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漏风、防进水的开环密封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23299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防漏风、防进水的开环密封圈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漏风、防进水的开环密封圈,包括第一密封圈体和第二密封圈体,所述第一密封圈体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体均为开环式结构,所述第一密封圈体具有一可打开和闭合的第一开口,第二密封圈体具有一可打开和闭合的第二开口,第一密封圈体的底面贴合叠置于第二密封圈体顶面上,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的上方,所述第一开口闭合时形成的第二对接缝与所述第一开口闭合时形成的第一对接缝错开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圈体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体可同时打开和闭合。本实用新型拆装十分便捷,且由于开口处的对接缝为错开设置形成轴向错位密封结构,有效消除了简单夹形而产生的轴向间隙,克服了轴向漏风和进水的隐患,保证了良好的密封效果。
【专利说明】防漏风、防进水的开环密封圈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结构设计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漏风、防进水的开环密封圈。

【背景技术】
[0002]汽车空调箱为达到车内乘员的舒适性要求,一般对空调箱的漏风有着明确的要求指标;同时,在部分易进水的配合部位,需要增强密封以防止空调箱外的雨水、冷凝水等侵入壳体后由于排水不畅而导致的霉变异味。尤其是在膨胀阀周围,其运行温度和环境温度差异较大,非常容易产生冷凝水,需要使用密封垫对其后部的管路部分密封防漏风及防进水。
[0003]目前,膨胀阀处的密封垫大多是套设常规的闭环式密封圈或夹设直接剪开闭环式密封圈形成的开环式密封圈,进行防漏风及防进水。所述闭环式密封圈安装和更换过程需要将管路进行断开,费时费力,同时还影响设备的使用效率。而所述开环式密封圈,只需打开然后卡设到管路外周侧上,然后通过外部壳体装配产生的内部压紧力即可保证配合面的贴合,拆装十分便捷。但是,实际上使用过程中发现,由于所述开环式密封圈的断开处存在间隙,密封效果不佳,所述开环式密封圈的断开处容易漏风和进水,尤其是在管路尺寸略有超差,配合不是特别到位的时候,具有很大的泄漏隐患。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致力于开发一种拆装便捷,且能够有效优化密封效果的防漏风、防进水的开环密封圈。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拆装便捷,且能够有效优化密封效果的防漏风、防进水的开环密封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漏风、防进水的开环密封圈,包括第一密封圈体和第二密封圈体,所述第一密封圈体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体均为开环式结构,所述第一密封圈体具有一可打开和闭合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密封圈体具有一可打开和闭合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密封圈体的底面贴合叠置于所述第二密封圈体顶面上,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的上方,所述第二开口闭合时形成的第二对接缝与所述第一开口闭合时形成的第一对接缝错开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圈体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体可同时打开和闭合。
[0007]较佳的,所述第二对接缝与所述第一对接缝的错开角度为0,0。? 0 ?90。,选取适当的错开角度,有利于保证错位密封效果和便于拆装使用。
[0008]较佳的,所述第一密封圈体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体各自单独成型,再叠置为一体。
[0009]较佳的,所述第一密封圈体和第二密封圈体由£901(三元乙丙橡胶)、聚氨基甲酸酯从”“聚氯乙烯〉、?顆(聚氯乙烯和丁腈橡胶共混)或?£(聚乙烯)等制成。
[0010]较佳的,在叠置为一体的所述第一密封圈体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体上,沿轴向贯穿形成有两个并排的通孔,两所述通孔之间轴向贯穿开设有轴向切缝,所述轴向切缝连接两个所述通孔,所述轴向切缝随同所述第一对接缝和所述第二对接缝打开、闭合。将密封圈设置为两孔结构,能够更好地满足汽车空调箱膨胀阀的双管道处的密封需要。
[0011]较佳的,所述开环密封圈还包括第三密封圈体,所述第三密封圈体为开环式结构,并具有一可打开和闭合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密封圈体的底面贴合叠置于所述第一密封圈体顶面上,所述第三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的上方,所述第三密封圈体可与所述第一密封圈体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体同时打开和闭合。
[001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防漏风、防进水的开环密封圈可直接打开,由开口处卡入对应管道上,拆装十分便捷,且由于开口处的对接缝为错开设置形成轴向错位密封结构,有效消除了简单夹形而产生的轴向间隙,克服了轴向漏风和进水的隐患,进一步提高了密封圈的防漏风和防进水性能,保证了良好的密封效果。
[0013]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具体实施例防漏风、防进水的开环密封圈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0015]图2为具体实施例防漏风、防进水的开环密封圈的主视图。
[0016]图3为具体实施例防漏风、防进水的开环密封圈的俯视图。
[0017]图4为具体实施例防漏风、防进水的开环密封圈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0018]图中主要标示说明:
