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钟形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0337阅读:2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钟形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钟形壳。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汽车也逐渐普及到家家户户当中,汽车配件的使用需求也越来越大。球笼是是轿车传动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其作用是将发动机的动力从变速器传递到两个前车轮,驱动轿车高速行驶,球笼是将钢球固定放置在星形套和钟形壳之间的一个保持架的六个窗口中,钢球在星形套和钟形壳里刚好各有一半的位置,一次来确定和万向节的作用角度,光滑的表面处理使得万向节的运动像一个斜齿轮一样,钢球分别推动各自所在的星形套和钟形壳中的球道,将发动机提供的力进行传递。其中,钟形壳包括钟形壳本体及与钟形壳本体连接的输出轴,在使用过程中,其内壁受到挤压,且对靠近输出轴的一端具有较高的强度要求,对其强度的要求较高。

授权公告号为CN205315533U、授权公告日为2016年06月15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钟形壳,包括壳体和与壳体相固连的输出轴,所述的壳体内设有依次设有大径槽、小径槽和底槽,大径槽与小径槽通过第一锥面连接,且在壳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弧形面,在壳体靠近输出轴的一端上设置有卡位槽,在卡位槽的下方设置有台阶槽,所述的底槽包括底面和与底面相连的环面,环面包括环状的弧面和与弧面相连的第二锥面,所述壳体与输出轴通过加强部连接,壳体与加强部的连接处设有环状的第一过渡弧面,加强部与输出轴的连接处设有环状的第二过渡弧面。

现有技术中的台阶槽底部以及卡位槽底部均呈相互直角设置,且底槽与卡位槽之间的厚度较小,在使用过程中,壳体靠近输出轴的一端所受的力较大,底槽与卡位槽之间的厚度可能难以承受作用力,从而易使壳体靠近输出轴的一端发生变形甚至发生断裂,最终导致出现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钟形壳,其解决了壳体靠近输出轴端的牢固度不够大而易出现变形或断裂的问题,具有较高牢固度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钟形壳,包括壳体以及与壳体一体连接的输出轴,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内槽和底槽,所述底槽包括底面以及包围于底面四周的斜面;所述壳体外部与输出轴连接处设置有卡位槽和台阶槽,所述内槽与底槽之间通过圆弧连接,所述内槽与底槽的连接处设置于台阶槽附近;所述底面与斜面的连接处呈圆弧状设置,所述底面上沿端口方向凸出设置有第一突出部,所述斜面上设置有背离卡位槽方向呈弧状突出的第二突出部。

采用上述结构,内槽与底槽的连接处在台阶槽附近,尽可能增大了内槽和底槽的空间;在底面上向壳体端口方向凸出设置第一突出部,在斜面上沿背离卡位槽方向凸出设置有第二突出部,且第一、第二突出部均呈圆弧状,在不影响内槽与底槽使用的同时,增加了壳体底部与底槽底面之间的厚度,同时,也增加了斜面与壳体侧面之间的厚度。且底面与斜面的连接处、内槽与底槽的连接处均呈较为缓和的圆弧状,增大两个连接处与壳体外部之间的厚度。最终使壳体具有较高的牢固程度,可承受较强的外力作用,使壳体不易受损。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内槽的内径沿底槽向壳体的端口方向逐渐扩大,所述壳体外部沿内槽扩大方向依次向外凸出设置有弧形面、连接槽和加固部,所述弧形面与台阶槽连接,所述连接槽与弧形面连接,所述加固部与连接槽连接,所述连接槽与加固部连接处呈圆弧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内槽向壳体端口的方向逐渐扩大,使其内部的空间适用于不同规格的星形套和钢球;内槽外部的壳体上设置有弧形面、连接槽和加固部,且弧形面、连接槽和加固部沿着内槽扩大方向依次凸出设置,从而使壳体侧壁的厚度不易过薄,防止壳体因其侧壁厚度较薄而难以承受较大的力,从而防止壳体较易受损。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壳体与输出轴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增加连接强度的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上分别向壳体和输出轴延伸设置有连接端且连接端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加强结构的宽度大于连接端的宽度。

采用上述结构,中间宽而两端窄的加强结构,将壳体与输出轴连接,且较宽的部分连接在两者的连接处上,增加了壳体的厚度,从而增强了靠近输出轴的壳体部分对其内部所受到的作用力的承受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壳体与输出轴之间的连接强度,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引起输出轴与壳体发生断裂。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加固部上设置有用于套设防尘罩的固定槽。

采用上述结构,将防尘套沿着壳体的端口处套入,并且将防尘套的端头处塞入固定槽中,对防尘套起到固定作用,不需要再使用卡箍对防尘套进行固定。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加固部上设置有用于散热的散热槽。

采用上述结构,在加固部上开设相互平行的散热槽,当壳体内部的钢球的由于滚动产生较多热量时,热量可由内而外地传递出,且散热槽增加了与外界空气接触的表面积,从而使传递至散热槽中的热量可有效地传递至空气中,达到散热的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壳体的端口处设置有向内槽凹陷的内凹面,所述内凹面向内凹陷的最底端与固定槽处于同一水平面。

