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水调节阀及应用该供水调节阀的刹车水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2264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供水调节阀及应用该供水调节阀的刹车水冷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水调节阀及应用该供水调节阀的刹车水冷系统。



背景技术:

刹车主要原理是利用刹车片与刹车碟(鼓)及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将车子停下来。刹车片磨擦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特别是在山路行车和拥挤的路段频繁刹车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使得刹车片和轮胎温度迅速升高,温度过高导致刹车片金属表面软化,摩擦系数降低,制动性能下降,当温度上升到刹车片和轮胎安全工作上限时,就有可能使刹车失灵或爆胎造成不可挽回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因此需要对汽车车制动用的摩擦部件进行强制冷却。

通常强制冷却的装置通常包括水箱、水管、喷头以及电磁阀等组合而成。如中国专利号03254391.3的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新型刹车控水冷却器,其工作原理是,当汽车下坡或遇到需要制动,可能造成制动片发热的情况下,司机只需接通电源开关,电磁阀的线圈绕组就会产生电磁场,铁芯在磁场引力的作用下,克服弹簧向上的弹力向下运动,堵头就会跟随着铁芯一起向下运动,进水管的密封圈中央就形成通路,水就可以向两端的出水管流出,进而流向各轮毂上的制动片,对制动片进行冷却降温。到了安全路段无需供水时,就断开电源开关,线圈绕组没有了电磁场,铁芯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上弹起,从而使堵头顶在密封圈通孔的下端,切断进水,整个供水系统就会停止工作。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水箱内储备的水源多含杂质,且汽车用的水箱是铁皮焊制,使用一段时间后难免有铁渣脱落,大颗粒的杂质容易随着水的流动到密封圈所在封口处并堵塞封口,造成堵头密封不严冷却器无法正常工作,需频繁地清理阀体或更换配件,设备的稳定性有待提升;另一方面,由于水压较大,则电磁阀的堵头要实现对封口的密封需要更大的磁力,不但电磁线圈体积较大,还增加了设备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出水控制性能更为稳定的供水调节阀。

实现本发明目的一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供水调节阀,其包括调压阀体以及中空的供水阀体,所述供水阀体的上端面设有顶部开口,供水阀体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供水阀体内部垂直设置有一隔板,所述供水阀体内的隔板将顶部开口分为溢流口以及分流口,所述隔板、溢流口以及进水口之间形成进水流道,隔板、分流口以及出水口之间形成出水流道, 隔板的最高点高于进水口的最高点,所述供水阀体上设有一覆盖顶部开口的溢流密封盖;所述调压阀体具有一上阀体部以及一中空的下阀体部,调压阀体的下阀体部安装于溢流密封盖上并与供水阀体可拆卸地密封固定,下阀体部内部与溢流密封盖围合成一稳压气室,所述下阀体部的内部安装有一弹簧座,所述溢流密封盖与弹簧座之间垂直安装有第一限位弹簧,所述上阀体部上开设有一出气孔,上阀体部与下阀体部连接处开设有与出气孔连通的排气通道;所述上阀体部上安装有电磁感应机构,所述电磁感应机构包括动铁芯、静铁芯以及电磁线圈组件,所述电磁线圈组件套装于静铁芯外并与上阀体部固定连接,所述动铁芯部分嵌套于静铁芯内,动铁芯的头端伸出静铁芯外并设置在上阀体内且朝向出气孔,所述静铁芯靠近动铁芯的一端设置有凸台,所述动铁芯的头端套装有第二限位弹簧,所述第二限位弹簧卡设于动铁芯的头端与凸台之间,所述静铁芯远离一端安装有一进气接头,所述进气接头与电磁线圈组件的外侧壁贴合,静铁芯内部开设有与进气接头连通的进气通道,动铁芯的外侧壁与静铁芯的内侧壁之间留有通气间隙,所述通气间隙与排气通道连通,当动铁芯的尾端受磁力吸引时向进气通道一侧移动并封堵进气通道,此时排气通道与出气孔连通;无磁力作用时动铁芯的头端封堵出气孔,此时进气通道与排气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道为由进水口螺旋上升的通道,第一流道靠近进水口一侧的截面面积小于第一流道靠近溢流口一侧的截面面积。螺旋形进水通道有助于减少水体上升时水压的损耗,并使进水无死角,不会造成杂质沉积,万一有堵塞的情况可以调节水箱压力,利用高压水流将杂质冲走。

进一步地,所述溢流密封盖朝向溢流口一侧的表面开设有至少一个环形槽,以减缓溢流密封盖老化速度,延长密封圈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溢流密封盖中部嵌设有加强板,提升溢流密封圈的强度,防止溢流密封圈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为柱状体,柱状隔板的顶部为分流口,隔板底部朝向出水口一侧开设有与出水口相通的缺口。