[0019]第一密封圈体10,第一对接缝11,第二密封圈体20,第二对接缝21,第三密封圈体30,第三对接缝31,通孔40,轴向切缝50。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防漏风、防进水的开环密封圈,包括第一密封圈体10、第二密封圈体20和第三密封圈体30。如图4所示,第一密封圈体10、第二密封圈体20和第三密封圈体30均为开环式结构,第一密封圈体10具有一可打开和闭合的第一开口,第二密封圈体20具有一可打开和闭合的第二开口,第三密封圈体30具有一可打开和闭合的第三开口,第一密封圈体10的底面贴合叠置于第二密封圈体20顶面上,第三密封圈体30的底面贴合叠置于第一密封圈体10顶面上,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的上方,所述第三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的上方。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开口闭合时形成的第二对接缝21与所述第一开口闭合时形成的第一对接缝11错开设置,第一密封圈体10、第二密封圈体20和第三密封圈体30三者可同时打开和闭合。
[0021]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具有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叠置为一体的第一密封圈体10、第二密封圈体20和第三密封圈体30上,沿轴向贯穿形成有两个并排的通孔40,两通孔40之间轴向贯穿开设有轴向切缝50,轴向切缝50连接两个通孔40,轴向切缝50随同第一对接缝11和第二对接缝21打开、闭合。
[0022]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第二对接缝21与第一对接缝11的错开角度0为45。,所述第三开口闭合时形成的第三对接缝31与第二对接缝21的错开角度0为90。,第一对接缝11处于第二对接缝21和第三对接缝31之间。第一密封圈体10、第二密封圈体20和第三密封圈体30三者各自单独成型,再叠置为一体,第一密封圈体10、第二密封圈体20和第三密封圈体30均采用制成。
[0023]本具体实施例的防漏风、防进水的开环密封圈在应用时,首先如图4般打开,然后卡设至汽车空调箱膨胀阀的双管道处即可。可见,本具体实施例的防漏风、防进水的开环密封圈拆装均十分便捷,且由于开口处的对接缝为错开设置形成轴向错位密封结构,有效消除了简单夹形而产生的轴向间隙,克服了轴向漏风和进水的隐患,进一步提高了密封圈的防漏风和防进水性能,保证了良好的密封效果。
[0024]当然了,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可以仅采用第一密封圈体和第二密封圈体两层结构进行叠置,贯穿形成的通孔数量也可以是一个等其他数量,错开角度0和0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如0还可以是90。等其他角度,第一密封圈体、所述第二密封圈体和第三密封圈体也可以采用2?01、或等其他材料,此处不再赘述。
[0025]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漏风、防进水的开环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密封圈体和第二密封圈体,所述第一密封圈体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体均为开环式结构,所述第一密封圈体具有一可打开和闭合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密封圈体具有一可打开和闭合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密封圈体的底面贴合叠置于所述第二密封圈体顶面上,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的上方,所述第二开口闭合时形成的第二对接缝与所述第一开口闭合时形成的第一对接缝错开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圈体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体可同时打开和闭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风、防进水的开环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接缝与所述第一对接缝的错开角度为β,0° < β ^ 9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风、防进水的开环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体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体各自单独成型,再叠置为一体。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防漏风、防进水的开环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体和第二密封圈体由三元乙丙橡胶、聚氨基甲酸酯、聚氯乙烯、聚氯乙烯和丁腈橡胶共混或聚乙烯制成。
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防漏风、防进水的开环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在叠置为一体的所述第一密封圈体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体上,沿轴向贯穿形成有两个并排的通孔,两所述通孔之间轴向贯穿开设有轴向切缝,所述轴向切缝连接两个所述通孔,所述轴向切缝随同所述第一对接缝和所述第二对接缝打开、闭合。
6.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防漏风、防进水的开环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环密封圈还包括第三密封圈体,所述第三密封圈体为开环式结构,并具有一可打开和闭合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密封圈体的底面贴合叠置于所述第一密封圈体顶面上,所述第三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的上方,所述第三密封圈体可与所述第一密封圈体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体同时打开和闭合。
【文档编号】F16J15/10GK204164351SQ201420565396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8日
【发明者】顾黄华, 张波 申请人:上海贝洱热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