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倒挡介轮的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9832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倒挡介轮的定位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变速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倒挡介轮定位方式。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汽车变速器技术的发展,变速器也随之更新换代,在壳体材料方面由铸铁向铝合金方向发展,铝合金壳体由浇铸工艺逐步向压铸工艺改进,这使得变速器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包括倒挡介轮的定位方式。传统的铸铁变速器壳体倒挡介轮定位方式为在壳体内壁铸造凸台,用于定位倒挡介轮,但是此种结构不适合浇铸、压铸铝合金壳体铸造工艺,变速器壳体内部倒挡定位悬空凸台的铸造容易产生缺陷,铸造成品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倒挡介轮的定位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倒挡介轮定位装置在生产时存在的铸造成品率低等缺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倒挡介轮的定位装置,包括变速器壳体、倒挡介轮和倒挡介轮轴总成,其中,所述倒挡介轮轴总成包括倒挡介轮轴和定位导块,所述定位导块安装在变速器壳体内,所述倒挡介轮套装在倒挡介轮轴上,同时,所述倒挡介轮的一端与变速器壳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倒挡介轮轴和定位导块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定位导块的外面表为圆弧面,所述圆弧面与变速器壳体的内表面相配合,同时,所述定位导块的圆弧面上开设有螺纹孔。

优选地,所述变速器壳体的一端侧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螺纹孔相配合,并且,两者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连接,用于定位导块与变速器壳体之间的连接定位。

优选地,所述变速器壳体的另一端底面开设有支撑孔,所述支撑孔内配合安装有倒挡介轮轴。

优选地,所述倒挡介轮和倒挡介轮轴之间还设置有滚针轴承,所述滚针轴承空套在倒挡介轮轴。

优选地,所述倒挡介轮通过垫片与变速器壳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倒挡介轮的定位装置,包括变速器壳体、倒挡介轮和倒挡介轮轴总成,其中,所述倒挡介轮轴总成包括倒挡介轮轴和定位导块,所述定位导块安装在变速器壳体内,所述倒挡介轮套装在倒挡介轮轴上,同时,所述倒挡介轮的一端与变速器壳体连接。该定位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定位可靠性高,特别适合于铝合金浇铸、压铸等新一代变速器壳体的铸造工艺,同时还具有易于加工,成本低廉等特点,此种结构简化了铝合金变速器壳体内部结构,提高了变速器壳体铸造的成品率,同时为变速器的轻量化发展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倒挡介轮轴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a是主视图,图1b是右视图;

图2是变速器壳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a是主视图,图1b是右视图;

图3是倒挡介轮的装配示意图,其中,图1a是B-B方向的剖视图,图1b是A-A方向的剖视图;

其中,1、变速器壳体 101、通孔 102、支撑块 2、倒挡介轮 3、倒挡介轮轴 301、倒挡介轮轴 302、定位导块 303、螺纹孔 4、连接螺栓 5、滚针轴承 6、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倒挡介轮定位装置,包括变速器壳体1、倒挡介轮2和倒挡介轮轴总成3,其中,所述倒挡介轮轴总成3安装在变速器壳体1内,所述倒挡介轮2套装在倒挡介轮轴总成3上,并与变速器壳体1连接。

所述倒挡介轮轴总成3包括倒挡介轮轴301和定位导块302,所述倒挡介轮轴301和定位导块302为一体式结构。其中,所述定位导块301的外面表为圆弧面,所述圆弧面与变速器壳体1的内表面相配合。同时,所述定位导块302的圆弧面上开设有螺纹孔303。

所述变速器壳体1的一端侧面的圆弧面上开设有通孔101,所述通孔101与螺纹孔303之间安装有连接螺栓4,用于定位导块302与变速器壳体1之间的连接定位。

所述变速器壳体1的另一端底面开设有支撑孔101,所述倒挡介轮轴301装卡在上述支撑孔101内。所述支撑孔101用于倒挡介轮轴301的定位固定。

所述变速器壳体1和倒挡介轮2之间设置有垫片6,通过垫片6与变速器壳体1连接。

所述倒挡介轮2空套在所述倒挡介轮轴301上,同时所述倒挡介轮2和倒挡介轮轴301之间还设置有滚针轴承5,所述滚针轴承5空套在倒挡介轮轴301上。

所述倒挡介轮2的一端通过定位导块302进行轴向定位,另一端通过变速器底部壳体1进行定位。

相比较传统铸铁变速器壳体倒挡介轮定位方式,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倒挡介轮定位方式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定位可靠性高,特别适合于铝合金压铸等新一代变速器壳体的铸造工艺,同时还具有易于加工,成本低廉等特点,可应用于各汽车变速器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