数量,只要为彼此相同的复数即可,其数量任意。
[0059]被驱动侧凹面2Ia形成在沿着被驱动凸轮17a的宽度方向外侧面的圆周方向隔开的4个部位,分别由圆周方向上的宽度朝着径向外侧逐渐变大的大致扇形的平坦面构成。而且,被驱动侧凸面22a形成在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被驱动侧凹面21a彼此之间的部分,分别由在比被驱动侧凹面21a朝宽度方向外侧(组装状态下的驱动凸轮16a的驱动侧凸轮面20a侧)突出的状态下,沿圆周方向的宽度朝径向外侧逐渐变大的大致扇形的平坦面构成。
[0060]在被驱动侧凸面22a的圆周方向一端(基于用来把转向盘保持在调节后的高度位置的调节杆14的操作使驱动凸轮16a旋转时处于旋转起点侧的那一端)与被驱动侧凹面21a的圆周方向另一端(基于用来把转向盘保持在调节后的高度位置的调节杆14的操作,驱动凸轮16a进行旋转的方向的前端)之间的部分,存在由倾斜面31构成的、使被驱动侧凸面22a与被驱动侧凹面21a连续的被驱动侧连续面24a。各个倾斜面31由多个(本例的情况下为3个)倾斜部构成,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倾斜部的周向端缘彼此平滑地连续。
[0061]这些倾斜部的相对于在与被驱动凸轮17a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存在的假想平面的倾斜角度为,越是接近被驱动侧凸面22a那侧(圆周方向另一侧)的倾斜部的倾斜角度越小。而且,倾斜面31沿圆周方向的相相同相位位置,S卩,朝放射方向(半径方向)引出的同一线上的、朝相对于被驱动侧凹面21a的轴向外侧的突出量(高度)相等。进而,被驱动侧连续面24a的圆周方向一端(NI)被形成为,相对于放射方向(沿半径方向延伸,通过被驱动凸轮17a的中心轴017a (参照图2)的假想线α 1、β 1),朝圆周方向另一侧倾斜角度Θ。另夕卜,被驱动侧凹面21a的圆周方向一端与被驱动侧凸面22a的圆周方向另一端经由台阶部连续,但是此部分的结构与本发明的主旨无关。[0062]在被驱动侧凸面22a的靠径向外端的圆周方向另一端部,以比被驱动侧凸面22a朝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状态形成有止转凸部30。通过止转凸部30与将驱动凸轮16a的驱动侧凹面18a的圆周方向一端与驱动侧凸面19a的圆周方向另一端连续的驱动侧连续面29a抵接,从而,阻止驱动凸轮16a相对于被驱动侧凸轮17a朝圆周方向另一侧进一步相对旋转(参照图8 (C))。其它的被驱动凸轮17a的结构与构成现有的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被驱动凸轮17的结构相同。
[0063]作为第2凸轮面的驱动侧凸轮面20a,具有设置在圆周方向多个部位(本例的情况下为4个部位)的驱动侧凹面18a(第2凹面)、设置在圆周方向多个部位(本例的情况下为4个部位)的驱动侧凸面19a (第2凸面)。另外,驱动侧凹面18a与驱动侧凸面19a的数量,只要与被驱动侧凹面21a和被驱动凸面22a的数量相同即可,其数量任意。
[0064]驱动侧凹面18a形成在驱动凸轮16a的宽度方向内侧面的沿圆周方向隔开的4个部位,分别由圆周方向上的宽度朝径向外侧逐渐变大的大致扇形的平坦面构成。而且,驱动侧凸面19a形成在沿圆周方向相邻的驱动侧凹面18a彼此之间的部分,分别由在比驱动侧凹面18a朝宽度方向内侧(组装状态下的被驱动凸轮17a的被驱动侧凸轮面23a侧)突出的状态下,沿圆周方向的宽度朝径向外侧逐渐变大的大致扇形的平坦面构成。即,驱动侧凹面18a具有能与被驱动侧凸面22a卡合的形状、驱动侧凸面19a具有能与被驱动侧凹面21a卡合的形状。驱动侧凹面18a的圆周方向一端与驱动侧凸面19a的圆周方向另一端经由驱动侧连续面29a平滑地连续。另一方面,驱动侧凹面18a的圆周方向另一端与驱动侧凸面19a的圆周方向一端经由驱动侧连续面29b连续。
