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设备用底座转轴装配结构及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0065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显示设备用底座转轴装配结构及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设备用底座转轴装配结构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设备的底座的安装方式通常有如下几种:一种是通过打螺丝实现固定连接,一种是通过推插弹扣实现固定连接。但是,这两种安装方式容易造成底座不稳的问题,在显示设备挪动过程中容易出现底座掉落,另外,这两种安装方式使得底座装配后的外观不美观,这些缺陷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设备用底座转轴装配结构及显示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显示设备的底座通过打螺丝或推插弹扣实现进行安装的方式存在底座不稳、挪动过程中易出现掉落及影响美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用底座转轴装配结构,包括背壳和用于连接底座的底座转轴,所述显示设备用底座转轴装配结构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底座转轴安装于所述背壳上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可拆卸穿插定位于所述背壳外侧面上的基座,以及设置于所述背壳内侧面上的活动扣组件,所述活动扣组件与所述基座限位配合以限制其滑出所述背壳,所述底座转轴设置于所述基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的顶侧边缘具有朝向所述背壳伸出的限位片,所述背壳上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限位片活动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并与所述活动扣组件抵挡形成限位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扣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背壳内侧面上的压片,活动穿设于所述压片与所述背壳内侧面之间的活动扣,以及分别连接所述活动扣和所述压片的用于复位所述活动扣的复位弹簧,所述活动扣前端抵挡于所述限位片底侧以限制其下移。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压片的靠近于所述活动扣前端的一侧,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活动扣尾端的挡块,所述挡块活动抵挡于所述压片边缘。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扣上具有用于将其拨动的拨杆,所述背壳上开设有沿所述拨杆的拨动方向布置的导向孔,所述拨杆活动穿设于所述导向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的左右两侧具有朝向所述背壳伸出的第一限位挂钩组,所述背壳上对应于所述第一限位挂钩组的位置开设有限位孔组,所述第一限位挂钩组穿设于所述限位孔组中并与所述背壳挂接形成限位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挂钩组包括分布于所述基座左右两侧的多个第一限位挂钩,所述限位孔组包括与所述多个第一限位挂钩一一对应的多个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下部宽度大于其上部宽度,所述第一限位挂钩的厚度适配于所述限位孔的上部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的顶侧具有朝向所述背壳伸出的第二限位挂钩组,所述背壳上对应于所述第二限位挂钩组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开口组,所述第二限位挂钩组穿设于所述第二开口组中并与所述背壳挂接形成限位配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主体,连接于所述显示主体的背壳,以及用于支撑所述显示主体的底座,所述显示设备还包括所述的显示设备用底座转轴装配结构,所述底座与所述底座转轴转动连接。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显示设备用底座转轴装配结构及显示设备,通过在背壳的正反两侧分别设置基座和活动扣组件,并使底座转轴设置在基座上,这样,利用活动扣组件与基座在背壳上限位配合,使得基座可轻易地固定安装在背壳上,且其连接稳定可靠,如此,避免了显示设备在挪动过程中出现底座掉落的问题,另外,该装配结构装配后形成一整体,使得其整体外形美观,提高了用户体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显示设备用底座转轴装配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底座转轴与基座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活动扣组件与背壳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显示设备用底座转轴装配结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设备用底座转轴装配结构,该结构可包括背壳1、底座转轴2和连接机构3,其中,底座转轴2用于转动连接显示设备的底座(附图中未画出),连接机构3用于将底座转轴2安装于背壳1上。具体地,该连接机构3可包括基座31和活动扣组件32,基座31可拆卸穿插于背壳1的外侧面上,且该基座31与于背壳1之间形成定位,此处,底座转轴2设置在该基座31上;活动扣组件32可拆卸设置在背壳1的内侧面上与基座31相对的位置,该活动扣组件32与基座31限位配合,以限制该基座31滑出而脱离背壳1,这里,可通过调节活动扣组件32使其与基座31的限位配合解除,从而将基座31从背壳1上取下。