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板转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5030阅读:8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板转轴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动结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折叠板转轴结构。



背景技术:

转动结构在机械领域及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它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常用的转动结构有转轴转动结构以及铰链转动结构,这些类型的转动结构使用方便,成本低,但是它存在很到的弊端,比如转动结构直接裸露在外面,美观度差,而且折叠板转动时容易夹到手,而且转动结构没有阻尼功能,折叠板不能缓慢平稳打开,折叠板打开过程中没有自动弹开的效果,打开后没有限位功能,折叠板会自动向内或向外转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的折叠板转轴结构裸露在外面,美观度差、容易夹到手,转动结构没有阻尼功能,折叠板不能缓慢平稳打开,折叠板打开过程中没有自动弹开的效果,打开后没有限位功能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折叠板转轴结构,它隐藏式设置,美观度好,避免折叠板在折叠过程中夹到手,转动结构具有阻尼功能,折叠板打开缓慢平稳,折叠板打开过程中具有自动弹开的效果,打开更加方便,折叠板打开后具有限位功能,防止折叠板前后晃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折叠板转轴结构,包括基板、折叠板、转轴套、上转动头、下转动头,转轴套设在基板上,上转动头和下转动头均设在折叠板上,转轴套内可轴向滑动安装有弹簧座和阻尼轴套,弹簧座和阻尼轴套之间安装有弹簧,弹簧上下两端分别紧固连接在弹簧座和阻尼轴套上,阻尼轴套下端可转动套接有阻尼轴芯,弹簧座和上转动头限位套接,阻尼轴芯与下转动头限位套接,弹簧座可转动套接在转轴套内。

折叠板转轴结构装配过程中在阻尼轴芯和阻尼轴套之间添加适量的阻尼油,折叠板展开状态下,弹簧抵接在弹簧座和阻尼轴套之间,使上转动头与弹簧座之间以及下转动头与阻尼轴芯之间紧紧地抵接在一起,同时弹簧上下两端分别紧固连接在弹簧座和阻尼轴套上,弹簧具有扭簧的效果,对折叠板具有向外展开的扭力,使折叠板打开过程中具有自动弹开的效果。折叠板向内折叠时,弹簧座随上转动头向内转动,阻尼轴芯随下转动头向内转动,阻尼轴芯在阻尼轴套内转动,在折叠板转动的过程中弹簧存储扭力,折叠板向内完全折叠后,卡在基板上。在打开折叠板的初期,弹簧对折叠板的扭力作用使折叠板向外弹开,阻尼轴芯和阻尼轴套对折叠板具有阻尼的作用,折叠板打开缓慢平稳。而弹簧座、阻尼轴套、弹簧、阻尼轴芯均设置在转轴套内,隐藏式设计,美观度好,避免折叠板在折叠过程中夹到手。

作为优选,阻尼轴芯外壁上设有顶升块,顶升块一侧面为倾斜的导向面,阻尼轴套下端设有和顶升块适配的限位槽,折叠板展开状态下,顶升块设置在限位槽内,转轴套内壁与阻尼轴套外壁之间径向限位设置。

折叠板展开状态下,顶升块设置在限位槽内防止阻尼轴芯与阻尼轴套之间的转动,阻尼轴套与转轴套之间径向限位设置防止阻尼轴套与转轴套之间的转动,折叠板向内折叠时,顶升块在导向面作用下脱离限位槽并将阻尼轴套向上顶起,阻尼轴芯与阻尼轴套之间的限位消失,阻尼轴芯在阻尼轴套内转动,折叠板向内完全折叠后,卡在基板上。这种结构设置使折叠板打开后具有限位功能,防止折叠板前后晃动。

作为优选,弹簧座下端以及阻尼轴套上端均设有安装柱,安装柱上均设有卡槽,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套接在两安装柱上且端部分别紧固卡接在卡槽内。弹簧两端套在安装柱上,且端部卡在卡槽内,连接平稳可靠。

作为优选,弹簧座上端设有限位缺口,上转动头内壁上设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限位在限位缺口内。通过限位凸起和限位缺口的适配限位,实现上转动头与弹簧座的径向限位。

作为优选,阻尼轴芯下端设有连接端头,连接端头卡接限位在下转动头内。阻尼轴芯通过连接端头与下转动头径向限位连接,装配方便。

作为优选,阻尼轴套外壁上设有限位平面,转轴套下端内壁上设有和限位平面适配的限位块,折叠板展开状态下,限位平面和限位块贴合径向限位。阻尼轴套外壁上的限位平面对称设有两个,转轴套下端内壁上的限位块对应设有两个。阻尼轴套和转轴套之间通过限位平面和限位块的适配连接实现径向限位,装配方便,限位可靠。

