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选换挡拉丝护管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16668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选换挡拉丝护管接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塑料选换挡拉丝护管接头。所述塑料选换挡拉丝护管接头,包括护管接头主体,还包括限位卡,所述限位卡包括加强块及与其连接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中与所述加强块的一侧端面固接的横梁及分别连接于所述横梁两端的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形成所述护管接头主体的容置空间;所述加强块卡接在位于所述护管接头主体中部的限位凹槽中,且上述纵梁均与所述护管接头主体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卡与所述护管接头主体卡紧配合,有利于增强所述护管接头主体的强度,防止其在受力过大时发生弹性变形,利于提高塑料选换挡拉丝护管接头的可靠性。
【专利说明】一种塑料选换挡拉丝护管接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料选换挡拉丝护管接头。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对汽车轻量化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零部件以塑带钢越来越普遍,随之而来的是对其可靠性的关注越来越高。目前,汽车选换挡拉丝护管接头大多采用塑料件,接头与普通接头结构相同,其两端具有外螺纹,中部为圆柱面,当受力较大或温度过高时,中部简单的圆柱面结构容易发生弹性形变,导致松脱,使零部件的可靠性下降。
[0003]因此,如何增强塑料选换挡拉丝护管接头的强度、提高其可靠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塑料选换挡拉丝护管接头,其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可靠性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塑料选换挡拉丝护管接头,包括护管接头主体,还包括限位卡,所述限位卡包括加强块及与其连接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与所述加强块的一侧端面固接的横梁及分别连接于所述横梁两端的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形成所述护管接头主体的容置空间;所述加强块卡接在位于所述护管接头主体中部的限位凹槽中,且上述纵梁均与所述护管接头主体固定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贴近所述护管接头主体的一侧均设有倒刺,且所述倒刺和所述护管接头主体上与其配合的凸起卡接。
[0008]优选地,所述倒刺为两组或两组以上,且各所述倒刺为锯齿状分布。
[0009]优选地,所述护管接头主体上设有环形凹槽,与所述倒刺配合的凸起设置在所述环形凹槽中,且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均卡接在所述环形凹槽中。
[0010]优选地,所述加强块上还连接有凸耳,所述凸耳靠近护管接头主体的部位设置有避让凹槽。
[0011]优选地,所述加强块为矩形,且与其配合的所述限位凹槽为由两块板形成的矩形凹槽。
[0012]优选地,护管接头主体上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上设有接头卡槽。
[00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强度高、可靠性好的塑料选换挡拉丝护管接头,所述塑料选换挡拉丝护管接头包括护管接头主体和限位卡,所述限位卡包括加强块及与其连接的固定支架,所述加强块卡接在位于所述护管接头主体中部的限位凹槽中;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与所述加强块的一侧端面固接的横梁及分别连接于所述横梁两端的第一纵梁、第二纵梁,所述横梁和所述第一纵梁、所述第二纵梁形成了所述护管接头主体的容置空间,所述护管接头主体放置其中,并与上述纵梁固定连接;如此设置,所述限位卡可与所述护管接头主体相互卡紧配合,所述限位卡有利于增强所述护管接头主体的强度,防止其在受力过大时发生弹性变形,从而能够提高塑料选换挡拉丝护管接头的可靠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并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塑料选换挡拉丝护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塑料选换挡拉丝护管接头的主视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限位卡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护管接头主体的接头示意图。
[0019]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0]1-护管接头主体,2-限位卡;
[0021]11-限位凹槽,12-凸起,13-环形凹槽,14-加强板,15-接头卡槽;
[0022]21-加强块,22-固定支架,23-倒刺,24-凸耳,25-避让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塑料选换挡拉丝护管接头,包括护管接头主体I和限位卡2,所述限位卡2包括加强块21及与所述加强块21连接的固定支架22,所述加强块21卡接在位于所述护管接头主体I中部的限位凹槽11中;所述固定支架22包括与所述加强块21的一侧端面固接的横梁及分别连接于所述横梁两端的第一纵梁、第二纵梁,且所述横梁、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形成了所述护管接头主体I的容置空间,所述护管接头主体I放置其中,且上述纵梁与所述护管接头主体I固定连接。
