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蓄电池用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0035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蓄电池用减震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蓄电池用减震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通过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同极性相斥减震的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的机械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很快,向机械产品大型化、精密化、自动化和成套化的趋势发展,在有些方面已经达到或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总的来说,中国机械科学技术的成就是巨大的,发展速度之快,水平之高也是前所未有的,同时一些车载蓄电池也越来越多。大型车载蓄电池由于体积大、重量大,工厂或者企业在购买大型车载蓄电池之后需要考虑到其摆放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大型车载蓄电池均是直接摆放在地面,其底部一般直接与地面接触,或简单地在脚架下方添加垫片,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机床将地面压坏压裂,现有的车载蓄电池的减震或者与地面接触的保护措施过于简单,效果不好,对于工作时会产生强烈振动的机器,简单地减震垫是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的,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减震垫会消磨殆尽,而且由于减震做得不到位,加快了机床本身及内部零件的损坏,给生产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

因此,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急需提供一种车载蓄电池用减震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蓄电池用减震装置,该装置可通过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同极性相斥实现减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下述方案:

一种车载蓄电池用减震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为一个方形筒体,该方形筒体内设第一电磁铁,所述方形筒体上部中央设置一个设备托槽,该设备托槽的四周通过多个牵拉弹簧分别与所述方形筒体的四周筒壁对应连接;所述设备托槽下方设置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二电磁铁位于所述第一电磁铁上方,并与其呈同极性面相对设置;在所述设备托槽的底板上设置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通过电线电连接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通过电线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铁和所述第二电磁铁。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托槽四周壁上部均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牵拉弹簧,所述设备托槽四周壁上与所述方形筒体的四周筒壁上均设有多个弹簧挂环连接所述牵拉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设备托槽四周壁上部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弹簧挂环,所述方形筒体的四周筒壁上均对应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弹簧挂环。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托槽的所述底板上设有至少两个穿装孔,且通过紧固件固定蓄电池,所述蓄电池通过电线连接所述开关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电路设置在所述设备托槽的所述底板上,所述开关电路设于所述穿装口左侧,且所述开关电路上端与所述蓄电池相连,所述重量传感器位于所述开关电路左侧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磁铁通过螺栓或螺钉固定连接于所述方形筒体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和所述设备托槽均采用刚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为螺栓或螺钉。

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为6-GFM-38阀控式密封铅酸免维护蓄电池或LC-P12100ST松下免维护蓄电池。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电路为晶体管开关电路或场效应管开关电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的设计,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呈同极性面相对设置,由于同性相斥,使得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之间的阻力保证了减震的稳定性;当车载蓄电池剧烈震动时,设备托槽带动第二电磁铁向下移动,由于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的相斥性,达到一定距离时,阻力推动车载蓄电池向上移动,通过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之间产生磁能来吸收车载蓄电池震动剧烈所产生的能量,使能适应范围较广,且使用中不易受损,利于小型化设计。

2、本实用新型采用牵拉弹簧的设计,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之间产生磁能来吸收车载蓄电池震动所产生的能量,再配合车设备托槽四周壁和方形筒体四周筒壁之间的牵拉弹簧分散设备托槽在下降和上升过程中施加的阻力,可以使得设备托槽在上升和下降的过程均非常的缓慢,在达到优异的减震效果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车载蓄电池;通过将机架设有方形筒体,可以阻止车载蓄电池的震动造成设备托槽向前后左右方向进行偏位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蓄电池用减震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蓄电池用减震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蓄电池用减震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为一个方形筒体1,该方形筒体内设第一电磁铁2,所述方形筒体上部中央设置一个设备托槽3,该设备托槽的四周通过多个牵拉弹簧4分别与所述方形筒体的四周筒壁对应连接;所述设备托槽下方设置第二电磁铁5;所述第二电磁铁位于所述第一电磁铁上方,并与其呈同极性面相对设置;在所述设备托槽的底板6上设置重量传感器7,所述重量传感器通过电线电连接开关电路8,所述开关电路通过电线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铁和所述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二电磁铁通过螺栓或螺钉固定连接于所述方形筒体底部;所述紧固件为螺栓或螺钉。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电磁铁的设计,是为了安装拆卸方便,而不用永磁铁是由于永磁铁排斥力太大,不方便安装,其产生的磁场对周围机器影响较大。

