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电动汽车通过AMT变速箱实现驻车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53888阅读:10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车辆驻车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纯电动汽车通过AMT变速箱实现驻车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纯电动汽车领域,当纯电动汽车需要在坡道进行驻车时,通常情况下是通过手刹,但手刹有时候会失灵,另外一种通过电子手刹,但电子手刹的成本相对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纯电动汽车通过AMT变速箱实现驻车的方法,其在原来手刹的基础上,增加变速箱驻车的功能,不增加系统成本,且提高坡道驻车稳定性。

一种纯电动汽车通过AMT变速箱实现驻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在AMT变速箱上设置至少两个独立的自动换挡机构,每个自动换挡机构独立控制对应档位,司机按下P档开关后,TCU接收开关信号,TCU判断车辆处于停车状态时,独立控制至少两个自动换挡机构同时进档,此时受到控制的自动换挡机构分别挂入各自对应的档位,此时变速箱同时挂至少两个档,由于各个档的速比不一样,导致变速箱输入输出轴的旋转自由度为0,变速箱处于锁定状态,变速箱输出轴不能旋转,因此车轮也无法转动,车辆处于驻车状态,司机解除P档开关之后,对应的自动换挡机构同时回到空挡,变速箱输出轴恢复旋转自由度,变速箱驻车状态解除,恢复为正常工作状态。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AMT变速箱具体为至少三个档的AMT变速箱,其包括至少两个独立的自动换挡机构,每个自动换挡机构分别控制对应档位;

所述AMT变速箱具体为至少四个档的AMT变速箱,其包括至少两个独立的自动换挡机构,每个自动换挡机构分别控制两个档位,其中第一自动换挡机构控制1/2档,第二自动换挡结构控制3/4档,司机按下P档开关后,TCU接收开关信号,TCU判断车辆处于停车状态时,分别控制第一自动换挡机构将变速箱挂入1档或者2档、第二自动换挡结构将变速箱挂入3档或者4档,第一自动换挡机构、第二自动换挡结构同时挂入不同档位,由于两个档的速比不一样,导致变速箱输入输出轴的旋转自由度为0,变速箱处于锁定状态,车辆处于驻车状态;司机解除P档开关之后,两个换挡机构同时回到空挡,变速箱输出轴恢复旋转自由度,变速箱驻车状态解除。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司机按下P档开关后,TCU接收开关信号,TCU判断车辆处于停车状态时,独立控制至少两个自动换挡机构同时进档,此时受到控制的自动换挡机构分别挂入各自对应的档位,此时变速箱同时挂至少两个档,由于各个档的速比不一样,导致变速箱输入输出轴的旋转自由度为0,变速箱处于锁定状态,变速箱输出轴不能旋转,因此车轮也无法转动,车辆处于驻车状态,其在原来手刹的基础上,增加变速箱驻车的功能,不增加系统成本,且提高坡道驻车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纯电动汽车通过AMT变速箱实现驻车的方法,见图1:其在AMT变速箱上设置至少两个独立的自动换挡机构,每个自动换挡机构独立控制对应的档位,司机按下P档开关后,TCU接收开关信号,TCU判断车辆处于停车状态时,独立控制至少两个自动换挡机构同时进档,此时受到控制的自动换挡机构分别挂入各自对应的档位,此时变速箱同时挂至少两个档,由于各个档的速比不一样,导致变速箱输入输出轴的旋转自由度为0,变速箱处于锁定状态,变速箱输出轴不能旋转,因此车轮也无法转动,车辆处于驻车状态,司机解除P档开关之后,对应的自动换挡机构同时回到空挡,变速箱输出轴恢复旋转自由度,变速箱驻车状态解除,恢复为正常工作状态。

具体实施例:AMT变速箱具体为至少四个档的AMT变速箱,其包括至少两个独立的自动换挡机构,每个自动换挡机构分别控制两个档位,其中第一自动换挡机构控制1/2档,第二自动换挡结构控制3/4档,司机按下P档开关后,TCU接收开关信号,TCU判断车辆处于停车状态时,分别控制第一自动换挡机构将变速箱挂入1档或者2档、第二自动换挡结构将变速箱挂入3档或者4档,第一自动换挡机构、第二自动换挡结构同时挂入不同档位,由于两个档的速比不一样,导致变速箱输入输出轴的旋转自由度为0,变速箱处于锁定状态,车辆处于驻车状态;司机解除P档开关之后,两个换挡机构同时回到空挡,变速箱输出轴恢复旋转自由度,变速箱驻车状态解除;

当AMT变速箱包括三个档位时,第一自动换挡机构控制1/2档,第二自动换挡结构控制3档,司机按下P档开关后,TCU接收开关信号,TCU判断车辆处于停车状态时,分别控制第一自动换挡机构将变速箱挂入1档或者2档、第二自动换挡结构将变速箱挂入3档,第一自动换挡机构、第二自动换挡结构同时挂入不同档位,由于两个档的速比不一样,导致变速箱输入输出轴的旋转自由度为0,变速箱处于锁定状态,车辆处于驻车状态;司机解除P档开关之后,两个换挡机构同时回到空挡,变速箱输出轴恢复旋转自由度,变速箱驻车状态解除。

文中TCU的中文翻译为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其为现有成熟结构。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创造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