本发明实现的供水调节阀利用稳压气室内的气压与供水阀体内的水压压差变化来实现溢流口的开启和闭合,所述隔板将顶部开口分为溢流口以及分流口,由于溢流口与进水口以及出水口存在落差,则水体中较重的杂质除小部分在水压较小的情况下沉淀于第一流道上,大部分的杂质都会随着水流流出供水阀体,不会滞留于溢流口造成溢流口的堵塞而影响溢流密封盖的密封效果,保证了供水调节阀供水调节作业的稳定性,并且本发明对满足稳压气室内气压调节所设置的出气孔直径要求低,则对电磁组件的磁力要求也相应降低,使得调压阀体内各部件结构更为紧凑。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刹车水冷系统,其包括由管道顺次连接的空压机、调压阀、水箱以及上述发明目的一中所述的供水调节阀,所述调压阀的出气口分别与水箱以及所述上阀体的进气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供水调节阀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

本发明实现的刹车水冷系统,其供水调节阀结构简单,调压阀体中电子元件与供水阀体隔离,大大延长供水调节阀的使用寿命,并解决了冷却时水体流动过程中杂质堵塞水流通道,提升了刹车水冷系统工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供水调节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供水阀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代表水体流向;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静铁芯与动铁芯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刹车水冷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供水调节阀400,其包括调压阀体1以及中空的供水阀体2,所述供水阀体2的上端面21设有顶部开口22,供水阀体2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口23和出水口24,所述供水阀体2内部垂直设置有一隔板26,所述隔板26将顶部开口22分为溢流口221以及分流口222,所述供水阀体内的隔板26、溢流口221以及进水口23之间形成进水流道10,隔板26、分流口222以及出水口24之间形成出水流道20, 隔板26的最高点高于进水口23的最高点,所述供水阀体2上设有一覆盖顶部开口22的溢流密封盖25;所述调压阀体1具有一上阀体部11以及一中空的下阀体部12,调压阀体的下阀体部12安装于溢流密封盖25上并与供水阀体2可拆卸地密封固定,下阀体部12内部与溢流密封盖25围合成一稳压气室30,所述下阀体部12的内部安装有一弹簧座13,所述溢流密封盖25与弹簧座13之间垂直安装有第一限位弹簧14。

所述上阀体部11上开设有一出气孔111,上阀体部11与下阀体部12连接处开设有与出气孔111连通的排气通道40;所述上阀体部11上安装有电磁感应机构,所述电磁感应机构包括动铁芯15、静铁芯16以及电磁线圈组件17,所述电磁线圈组件17套装于静铁芯16外并与上阀体部11固定连接,所述动铁芯15部分嵌套于静铁芯内,动铁芯的头端151伸出静铁芯外并设置在上阀体11内且朝向出气孔111,所述静铁芯16靠近动铁芯15的一端设置有凸台161,所述动铁芯的头端151套装有一第二限位弹簧18,所述第二限位弹簧18卡设于动铁芯的头端151与凸台161之间,所述静铁芯16远离15一端安装有一进气接头19,所述进气接头19与电磁线圈组件17的外侧壁贴合,静铁芯16内部开设有与进气接头19连通的进气通道50,动铁芯15的外侧壁与静铁芯16的内侧壁之间留有通气间隙60,所述通气间隙60与排气通道40连通,当动铁芯的尾端152受磁力吸引时向进气通道一侧移动并封堵进气通道,无磁力作用时动铁芯15的头端151封堵出气孔111,此时进气通道50与排气通道40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流道10为由进水口螺旋上升的通道,进水流道10靠近进水口23一侧的截面面积小于溢流口221的截面面积;所述溢流密封盖25中部还嵌设有一加强板251,溢流密封盖25朝向顶部开口22一侧的表面开设有两个环形槽252。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26为柱状体,柱状隔板的顶部为分流口222,隔板底部朝向出水口一侧开设有与出水口相通的缺口。

如图4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刹车水冷系统,其包括由管道顺次连接的空压机100、调压阀200、水箱300以及图1所示的供水调节阀400,所述调压阀的出气口2001分别与水箱100以及供水调节阀所述上阀体的进气接头19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水箱的出水口1001与所述供水调节阀的进水口23通过管道连接。

当空压机100关闭且电磁线圈组件18未接通电源时,水箱300内压力与大气压力相同,供水调节阀内动铁芯15上的第二弹性连接件17处于舒展状态,使动铁芯15保持堵住出气孔111的状态,下阀体部12中的第一弹性连接14件将溢流密封盖25顶住,则水箱300内的水无法从进水口23经溢流口22流入出水流道20;当开启空压机100时,水箱300内气压增大,水压也同时增大,此时将电磁线圈组件18接通电源,静铁芯16吸附住动铁芯15使其远离出气孔111并封堵进气通道50,稳压气室30内空气经出气孔111逃逸,稳压气室30内压力减小,水箱300内的压力大于稳压气室30内的压力,水经由进水通道10将溢流密封盖25顶开并冲入出水流道20,最后从出水口24流出,实现刹车冷却作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