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的设计,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呈同极性面相对设置,由于同性相斥,使得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之间的阻力保证了减震的稳定性;当车载蓄电池剧烈震动时,设备托槽带动第二电磁铁向下移动,由于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的相斥性,达到一定距离时,阻力推动车载蓄电池向上移动,通过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之间产生磁能来吸收车载蓄电池震动剧烈所产生的能量,使能适应范围较广,且使用中不易受损,利于小型化设计。

参见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设备托槽四周壁上部均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牵拉弹簧,所述设备托槽四周壁上与所述方形筒体的四周筒壁上均设有多个弹簧挂环9连接所述牵拉弹簧;所述所述设备托槽四周壁上部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弹簧挂环,所述方形筒体的四周筒壁上均对应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弹簧挂环。本实用新型中设备托槽四周壁的牵拉弹簧各设有1个、2个等,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设备托槽四周壁上与方形筒体的四周筒壁上的各弹簧挂环设有1个,2个等,其数量与方形筒体的四周各筒壁上的牵拉弹簧的数量相同,本实施例以设备托槽四周壁的牵拉弹簧各设有两个为例。

本实用新型采用牵拉弹簧的设计,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之间产生磁能来吸收车载蓄电池震动所产生的能量,再配合车设备托槽四周壁和方形筒体四周筒壁之间的牵拉弹簧分散设备托槽在下降和上升过程中施加的阻力,可以使得设备托槽在上升和下降的过程均非常的缓慢,在达到优异的减震效果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车载蓄电池;通过将机架设有方形筒体,可以阻止车载蓄电池的震动造成设备托槽向前后左右方向进行偏位移动。

参见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设备托槽的所述底板上设有至少两个穿装孔10,且通过紧固件11固定蓄电池12,所述蓄电池通过电线连接所述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设置在所述设备托槽的所述底板上,所述开关电路设于所述穿装口左侧,且所述开关电路上端与所述蓄电池相连,所述重量传感器位于所述开关电路左侧位置。本实用新型中开关电路设于穿装口左侧是指相对本实施例的位置,也可以设于出穿装口的右侧,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和所述设备托槽均采用刚性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刚性材料制成的机架和设备托槽稳定性好,经过压榨、碰撞不会产生弯曲而产生断裂和碎裂。

本实施例中所述蓄电池为6-GFM-38阀控式密封铅酸免维护蓄电池或LC-P12100ST松下免维护蓄电池;所述开关电路为晶体管开关电路或场效应管开关电路;所述重量传感器为BT4598微型数字传感器或DH电容数字式称重传感器。

具体工作过程:

当使用该装置时,将车载蓄电池放到设备托槽中,将蓄电池的插头插到开关电路上,并通过紧固件将蓄电池线下部固定;当蓄电池放到设备托槽中时,重量发生变化,重量传感器开始工作,将电流信号传递到电磁铁上,两个电磁铁之间产生磁能;当车载蓄电池剧烈震动时,设备托槽带动第二电磁铁向下移动,由于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的相斥性,达到一定距离时,阻力推动车载蓄电池向上移动,通过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之间产生磁能来吸收车载蓄电池震动剧烈所产生的能量;再配合车设备托槽四周壁和方形筒体四周筒壁之间的牵拉弹簧分散设备托槽在下降和上升过程中施加的阻力,可以使得设备托槽在上升和下降的过程均非常的缓慢,在达到优异的减震效果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车载蓄电池;通过将机架设有方形筒体,可以阻止车载蓄电池的震动造成设备托槽向前后左右方向进行偏位移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