[0065]表示驱动侧凸轮面20a的、在从能调整转向盘的位置的状态过渡到能保持其位置的状态时能与被驱动侧连续面24a滑动接触的部分的滑动接触部假想线M (参照图5及图7),不相对于放射方向(沿半径方向延伸,通过驱动凸轮16a的中心轴016a的假想线α 2、β 2)倾斜。S卩,如图7所示,在组装状态下,滑动接触部假想线Μ,在滑动接触部假想线M的径向内端与被驱动侧连续面24a的圆周方向一端(NI)重叠的状态(滑动接触部假想线M存在于图7的双点划线Ml的位置的状态)下相对于被驱动侧连续面24a的圆周方向一端(NI)朝圆周方向一侧倾斜角度Θ。
[0066]在驱动侧凹面18a的靠径向外端的圆周方向另一端部,形成有比驱动侧凹面18a朝组装状态下的宽度方向外侧(图5的里侧)凹入,且具有能与被驱动凸轮17a的止转凸部30卡合的形状的凹部37。凹部37与止转凸部30在能调整转向盘的高度位置的状态(驱动侧凹面18a与被驱动侧凸面22a彼此相向的状态)下卡合,防止凸部30与驱动侧凹面18a干涉。其它的驱动凸轮16a的结构与构成现有的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驱动凸轮16的结构相同。
[0067]驱动凸轮16a与被驱动凸轮17a被组装在杆状部件12 (参照图13)的靠轴向中间部一端的部分,构成凸轮装置15(参照图13)。驱动侧凸轮面20a及被驱动侧凸轮面23a的结构以外的凸轮装置15的结构与现有的结构相同。
[0068]接着,参照附图7说明,当对用来把转向盘保持在调节后的高度位置的调节杆14进行操作时,表示驱动侧凸轮面20a的能与被驱动侧连续面24a滑动接触的部分的滑动接触部假想线M如何相对于被驱动侧连续面24a进行位移。
[0069]首先,被驱动侧连续面24a的圆周方向一端(图7的NI)相对于放射方向朝圆周方向另一侧倾斜角度Θ。另一方面,滑动接触部假想线M (图7的Ml?M5)不相对于放射方向倾斜。即,表示作为第2凸轮面的驱动侧凸轮面20a在从能调整转向盘的位置的状态过渡到能保持转向盘的位置的状态时能与作为第I凸轮面的被驱动侧凸轮面23a的作为第I连续面的被驱动侧连续面24a进行滑动接触的部分的滑动接触部假想线M,在滑动接触部假想线M与被驱动侧连续面24a的圆周方向一端重叠的状态下,相对于此被驱动侧连续面24a的圆周方向一端朝圆周方向一侧倾斜。这样的滑动接触部假想线M,在骑上被驱动侧连续面24a的瞬间,存在于图7的Ml所示位置。在此状态下,仅仅接触部假想线M (Ml)的径向内端(图7的SI点)与被驱动侧连续面24a接触。
[0070]当驱动凸轮16a从此状态朝圆周方向另一方(图7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随着此旋转,滑动接触部假想线M朝图7的M2所示位置移动。被驱动侧连续面24a的沿圆周方向的相同相位位置,即,朝放射方向(半径向)引出的同一线上的、相对于被驱动侧凹面21a朝轴向的突出量(高度)相等,因此,在此位置,滑动接触部假想线M (M2)中的从径向内端到靠径向中间部内端的部分(图7的S2点)的部分,与被驱动侧连续面24a进行接触。
[0071]进而,当驱动凸轮16a朝圆周方向另一方旋转时,伴随此旋转,滑动接触部假想线朝M3 — M4 — M5移动。在这些位置,滑动接触部假想线M (M3、M4、M5)遍及其径向全长都与被驱动侧连续面24a接触。而且,滑动接触部假想线M通过驱动侧连续面24a的圆周方向另一端(图7的实线N2),骑上被驱动侧凸面22a。