采用上述结构,在向壳体内部装入星形套和钢球时,与固定槽处于同一水平面的内凹面有助于将星形套和钢球沿着倾斜的内凹面装入。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加固部上均匀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沿背离壳体转动方向倾斜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壳体内部因相互摩擦产生的热量可通过热传递传至导风板上,而导风板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较大,且倾斜设置,不易对壳体的旋转产生阻力。在旋转过程中,导风板将其周围的空气搅动从而形成气流,使空气流动速度较大,从而通过气流将其所携带的热量散发,使壳体内部的热量易通过导风板传递至空气中,达到散热的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导风板上设置有通孔。

采用上述结构,在壳体旋转过程中,导风板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加,而通孔进一步增大了导风板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从而使传递至导风板上的热量可通过通孔散发。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底槽的底面上设置有沿端口方向凸出的第一突出部,在底槽的斜面上背离卡位槽方向设置有第二突出部,且第一、第二突出部均呈圆弧状设置,同时,内槽从上向下呈倒置的圆台状,开口直径大较大,与底槽连通处的直径较小,且在壳体外部离端口较近处设置有依次凸出的连接槽和加固部。使内槽整体空间增大以适应不同星形套和钢球的需要,同时还使壳体的侧壁较厚,增加了壳体的强度,使其在使用过程中,靠近输出轴的壳体一端可承受较大的作用力,防止其发生变形或断裂。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钟形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钟形壳的剖视图,示出了底面、第一突出部、斜面、第二突出部、连接槽、加固部的结构;

图3是实施例2钟形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示出了加强结构、连接端、导风板、通孔的结构。

图中,1、壳体;2、输出轴;3、内槽;4、底槽;5、卡位槽;6、台阶槽;7、弧形面;8、第一突出部;9、第二突出部;10、连接槽;11、加固部;12、加强结构;13、连接端;14、固定槽;15、散热槽;16、内凹面;17、导风板;18、通孔;19、底面;20、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一种钟形壳,如图1和2所示,采用金属制成,包括壳体1,在壳体1的底部一体连接有输出轴2。输出轴2上设置有花键、以及在顶端设置有外螺纹,在其端头处开设有两个对称的缺口,以适应与其配合使用的连接件。壳体1内部具有光滑的空腔,空腔可包括内槽3和底槽4两部分。其中,底槽4设置于壳体1的底部,而内槽3则设置于壳体1空腔的上半部分,内槽3呈倒置的圆台状,端口处的内槽3直径大于其与底槽4连接处的直径,且内槽3与底槽4连接处为平滑的圆弧状。且在端口处有向底槽4方向凹陷的内凹面16,且内凹面16的最底端与固定槽14齐平。

参照图2,底槽4包括底面19以及连接在底面19周围且向上弯曲的斜面20,其中,在底面19中间部位向壳体1端口方向凸出设置有第一突出部8,该第一突出部8位为圆弧面;在斜面20上设置有第二突出部9,该第二突出部9为向底槽4凸出的圆弧面。底面19与斜面20连接处均为圆弧状。

参照图2,在壳体1外表面上,从端口处至其与输出轴2连接处依次凸出设置有加固部11、连接层、弧面层、台阶层和卡位层,卡位层与台阶层连接处为卡位槽5,台阶层与弧面层连接处为台阶槽6,弧面层与连接层连接处为连接槽10,连接层与加固层连接处为加固槽。其中,台阶槽6上一底面19为弧形面7。

参照图2,在加固部11靠近壳体1端口处开设有一较宽的固定槽14,在固定槽14沿固定部上方且远离端口处设置有两条较细的散热槽15,固定槽14和散热槽15均呈环形设置。

当壳体1内部的钢球在壳体1内部滚动时,不仅会形成摩擦,还会对壳体1内壁具有挤压作用。底面19以及斜面20中凸起的圆弧面增加了壳体1靠近输出轴2端的壁的厚度;壳体1从其与输出轴2连接处开始至端口处,依次凸出设置有台阶状的卡位层、台阶层、加固部11、连接层、弧面层,使端口外部的直径大于其与输出轴2连接处的直径。因此,在壳体1靠近输出轴2的一端,以及在壳体1靠近端口的一端均对壳体1进行了强化,使其具有较厚的厚度,以利于承受壳体1内部对其的挤压作用,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受到过大的力而发生变形或断裂。

实施例2:一种钟形壳,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在壳体1与输出轴2之间设置有菱形的加强筋,该加强筋中间较宽处为加强结构12,两端较窄处为连接端13,加强结构12固定在壳体1与输出轴2的连接处,两个连接端13分别向壳体1和输出轴2延伸并逐渐减小。在加固部11上朝同一方向倾斜设置带有圆形通孔18的导风板17,且导风板17远离加固板的一端上朝倾斜方向弯曲设置,相邻的导风板17平行且等间距。

壳体1连同输出轴2在转动过程中,菱形的加强筋增加了壳体1靠近输出轴2一端的壁厚,增加其牢固程度的同时,还增强了壳体1与输出轴2整体的连接强度。且壳体1内部因相互摩擦产生的热量可通过热传递传至导风板17上,而导风板17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较大,且倾斜设置,不易对壳体1的旋转产生阻力。在旋转过程中,导风板17将其周围的空气搅动从而形成气流,使空气流动速度较大,从而通过气流将其所携带的热量散发,使壳体1内部的热量易通过导风板17传递至空气中,达到散热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