作为优选,阻尼轴套内设有阻尼柱,阻尼轴芯套接在阻尼柱外壁和阻尼轴套内壁之间。阻尼轴芯套接在阻尼柱外壁和阻尼轴套内壁之间,连接平稳可靠。

作为优选,上转动头和下转动头均与折叠板一体成型,转轴套外壁上一体成型有连接板,连接板紧固连接在基板上。上转动头和下转动头均与折叠板一体成型,结构强度好。转轴套通过连接板紧固连接在基板上,加工方便,制造成本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折叠板转轴结构隐藏式设置,美观度好,避免折叠板在折叠过程中夹到手,转动结构具有阻尼功能,折叠板打开缓慢平稳,折叠板打开过程中具有自动弹开的效果,打开更加方便,折叠板打开后具有限位功能,防止折叠板前后晃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爆炸图;

图中:1、基板,2、折叠板,3、转轴套,4、上转动头,5、下转动头,6、弹簧座,7、阻尼轴套,8、弹簧,9、阻尼轴芯,10、顶升块,11、导向面,12、限位槽,13、安装柱,14、卡槽,15、限位缺口,16、连接端头,17、限位平面,18、限位块,19、阻尼柱,20、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实施例:一种折叠板转轴结构(参见附图1至3),包括基板1、折叠板2、转轴套3、上转动头4、下转动头5,基板呈方形结构,折叠板呈三角形结构,三块折叠板分别可转动连接在基板的上边、左边和右边。转轴套设在基板上,上转动头和下转动头均设在折叠板上,转轴套内壁呈圆柱形,转轴套内可轴向滑动安装有弹簧座6和阻尼轴套7,弹簧座可转动套接在转轴套内,弹簧座和阻尼轴套之间安装有弹簧8,弹簧上下两端分别紧固连接在弹簧座和阻尼轴套上,弹簧座下端以及阻尼轴套上端均设有安装柱13,安装柱上均设有卡槽14,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套接在两安装柱上且端部分别紧固卡接在卡槽内。阻尼轴套下端可转动套接有阻尼轴芯9,阻尼轴套内设有阻尼柱19,阻尼轴芯套接在阻尼柱外壁和阻尼轴套内壁之间。阻尼轴芯外壁呈圆柱形,阻尼轴芯外壁上设有顶升块10,顶升块一侧面为倾斜的导向面11,阻尼轴套下端设有和顶升块适配的限位槽12,弹簧座和上转动头限位套接,弹簧座上端设有限位缺口15,上转动头内壁上设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限位在限位缺口内。阻尼轴芯与下转动头限位套接,阻尼轴芯下端设有连接端头16,连接端头卡接限位在下转动头内。折叠板展开状态下,顶升块设置在限位槽内,转轴套内壁与阻尼轴套外壁之间径向限位设置。阻尼轴套外壁上设有限位平面17,转轴套下端内壁上设有和限位平面适配的限位块18,折叠板展开状态下,限位平面和限位块贴合径向限位。阻尼轴套外壁上的限位平面对称设有两个,转轴套下端内壁上的限位块对应设有两个。上转动头和下转动头均与折叠板一体成型,转轴套外壁上一体成型有连接板20,连接板紧固连接在基板上。

折叠板转轴结构装配过程中在阻尼轴芯和阻尼轴套之间添加适量的阻尼油,折叠板展开状态下,弹簧抵接在弹簧座和阻尼轴套之间,使上转动头与弹簧座之间以及下转动头与阻尼轴芯之间紧紧地抵接在一起,同时弹簧上下两端分别紧固连接在弹簧座和阻尼轴套上,弹簧具有扭簧的效果,对折叠板具有向外展开的扭力,使折叠板打开过程中具有自动弹开的效果。顶升块设置在限位槽内防止阻尼轴芯与阻尼轴套之间的转动,阻尼轴套与转轴套之间径向限位设置防止阻尼轴套与转轴套之间的转动,使折叠板打开后具有限位功能,防止折叠板前后晃动。折叠板向内折叠时,弹簧座随上转动头向内转动,阻尼轴芯随下转动头向内转动,顶升块在导向面作用下脱离限位槽并将阻尼轴套向上顶起,阻尼轴芯与阻尼轴套之间的限位消失,阻尼轴芯在阻尼轴套内转动,在折叠板转动的过程中弹簧存储扭力,折叠板向内完全折叠后,卡在基板上。在打开折叠板的初期,弹簧对折叠板的扭力作用使折叠板向外弹开,阻尼轴芯和阻尼轴套对折叠板具有阻尼的作用,折叠板打开缓慢平稳。而弹簧座、阻尼轴套、弹簧、阻尼轴芯均设置在转轴套内,隐藏式设计,美观度好,避免折叠板在折叠过程中夹到手。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