[0072]在本例的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情况下,基于用来把转向盘保持在调节后的位置的调节杆14的操作,如图8 Ca)所示,驱动侧凸轮面20a的驱动侧凸面19a,从与被驱动侧凸轮面23a的被驱动侧凹面21a相向的状态(可调节转向盘的高度位置的状态)开始,如图8 (b)所示,驱动侧凸轮面20a的能与被驱动侧连续面24a滑动接触的部分(滑动接触部假想线M),从其径向内端到径向外端逐渐地骑上(进行滑动接触)被驱动侧凸轮面23a的被驱动侧连续面24a,在被驱动侧连续面24a上抬升,位移到图8 (c)所示那样的与被驱动侧凸轮面23a的被驱动侧凸面22a抵接(碰接)的状态(可以把转向盘保持在调节后的位置的状态)。
[0073]S卩,当驱动侧凸面19a在被驱动侧连续面24a上抬升时,驱动侧凸轮面20a的能与被驱动侧连续面24a滑动接触的部分(滑动接触部假想线M)的径向内端侧部分更早地开始骑上被驱动侧连续面24a。因此,把调节杆14的操作的前半段中的驱动侧凸轮面20a与被驱动侧凸轮面23a能接触(滑动接触)的部分(摩擦部分)限定在被驱动侧连续面24a的靠内端的部分,可以减小此摩擦部分的驱动凸轮16a从旋转中心的距离(旋转半径)。其结果是,能把摩擦阻力与摩擦部分的旋转半径之积所表示的力矩抑制小,当操作调节杆14时,减小施加到调节杆14上的操作力矩。而且,在此操作的前半段,随着上述摩擦部分逐渐地外径侧扩开,上述力矩逐渐地(在平滑地连续的状态下)变大。为此,此力矩不会急剧变大,可以防止对操作操作杆14的人员造成不适感。
[0074]在本例的情况下,把接近被驱动侧连续面24a中的被驱动侧凹面21a那侧的倾斜面(上述能滑动接触的部分(滑动接触部假想线M)在上述操作的前半段骑上的倾斜面)的倾斜,形成为比接近被驱动侧凸面22a那侧的倾斜面的倾斜陡峭的状态。为此,可以缩短能滑动接触的部分(滑动接触部假想线M)在被驱动侧连续面24a上抬升时沿圆周方向的距离(减小调节杆14的摇动范围),实现良好的操作性。这样,即使采用在被驱动侧连续面24a上设置比较陡峭的倾斜面的结构,也可以把上述能滑动接触的部分(滑动接触部假想线M)在此陡峭的倾斜面上抬升时的上述力矩抑制小。其结果是,可以减小上述操作时施加到调节杆14上的操作力矩,实现良好的操作性。另外,如果加大角度Θ,可以把滑动接触部假想线M沿其径向全长与被驱动侧连续面接触的时间延迟到,例如,M3?M4的位置。
[0075]在本例的情况下,在能把转向盘保持在调节后的位置的状态下,使被驱动侧凸轮面23a的止转凸部30与驱动侧凸轮面20a的驱动侧连续面29a抵接(卡合)。为此,阻止了驱动凸轮16a相对于被驱动凸轮17a朝圆周方向另一方进一步相对旋转。其结果是,可以防止因过度旋转操作杆14而造成可把转向盘保持在调节后的位置的状态被解除。
[0076]在本例的情况下,仅仅对被驱动凸轮17a的被驱动侧凸轮面23a赋予特殊结构,对于驱动凸轮16a的驱动侧凸轮面20a,则不采用特殊结构,可以采用一般的凸轮的结构。为此,为了获得与本发明同样的效果,无需对构成凸轮装置的驱动凸轮与被驱动凸轮的双方适用特殊的结构,因此,实际上可以抑制凸轮装置的制造成本。
[0077]“实施方式的第2例”
[0078]图9?图1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2例。在本例的情况下,由设置在径向内侧的内侧连续面33和设置在径向外侧的外侧连续面34,构成被驱动侧连续面24b,该被驱动侧连续面24b构成被驱动凸轮17b的被驱动侧凸轮面23b。内侧连续面33,由使从被驱动侧凹面21b的圆周方向另一端(图10的逆时针方向那端,图11的左端)中的径向内端到径向中间部的靠外端的部分(自被驱动侧凹面21b的径向内端沿径向的长度尺寸的约2 /3的部分)的部分,与从被驱动侧凸面22b的圆周方向一端中的径向内端到径向中间部的靠外端的部分的部分连续的倾斜面31a来构成。倾斜面31a由多个(本例的情况下为4个)倾斜部构成,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倾斜部彼此平滑地连续。而且,相对于在与这些倾斜部的被驱动凸轮17b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存在假想平面的倾斜角度,越是与被驱动侧凸面22b接近那侧(圆周方向另一侧)的倾斜部,就越是变得小。