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显示设备用底座转轴装配结构,通过在上述背壳1的正反两侧分别设置基座31和活动扣组件32,并使底座转轴2设置在基座31上,这样,利用活动扣组件32与基座31在背壳1上限位配合,使得基座31可轻易地固定安装在背壳1上,且其连接稳定可靠,如此,避免了显示设备在挪动过程中出现底座掉落的问题,另外,该装配结构装配后形成一整体,使得其整体外形美观,提高了用户体验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基座31顶侧边缘具有限位片311,该限位片311由基座31的顶侧边缘朝向上述背壳1垂直伸出。这里,背壳1上开设有与限位片311对应配合的第一开口101,该限位片311的外端活动穿过第一开口101并与活动扣组件32抵挡形成限位配合,此处,活动扣组件32具体限制了限位片311向下移动的自由度。另外,可通过调节活动扣组件32使其与基座31的限位配合解除,即通过调节活动扣组件32,使其取消对限位片311的限位,如此,基座31可下移并脱离与背壳1的定位而实现拆卸。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基座31还可通过其他方式与活动扣组件32限位配合,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活动扣组件32可包括压片321、活动扣322及复位弹簧323,其中,压片321优选为截面呈“几”字型的片状件,该压片321通过紧固件M固定连接在上述背壳1的内侧面上,此处,紧固件M优选为螺钉。另外,活动扣322活动穿设在压片321与背壳1的内侧面之间,活动扣322可在该空间内左右移动;复位弹簧323的两端分别连接活动扣322和压片321,该复位弹簧323用于复位活动扣322,此处,当基座31安装在背壳1上的过程中,先将基座31预定位在背壳1上,使得限位片311穿过第一开口101,再将基座31上移,基座31的限位片311将活动扣322逐渐向一侧推动并使复位弹簧323被拉伸,直至限位片311到达第一开口101顶侧,此时,活动扣322在复位弹簧323的回复力作用下沿原路退回,最后,活动扣322退回至初始位置,由于限位片311已移动至第一开口101顶侧,且第一开口101顶侧位于活动扣322的上侧,故此时,活动扣322正好抵挡在限位片311底侧,如此,限制了限位片311下移的自由度,即限制了基座31下移的自由度,同时,由于基座31还与背壳1之间具有其他方位的定位配合,如此使得其实现了稳定连接,此处,其他方位的定位配合具体如下文。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活动扣组件32还可为其他具体构造,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复位弹簧323的一端连接于上述压片321的靠近于上述活动扣322前端的一侧,该复位弹簧323的另一端连接于活动扣322尾端的挡块3221上,该挡块3221活动抵挡于压片321边缘。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活动扣322上具有用于将其拨动的拨杆324,上述背壳1上开设有导向孔102,该导向孔102沿拨杆324的拨动方向布置,此处,该拨动方向为水平方向,这里,拨杆324活动穿设于导向孔102中。当需要拆卸基座31时,用户仅需拨动平移拨杆324以使活动扣322与上述限位片311分离,这样,限位片311即可向下移动,即基座31整体可下移而脱离与背壳1的定位配合,此时,可将基座31从背壳1上取下。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基座31的左、右两侧具有朝向上述背壳1伸出的第一限位挂钩组312,背壳1上对应于该第一限位挂钩组312的位置开设有限位孔组103,第一限位挂钩组312穿设于限位孔组103中并与背壳1挂接形成限位配合。此处,基座31通过其两侧的第一限位挂钩组312伸入于背壳1上的限位孔组103中形成限位,其限制了基座31向左、向右及向上移动的自由度。具体地,该第一限位挂钩组312可包括分布于基座31左、右两侧的多个第一限位挂钩3121,限位孔组103可包括与多个第一限位挂钩3121一一对应的多个限位孔1031,此处,限位孔1031的下部宽度大于其上部宽度,第一限位挂钩3121的厚度适配于该限位孔1031的上部宽度。装配时,先将多个第一限位挂钩3121对准限位孔1031的下部,同时将基座31顶侧边缘的限位片311对准背壳1上的第一开口101,然后将基座31朝向背壳1方向推入,使得第一限位挂钩3121伸入限位孔1031的下部内、限位片311伸入第一开口101内,接着将基座31上移直至第一限位挂钩3121移至限位孔1031的上部、限位片311到达第一开口101顶侧,如此,实现了基座31在背壳1上的向左、向右及向上移动的自由度,同时,上述活动扣322正好抵挡在限位片311底侧,从而限制了基座31下移的自由度。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基座31还可通过其他方式与背壳1限位配合,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基座31的顶侧边缘还具有朝向上述背壳1伸出的第二限位挂钩组313,背壳1上对应于该第二限位挂钩组313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开口组104,第二限位挂钩组313穿设于第二开口组104中并与背壳1挂接形成限位,其限制了基座31向上及向外移动的自由度。具体地,该第二限位挂钩组313可包括分布于基座31顶侧的左、右两端的多个第二限位挂钩3131,第二开口组104可包括与多个第二限位挂钩3131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开口1041。装配后,第二限位挂钩3131伸入于第二开口1041内,且第二限位挂钩3131的上端抵挡于第二开口1041顶侧内边缘形成向外移动限位,如此,限制了基座31向外移动的自由度,该“向外”指的是背向背壳1方向。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显示设备用底座转轴装配结构采用基座31推插到位后通过活动扣322按扣的方式固定,一是可保证底座安装后不会左右倾斜松动,二是保证底座装配后不会因为手持底座挪动显示设备而掉落,三是更好的配合外观形成一体,提高了用户体验,并且,拆卸时只需拨动拨杆324,往下推下即可实现拆卸,快速方便。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可包括显示主体(附图中未画出),连接于显示主体的背壳以及用于支撑显示主体的底座(附图中未画出),另外,该显示设备还包括上述显示设备用底座转轴装配结构,底座与该底座转轴装配结构的底座转轴2转动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替换和改进等等,这些修改、替换和改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