[0025]这种塑料选换挡拉丝护管接头结构,所述限位卡2与所述护管接头主体I卡紧配合,所述加强块21卡入所述限位凹槽11中,可增强所述护管接头主体I的强度,有效防止所述护管接头主体I在受力较大的情况下发生弹性变形,因此,所述塑料选换挡拉丝护管接头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0026]优选地,所述塑料选换挡拉丝护管接头可为一体式结构。
[0027]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贴近所述护管接头主体I的一侧均设有倒刺23,且所述倒刺23和所述管接头主体I上与其配合的凸起12卡接,使得所述限位卡2可方便地固定在所述护管接头主体I上,两者卡紧配合。
[0028]具体地,所述倒刺23可为两组或两组以上,且为锯齿状分布,以便增强卡紧效果。
[0029]进一步地,所述护管接头主体I上可设有环形凹槽13,与所述倒刺23配合的凸起12设置在所述环形凹槽13中,且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均卡接在所述环形凹槽13中,一方面通过所述环形凹槽13将所述限位卡2的纵梁卡进所述护管接头主体I内,使得结构紧凑,可节省布置空间,避免与周围其他部件发生干涉;另一方面,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均与所述环形凹槽13卡紧,进一步增强了所述限位卡2和所述护管接头主体I的卡接效果。
[0030]可以理解地,所述限位卡2与所述护管接头主体I的固定也可采用其他固定方式,如在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的末端设置翻边结构,并利用所述翻边钩住所述护管接头主体I的底部,从而实现固定作用;另外,也可通过粘结等方式固定。
[0031]另外,所述加强块21可选择为矩形,与所述加强块21配合的限位凹槽11,可由两块平板形成,如图4所示,这种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可靠性高,且与直接在所述护管接头主体I上通过去除材料设置限位凹槽的方法相比,更利于保护所述护管接头主体I的强度。
[0032]为了所述限位卡2拆卸方便,所述加强块21上还连接有凸耳24,且所述凸耳24靠近护管接头主体I的部位设置有避让凹槽25,拆卸工具可直接嵌入所述避让凹槽25中,以方便将限位卡2拆除。
[0033]所述护管接头主体I上还设有加强板14,且在所述加强板14上设有接头卡槽15,以便所述塑料选换挡拉丝护管接头使用时,方便在选换挡结构中固定连接。
[0034]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塑料选换挡拉丝护管接头,包括护管接头主体(I),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卡(2),所述限位卡(2)包括加强块(21)及与其连接的固定支架(22),所述固定支架(22)中与所述加强块(21)的一侧端面固接的横梁及分别连接于所述横梁两端的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形成所述护管接头主体(I)的容置空间;所述加强块(21)卡接在位于所述护管接头主体(I)中部的限位凹槽(11)中,且所述第一纵梁、所述第二纵梁均与所述护管接头主体(I)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选换挡拉丝护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贴近所述护管接头主体(I)的一侧均设有倒刺(23),且所述倒刺(23)和所述护管接头主体(I)上与其配合的凸起(12)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选换挡拉丝护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刺(23)为两组或两组以上,且各所述倒刺为锯齿状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料选换挡拉丝护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管接头主体(I)上设有环形凹槽(13),与所述倒刺(23)配合的凸起(12)设置在所述环形凹槽(13)中,且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均卡接在所述环形凹槽(13)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塑料选换挡拉丝护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块(21)上还连接有凸耳(24),所述凸耳(24)靠近所述护管接头主体(I)的部位设置有避让凹槽(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选换挡拉丝护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块(21)为矩形,且与其配合的所述限位凹槽(11)为由两块板形成的矩形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选换挡拉丝护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管接头主体(I)上设有加强板(14),所述加强板(14)上设有接头卡槽(15)。
【文档编号】F16C1/14GK204061506SQ201420413119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4日
【发明者】季明微, 常耀红, 朱波, 洪明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