[0079]外侧连续面34,使从被驱动侧凹面21b的圆周方向另一端中的径向中间部的靠外端的部分到径向外端的部分,与从被驱动侧凸面22b的圆周方向一端中的径向中间部的靠外端的部分到径向外端的部分平滑地连续。而且,外侧连续面34把靠圆周方向一端的部分作为第I倾斜面35,把靠圆周方向另一端的部分作为第2倾斜面36,该第2倾斜面36相对于与被驱动凸轮17b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存在的假想平面的倾斜角度,小于第I倾斜面35相对于此假想平面的倾斜角度。
[0080]第2倾斜面36使其圆周方向另一端与被驱动侧凸部22b的圆周方向一端平滑地连续。而且,如图9及图11所示,使得第2倾斜面36与被驱动侧凸部22b连续的位置X沿圆周方向的相位,比内侧连续面33与被驱动侧凸部22b连续的位置Y沿圆周方向的相位朝圆周方向另一侧偏移。但是,也可以使位置X与位置Y沿圆周方向的相位相同。
[0081]进而,外侧连续面34从沿圆周方向与内侧连续面33对着的位置处的被驱动侧凹面21b朝宽度方向外侧的突出量(高度),小于在该位置处内侧连续面33从被驱动侧凹面21b朝宽度方向外侧的突出量(高度)。另外,只要外侧连续面34的结构具有使其圆周方向另一端与被驱动侧凸部22b的圆周方向一端平滑地连续的结构,则其它的部分的结构,在满足与上述的内侧连续面33的关系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决定。例如,可以省略第I倾斜面35,采取使被驱动侧凹部21b延伸到此位置的构造。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进一步谋求被驱动凸轮17b的轻量化。其它的被驱动凸轮17b的结构与构成实施方式的第I例的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被驱动凸轮17a的结构相同。
[0082]根据本例的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可以在用来把转向盘保持在调节后的位置而进行的调节杆14的全盘操作中减小施加到调节杆14上的操作力矩。S卩,从调节杆14的操作的中盘到后半段,使能与驱动侧凸轮面20a的被驱动侧连续面24b滑动接触的部分(滑动接触假想线M)在仅仅与被驱动侧连续面24b中的内侧连续面33滑动接触的状态下在内侧连续面33上抬升,位移到与被驱动侧凸轮面23b的被驱动侧凸面22b抵接的状态(能把转向盘保持在调节后的位置的状态)。为此,当进行上述操作时,把驱动侧凸轮面20a与被驱动侧凸轮面23b接触的部分(摩擦部分)仅限定为内侧连续面33,可以减小此摩擦部分自驱动凸轮33的旋转中心的距离(旋转半径)。其结果是,可以把摩擦阻力与摩擦部分的旋转半径之积所表示的力矩抑制小,当进行上述操作时,缩小施加到调节杆14上的操作力矩。
[0083]在本例的情况下,使被驱动侧凸轮面23b的被驱动侧连续面24b的外侧连续面34与被驱动侧凸面22b平滑地连续,而且,使此连续的位置X沿圆周方向的相位相对于内侧连续面33与被驱动侧凸面22b连续的位置Y沿圆周方向的相位朝圆周方向另一侧偏移。为此,根据调节杆14的操作,当驱动侧凸面19a骑上被驱动侧凸面22b时,驱动侧凸面19a中的与内侧连续面33相向的部分,比驱动侧凸面19中的与外侧连续面34相向的部分先骑上被驱动侧凸面22b(被驱动侧凸面22b与驱动侧凸面19a存在于相同的平面上)。其结果是,驱动侧凸面19a能不被外侧连续面34与被驱动侧凸面22b的连续部牵挂,而平滑地骑上,不会对调节杆14的操作者造成不适感。其它的部分的结构、作用及效果与实施方式的第I例相同。
[0084]“实施方式的第3例”
[0085]图1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3例。在本例的情况下,也由设置在径向内侧的内侧连续面33a和设置在径向外侧的外侧连续面34a构成被驱动侧连续面24c,该被驱动侧连续面24c构成被驱动凸轮17c的被驱动侧凸轮面23c。但是,在本例的情况下,构成被驱动侧连续面24c的内侧连续面33a的圆周方向一端不相对于放射方向倾斜。另一方面,夕卜侧连续面34,把靠圆周方向一端的部分作为存在于与被驱动侧凸轮面21a相同平面上的平坦面39,把圆周方向中间部作为第I倾斜面35,把靠圆周方向另一端的部分作为第2倾斜面36。
[0086]因此,在把本例的被驱动凸轮17c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驱动凸轮16a(参照图5)组合的情况下,即,表示作为第2凸轮面的驱动侧凸轮面20a的、在从能调整转向盘的位置的状态过渡到能保持转向盘的位置的状态时能与作为第I凸轮面的被驱动侧凸轮面23c的作为第I连续面的被驱动侧连续面24c进行滑动接触的部分的滑动接触部假想线M,在滑动接触部假想线M与被驱动侧连续面24c的内侧连续面33a的圆周方向一端重叠的状态下,不相对于此内侧连续面33a的圆周方向一端朝圆周方向倾斜,实际上与内侧连续面33a的圆周方向一端整体重叠。但是,在本例的情况下,当对用来把转向盘保持在调节后的位置的调节杆14进行操作时,也可以把作为第2凸轮面的驱动侧凸轮面20a与作为第I凸轮面的被驱动侧凸轮面23c接触的部分(摩擦部分)仅仅限定在内侧连续面33a。由此,可以减小此摩擦部分从驱动凸轮16a的旋转中心的距离(旋转半径),把摩擦阻力与摩擦部分的旋转半径之积所表示的力矩抑制小。[0087]但是,在本例的情况下,也可以把图5所示的驱动凸轮16a的驱动侧连续面29a形成为,相对于图5中的圆周方向一侧,即放射方向(沿半径方向延伸,通过驱动凸轮16a的中心轴016a的假想线α 1、β I)朝圆周方向一侧倾斜角度Θ。在此情况下,表示作为第2凸轮面的驱动凸轮16a上的、从能调整转向盘的位置的状态过渡到能保持转向盘的位置的状态时能与作为第I连续面的被驱动侧连续面24c滑动接触的部分的滑动接触部假想线M,在滑动接触部假想线M与被驱动侧连续面24c的圆周方向一端重叠的状态下,相对于被驱动侧连续面24c的圆周方向一端朝圆周方向一侧倾斜,可以取得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I例及第2例同样的效果。其它的部分的结构、作用及效果与实施方式的第2例相同。
[0088]本发明的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也可以适用于具备伸缩功能的伸缩式转向装置。在此情况下,通过把内柱与外柱以能伸缩的方式组合来构成转向柱,把变位托架配置在内柱与外柱中的后侧,固定在随着转向盘的前后位置调节而朝前后方向位移的柱子上。而且,形成在变位托架上的通孔为沿轴向长的长孔。
[0089]进而,被驱动侧凸轮面(第I凸轮面)的被驱动侧连续面(相当于第I连续面),与表示驱动侧凸轮面(第2凸轮面)能跟上述被驱动侧连续面滑动接触的部分的滑动接触部假想线M的关系,不限于图示的实施方式的各个例子的结构。即,在上述滑动接触部假想线M与上述被驱动侧连续面的圆周方向一端重叠的状态下,上述滑动接触部假想线M相对于上述被驱动侧连续面的圆周方向一端朝圆周方向一侧倾斜,而且,当从能调整转向盘的位置的状态朝能保持其位置的状态过渡时,只要上述驱动侧凸轮面与上述被驱动侧连续面的滑动接触部分满足从径向内端到径向外侧逐渐地增加的关系,则可以采用各式各样的结构,这些结构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0090]而且,也可以把本发明的凸轮装置的凸轮面中的结构取代被驱动凸轮的被驱动侧凸轮面用在驱动凸轮的驱动侧凸轮面。在把本发明应用在驱动侧凸轮面的情况下,圆周方向的位置关系为,把基于用来把转向盘保持在调节后的高度位置的调节杆的操作使驱动凸轮进行旋转的方向作为圆周方向一方、把相反方向作为圆周方向另一方。
[0091]另外,在本发明的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中,设置凸轮装置15及调节杆14的位置不限于与图14所示的现有结构相同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在车身侧托架5的另一方(图13的右方)的支撑板部7的宽度方向外侧。在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由设置在杆状部件12的另一端部的头部38 (参照图13)构成推压部件。
[0092]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0093]本发明的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不仅适用于仅能调节转向盘的高度位置的倾动转向装置、仅能调节其前后位置的伸缩式转向装置,而且还广泛适用于既能调节其高度位置又能调节其前后位置的倾动伸缩式转向装置。
[0094]附图标记说明
[0095]I 转向轴
[0096]2 转向柱
[0097]3 前侧车身侧托架
[0098]4 倾动轴
[0099]5 后侧车身侧托架
[0100]6 安装板部[0101]7 支撑板部
[0102]8 倾动用长孔
[0103]9 变位托架
[0104]10被夹持部
[0105]11 通孔
[0106]12杆状部件
[0107]13推压部件
[0108]14调节杆
[0109]15凸轮装置
[0110]16、16a驱动凸轮
[0111]17、17a、17b、17c 被驱动凸轮
[0112]18、18a驱动侧凹面
[0113]19、19a驱动侧凸面
[0114]20、20a、20b驱动侧凸轮面
[0115]21、21a、21b被驱动侧凹面
[0116]22、22a、22b被驱动侧凸面
[0117]23、23a、23b、23c被驱动侧凸轮面
[0118]24、24a、24b、24c被驱动侧连续面
[0119]25卡合凸部
[0120]26a、26b 倾斜面
[0121]27平坦面
[0122]28台阶部
[0123]29、29a、29b驱动侧连续面
[0124]30止转凸部
[0125]31、31a 倾斜面
[0126]32卡合凸部
[0127]33、33a内侧连续面
[0128]34、34a外侧连续面
[0129]35第I倾斜面
[0130]36第2倾斜面
[0131]37 凹部
[0132]38 头部
[0133]39平坦面
【权利要求】
1.一种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转向轴、转向柱、车身侧托架、杆状部件、驱动凸轮、被驱动凸轮、推压部件和调节杆; 上述转向轴,在该转向轴的后端部固定转向盘; 上述转向柱,在该转向柱的内侧旋转自如地支撑上述转向轴,在上述转向柱的轴向中间部固定设置有柱侧托架,在该柱侧托架的一部分设有沿宽度方向贯通该柱侧托架的柱侧通孔; 上述车身侧托架,具备支撑固定在车身上或支撑固定在固定于车身的部件上的安装板部,和从该安装板部朝下方下垂并从宽度方向两侧夹住上述柱侧托架的I对支撑板部,在该I对支撑板部的各自的相互对着且与上述柱侧通孔对着的部分,设有车身侧通孔; 上述杆状部件,沿宽度方向插通上述车身侧通孔及上述柱侧通孔; 上述驱动凸轮,以阻止了朝 着从上述I对支撑板部中的一方的支撑板部离开的方向的位移的状态被嵌套在上述杆状部件的一端部,在该驱动凸轮的宽度方向内侧具备驱动侧凸轮面;上述被驱动凸轮,在上述杆状部件的靠中间部一端处,以能相对于上述杆状部件进行轴向的相对位移的方式嵌套在从上述一方的支撑板部的宽度方向外侧面突出的部分,并且,在该被驱动凸轮的宽度方向外侧面上具备与上述驱动侧凸轮面卡合的被驱动侧凸轮面; 上述推压部件,在上述杆状部件的另一端部设置在从上述I对支撑板部中的另一方的支撑板部的外侧面突出的部分; 上述调节杆的根端部与上述驱动凸轮结合, 上述被驱动侧凸轮面与上述驱动侧凸轮面中的一方的凸轮面,具有多个第I凹面、多个第I凸面和多个第I连续面,该多个第I凸面设置在第I凹面的沿圆周方向相间的部分,从第I凹面朝上述被驱动侧凸轮面与上述驱动侧凸轮面中的另一方的凸轮面侧突出,该多个第I连续面将第I凹面与第I凸面在圆周方向上连续, 上述另一方的凸轮面具有多个第2凹面,和设置在第2凹面的沿圆周方向相间的部分,从第2凹面朝上述一方的凸轮面侧突出的第2凸面, 表示上述另一方的凸轮面上的、当从能调整上述转向盘的位置的状态过渡到能保持上述转向盘的位置的状态时能与第I连续面滑动接触的部分的滑动接触部假想线,在该滑动接触部假想线与第I连续面的圆周方向一端重叠的状态下,相对于第I连续面的圆周方向一端朝圆周方向一侧倾斜。
2.如权利要求1上述的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I连续面由多个倾斜面构成,这些倾斜面相对于在与形成有这些倾斜面的凸轮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存在的假想平面的倾斜角度,随着接近第I凸面而变小。
3.如权利要求1上述的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I连续面由设置在径向内侧的内径侧连续面,和设置在径向外侧的外径侧连续面构成, 上述内侧连续面是将第I凹面的圆周方向另一端缘与第I凸面的圆周方向一端缘连续的倾斜面,当从能调整上述转向盘的位置的状态过渡到能保持上述转向盘的位置的状态时,能够与上述另一方的凸轮面滑动接触, 上述外侧连续面,靠第I凸面的部分与第I凸面的圆周方向一端缘平滑地连续,从沿着圆周方向与上述内侧连续面对着的位置的第I凹面朝上述另一方的凸轮面侧的突出量,小于在该位置处朝上述内侧连续面的上述另一方的凸轮面侧的突出量,当从能调整上述转向盘的位置的状态过渡到能保持上述转向盘的位置的状态时,与上述另一方的凸轮面不滑动接触。
4.如权利要求3上述的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侧连续面的倾斜面在与第I凸面连续的位置的圆周方向上的相位跟上述内侧连续面在与第I凸面连续的位置的圆周方向上的相位相同,或者,朝圆周方向另一侧偏移。
5.如权利要求1上述的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第I凸面上设有止转凸部,该止转凸部用于通过与上述另一方的凸轮面的一部分卡合,来阻止上述驱动凸轮相对于上述被驱动凸轮朝圆周方向另一侧进一步旋转。
【文档编号】F16H25/12GK103958324SQ201380002867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8日
【发明者】三原伸, 服部广行 申请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